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 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 将流通、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融入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 会拓展和丰富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多种功能, 其产业地位也会逐步提升。目前, 中国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虽然出现了多种形式, 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因此, 应从优化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多层次耦合发展、推动协同发展、加快实现区域平衡、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培育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等方面提升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实际效果。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全球经济已进入到服务经济时代, 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其经济总量 (GDP) 的75%以上[1]。当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发展既能拓展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 又能加快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世界各国经济结构演变过程中, 产业关系的演变一般遵循“产业冲突→产业耦合→产业和谐”的规律。产业耦合发展是由产业冲突最终实现产业和谐的必由之路, 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2]。

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就明确了服务业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2017年8月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提出“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对于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 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日益趋紧,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升农业产业化效益和竞争力, 延伸农业产业链已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 促进流通、管理、技术等要素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能够改变农业的粗放发展方式, 突破农业环境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 促进农业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

近年来, 我国农业取得了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农业服务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各个产业领域, 提供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服务方式, 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构建作用越来越突出。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竞相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与此同时, 关于农业服务业的研究也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不少国内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农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对农业和服务业互动关系的研究。潘锦云等通过运用1978-200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贷款额、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等数据检验了新旧农业生产要素对改造传统农业的影响, 其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 应通过现代服务业提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3]。刘奕和夏杰长提出了以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五种路径:龙头企业角色由收购商转换为解决方案提供商;由扶持加工项目向补贴服务转型, 拓宽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渠道;以服务驱动链网、链群整合, 抓住产业链“两端”和“两翼”;重塑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模式, 促进终端专业化;在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通过服务企业的推广重塑农业产业链[4]。王艳君等以四川农业为样本, 测算了服务业对农业的贡献度以及一、三产业的融合度, 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和农业之间的融合度低、融合面不均衡、缺乏深度互动, 并提出从模式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快两业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5]。

对我国农业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模式等的研究。姜长云基于文献研究和对山东平度市、安徽淮北市的调研, 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机制和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6]。杜志雄认为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体制和制度环境、政策、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提出要改革与完善体制与制度环境、构建有效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体系、加快农村地区金融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并整合服务资源等对策建议[7]。张红宇等通过对四川省的调研, 认为政府应该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服务装备条件、加大关键服务环节支持力度、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8]。芦千文和姜长云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四种发展模式的特征, 提出注重不同模式的多元协同联动、突出产业升级的政策推动功能、发挥产业属性的战略指引作用、强调政策创新的引领引导作用等政策建议[9]。肖卫东和杜志雄探讨了河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五种主要发展模式, 认为这五种模式不断进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生产服务业对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稳定供给发挥了一定的保障作用[10]。

我国农业服务业对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现代化效率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王耀中和江茜采用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 运用非导向的VRS SBM超效率模型来测度农业现代化效率, 其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之间相互促进, 但地区间存在强弱差异[11]。郝爱民利用2004-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 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 发现其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且现阶段是以直接影响为主, 并提出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外溢效应的政策建议[12]。

对中外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比较研究。汪建丰和刘俊威运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发达经济体进行了比较, 其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农业服务化总体水平低、农业与服务业分离趋势明显、内部结构不合理, 提出了提高认识、提升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加快农村地区相关领域的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13]。姚洋洋和贾彬利用1995-2010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表, 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农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中间投入率增长缓慢、中国农业生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生产服务业与农业的经济联系仍然较弱, 并提出了中国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建议[14]。陈凯和刘煜寒利用投入产出表, 对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7个传统农业强国在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情况, 发现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对农业的投入水平严重偏低, 认为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应侧重于提升批发零售、贸易、金融对农业的投入水平[15]。

从已有研究来看, 对农业服务业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深度和广度, 为本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但多是现状、问题、意义、模式等层面的研究, 视角更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 对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 尤其是从产业耦合视角研究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的文献更少。我国农业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新型服务主体和业态不断涌现,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中衍生出一些新问题, 迫切需要相关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 对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形式、路径进行剖析, 有助于加快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二、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形式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 是指运用现代工业装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使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的社会化农业。现代服务业是区别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 是结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相互渗透, 使得其各自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产业内涵不断丰富。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这不仅拓宽了服务业的服务领域和延长了其产业链条, 而且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和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具有多重性, 集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于一体。这些功能的发挥也正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要求。现代服务业充当了农业多功能发挥和实现的助推器, 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模式和业态的兴起, 是现代服务业融入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在发达国家, 农业服务已经实现社会化, 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产前生产资料供应、金融和保险以及产后储运、加工、产品营销等环节拓展, 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全程化服务。随着我国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进程的不断深化, 已初步形成了多种发展形式, 产生了新型交叉产业, 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如图1所示。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路径研究

