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舞羽流雲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跟《康熙王朝》中非常不一样,首先年龄是最大差异,康熙出生的时候,她就近四十岁了……



(一)对于孝庄来说,她是好“闺蜜”

苏麻喇,汉语意思是“半大口袋”,她原名叫苏茉儿,后来才叫苏麻喇,逝世后被尊称为“苏麻喇姑”。

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牧户家庭,后来被人看上,就到府中当孝庄的侍女,之后跟随孝庄嫁给皇太极。

她人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到宫中,没多久便学会满语,还会写一手好看的满文。据说,那时清朝的一些服饰都是出自她的设计。

里里外外,她会打理,处理事情,很果断贴心,是个好的贤助理。

1643年,皇太极驾崩,6岁的顺治上位,朝中大权多掌控在多尔衮手里,孝庄和福临很少见面,中间的联络人便是苏麻喇。



一路路,她陪伴在孝庄身旁,已经不能算是侍女,可以说是闺蜜。

一直陪伴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病逝,苏麻喇姑精神备受打击……

(二)对于康熙来说,她是“导师”

康熙早年出过天花,照顾人便是苏麻喇姑。此外,她还亲自教导康熙国书。总而言之,她是康熙的导师,辅佐过早年的康熙。

等孝庄逝世后,感觉到苏麻喇姑的孤独,康熙还把自己的皇子过继给她,交由她抚养,要知道皇子不会轻易给他人养育。



纵观苏麻喇姑一生,她不是皇家人,却因缘巧合与爱新觉罗家接下良缘,还受他们的尊敬爱戴,也说明她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三叔小记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虽然没有电视剧上那么完美,但也确实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因为几十年的相处,让康熙以及他的儿子们,再也不拿她当做一般的侍女,而是没有血缘的亲人。

一说起苏麻喇姑,大家肯定会先想到电视剧中,那个让康熙魂牵梦绕的智慧女神。其实,电视剧首先就把岁数弄错了,苏麻喇姑出生于1612年,孝庄出生于1613年,而康熙出生于1654年。也就是说,苏麻喇姑比孝庄还大一岁,和康熙差了40多岁。

苏麻喇姑(1612——1705),蒙古人,原名叫苏茉儿。自幼就是孝庄的侍女,陪嫁进入后金的宫廷。

苏麻喇姑凭着聪明的头脑和刻苦的学习劲头,很快就熟练的掌握了满蒙两文,字写的也漂亮,文化素养也提高了不少。因为多年的跟随,办事又利索,人又忠诚,深得孝庄信任。

1643年,皇太极病逝,经过多方势力的较量,六岁的福临即了位,大权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幼年的福临太需要孝庄的指点和扶持了,可多尔衮只允许她们母子一个月才能见一面,这样,苏麻喇姑就成了她们母子之间的秘密通讯员。

顺治十一年,玄烨降生了,孝庄命苏麻喇姑一面照顾玄烨的生活,一面教导他满蒙的文化知识,成了玄烨的启蒙老师。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去世了,已经70多岁的苏麻喇姑备受打击,她和孝庄名为主仆,实为姐妹,风风雨雨几十年患难与共。一时间,悲伤,孤独让她颓废不已。

苏麻喇姑的境况让康熙很是心疼,为了让苏麻喇姑晚年不再孤独,康熙破例把自己的十二皇子胤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而苏麻喇姑也不负众望,把胤裪教育的很是出息,做人也很低调,在起起落落的朝局中始终能安稳自保,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死时78岁的高龄。

康熙四十四年,九十多岁的苏麻喇姑去世,除了皇五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有事,其余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胤裪还主动提出给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康熙应允,并让其他皇子每天一人轮流陪伴胤裪。

想起苏麻喇姑对自己一生的恩情,康熙对苏麻喇姑以嫔妃之礼重葬,并将她的灵柩与祖母孝庄太后置于一处。


风雨中的小草


“苏麻喇姑为什么没有嫁给康熙?”

