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路徑研究

摘 要: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是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客觀要求, 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通過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耦合發展, 將流通、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融入到現代農業的發展中, 會拓展和豐富現代農業“生產、生活、生態”的多種功能, 其產業地位也會逐步提升。目前, 中國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雖然出現了多種形式, 但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仍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因此, 應從優化政策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多層次耦合發展、推動協同發展、加快實現區域平衡、完善創新機制、大力培育高素質的農業從業人員等方面提升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實際效果。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加, 現代服務業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全球經濟已進入到服務經濟時代, 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佔到其經濟總量 (GDP) 的75%以上[1]。當前, 我國經濟正處於加快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 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耦合發展既能拓展現代服務業所涉及的領域和範圍, 又能加快實現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在世界各國經濟結構演變過程中, 產業關係的演變一般遵循“產業衝突→產業耦合→產業和諧”的規律。產業耦合發展是由產業衝突最終實現產業和諧的必由之路, 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2]。

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就明確了服務業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加快構建和完善以生產銷售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為主體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必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2017年8月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提出“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對於培育農業農村經濟新業態,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 農業發展受資源環境要素的約束日益趨緊, 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提升農業產業化效益和競爭力, 延伸農業產業鏈已成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推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 促進流通、管理、技術等要素與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通過現代服務業的帶動和引領作用, 能夠改變農業的粗放發展方式, 突破農業環境資源要素的瓶頸制約, 促進農業發展進一步轉型升級。

近年來, 我國農業取得了加快發展, 與此同時農業服務業的發展步伐也不斷加快。農業服務業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各個產業領域, 提供土地託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多種服務方式, 對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構建作用越來越突出。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競相發展, 農村一二三產業不斷融合發展。與此同時, 關於農業服務業的研究也受到學術界的重視, 不少國內專家學者開始關注和研究農業服務業發展的相關問題。

對農業和服務業互動關係的研究。潘錦雲等通過運用1978-2009年中國農業總產值、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業貸款額、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等數據檢驗了新舊農業生產要素對改造傳統農業的影響, 其研究成果表明中國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 應通過現代服務業提供的科技和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業[3]。劉奕和夏傑長提出了以服務業促進農業現代化的五種路徑:龍頭企業角色由收購商轉換為解決方案提供商;由扶持加工項目向補貼服務轉型, 拓寬農業產業化的資金渠道;以服務驅動鏈網、鏈群整合, 抓住產業鏈“兩端”和“兩翼”;重塑農產品流通產業組織模式, 促進終端專業化;在服務業較為發達的地區, 通過服務企業的推廣重塑農業產業鏈[4]。王豔君等以四川農業為樣本, 測算了服務業對農業的貢獻度以及一、三產業的融合度, 其研究結果表明服務業和農業之間的融合度低、融合面不均衡、缺乏深度互動, 並提出從模式和制度創新等方面加快兩業深度融合的對策建議[5]。

對我國農業服務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模式等的研究。姜長雲基於文獻研究和對山東平度市、安徽淮北市的調研, 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模式、機制和政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6]。杜志雄認為河南省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面臨體制和制度環境、政策、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制約, 提出要改革與完善體制與制度環境、構建有效的財政和稅收政策體系、加快農村地區金融業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培育多元化的服務主體並整合服務資源等對策建議[7]。張紅宇等通過對四川省的調研, 認為政府應該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改善服務裝備條件、加大關鍵服務環節支持力度、發揮金融支撐作用和推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發揮引導和槓桿作用[8]。蘆千文和姜長雲分析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四種發展模式的特徵, 提出注重不同模式的多元協同聯動、突出產業升級的政策推動功能、發揮產業屬性的戰略指引作用、強調政策創新的引領引導作用等政策建議[9]。肖衛東和杜志雄探討了河南省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五種主要發展模式, 認為這五種模式不斷進行分工協作、優勢互補, 生產服務業對糧食生產和農產品穩定供給發揮了一定的保障作用[10]。