图1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主要形式

一是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农业生产资料是指用于农产品生产和保证农产品生产顺利进行的物质材料及其他物品。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药、种子、化肥、兽药、饲草料、柴油等农业资料供应服务和农业机械供应及维修服务。

二是农业生产作业服务。农业生产作业服务主要包括种植业中的农机作业服务、病虫害防治服务、专业化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及畜牧业中的防疫免疫服务等方面。

三是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两大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开展产业化、市场化的研发活动, 进行开发产品、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带动农业走现代高效发展道路。

四是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是通过搭建平台和应用先进设备, 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引领农业向精准化方向发展。根据农户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 建立健全农业市场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和服务体系, 帮助农户按照市场需求信息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优化调整种养结构, 改善农业经营管理状况, 实现农产品供需对接, 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五是农业金融服务。农业金融服务能缓解农村资金供需紧张状况,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农业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风险投资、贷款、资本市场和保险等方面。

六是农产品加工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分级、保鲜、储藏、烘干、包装等初加工和深加工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能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和质量安全水平,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和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多样化需求。

七是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重点在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节点的建设, 主要包括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合作社、产销协会、物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网络销售等多渠道和多节点的建设。农产品流通应运用农业信息技术, 提升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从而引领现代农业向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八是农产品营销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是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商直供、产地直销、会员配送、网上销售等多种产销衔接经营模式, 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九是农业人才智力服务。人才智力服务主要是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各类适用人才, 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 尤其是需要培养既懂农业先进技术又懂农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十是农业观光休闲服务。观光休闲农业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农业, 包括养生农业、租地种菜、农村度假区、体验农业、文化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

三、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二者耦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耦合发展的规划和支持力度不足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政府应制订有关的耦合发展扶持政策, 为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虽然近些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但缺乏统一的指导规划和明确的政策扶持, 农业服务业基本上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 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目前, 我国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的基础还有待加强, 提供农业服务的企业不仅数量少、规模小, 而且整体实力较弱, 尤其是缺乏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对相应配套服务的需要, 如农资连锁经营、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业科技服务、农村金融保险等服务难以满足农业和服务业耦合发展的需求。并且农业服务业中的一些新兴行业普遍存在无人管理或多头交叉管理的现象, 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

(二) 耦合发展的层次较低

虽然我国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 但大多处于萌芽和零散状态, 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真正对农村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具有保障作用的服务还不多, 众多农户的服务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目前,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对地区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突出;农村经纪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缺乏现代市场运作经验和市场变化预测能力, 存在一定的行业无序竞争;信息技术体系不健全, 信息网络不发达, 农户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 造成生产与市场存在脱节;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相对滞后, 规模小, 专业化程度低, 与农户的联系不紧密, 尚未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国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多集中在产中的生产作业服务, 而产前的信息、金融和产后的加工储运、营销等方面的服务较少, 耦合层次较低。

(三) 耦合发展的协同性差

近年来, 对农业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和多元化, 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需要农资供应、农业机械作业、技术指导等服务, 而且还需要物流、金融保险、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农业服务相关产业发展主要由政府主导, 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致使我国服务业与农业相互关联和渗透的程度较低, 农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能力不强, 对农业生产支撑作用不够。因为服务业与农业发展的协同性较差, 其服务内容单一且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没有全面开展针对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服务, 所以大部分农民所需要的服务还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整体服务质量不理想。目前,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服务主要靠内部来解决, 对外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这直接制约了农业服务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 影响了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 我国农业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约占70%, 现代新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只占30%左右, 而农业发达国家现代新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比重高达70%[16]。农业服务业内部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结构, 农民最需要的资讯、金融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四) 耦合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我国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农业服务业发展较快且占比持续增加, 农业服务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经济效益较好;而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地理条件也不太好, 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农业服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其农业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技术含量低,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前产后服务较少, 缺乏耦合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总之, 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业和农业耦合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五) 耦合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不足