“苏麻喇姑是不是剧作家杜撰的人物呢?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如果有,她到底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好多人看完电视剧《康熙王朝》以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下面有书君就给大家解答一下这些疑问。

一、苏麻喇姑的身世:孝庄的侍女兼闺蜜。


在康熙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女人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位是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另一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孝庄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跟随孝庄一起,在清宫中经历了四朝(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不过,她比康熙大了30岁,两人的感情不是子虚乌有的姐弟恋,而是深厚的祖孙情。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于科尔沁部的一个牧民家庭。10岁左右,她被科尔沁的贝勒府选中,成为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她口齿伶俐,办事麻利,为人又稳重,很快获得了孝庄的信任。

后来,孝庄与皇太极成婚,苏麻喇姑随主人进了盛京。

来到盛京以后,生性聪明的她很快学会了满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书写水平在当时也赢得了当时全宫上下的交口称赞。她自小生长在草原上,常常骑马外出为孝庄办事,是孝庄最为信任的侍女。

皇太极去世后,年仅31岁的孝庄成了寡妇,而幼子福临(后来的顺治皇帝)才6岁,朝中大权全部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孤儿寡母面临险恶的政治环境。在这种处境下,善解人意的苏麻喇姑始终如一地陪在主人身边,为她排忧解难,并担起孝庄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跟随孝庄来到北京,住进了紫禁城。

顺治九年三月,苏麻喇姑奉命外出办事,却被内阁大臣纳布库殴打。孝庄愤恨不已,却无能为力,只能对外宣扬说是骑马摔下来受伤了。这段共患难的境遇使这对主仆感情更加深厚。

二、皇宫中的良师慈母。


顺治十二年天花肆虐,皇宫中凡是没有出过天花的成员全部到紫禁城外避痘,当时才1岁多的玄烨(后来的康熙)也到宫外的一处宅第避痘。从此直到年幼的康熙出痘痊愈重返皇宫,苏麻喇姑每天骑马往返皇宫和避痘所之间,照顾他,并开启对他的启蒙教育。

后来,她一直担任着康熙教育成长的重任。康熙成为中华帝国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之一,跟苏麻喇姑的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

苏麻喇姑终身未娶,在宫中生活了70多年。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病逝,苏麻喇姑悲痛万分,之后她笃信佛教,将对孝庄的感情全部转移到了康熙的身上,每天吃斋念佛,祈求佛祖保佑皇帝长命百岁。

为了替苏麻喇姑排忧解闷,康熙将皇十二子胤祹交由她抚养。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的后妃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这足以表明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自然非常懂康熙的一片用心,将全部精力都放到了胤祹的身上。

康熙的皇子们对帝位的争夺非常激烈,数名皇子被废或者被囚禁,可是胤祹因为母亲定嫔地位低下,没有资格跟其他皇子争夺帝位,二来自幼受到苏麻喇姑的教诲,因而表现的十分低调,虽然经历也比较坎坷,但是在雍正的诸多兄弟中,他的命运还是比较好的,77岁去世,是兄弟中最长寿的一个。

三、高龄离世,皇室举哀。


苏麻喇姑生平有两大“怪癖”,一是不洗澡。二是不吃药。

说不洗澡也不对,只是她每年除夕会洗一次澡,但是也是用少量的水擦一下身体,然后把用过的脏水喝掉。这是因为她出身牧民,水对于她来说特别珍贵,这也源于她所在的民族对水的一种偏执认知:水是用来饮用的,其它都是在浪费,是“罪过”。

苏麻喇姑更是对药天生抵抗。直到病入膏肓,连草药也不愿喝一口。终于在90多岁的时候,抵挡不住衰老和疾病的袭击,离开了人世。

当时康熙不在朝内,得知她的死讯后,十分悲痛,下旨暂时不下葬,等他回京见过遗容后再举行葬礼。

康熙回京后,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几乎所有的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

苏麻喇姑曾抚养过的十二子胤祹,更是悲痛欲绝,久久不愿离去,多人劝说无果,只好让他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轮流陪伴。从中可以看出胤祹对这位不是母亲却又胜似母亲的老妇人的爱,也反映出了苏麻喇姑平时的为人。

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一位特殊的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历经四朝,她为主人忠心耿耿,毫无怨言,并养育和教育康熙,抚养康熙的十二子胤祹,视皇室成员为至亲,得到了皇室上下一致的尊重与爱戴。

