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高考志願,家長陪孩子的一次重要助跑

我們知道,考生想要進入理想的大學和專業求學,一是看分數,二是看志願填報。取得滿意的分數,只能靠考生的努力,但在志願填報的相關事宜中,家長卻能成為考生最強大的“後援團”。

父母的閱歷,是志願填報不可或缺的參考

一份成功的志願是多種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比如考生的分數、學校的地理位置及辦學層次、專業的師資力量及就業前景,還有考生個人的喜好、家長的願望等因素。但在高考志願填報時,考生因為接觸社會較少,在對專業和大學的選擇上缺乏全面的認識,不知道如何去選,此時父母的閱歷就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參考依據。

父母可根據自身的經驗,對考生大學和專業的選擇以及今後的發展提出客觀、合理的參考建議。

小賈是我早年間接觸到的一個考生,整體學習成績中等,但數學相對較好,喜歡一個人專研和思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小賈說只要學與數學相關的專業都可以,小賈的父母認為與數學相關的專業有不少,經過對一些專業的瞭解和對社會發展趨勢的判斷,覺得填報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可能更好。那是十多年前的中國,互聯網在中國也剛剛起步,計算機相關專業還屬於“新”專業,但小賈的父母憑藉自己的經驗和判斷,為小賈選了一個適合他學習且發展前景不錯的專業。

家長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驗用得好的話,就能相對合理地為考生規劃一條適合的、長遠的發展道路。但在給孩子建議和參考時,卻要注意避免“我是為你好”,忽略孩子的想法和特長,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就如考生小藝,從小就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 寫作,參加過多項比賽並獲過獎,但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其父母覺得興趣和特長不重要,應該填報一些熱門和就業高薪的專業。雖然小藝最終被順利錄取,但卻沒想到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會變成一段不願回首的經歷。大學期間,因對專業不感興趣,小藝一看到跟專業有關的科目就頭疼,掛科成為常事,勉強熬到畢業找工作時卻發現曾經的熱門專業在就業時卻不熱門了。

所以我常常建議那些“熱心為孩子準備志願”的父母,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可以供孩子參考,但更要徵求孩子的意志傾向。在為孩子志願準備時,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大有裨益。

父母對孩子的認識,要兼具理性與情感

雖然說志願填報是以分數為基礎對大學和專業的排序選擇,但最終的體驗和經歷者卻是孩子,因此在志願準備過程中一定不能忽略孩子這個重要主體。要想使大學和專業的選擇與自己孩子的個性特質達到最優匹配,就需要家長首先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清晰、明確的認識。

家長要全面認識自己的孩子,首先就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科狀況,比如孩子想學會計學或金融學專業,家長首先就要知道孩子對數學學科是否喜愛、是否有專長,數學建模能力如何等;同理,想要學醫學類專業,孩子的化學學科是否比較突出;對建築感興趣,那孩子的物理學科是否很好而且動手能力是否很強等。

但家長要注意,學科學習的好與該學科所對應的專業一定就能學好或擅長不一定成正比例關係,家長一定要理性分析和看待。在我接觸到的案例中,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家孩子數學學得好,因此打算讓孩子填報會計類相關專業,將來可以從事會計等工作。

但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並對孩子做相關的測評之後卻發現,孩子數理不錯,但欠缺細緻,這對從事會計行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家長還要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的優勢和特長。

作為孩子最親近同時也是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家長要學會從日常與孩子的交往和接觸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以及挖掘孩子的特質。比如多留心孩子是觀察能力強,還是動手能力強?是擅長與人交流,還是習慣獨立思考?但是家長在對孩子的志願進行規劃時,也不能單看孩子某一方面的優勢,必須綜合分析孩子的內在特質並藉助一些專業的測試方法,才能選出能最大發揮出長處同時又是孩子真正熱愛的專業。比如曾向我尋求志願指導的鄒同學,他平時喜歡關注時事政治且善於與人溝通。通過相關的職業特質測評了解,他的優勢分析中得分最高的兩項是社會型82分,企業型71分;興趣分析得分最高的兩項是社會型91分,常規型62分,他在優勢和興趣上最匹配的就是社會型。在最終的志願填報時,他重點關注了教育學、管理學和新聞學等專業,最終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錄取,從他現在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來看,他對這個專業非常滿意。

父母做好志願功課,對孩子大有助益

整個高三階段,孩子的精力主要放在學科複習和提高成績上,對志願準備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家長幫孩子做好志願準備工作,一方面能解決孩子的後顧之憂以便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習上,另一方面也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經歷高考的體現,會無形中給孩子動力和信心。

志願內容包含廣泛、信息駁雜,對於很多首次接觸志願的高三家長來說,就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在信息蒐集的過程中,除了關於志願填報常識性的知識如平行志願填報模式、專業錄取原則、各類分數線的含義外,一定不能忽略結合孩子個人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蒐集。如孩子符合專項計劃的報考條件,那家長在蒐集信息的過程中就要弄清專項計劃的報名、考試、錄取等方面的信息;孩子想報考軍校,那家長在多關注軍校招生相關政策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個人的身體條件是否達到標準和要求。

因此,筆者建議家長在蒐集、整理志願資料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渠道進行有效的志願準備和諮詢。在高考之前,很多高校都會去中學召開招生宣講會,如果對來宣講的高校感興趣,考生和家長可以去現場感受並與宣講老師溝通交流。同時,家長還可以通過專業的網站如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瞭解信息,裡面有很多關於大學、專業的介紹,各種志願填報方面的指導文章,權威的招生考試政策解讀等。或者通過專業的期刊如《高校招生》雜誌,作為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指導的面向全國考生的專業高考升學刊物,裡面有很多考試院的研究員、大學招辦主任、高考志願專家常年撰寫專業的志願填報文章,對家長的志願準備有很強的指導性,值得考生和家長一讀。

每年高考結束後,各省(區、市)一般都會組織大型的高考志願諮詢會,如2017年高考結束後,重慶市舉辦的重慶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會,現場包括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的招生老師親臨現場,為考生和家長們答疑解惑。此外,家長也可關注擬報考高校的“校園開放日”。高校的校園開放日一般在志願填報開始之前舉行,在校園開放日當天學校會安排不同院系、專業的老師進行現場介紹和答疑解惑,加強考生和家長對學校的瞭解。最後,家長還可藉助多媒體平臺進行網絡諮詢,很多大學都會在學校官網或微信、微博上提供線上諮詢平臺,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在線有針對性提問。

在志願準備過程中,家長要考慮到考生的高考成績可能與預期的差距,最好提前擬定幾套可行的方案,以應對變化。比如實際成績高於預期,該怎麼規劃大學和專業;如果實際成績低於預期,那又該如何調整對大學和專業的選擇。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先確定專業更科學,但這並不意味著院校不做選擇。筆者的建議是,家長根據考生多次模擬診斷考試成績所處的位次,上線段選擇兩所大學,中線段選擇幾所大學,下線段再選擇幾所大學,形成上中下的幾套預設方案,等高考成績出來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即可。

關於志願填報,父母的參與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希望各位家長利用自己的閱歷和優勢,合理為孩子志願準備和填報,選擇一條適合孩子具體情況又能長遠發展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