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日本原子弹爆炸现场的中国人,3个原因使她幸存下来

1945年8月6日的广岛核弹,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爆炸现场,顷刻间7万人死,7万人伤。

伤者中,有1名中国女孩幸运躲过一劫存活下来。她的名字就叫初庆芝。

日本原子弹爆炸现场的中国人,3个原因使她幸存下来

(配图:日本核爆后)


初庆芝1920年生于吉林省公主岭一个普通农民之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在伪满洲上学。

在日本险恶用心的奴化教育政策下,她在1934年“有幸”通过层层选拔,被公派到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留学。

1943年9月,她考入广岛文理科大学学世界史。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上午,他早早地来到学校,8时15分,一阵防空警报和往常一样响起。在阅览室的初庆芝还未及躲藏,就看到一道红色的亮光在窗外闪了一下,接着就是排山倒海一般的可怕轰鸣声。

瞬间,窗户玻璃都震碎了,书架全部倒地,正在读书的她被身后的书架砸倒。

幸运的是,她所在的阅览室是比较坚固的钢筋水泥结构,不像其他木质房屋都倒塌了。

日本原子弹爆炸现场的中国人,3个原因使她幸存下来

(B29投放原子弹)


初庆芝挣扎着从书架下爬出来,跑到屋外,发现广岛城市几成地狱:刚刚还晴朗的天空变得灰暗一片,烟雾裹者黑雨落下,刺鼻的空气,火光四起的街道,被烧着衣服乱蹦乱跳的人们……

自己白色上衣上也是血迹,而自己的左胳膊也不能动了。

她跑到附近的救护所,发现那里缺胳膊少腿的人多的很,自己的伤太轻了,医生给她接上脱臼的胳膊时说:“多亏你穿的是白色上衣,又是在冲击波和辐射光后才出了楼,所以才幸免于难。”

医生一句话解释了她幸免于难的3个原因:

日本原子弹爆炸现场的中国人,3个原因使她幸存下来

(配图)


①穿浅颜色的衣服

原子弹爆炸瞬间释放强光和冲击波,是它杀伤力的第一波,光辐射对不同颜色有不同程度的伤害,相对而言,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光少,而反射回去的多。这也是太阳光下黑色衣服穿起来被白衣服热得多的原因。

即便同一件衣服,有黑白相间的花纹的话,在原子弹爆破一瞬间产生的光辐射,花纹下的皮肤受伤程度也不一样,如下方一名日本妇女受伤的图片。

日本原子弹爆炸现场的中国人,3个原因使她幸存下来

(在核爆中受伤的日本人,身上留下衣服花纹伤痕)

②在冲击波后才外出

原子弹爆破瞬间,由于高温导致空气压力增大,迅速形成狂风,据说中心最大风力是12级台风的10倍。

如果在裸露的建筑物外,人肯定瞬间化于无形,不被烧死也被刮没影了。而初庆芝当时是在结实的钢筋水泥楼房里。

③被书架保护了

在强光强热、强冲击波、狂风的冲击下,广岛街头万物成废墟,此时多一道保护就多一道生存希望,钢筋水泥建筑物内,初庆芝书架下被重压着,被书本堆里包围着,风吹不到,冲击波伤不到,光辐射还有限,所以看似被砸中了,实际上是被保护了,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文献参考:《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199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