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只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全心付出、鞠躬尽瘁,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尊重与回报。从古至今,这个道理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苏麻喇姑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从科尔沁草原的普通牧民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智慧走到了帝王的老师。苏麻喇姑其实并不像电视里那样和康熙是平辈或者说年龄相仿,其实,苏麻喇姑可以算是康熙的长辈。因为苏麻喇姑与孝庄皇太后主仆共处了60多年,超越了主仆之间的那种关系,比亲姐妹还亲,她算是康熙的长辈了。

古人常说:活70岁的人自古以来就比较稀少,而苏麻喇姑活到了93岁高龄。苏麻喇姑一生中还有两大“怪癖”,一是每年除夕才洗澡,平时用水擦擦就行。二是不吃药。在93岁那年因为不吃药的行为,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病魔的困扰而离开了人世。

苏麻喇姑的本名一开始叫苏茉儿或者苏墨尔(蒙语),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后来改为称苏麻喇(满名),意思是“半大口袋”。后人尊称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天生丽质,聪慧过人,精通蒙满文化,成为了康熙的第一任老师,负责教导康熙。

苏麻喇姑的高寿,让她经历了历经了努尔哈赤到康熙整整四朝。在晚年的生活里经常为康熙爷祈福。在孝庄去世的这个事情上,精神上受到了打击,郁郁不得。康熙为了舒缓她,将自己的一个儿子(十二皇子胤祹)教给她教导。而十二皇子胤祹在后来雍正争夺皇位的时候,保持了中立,巧妙的生存了下来,还得到了雍正的封赏晋封为和硕履亲王。一直活到乾隆时期也得到了封赏。多次奉旨办事,非常出色。十二皇子胤祹一切成就与苏麻喇姑的教导是离不开的。

所以说苏麻喇姑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女子,一生中不仅教导出了一位伟大的帝王(康熙爷),还教导出了一位杰出的王爷(和硕履亲王)。还那么的高寿,真的是充满了传奇经历。


历史扛把子


提起苏麻喇姑,不知道你的脑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是《康熙王朝》中的茹萍?还是《孝庄秘史》中的胡静?

真实的苏麻喇姑跟影视剧里塑造的形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电视剧往往会为苏麻喇姑虚构一段情史,而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就是一位老老实实的侍女,而没有眷恋着康熙或者多尔衮。

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草原的一个牧民家庭中,后来被科尔沁贝勒府选中,被派遣去伺候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二小姐布木布泰。自此以后,苏麻喇姑就一直跟着这位二小姐。

1625年,布木布泰成为后金皇子皇太极的侧福晋,作为陪嫁的苏麻喇姑也就从科尔沁来到了后金,并且跟随着主人走入了后金——大清的政治中心。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位二小姐后来成了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她就是清朝国母,孝庄太后。仆随主贵,苏麻喇姑的地位也就一步步升高,到布木布泰成为太后的时候,苏麻喇姑已经成了宫中很有资历和威望的女人。

苏麻喇姑在宫中远不仅仅是一位宫女而已。她不仅精通针织女工,还自学了满文,而且,这些才能都在宫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苏麻喇姑就曾参与朝廷各级官服的设计,而康熙皇帝的满文也是苏麻喇姑教会的。

孝庄死后,康熙皇帝挂念着苏麻喇姑与祖母的关系和对自己“手教国书”的恩情,对苏麻喇姑格外优待。为了避免苏麻喇姑太过寂寞,康熙皇帝甚至将自己的皇子胤祹交给她抚养,让她能够享受含饴弄孙的欢乐。这可不是一般的恩典,按照清宫的规矩,有地位的妃嫔才有抚养皇子的资格。此举足见康熙对苏麻喇姑的重视。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去世,康熙皇帝十分悲痛。为了表达对这位保姆的悼念之情,康熙以嫔位的礼制厚葬了苏麻喇姑。苏麻喇姑生前能够培育英主、照看皇子,死后能够以主子的身份得以厚葬,也算是生荣死哀了。

