07.14 快看!《绵阳司法行政系统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出台!

快看!《绵阳司法行政系统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出台!

近期,绵阳市遭受持续强降雨,受灾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各种涉灾法律问题和矛盾纠纷逐渐显现。

为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群众损失,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根据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减灾系列要求,绵阳市司法局党委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绵阳司法行政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

快看!《绵阳司法行政系统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出台!

绵阳司法行政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

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切实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1

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

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协助和支持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处理涉灾事务,广泛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2

开辟公证绿色通道

对受灾群众身份证明、财产证明遗失、损毁等情况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行特事特办

,对老弱病残人员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减免受灾群众公证费用,提供方便快捷的公证服务。

3

建立法律援助涉灾专项服务机制

在受灾严重地区增设法律援助接待站点,做好相关案件的摸排工作,在村居社设置法律援助便民指引牌,公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机构人员名单,为群众指明法律援助救济渠道。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及时受理灾区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对受灾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做到应援尽援。对身份证明等手续暂不齐全的,先援助后补齐有关手续,切实保障灾区群众合法权益。

4

建立司法鉴定快捷通道

根据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安排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做好人身损害、伤残鉴定和财产评估等工作,

提供上门服务。

5

共建涉保理赔法律咨询服务平台

与保监会共建涉保理赔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为受灾群众提供有关灾后人员伤亡、保险理赔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全力做好灾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6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切实做好涉灾地区矛盾纠纷的研判分析、排查调处工作,重点加大灾后在土地、房产、财物、物资分配等方面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预防排解力度,及时发现、主动介入、妥善化解,切实把各种社会矛盾和可能引发的隐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

7

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深入村、社,了解辖区内受灾情况,协助做好受伤受灾群众生活保障、情绪安抚、矛盾调解等工作,避免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

大力开展法治宣传

8

开展法律进灾区、进安置点等专项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法律进灾区、进安置点等专项宣传活动。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保险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卫生防疫法律法规等与抗洪救灾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灾后重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加强特殊人群监管力度

9

摸排辖区内特殊人群家庭受灾情况

组织司法所摸排辖区内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家庭受灾情况针对摸排情况,协助特殊人员受灾家庭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走出困境。同时,加大对涉灾地区特殊群体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教育责任,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

做好受灾企业服务工作

10

为受灾企业提供 “法律体检”

主动走访受灾企业

,了解企业法律服务等需求,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为受灾企业提供免费“法律体检”,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尽快恢复生产经营。

快看!《绵阳司法行政系统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出台!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

第一时间挺身,第一时间应对;

第一时间服务,第一时间助力。

“绵阳司法人"用实际行动证明着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绵阳司法行政涉灾法律服务十条措施》将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