由于农业金融科技政策协同不足, 良好的投资环境尚未建立, 新兴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比较困难。虽然农业金融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但广大农户对农村金融产品了解较少, 尤其是金融产品比较单一、存款不足等情况严重制约着农业金融业的发展。现有的涉农金融机构大多是国有金融机构, 不够灵活, 难以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从而使农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同时, 农业保险的水平仍然较低, 形式也比较单一, 大多属于政府支持的政策性保险, 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除此以外,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高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欠缺, 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不足, 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较慢, 尤其是农业遥感技术和生物技术应用范围很小,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较少。推进金融、科技等要素的创新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的主要推动力。

(六) 耦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匮乏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耦合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或经商, 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生物、信息、互联网、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农村专门人才严重短缺, 从而制约了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深度耦合发展。从科技人员在农业服务各个环节的配置情况来看, 主要集中在产中阶段, 而能够给广大农户提供最需要的产前和产后服务的科技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所需的现代复合型服务人才严重不足。

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对策建议

(一) 实现路径

1. 以全产业链的视角实现服务业与农业耦合发展

从全产业链视角推进现代服务业渗透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提供农资供应、机播机收、施肥灭虫、农产品包装分级和物流营销、覆盖全程的技术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农业产业链向前和向后延伸, 实现与农业全产业链耦合发展, 有利于完善农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 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提升农业竞争力。

2. 从重点领域突破, 实现服务业与农业深层次、多角度耦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覆盖面广泛, 只有把握住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重点领域, 才能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效率和效益。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的关键领域不断深入发展, 如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流通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等。通过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延长农业产业链, 增加农民收入。积极鼓励发展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和休闲农业,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模式, 从而带动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全方位、多角度融合。

3. 结合地区特色和优势实现服务业与农业的耦合发展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 因地制宜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有机农业, 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各地区根据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特有的名优产品,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 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借助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 培育地区农业优势产业集群, 不断提升产业耦合发展水平。

(二) 对策建议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因此, 应从政策、制度、机制、人才等多维视角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

1. 优化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耦合发展需要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 从而为二者耦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文化教育与培训等农业法律保障体系。二是要加大政府“三农”政策的支持力度。政府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业科技、流通、信息、信贷、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加快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发展。三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政府应加大扶持农业服务业重点领域、新兴业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力度, 逐步完善交通网络、电网等基础设施, 使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不断改善, 从而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农业的外溢效应。

2. 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多层次耦合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服务化的过程。农业服务内容由单纯农业生产环节服务向产前产后环节服务扩展, 贯穿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发达国家, 存在着大量专业化农业服务企业, 如农业种子公司、农业机械公司、农业化学公司等, 能够提供从产前供应、田间作业到产后销售的全程专业化的服务[17]。服务业和农业的耦合发展能使农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扩展, 新的产业形态以强大的渗透和扩散效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服务业的全方位、多角度嵌入和渗透, 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

3.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是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协同性,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作用, 推动服务业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协调发展, 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高层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服务需求不断释放, 建设现代供应链、价值链等高端需求也逐步出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应逐渐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 推进服务的标准化和品牌化, 促进供销社、农村信用社等传统服务组织转型和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农业服务组织发展, 完善农业服务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解决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缺失的问题, 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 解决农业生产低效和经营无序等突出难题。

4. 加快实现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区域平衡

根据各个地区经济与农业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 通过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经济发展氷平和市场化程度较高, 因此应该以市场供给为主、政府供给为辅的形式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 应逐渐由政府供给为主、市场供给为辅的形式转变为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并重的形式, 逐渐减少政府供给, 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依据自身特色资源优势, 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采摘、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以尽快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

5. 完善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创新机制

机制的创新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一, 思想创新。要统一规划和认识, 明确产业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第二, 创新管理体制。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耦合发展需要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 积极营造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外部环境, 使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的效率不断得到提升。第三,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从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健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率,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第四,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要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组织,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以扶持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

6. 大力培育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

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需要培育新型人才。一方面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 形成包括学历教育、一般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综合一体化的人才培训体系。鼓励高等院校、农业职业院校开设相应课程, 通过订单式委托和定向招标等新型培训方式,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 营造现代农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奖励制度和方法, 尤其要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才的奖励。通过专项的培训资金, 开展面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从业者的技能培训, 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

农业仍属于一个弱质产业, 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 位于产业链最基础、最低级的位置。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 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目前, 中国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仍存在突出的矛盾, 二者从耦合发展到深度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 会使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性得到充分拓展, 逐渐提升其产业地位;科技、流通、信息、金融等现代要素融入农业发展中, 使农业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和扩张;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形成越来越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 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扩张, 最终走向产业和谐, 新兴产业和业态会不断涌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