陈晓东:《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历史教学》,2002年第9期。

桂连平、徐广源:《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档案天地》,2011年第1期。


历史研习社


真实历史上的苏麻喇姑与《康熙王朝》剧中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画风。

再电视剧里,苏麻喇姑被刻画成一个和康熙年纪相仿的美女侍女,常伴康熙身边,最后因违背孝庄要她做康熙妃嫔的旨意,而带发出家。

然事实上,苏麻喇姑其实是孝庄的贴身侍女,是随孝庄从草原陪嫁进入到满清宫廷的丫鬟,她的年龄比康熙足足大了40岁,可是和康熙祖母同辈的人物。关键是,苏麻喇姑还特别的高寿,一共活了93岁,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亲身经历清朝从开国、入关到康熙盛世的全程。

而作为跟随孝庄多年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在清朝享有极高的地位。史书记载她对康熙“手教国书,赖其训迪”。因此,即便是康熙,对她也是十分敬仰的。尽管苏麻喇姑的身份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侍女,而并非满清皇帝的妃嫔。但她死后,居然获得以皇妃等级下葬的殊荣。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说完正经的一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苏麻喇姑的一生的两个奇葩的习惯:

1、一年只洗一次澡;

苏麻喇姑只有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会用小量的水洗一下身体(这身体不会丑么?)。而且,她还会把这些洗过身体的水喝掉(这真够恶心的)。

2、终生不吃药;

苏麻喇姑即便病情再重,她也坚持不服用任何药物(这都能活到93岁......)。

也许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且她这两个习惯当时皇宫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其中当然也包括孝庄和康熙。


这些历史要读


大智侍女苏麻喇姑:进退有度,是古今职场最高级别自律
原创: 心shi莲花开 心shi莲花开 今天

她,用一生的智慧修成佛佗座前那朵莲…………

——题记

一七O五年九月初,紫禁城一位特殊的女性病重。她的病情迅速惊动了远在塞外巡视的康熙皇帝,留守京城的皇子们也纷纷前来探望和请医问药。

十二阿哥则带着他的福晋衣不解带地在这位女性的病榻前昼夜侍疾。

九月初三的晚上,康熙的旨意在快马加鞭中赶来。因考虑病人不肯服食汤药,他便对皇子们殷殷叮嘱:你们详细咨询一下大夫,可否将药放在鸡汤中熬制,给病人们服下?

然而,这位病情不断在加重的女性却依然拒服任何含有药物的汤食,并于九月初七日病逝,终年94岁。

她逝后,身在塞外的康熙帝为了能赶回再见她最后一面,接连令部下快马加鞭给皇子们传旨:

“留七日再净身入殓。”

“再留七日……”

这位在弥留之际仍让身在塞外的千古一帝亲问汤药,百般牵挂,令皇子们轮番侍疾的传奇女性便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智侍女——苏麻喇姑……

1

1612年,在内蒙古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家里,一位漂亮的小女婴诞生了。牧民夫妇给这位玉雪可爱的小女婴起名叫“苏麻喇”,蒙古语意为“半大口袋”。

陋室明娟苏麻喇自幼美丽聪慧,很早便被选入贝勒府,成为贝勒府的格格——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布木布泰格格便是清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庄文皇后。

一六二五年,布木布泰格格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苏麻喇则作为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陪嫁到盛京。

初来皇太极的贝勒府后宅,这位来自大草原,住惯了蒙古包的小侍女苏麻喇和她的主子一样,都受到了文化和地域习惯差异的双重冲击。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语言障碍。

然而,聪明的人始终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处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在逆境中奋发崛起。

聪慧的苏麻喇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克服语言障碍,连这份贴身侍女的工作都将被满洲侍女所取代。于是,她下苦功夫让自己快速地掌握了满语,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满文书法,赢得了后金后宫上下的一致称赞。

她还清醒地意识到入主中原、统一天下才是后金主子的终极梦想,到时候必然要使用汉语。于是,她在完成侍女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汉语,了解和掌握了汉文化。

不仅如此,她还练就了一手令人称绝的女红手艺。

蒙古小侍女苏麻喇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很快在一众满洲宫女之中脱颖而出,受到皇太极和布木布泰的重视。由于她熟悉满、汉礼制,女红技艺又非常出色,清崇德初年,她被选中参与设计、制作了清朝开国国服这项重大的国家工程。