我國農業服務業對農業技術進步、農業現代化效率等方面影響的研究。王耀中和江茜採用2003-2012年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 運用非導向的VRS SBM超效率模型來測度農業現代化效率, 其研究表明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現代化效率之間相互促進, 但地區間存在強弱差異[11]。郝愛民利用2004-2012年我國31個省市的數據, 運用面板模型分析了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對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的影響, 發現其對農業技術進步貢獻具有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 且現階段是以直接影響為主, 並提出了發揮農業生產性服務對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外溢效應的政策建議[12]。

對中外農業服務業發展的比較研究。汪建豐和劉俊威運用投入產出法對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發達經濟體進行了比較, 其研究成果表明我國農業服務化總體水平低、農業與服務業分離趨勢明顯、內部結構不合理, 提出了提高認識、提升農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水平、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和加快農村地區相關領域的制度創新等政策建議[13]。姚洋洋和賈彬利用1995-2010年中美兩國的投入產出表, 比較分析了中美兩國農業生產服務業的發展情況, 發現中國農業生產服務業的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且中間投入率增長緩慢、中國農業生產服務業的內部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中國生產服務業與農業的經濟聯繫仍然較弱, 並提出了中國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的相關建議[14]。陳凱和劉煜寒利用投入產出表, 對比分析了中國與美國、加拿大、法國、荷蘭、日本、澳大利亞、巴西等7個傳統農業強國在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水平方面的差異情況, 發現導致中國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水平明顯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批發零售貿易業、金融保險業對農業的投入水平嚴重偏低, 認為我國農業生產服務業的發展應側重於提升批發零售、貿易、金融對農業的投入水平[15]。

從已有研究來看, 對農業服務業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深度和廣度, 為本研究提供了借鑑和基礎, 但多是現狀、問題、意義、模式等層面的研究, 視角更傾向於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方面, 對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研究成果較少, 尤其是從產業耦合視角研究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發展關係的文獻更少。我國農業服務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新型服務主體和業態不斷湧現, 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中衍生出一些新問題, 迫切需要相關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以此為出發點, 對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形式、路徑進行剖析, 有助於加快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為產業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參考。

二、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形式

現代農業是相對於傳統農業而言的, 是指運用現代工業裝備、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使用現代信息管理手段的社會化農業。現代服務業是區別於傳統服務業而言的, 是結合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現代農業與現代服務業之間相互滲透, 使得其各自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產業內涵不斷豐富。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是產業發展的高級階段, 這不僅拓寬了服務業的服務領域和延長了其產業鏈條, 而且提高了農業的附加值和農業產業的競爭力。

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具有多重性, 集生產、生活、生態等功能於一體。這些功能的發揮也正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及要求。現代服務業充當了農業多功能發揮和實現的助推器, 生態農業、休閒農業等新型模式和業態的興起, 是現代服務業融入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典型代表。在發達國家, 農業服務已經實現社會化, 服務領域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生產資料供應、金融和保險以及產後儲運、加工、產品營銷等環節拓展, 形成產前—產中—產後的一系列全程化服務。隨著我國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進程的不斷深化, 已初步形成了多種發展形式, 產生了新型交叉產業, 主要包括以下十個方面, 如圖1所示。

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路徑研究

圖1 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主要形式

一是農業生產資料服務。農業生產資料是指用於農產品生產和保證農產品生產順利進行的物質材料及其他物品。農業生產資料服務主要包括提供農業生產所需的農藥、種子、化肥、獸藥、飼草料、柴油等農業資料供應服務和農業機械供應及維修服務。

二是農業生產作業服務。農業生產作業服務主要包括種植業中的農機作業服務、病蟲害防治服務、專業化植保、產地烘乾、秸稈處理及畜牧業中的防疫免疫服務等方面。

三是農業科技服務。農業科技服務主要是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主要包括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和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兩大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過開展產業化、市場化的研發活動, 進行開發產品、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研究, 帶動農業走現代高效發展道路。

