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2018/6/8 星期五

十點,聊聊TA們的故事

從TA人的故事裡,讀出自己的味道

174

一代人做一件事是堅持

三代人做一件事是信仰

他們乾的是

改天換地、功在千秋的事

做的是艱苦卓絕、捨生忘死的人

1

不忘的初心

生命的絕唱

走過那條小河

你可曾聽說

有一個女孩

她曾經來過

……

30年前

有一首歌曲

《一個真實的故事》

吟唱了養鶴女孩徐秀娟

為保護丹頂鶴而犧牲的故事

感動了無數國人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而故事的背後銘刻著

徐家三代人以命相搏

對丹頂鶴守護事業的初心和堅守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徐鐵林

他是徐秀娟的父親

中國第一代養鶴人

自扎龍自然保護區建立起

他便挑起了“守鶴人”的重擔

還將自己的一間房騰出來用作保護區的辦公室

他和夥伴們艱難跋涉在沼澤中

在2100平方公里

相當於2個香港面積的保護區內

幾乎摸清了每一處鶴巢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他住著土坯房

家徒四壁

衣服磨出了毛邊

可是在丹頂鶴瀕危的那個年代

有人用能買一輛轎車的錢

找他買兩枚鶴蛋

他從來沒松過口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徐秀娟

出生於養鶴世家的她

從小就幫著父母喂小鶴

她17歲參與馴鶴、養鶴

19歲時飼養的雛鶴成活率達到100%

因此扎龍保護區開始蜚聲內外

她也被稱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在她的日記中曾這樣寫到

它(丹頂鶴)又一次掙扎著站起

接著又蹬著兩條腿死去了

它死前的幾分鐘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我

我的心都要碎了

我哭著掰開它的嘴

見裡面有血

我試圖把血吸出來

但吸不出來

這種對生命的惋惜

對自己無能為力的痛恨

促使了她下定決心去大學進修

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

再不讓這樣的死亡重演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儘管學校減免了一半學費

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錢的伙食

一直靠饅頭就鹹菜維持緊張的學習

因交不出學費

曾偷偷四次賣血換錢來維持學業

還把兩年的學習壓縮在一年半內完成

最終以十一門功課全優的成績畢業

還自學了英語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扎龍的丹頂鶴每年

都要飛到江蘇鹽城越冬

畢業後她受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

只帶了三隻鶴蛋便孤身南下

迢迢2500千米

一路火車一路汽車

她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

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

來照料著那3只鶴蛋

甚至把鶴蛋貼肉揣在懷裡

在美國的孵化期內都有可能孵化失敗

可她的三隻小雛鶴最後都破殼而出

那時候的射陽灘塗環境惡劣

和她一起的許多人都吃不了苦而放棄了

可是她沒有

我可以不要金錢

不要家庭

不要地位

不要我應得的一切

甚至連命也不要

但我不信女子不能幹一番事業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這樣一位善良而有韌性的姑娘

好容易能在熱愛的事業上大幹一場

卻遭天妒

1987年9月

為了救一隻受傷的白天鵝

徐秀娟溺水身亡

年僅23歲

她成為我國環境保護戰線

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

隨青春芳華一起安葬在奉獻了一生的地方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徐建峰

白髮人送黑髮人

徐鐵林夫婦的天彷彿塌了

可是心傷還未復

兒子徐建峰迴到扎龍溼地

接過了姐姐的接力棒

繼續做了一名守鶴人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他總是穿著水衩和迷彩服

隻身進入溼地

到了丹頂鶴孵化的春季

幾天不回家更是常事

他無暇顧及家庭

更是缺失了孩子的成長

女兒去大學報到那天

這樣堅韌的一個大男人

在分別時竟紅了眼圈

只能在昏暗的樓道戴上墨鏡遮掩

英雄也有兒女情長

只是終要深藏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2014年

不測風雲再次驟降

由於連日疲勞工作

他在返回保護區途中

摩托車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溝內

不幸殉職

年僅47歲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在扎龍溼地的18年間

他由一位護鶴員成長為

鶴類繁育中心副主任

經過他人工飼養繁育的丹頂鶴達上百隻

生靈的繁衍得以延續

他卻自此長眠

可他的女兒徐卓

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片溼地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父親去世後

她放棄了保研

轉到了東北農業大學學習野生動物專業

她說

如果我依然幹這份事業

就好像他依然在我身邊指導我一樣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每年丹頂鶴從鹽城往扎龍遷徙