据史料记载,“国初衣冠饰样”,皆苏麻喇“手制”。这样的记载,决无过誉之嫌。

苏麻喇设计的清代冠服,既吸收了满、蒙等北方民族服饰简洁、实用之长,也有对汉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内涵十分丰富。自崇德元年制定到清代灭亡,持续使用了将近三个世纪都没有大的改变。

聪慧的苏麻喇靠着勤奋努力,使自己成为了清初后宫最有才华的侍女。

2

从草原上的无邪少女,到贝勒府侧福晋,到永福宫庄妃,再到皇太后、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孝庄的身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做为她的贴身侍女,苏麻喇用她的睿智与果敢成功地帮助布木布泰顺利完成每一次身份的跃迁。

一六四三年,皇太极病逝。年仅31岁的孝庄身陷危机重重的宫变之中。由于礼制和宫规所限,很多事情她不能亲自抛头露面去运作,这些事情都是由苏麻喇为其代劳。正是由于苏麻喇在皇宫与前朝进退有度地斡旋,顺治皇帝才得以继承大统。

然而,顺治帝年幼,权臣多尔衮不仅独揽专权,还利用宫规和礼制多番阻挠幼帝与孝庄的接触。此时的前朝与后宫,到处都遍布着多尔衮的耳目。前朝的幼帝、后宫的寡母只是权臣案板上的鱼肉而已。

于是,苏麻喇便又承担起了孝庄与幼帝、朝臣的秘密联络工作。

紫禁城宫墙深深,常常会有一个瘦弱的身影提着食盒或者包裹匆匆走过。那是苏麻喇以侍女的身份为掩护,以给顺治帝送糕点或者衣物为由,往来于这对母子之间,帮他们沟通感情,传递信息,为他们夺回政权出谋划策。

紫禁城外,老北京城的胡同之间,也常常会有一位飒爽英姿的女子手持马鞭策马往来于一些王公大臣的府邸。这位进退有度、聪慧爽利的女子深得这些王公大臣后宅女主们的喜欢。她们都与她相交甚欢,经常促膝密谈。苏麻喇就是通过这些后宅夫人们之间的社交,为孝庄、顺治母子拉拢大臣们的支持和掌握前朝动向。

面对强权的多尔衮,这个秘密联络员的工作危机重重,稍有不慎便会丢掉性命,甚至还会危及顺治帝与孝庄的安危。但是苏麻喇还是凭借着出人的智慧与胆识,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艰巨非常的任务。

由于苏麻喇的精心扶持与斡旋,孝庄和顺治帝最终自多尔衮手中夺回了政权。

做为孝庄的左膀右臂和首席军师,苏麻喇在宫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孝庄经常用清朝八旗王公贵戚家女儿的专用称号“格格”来称呼她。

3

一六六一年,顺治帝驾崩,年仅8岁的小皇帝康熙继位。已经成为太皇太后的孝庄派苏麻喇对其进行照顾和教导。

于是,在这紫禁之巅,红墙金瓦的宫苑里,孤寂的幼帝身畔,多了一位睿智而慈爱的嬷嬷——苏麻喇。

“……主子,这样的饮食习惯能使您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

“皇上,您看咱们满文字这样落笔更有气势……”

已年近五旬的苏麻喇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着康熙的饮食起居;手把手地为他启蒙满文与蒙文。

从现存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康熙的满文字体笔法如行云流水,华丽雍容,这都有赖于苏麻喇手把手的启蒙。

自幼父母双亡的康熙没有因为缺少父母之爱而成为性格孤僻或者叛逆的人。相反,他不仅勤奋、自律,待人宽仁,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和作风,还成长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帝王,这与苏麻喇对其数年的精心教导不无关系。

康熙帝一生对苏麻喇都非常尊重,亲切地称她为“额涅”“额娘”(满语母亲的意思),视她为自己家庭中的一员,令皇子们尊称她为祖母。

一六八七年,孝庄病逝。失去相伴一生的姐妹、闺蜜,苏麻喇姑的精神陷入无尽的悲伤、孤独与精神恍惚之中。为了排解她的忧伤,康熙将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来抚养。

对于康熙皇帝的安排,苏麻喇十分感激,重新振作精神抚育皇子。

由于苏麻喇的精心培养,胤祹成长为一个非常具有政治头脑、才干出众,又十分睿智的皇子。 他是康熙帝35位皇子之中极少数受到雍正、乾隆两代帝王重视并参与朝政的皇子之一,同时也是康熙诸皇子中最高寿者。

