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e周行:如何分辨P2P平台银行存管的真实性

自监管落地以后,“银行存管”成为P2P平台首要合规因素。具备银行存管的平台,说明做到了资金与交易的分离,运营的也更加规范化,但是有银行存管却不能完全保障平台的安全,这还要取决于平台的风控能力。所以,在投资时,银行存管是投资者必须考量的因素,但却不是唯一因素。

目前P2P平台的资金管理大致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通道型模式,即没有实行资金托管,投资人将钱充值到平台或平台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众多卷款跑路事件均属此类模式;

二是平台以备付金的形式将资金存管在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此模式下,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账户内的资金流动并无实质监控;

三是在银行存管模式,银行存管是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管理交易,做到资金与交易的分离,使得平台无法直接接触资金,避免客户资金被直接挪用。

真伪存管识别三步曲

第一步,要弄清平台存管进度,可以通过看P2P平台公告、打电话咨询平台或银行客服。在此,投资人要注意签约与上线的区别在于,签约仅代表P2P平台与某家银行达成资金存管的意向协议,资金并没有交给银行存管,只有在完成存管系统对接并正式上线之后,P2P平台才开始真正具备银行存管。

第二步,从开户体验识别真伪存管。从目前上线的直接存管系统来看,银行为投资人开立的子账户主要分为电子账户和虚拟账户两种。投资人在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上注册后,系统会要求投资人填写相关身份信息,签署存管三方协议;开通成功后,系统才会显示个人独立的电子账户。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的开户人一定是自然人,而不是平台运营公司。目前可以开立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的银行有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浙商银行、江西银行和广东华兴银行等。

另外,目前也有银行为投资人开立的子账户为虚拟账户,不显示具体账户信息,其支付通道往往为第三方支付。如厦门银行、恒丰银行,在开通的时候也需要填写身份信息。但开户成功后,系统并不显示存管账号。甚至有银行连开户环节都省略,由银行自动开户,无存管痕迹,如广发银行跟存管上线前的体验完全一样,这类基本上从体验上无法识别,只能通过第三步进行核实。一般平台都会通过客服向投资人提供银行查询电话.

第三步,直接与银行核实存管情况。在前面一招里提到的虚拟账户,从体验上看不出来是否已上线存管,投资人可以直接向银行咨询,核实平台存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资人发现某平台存管账号的开户人是运营公司,并非个人的情形,伪存管的可能性极大。但目前仅有部分银行可通过客服或公众号来核实平台存管情况。

不少投资人认为可从提现到账时间识别真伪存管,如果提现不能实时到账的话就是不是真存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其实资金到账时间与存管模式无关,而与出入金采用的通道不同有关。据银行业内人士介绍,走第三方支付出金(提现),如果不垫资就只能是T+1到账,如果垫资可以做到T+0。走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或者超级网银的话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因此,投资人需要注意资金到账时间与存管模式无关,要理性进行咨询行为。

随着合规整改的延期,各家平台在ICP证、金融办备案、银行存管上可是煞费苦心,但是此过程中不乏伪存管平台企图欺骗投资人,进行虚假宣传,所以投资人在开户体验、银行咨询上需要多方位的确认,以确保投资资金的安全。

总的来看,采用银行存管,有效避免了P2P平台建立资金池的情况,可以为投资者规避掉一部分风险。但是,银行存管并不代表银行对平台进行监管担保,平台的逾期风险及项目的真实性风险还依然存在。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对平台进行多方面的考量,要把“投资需谨慎”牢记心中,不能使之成为一句空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