奶奶都會問她

鶴飛沒飛回來啊

就像鶴飛回來

女兒也會隨著鶴飛回來一樣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徐鐵林說

做事就要做好,別被戳脊梁骨

徐建峰說

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徐卓說

永遠不要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徐家三代人

說著樸實的話

卻做了不凡的事

……

曾經瀕臨滅絕的丹頂鶴

如今已繁衍至800多隻

前仆後繼的三代護鶴人

正是這些溼地的“痴人”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2

巍巍故宮魂

漫漫南遷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

戰火很快蔓延到北平

那時候的故宮博物院剛成立了六年

上百萬件的國寶面臨被洗劫的危險

故宮人做了一個巨大的決定

要冒險將國寶南遷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他們扛不動槍,但扛起了文物

他們無力阻止國土淪喪

卻誓死守護這不絕的文脈

數十萬件文物

裝了13491箱又64包

打包就用了一年多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南遷的珍寶中

有近9000幅書畫

2.7萬餘件瓷器

2600餘件銅器、銅鏡、銅印

《四庫全書》等各種文獻

還有國子監交給故宮代運10個石鼓

每個重約1噸

他們將瓷盤邊緣包棉花

磁盤相疊用繩子紮緊

再用紙把整疊瓷盤包起

每疊之間用棉花和稻草防震

對於書畫等紙質文物

還要包上油紙

以免雨水浸溼

……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而梁廷煒便是南遷人員中的一員

他的祖父、父親為宮廷畫師

到梁廷煒已是第三代

溥儀出宮後

他負責清點清宮的公私物品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故宮文物離開北京後

先存上海,後轉南京

抗戰全面爆發後

又分三批西遷入蜀

直至1947年6月全部東歸南京

文物走到哪兒

梁廷煒及一家人就跟到哪兒

左二為梁廷煒▼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子彈跟在屁股後面跑

而除了戰火

還有其他天災人禍

從寶雞到漢中要翻越秦嶺

車隊遭遇了大雪封山、山路塌方

車輛翻覆、斷水斷炊等種種險情

在綿陽附近的一座橋上

載運文物的車輛掉進河灘

所幸那是乾涸河灘

橋不高文物並未摔壞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梁廷煒負責寶雞到峨眉的押運工作

當時文物護理工作人員極其缺乏

梁廷煒17歲的兒子梁匡忠

提前參與文物的押運守護工作

一次突然警報響了

大家都往城外跑

結果敵軍先扔石塊

然後是低飛掃射

菜籽地裡死了不少人

梁廷煒僥倖躲過一劫

從樂山沿大渡河

押運故宮文物至安谷的途中

因為逆水而上,加上事態緊急

撞到巨石,不慎落水

還好人與國寶並無大礙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在四川峨眉

兒子梁匡忠與劉玉娥結為伴侶

五個兒女陸續出生在

顛沛流離的路途中

孩子名字中間的字

取的就是途徑城市的簡稱

長子是在國寶押運到四川峨眉時生的

取名峨生

長女在國寶押運到樂山(古名嘉定)出生的

取名嘉生

接著是金生、寧生、燕生

梁匡忠和劉玉娥▼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1949年

梁廷煒接到命令

要將2972箱故宮文物押送至臺灣

梁匡忠則留守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

當時只當是暫別

梁廷煒走時還帶走了妻子與兩個兒子

以及長孫梁峨生

哪料自此一別

不但國寶分散兩岸

梁家三代也骨肉分離、陰陽兩隔

1972年,梁廷煒在臺北去世

15年後,大陸的梁家人才得知消息

1993年,梁金生去臺灣見到了家人

右二為梁廷煒▼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抗戰勝利後

梁匡忠又與同事一起

送文物陸續北返

20年來輾轉上萬公里

播遷10餘省

百萬餘件文物無一損毀

故宮先輩們的壯舉締造了

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史的奇蹟

而當人們交口稱讚他們的時

他們只淡淡一句

文物有靈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1978年

梁匡忠的兒子梁金生想進故宮

因為超齡1歲

31歲的梁金生進了故宮工程隊

成為一名瓦工

每個春天

他都要爬上宮院屋頂

用紅色的瓦刀灰把琉璃瓦的縫隙重新壓一遍

後來他又開始了與祖父、父親相同的工作

點查文物,追尋遺失的珍寶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退休前

梁金生是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主任

故宮叫他“大內總管”

他主持完成了故宮歷史上最徹底的一次文物清理

1807558件(套)

精確到個位

幾代故宮人縈繞心頭的大事

終於有史以來第一次完成了

在故宮召開的總結大會上

沒有歡歌笑語

臺上臺下一片哭聲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梁家三代人90餘年的守護

因文物而成為了一家人

也因文物骨肉分離

卻終於在一個世紀的

崢嶸歲月沖刷下

因文物而世代相契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很多人都說

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

可其實

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

而承載了文字和歷史的文物

有靈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3

一棵樹一個故事

一片林一個傳奇

3代人, 55年

這裡從黃沙遮天日

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

變為112萬畝林海

變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

變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

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鳥的樂園

這裡是塞罕壩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塞罕壩位於河北、內蒙交界處

蒙語的意思是“美麗的高嶺”