而胤祹的生母——出身正黄旗包衣辛者库的万琉哈氏,由于受到苏麻喇的影响,在水深火热的后宫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以97岁的高龄寿终正寝,成为康熙后妃中真正笑到最后的人。

4

青年时代的苏麻喇美貌睿智,身处清初社会高层,往来非富即贵。作为与孝庄情同姐妹的近侍与闺蜜,若想嫁人,孝庄必然会赐给她一个尊贵的身份和不错的婚姻。但是,看厌了后宫及王孙贵族后宅的勾心斗角,苏麻喇以退为进,选择把终身托付给自己,通过不懈地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最高掌权者身边不可或缺的人。

她一生未曾有机会做过真正的母亲,可是却把一腔慈母心肠,无私地奉献给了顺治、康熙和胤陶。成功地抚育了清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康熙和一代贤王胤陶。她与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虽不是母子,却更胜母子。

她的一生历经清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受到清初四代皇室的重要历史人物尊崇。却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谦恭谨慎,进退有度。

在她九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面对过无数次政变、宫廷斗争与生活的磨砺,但她始终保持对自身成长、对权利、对友情、甚至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知,在有度的进退中巧妙把握人生的张力与尺度。

她年轻时积极进取,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使自己脱颖而出,获得受人尊崇的地位;中年时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成为掌权者最有力的臂膀和最亲密的伙伴;年老时退出政治漩涡,淡泊名利,了悟世事。她用她的一生,向世人阐释了“进退有度,才是古今职场最高级别自律。”

她的一生功绩与人格魅力,不仅受到皇室的最高礼遇与尊崇,也受到了后世的广为传颂。为报答其恩情,一七0五年,她出殡时,康熙皇帝以嫔礼为其治丧。康熙的皇子中除了照顾皇太后和留守紫禁城的两位皇子外,其余成年皇子全部参加了她的出殡仪式。皇十二子亲自为其行供饭、三七诵经礼。

百年之后的她获得了清朝少有的随葬清东陵的殊荣,与孝庄再次相聚于河北遵化昌瑞山下的栗花飘香中,并享祭至清朝末年。康熙的后世子孙都亲切地将其称为“苏麻喇姑”。

作者:心是莲花开 历史文化的宣传者与守卫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个在写作、阅读与旅游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八零后文艺女中年。

文章已于2018-12-30修改
心shi莲花开gh_8ff3cb2490ab
月发文数暂无
平均阅读数暂无
订阅公众号
  • 采集文章
  • 采集样式
  • 搜公众号
  • 查看封面
  • 生成长图
  • 近似文章

心shi莲花开


历史上的苏麻拉姑是个很有智慧的女人,她在清廷皇室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她最开始,是以孝庄侍女的身份入宫的,她陪着她这位科尔沁的格格,来到了皇宫,陪着她经历了风云变幻的三朝。

从皇太极,顺治到康熙,苏麻拉姑一直陪着孝庄,陪着她一起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尤其是在对康熙的教育上,苏麻拉姑付出的也不比孝庄少。因为苏麻拉姑是个很智慧的女人,还精通多种语言,她对康熙性格智慧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因为这样,康熙一直很尊敬她。当孝庄死了以后,他怕苏麻拉姑孤单,还把自己的十二阿哥交给她抚养。那时候苏麻拉姑都七十多岁了年纪很大,但是她还是再培养出了一个出色的皇子。十二阿哥经过她的栽培,能力出色走懂得低调,是康熙皇子中最长命的。



苏麻拉姑也是一个信仰极强的人,为了她的信仰,她一生不洗澡,不吃药,但却很长寿,也是非常难得了。


柠檬扒


据说苏麻喇姑有两个特点:一是终年不沐浴,只有除夕当天才沐浴,并且将沐浴的水全部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使再重的病情也不吃药;然而苏麻喇姑足足活了93年。

01

苏麻喇姑1612年出生,蒙古族人,生长在科尔沁大草原,最初的名字叫苏茉儿,后来在康熙年间改名苏麻喇,人们都称她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后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当上了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公元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苏麻喇姑也跟着一起进了皇宫。

