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城市居民小區亂象產生有其必然性,你想過嗎?

城市居民小區亂象產生有其必然性,你想過嗎?

唐代詩人杜甫,在其小茅草房屋頂被秋天的狂風吹走、而又年老體邁、拄著一根柺棍看著吹跑的一點茅草,還被人抱著跑進竹林裡躲起來,卻又無可奈何的回到破屋裡面,對著到處潮溼的屋子感嘆不已,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篇,並且被選為學生教材。他在詩中夢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可是,相信當時的杜甫就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當如今的可以抵抗七級地震、八級地震的,千千萬萬安穩如山的廣廈立起來的時候,卻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亂象,許多的亂象甚至讓人想賣掉房子,逃離小區卻又賣不掉的另類無奈。近年來,各地城市居民區不斷髮生各種矛盾糾紛,有的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讓人不免感嘆不已。

但是,如果回顧中國的發展歷史以及社會進程,那麼我們可以聊以自慰地說:城市居民小區出現的各種社會亂象,其實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性。甚至可以斷言:有亂象是常態,而沒有亂象可能反而是另類。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城市居民小區亂象產生有其必然性,你想過嗎?

1、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引起的必然。

數千年的中國歷史,除了北方少數的遊牧民族及南方海島上少數的島居漁民外,絕大部分都是農耕文化。受限於當時的交通條件和生產條件等等,農耕社會必須是以居民人數不大的村寨為最基本的結構單元。因為如果村寨過大,它的生產半徑就遠,而超過了一定的生產距離,在時間上就不足以完成農業生產,只能是以一定半徑內的土地承載力來承載人口的。

那個時候,由於城市和農村的生活條件、生活設施相差不大,人們並不過多的追求城市生活,反而由於城市生活的成本過高(找柴禾總沒有農村方便吧),很多人更願意選擇鄉間生活,或者歸隱山林。

城市居民小區亂象產生有其必然性,你想過嗎?

雲南紅河哈尼山寨

新中國建立後,政府也有推進城市化的過程,曾經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當時很多人的理想。但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城市化的推進其實更多的是工業化的城市,也就是生產型的城市,如黑龍江的大慶、四川的攀枝花、貴族的六盤水、雲南的東川、箇舊、開遠等等,而東川、箇舊、開遠曾經和昆明並列,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雲南省的四個帶“市”的城市,雖然行政級別並不一樣。但上述三座城市其實並不是(至少當時)還不是生活型的城市。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從官方到民間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城市化進程或者說生活型的城市化進程才得到推進。這是自然發展規律,同時也是國家因應形勢發展而主動推進的過程。事實上,中國真正的城市化進程加快,特別是中小城市,也就是最近十來年的事。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短短的十來年就發生瞭如此迅猛的城市化進程,可以想象,它的規劃、發展、管理、鄰里相處等等,都沒有經驗可循,自然而然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就會必然地產生,而產生了這些矛盾後,在沒有成熟經驗之前,矛盾處理不當,必然就會引發各種亂象。

城市居民小區亂象產生有其必然性,你想過嗎?

雲南紅河縣哈尼山寨

2、熟人社會被打破引起的必然。

傳統的農耕社會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其自發形成的村寨是極其穩定的,表現在村寨中的宗族文化、鄉紳治理,以及因為婚姻關係而形成的各種姻親關係,就形成了親緣關係和熟人社會。而國人熟人社會的相處,歷來是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商量的心態和原則。即使相互之間發生了更大的矛盾,通過第三方的熟人、親戚等撮後、調解,矛盾也會化解於村寨之內、親戚之內和宗族之內,進而形成了和諧穩定的村寨文化。在村寨之間,人們有事互相幫忙,無事互相串門,人緣關係極佳,這就是很多人留戀鄉村的原因。而且這也就是以前一個縣官帶著一個助手、三五個衙役就可以治理一個縣的原因。

但是最近十來年,中小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後,以城市居民小區為城市結構單元的人員構成,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工業化或者工廠化小區相比,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城市居民小區的人員,來自於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甚至是不同國家,還有不同口音及不同的風俗習慣,絕大部分都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形成了人際關係的相對冷漠,互不關心。而在陌生人間,包容心、忍讓心是基本沒有的,很多國人的習慣是一點小事都要據理力爭、斤斤計較的,都要爭出一個高低輸贏的。這樣,很多的小矛盾就會加劇,引發更多的、更大的矛盾。而因為矛盾增多,變得複雜,再加上官方和民間都還沒有探索到成熟的解決之道,自然就會讓亂象增多。

城市居民小區亂象產生有其必然性,你想過嗎?

3、汽車快速進入家庭又加劇了小區亂象

有多少人想過這個問題?

二十年以前,有多少人做夢的時候會夢想過自己家中能買得起轎車嗎?而且如今還不止一輛。

可是最近十多年以來,迅速發展的中國使汽車快速進入了家庭,並且汽車是以井噴市的發展速度進入小區的。這個時候,大家又措手不及了,這個措手不及包括個人、家庭、小區、政府、道路、停車等等。想想吧,十年以前的小區,汽車能停滿嗎?但是如今呢?僅僅因為停車和停車位的問題,又如同火上澆油一般讓小區更加的複雜,矛盾更加激化。但是這些問題,僅僅想靠物管,就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嗎?物管有這個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嗎?

城市居民小區亂象產生有其必然性,你想過嗎?

佔了地盤,沒有車也不讓人停在這。

因此,在分析出了上述亂象產生的必然性後,身處於城市居民小區的人,就應該理性平和一些,更加有耐心一些。想想之後釋然:原來是這樣啊!

那麼,如何想辦法來解決這些亂象呢?請關注“銳眼說小區”,讓我們一起來交流探討吧。治理小區的主力軍永遠都是小區居民,而不可能是其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