自古就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

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

可是隨著清朝滅絕似的開圍放墾

森林植被被破壞

後來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

徹底退化為高原荒丘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時間來到1962年

集高寒、高海拔、大風、沙化

少雨五種極端環境於一體的塞罕壩

迎來了生的希望

來自全國19個省(市)的

127名大、中專畢業生和242名工人

來到了塞罕壩這片陌生的荒漠

要在沙土裡種出樹來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剛剛建場的塞罕壩

沒有糧食、缺少房屋、沒有學校,沒有醫院

冬季大雪封山,交通閉塞

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建設者們

除了簡單的行李衣物

其他的幾乎一無所有

可是塞罕壩人吃黑莜麵、喝冰雪水、睡地窨子

激發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無味無所謂

爬冰臥雪冷乎凍乎不在乎”的拼勁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他們沒有排山倒海的神力

卻有愚公移山的韌勁

1962年、1963年

林場人在這裡連續造林失敗

便拍拍身上的土從頭再來

他們不再盲幹瞎幹

開始依靠科技手段

選擇了多種樹種在實驗林裡種植

研究、嘗試,經歷了許多次失敗

最終選定了三個主要樹種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樹種問題解決了

便探索造林技術

塞罕壩人獨創了“三鍬半縫隙植苗法”

在亂石堆裡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

如今

塞罕壩林場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0%

栽種數目按一米間距排開

可繞地球赤道12圈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據中國林科院評估

塞罕壩的森林生態系統

每年可涵養水源、淨化水質1.37億立方米

固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

空氣負氧離子是城市的8至10倍

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20億元人民幣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從“渴飲河溝水,飢食黑莜麵”的“老壩上”

到不忘初心、默默奉獻的“林三代”

塞罕壩人從不向惡劣的自然環境

艱苦的生活環境低頭

用一雙手、一把鍬

一代接著一代幹

創造的是世界奇蹟

築起的是綠色豐碑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無獨有偶

在山西省右玉縣

也有一處堪稱奇蹟的塞上綠洲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右玉縣位於晉蒙交界、沙漠邊緣

解放初期林木覆蓋率不到0.3%

當年北京的沙塵暴不少就來自右玉

五六級西風不到8個小時就直抵京城

伴之而來的便是從天而降的漫漫黃沙

曾有外國專家斷言

這裡不適宜人類居住

建議舉縣搬遷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一年一場風

從春刮到冬

右玉人的門都是往裡拉

否則一夜風沙過後

門都推不開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

樹就要在右玉紮根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1949年

右玉首任縣委書記張榮懷上任

自他開始

右玉縣二十任縣委書記展開綠色接力

率領幹部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

一干就是60多年

如今這裡的林木覆蓋率如今已達54%

近2000平方公里荒蕪的塞上高原

變成了綠色海洋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為了守住家園

右玉人熬過了難以想象的艱辛

黃沙窪位於右玉老縣城東北方

是一個長20公里的巨大流動沙丘

黃沙壓城城欲摧

眼看沙丘就要翻過三丈六尺高的城牆

1956年右玉人一鼓作氣栽下9萬多棵樹

第二年飛來一場橫禍

八級大風,九天九夜

辛辛苦苦栽的樹苗沒留下幾株

但他們愈挫愈勇

在接下來的8年

舉全縣之力二戰三戰黃沙窪

到1964年,共造林15435畝

終於解除了縣城被埋的危險

如今的黃沙窪▼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常年用鎬頭刨土的手▼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一家日本企業和當地合建壓板廠

右玉有了歷史上第一家合資企業

但這個企業像吃木材的怪獸

全年收的原料僅夠它吃半個月

為防止亂砍濫伐

縣裡痛下決心

將這個壓板廠關門

在右玉人眼中

樹是他們生存的希望

一切都要向綠色讓步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河水能倒流,荒漠變綠洲”

這就是右玉人的精神氣概

當年張榮懷帶頭種下第一棵樹的地方

早已鬱鬱蔥蔥

成為風光旖旎的溼地公園

他種下的那棵小老楊已二十多米

如衛士般守護著塞上綠洲

……

這群當代的愚公,三代人在溼地下、故宮裡、荒漠中只做一件事!

功成不必在我

在中國

還有許多這樣的人這樣的事

為他們的這種痴與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