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跟随皇太后一同来到北京,住在紫禁城,可以说从苏麻喇姑进了贝勒府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不断的学习,文化修养也非常高,她除了本身的蒙语讲的好之外,满语和汉语也讲的非常好,尤其是满文写的非常漂亮,这在宫中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后来孝庄皇太后命苏麻喇姑当了幼年康熙的满文老师。苏麻喇姑还擅长裁剪衣服,就连清朝衣冠饰样的制定都曾参与过。

02

苏麻喇姑和孝庄文皇后相处的非常好,两人的主仆关系长达60多年,与其说是主仆,更像是姐妹,因为孝庄对苏麻喇姑非常好,所以很多人也都非常尊敬她,因为孝庄时常称她为格格,而顺治皇帝与苏麻喇姑论平辈,康熙皇帝叫她额娘、康熙的子嗣称她为祖母,地位已经非常高了。

1687年,孝庄去世,与苏麻喇姑形影不离的好姐妹去世,给苏麻喇姑造成了非常大的精神打击,此时的她已经70多岁了,悲伤孤独使她看起来更加衰老,后来康熙看见苏麻喇姑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决定将皇十二子给她抚养 ,要知道只有嫔以上级别才能抚养皇子,康熙这样做一是为了让苏麻喇姑开心,二是让她觉得自己还有事要做,果不其然,苏麻喇姑听到之后,很快就打起精神,细心照料皇子胤祹。

胤祹在苏麻喇姑的悉心教导下,对他以后的处世态度尤为重要,他很少介入皇子争斗,雍正即位之后不但没有受到排挤,反而晋封和硕履亲王,到了乾隆年间去世,享年79岁。能高寿而终和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和指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03

晚年的苏麻喇姑非常笃信佛教,苏麻喇姑时常替康熙祈祷,每天都会念佛诵经,然而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法则,公元1705年,苏麻喇姑重病在床,滴水未进,然而康熙此时并不在身边,同年十月,苏麻喇姑病逝,享年93岁。

苏麻喇姑病逝,整个皇宫里的人都在悲痛,毕竟90多岁的老人,出殡那天,几乎所有皇子都参与,皇十二子胤祹提出要求,破例为苏麻喇姑守孝百日,并且三七诵经,要知道这是极高的丧葬礼仪,康熙并表示,将苏麻喇姑留7天,之后再入殓,为得就是能够再看一眼苏麻喇姑这个额娘,但是康熙有急事,最后足足留了15天才入殓,由此看出,康熙和苏麻喇姑的感情之深。


猫眼观史


苏麻喇姑是孝庄带来的,年纪和孝庄相仿,年纪也应该大康熙几十岁,一生尊崇,后来也得到了苏麻喇姑的尊称。


苏麻喇姑还对玄烨的日常生活方面加以照顾:正是在苏麻喇姑的精心照料下,小玄烨的身心才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为他以后六十余年的治国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孝庄能将玄烨培育成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杰出帝王,与苏麻喇姑数年的教导不无关系 玄烨对苏麻喇姑非常敬重。在记载中,玄烨尊称苏麻喇姑为“额涅”(满语,即额娘、母亲之意),表明了他对苏麻喇姑的尊敬。终康熙一朝,也只有玄烨的乳母瓜尔佳氏,才能与苏麻喇姑共享这一殊荣。而且在内务府的上奏中,赫然将苏麻喇姑置于皇室成员之列,玄烨予以默许。


可见,玄烨已将苏麻喇姑视为自己家庭中的一员,而且宫内外官员都清楚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末,苏麻喇姑突患重病,此时玄烨正在塞外秋巡,在京皇子连忙向玄烨奏报玄烨得知后,十分焦急,指示皇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挽救苏麻喇姑的生命。玄烨深知苏麻喇姑一生从不服药,所以他指示皇子,将西伯噶古纳(一种药材)混入鸡汤中给苏麻喇姑服用,而对苏麻喇姑称是玄烨送来的一种草根。但这一切的努力并没有挽回苏麻唪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初,苏麻喇姑以年逾九旬的高龄,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此时她的主子孝庄已死去l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