四是農業信息服務。農業信息服務是通過搭建平臺和應用先進設備, 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 引領農業向精準化方向發展。根據農戶生產經營決策的需要, 建立健全農業市場信息採集、分析、發佈和服務體系, 幫助農戶按照市場需求信息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優化調整種養結構, 改善農業經營管理狀況, 實現農產品供需對接, 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五是農業金融服務。農業金融服務能緩解農村資金供需緊張狀況, 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金保障。農業金融服務主要包括風險投資、貸款、資本市場和保險等方面。

六是農產品加工服務。農產品加工服務主要包括農產品的分級、保鮮、儲藏、烘乾、包裝等初加工和深加工服務。農產品加工服務能提高農產品商品化和質量安全水平,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和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多樣化需求。

七是農產品流通服務。農產品流通是農業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之一, 重點在於加快農產品流通節點的建設, 主要包括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合作社、產銷協會、物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網絡銷售等多渠道和多節點的建設。農產品流通應運用農業信息技術, 提升農產品的流通速度, 從而引領現代農業向安全、高效方向發展。

八是農產品營銷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是開展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商直供、產地直銷、會員配送、網上銷售等多種產銷銜接經營模式, 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 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九是農業人才智力服務。人才智力服務主要是培養新型農民和農村各類適用人才, 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持, 尤其是需要培養既懂農業先進技術又懂農業經營管理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十是農業觀光休閒服務。觀光休閒農業是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有機結合的複合型農業, 包括養生農業、租地種菜、農村度假區、體驗農業、文化農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多種發展模式。

三、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雖然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都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但二者耦合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 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耦合發展的規劃和支持力度不足

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有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政府應制訂有關的耦合發展扶持政策, 為服務業與農業耦合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雖然近些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些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但缺乏統一的指導規劃和明確的政策扶持, 農業服務業基本上處於無序發展的狀態, 無法取得理想的成效。目前, 我國服務業與農業耦合發展的基礎還有待加強, 提供農業服務的企業不僅數量少、規模小, 而且整體實力較弱, 尤其是缺乏具有一定輻射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農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尚不能滿足農業生產對相應配套服務的需要, 如農資連鎖經營、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物流配送、農業科技服務、農村金融保險等服務難以滿足農業和服務業耦合發展的需求。並且農業服務業中的一些新興行業普遍存在無人管理或多頭交叉管理的現象, 導致其發展相對滯後。

(二) 耦合發展的層次較低

雖然我國服務業與農業耦合發展已經出現了多種形式, 但大多處於萌芽和零散狀態, 無法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真正對農村支柱產業、主導產業發展具有保障作用的服務還不多, 眾多農戶的服務需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滿足。目前, 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和合理佈局, 對地區農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不突出;農村經紀人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缺乏現代市場運作經驗和市場變化預測能力, 存在一定的行業無序競爭;信息技術體系不健全, 信息網絡不發達, 農戶難以獲得及時有效的信息, 造成生產與市場存在脫節;農業服務組織發展相對滯後, 規模小, 專業化程度低, 與農戶的聯繫不緊密, 尚未充分發揮其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我國服務業與農業耦合發展多集中在產中的生產作業服務, 而產前的信息、金融和產後的加工儲運、營銷等方面的服務較少, 耦合層次較低。

(三) 耦合發展的協同性差

近年來, 對農業服務業的需求越來越專業化和多元化, 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僅需要農資供應、農業機械作業、技術指導等服務, 而且還需要物流、金融保險、信息等方面的服務。但是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 農業服務相關產業發展主要由政府主導, 市場機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致使我國服務業與農業相互關聯和滲透的程度較低, 農業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的能力不強, 對農業生產支撐作用不夠。因為服務業與農業發展的協同性較差, 其服務內容單一且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沒有全面開展針對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服務, 所以大部分農民所需要的服務還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整體服務質量不理想。目前, 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服務主要靠內部來解決, 對外服務需求沒有得到有效釋放, 這直接制約了農業服務業規模經濟效益的發揮, 影響了其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從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來看, 我國農業傳統生產性服務業約佔70%, 現代新興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只佔30%左右, 而農業發達國家現代新興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比重高達70%[16]。農業服務業內部結構不符合市場需求結構, 農民最需要的資訊、金融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沒有得到有效滿足,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業整體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阻礙了我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

(四) 耦合發展的區域不平衡

我國服務業與農業耦合發展在地區之間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經濟發展階段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 農業服務業發展較快且佔比持續增加, 農業服務行業門類比較齊全、經濟效益較好;而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 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 地理條件也不太好, 再加上各級政府對農業服務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導致其農業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 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 現代服務業發展規模小、速度慢、技術含量低, 農業生產過程中產前產後服務較少, 缺乏耦合發展所需要的外部環境。總之, 我國區域發展和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務業和農業耦合發展的區域不平衡。

(五) 耦合發展的創新驅動力不足

由於農業金融科技政策協同不足, 良好的投資環境尚未建立, 新興的現代農業服務業發展比較困難。雖然農業金融的覆蓋範圍越來越廣, 但廣大農戶對農村金融產品瞭解較少, 尤其是金融產品比較單一、存款不足等情況嚴重製約著農業金融業的發展。現有的涉農金融機構大多是國有金融機構, 不夠靈活, 難以滿足農民的金融需求, 從而使農業金融服務的質量受到一定影響。同時, 農業保險的水平仍然較低, 形式也比較單一, 大多屬於政府支持的政策性保險, 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除此以外,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不高也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比較欠缺, 農業高新技術研發和應用不足, 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較慢, 尤其是農業遙感技術和生物技術應用範圍很小, 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還較少。推進金融、科技等要素的創新是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的主要推動力。

(六) 耦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匱乏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耦合發展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或經商, 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民大多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生物、信息、互聯網、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的農村專門人才嚴重短缺, 從而制約了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的深度耦合發展。從科技人員在農業服務各個環節的配置情況來看, 主要集中在產中階段, 而能夠給廣大農戶提供最需要的產前和產後服務的科技人員遠遠滿足不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尤其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生態農業、綠色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所需的現代複合型服務人才嚴重不足。

四、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實現路徑及對策建議

(一) 實現路徑

1. 以全產業鏈的視角實現服務業與農業耦合發展

從全產業鏈視角推進現代服務業滲透到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過程, 提供農資供應、機播機收、施肥滅蟲、農產品包裝分級和物流營銷、覆蓋全程的技術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通過農業產業鏈向前和向後延伸, 實現與農業全產業鏈耦合發展, 有利於完善農業供應鏈和價值鏈體系, 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 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提升農業競爭力。

2. 從重點領域突破, 實現服務業與農業深層次、多角度耦合發展

現代服務業覆蓋面廣泛, 只有把握住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重點領域, 才能提高二者耦合發展的效率和效益。積極推動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的關鍵領域不斷深入發展, 如農業科技服務、農業流通服務、農業信息服務、農業金融保險服務等。通過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的構建, 加快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延長農業產業鏈, 增加農民收入。積極鼓勵發展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市場營銷和休閒農業, 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模式, 從而帶動實現服務業與農業全方位、多角度融合。

3. 結合地區特色和優勢實現服務業與農業的耦合發展

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和要素優勢, 因地制宜推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耦合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有機農業, 加快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地區根據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特有的名優產品, 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鏈, 形成優勢特色產業。藉助科技研發、電子商務等平臺建設, 培育地區農業優勢產業集群, 不斷提升產業耦合發展水平。

(二) 對策建議

促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是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 是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因此, 應從政策、制度、機制、人才等多維視角推動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耦合發展。

1. 優化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耦合發展需要國家相應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支持, 從而為二者耦合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完善農業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農民權益保護、農村文化教育與培訓等農業法律保障體系。二是要加大政府“三農”政策的支持力度。政府應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向農業科技、流通、信息、信貸、保險等現代服務業, 加快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耦合發展。三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政府應加大扶持農業服務業重點領域、新興業態、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力度, 逐步完善交通網絡、電網等基礎設施, 使農業生產經營環境不斷改善, 從而發揮現代服務業發展對農業的外溢效應。

2. 推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多層次耦合發展

國際經驗表明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往往伴隨著農業產業鏈延伸和農業服務化的過程。農業服務內容由單純農業生產環節服務向產前產後環節服務擴展, 貫穿於產前、產中和產後的全過程。在美國、加拿大、荷蘭等發達國家, 存在著大量專業化農業服務企業, 如農業種子公司、農業機械公司、農業化學公司等, 能夠提供從產前供應、田間作業到產後銷售的全程專業化的服務[17]。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發展能使農業的產業鏈不斷延伸和擴展, 新的產業形態以強大的滲透和擴散效應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通過服務業的全方位、多角度嵌入和滲透, 提高農業的綜合競爭力, 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進程。

3. 推動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協同發展

協同發展是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內在要求。增強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協同性, 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市場主體的作用, 推動服務業與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協調發展, 不斷拓展其發展空間。隨著新型經營主體的快速發展, 高層次金融保險、信息諮詢、電子商務等服務需求不斷釋放, 建設現代供應鏈、價值鏈等高端需求也逐步出現。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應逐漸實現市場化和產業化, 推進服務的標準化和品牌化, 促進供銷社、農村信用社等傳統服務組織轉型和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等新型農業服務組織發展, 完善農業服務企業運行的外部環境。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能夠解決農業產前產後服務缺失的問題, 促進農業生產與市場的對接, 解決農業生產低效和經營無序等突出難題。

4. 加快實現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區域平衡

根據各個地區經濟與農業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差異, 採取因地制宜的辦法, 通過政府供給與市場供給相結合的方式促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 經濟發展氷平和市場化程度較高, 因此應該以市場供給為主、政府供給為輔的形式推動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在經濟發展水平與市場化程度較低的中西部地區, 應逐漸由政府供給為主、市場供給為輔的形式轉變為政府供給與市場供給並重的形式, 逐漸減少政府供給, 積極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依據自身特色資源優勢, 加快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採摘、觀光休閒農業的發展, 以儘快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 實現區域的平衡發展。

5. 完善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創新機制

機制的創新是推動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重要保障。第一, 思想創新。要統一規劃和認識, 明確產業融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耦合發展。第二, 創新管理體制。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耦合發展需要深化管理體制的改革, 積極營造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外部環境, 使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耦合發展的效率不斷得到提升。第三, 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加快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鼓勵科研機構和高校從事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不斷健全現代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應用率, 增加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進程。第四, 加快農村金融體制創新。要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 加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造, 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或組織, 創新農村金融產品, 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以扶持科技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

6. 大力培育高素質的農業從業人員

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需要培育新型人才。一方面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充分發揮各級農業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 形成包括學歷教育、一般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等綜合一體化的人才培訓體系。鼓勵高等院校、農業職業院校開設相應課程, 通過訂單式委託和定向招標等新型培訓方式, 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 為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 營造現代農業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完善農業科技人才獎勵制度和方法, 尤其要加大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才的獎勵。通過專項的培訓資金, 開展面向農村基層公共服務從業者的技能培訓, 提高其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

五、結論與展望

農業仍屬於一個弱質產業, 社會效益高而經濟效益低, 位於產業鏈最基礎、最低級的位置。促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是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要求, 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必然選擇。目前, 中國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耦合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 農業服務的需求與供給仍存在突出的矛盾, 二者從耦合發展到深度融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耦合發展, 會使現代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的多功能性得到充分拓展, 逐漸提升其產業地位;科技、流通、信息、金融等現代要素融入農業發展中, 使農業產業鏈向二三產業延伸和擴張;現代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形成越來越密切的良性互動關係, 產業間的關聯程度不斷提高。我國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的耦合發展會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加速擴張, 最終走向產業和諧, 新興產業和業態會不斷湧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