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于謙的捧哏功底厲害到什麼程度?

往事隨風187


實名回答,我叫高玉琮。先聲明,我的觀點,可噴。但,不要有不文明語言,要以理服人。先說,對口相聲是逗,捧合作的藝術。在相聲史上,不乏優秀的捧哏者。舉例,李德鍚的三位捧哏:張德泉、馬德祿、周德山;張壽臣的兩位捧哏;陶湘如、侯一塵;李壽增、郭啟儒、尹壽山、於俊波、趙佩如、朱相臣、於世德(曾為師勝傑捧)、白全福、李文華、於世猷、馬志存、石富寬、王佩元……肯定落下不少。

進入21世紀,于謙是捧哏哏的佼佼者之一,非常優秀。對口相聲需要捧逗相扶,具有捧逗整體性。作為捧哏,于謙無可挑剔。因為他熟練地掌握捧哏應具備的蹬、諞、踹、賣四種技巧,磚遞得準,肩膀遞得適時。

于謙的不足,請於問問自己肯定認識的,現在90高齡的仍偶爾演出的趙玉明老師。趙玉明六七歲數時聽陳榮啟的評書,陳不收錢。趙愛上曲藝。陳榮啟相聲、評書兩門抱,是張壽臣、常連安、趙希賢(趙佩如的父親)的把兄弟。一次說相聲,逗哏拿他父母砸掛,他提出只此一次。第二次逗哏又拿他父母找哏。他說:你沒有父母兄弟姐妹嗎?算了!以後不再說相聲了!從此,陳榮啟再不說相聲,只說評書。

建議于謙就此事問問趙玉明老師。

我認為,如果沒有倫理哏,憑郭德綱紮實的基本功,對相聲的悟性,與于謙的珠聯璧合,一樣火暴。舉例:聽說天津西岸相聲會館上座率高,靠的是低俗東西多。一天下午,我與王鳴錄,王佩元去聽。整場相聲非常乾淨,也非常火。是不是他們知道我三人去了,所以不使臭的,倫理的?不得而知。但沒有那些,仍火。

再次肯定,于謙的捧哏,值得總結。


曲藝聊齋


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中時常出現“說到哪忘了不是,咱們重說好吧”、“你最好照詞說”,這種情形少部分是假裝忘,就是為了讓臺下起鬨,起到節目效果。大多數是郭德綱真忘詞了,後面詞接不上。

郭德綱為什麼會忘詞呢?就是因為于謙上一句話把觀眾逗得捧腹大笑,臺下一片哄亂,有時候是連郭德綱也被逗得笑了場,有時候是郭德綱沒來得及反應,愣住了,臺下又起鬨。好在郭德綱腦子好,轉得快,雖然瞬間忘詞了,但很快就接上了。

馬三立的相聲是每句話都要“劇本”,甚至連標點符號都要寫清楚。郭德綱經常說,他和于謙的相聲是沒有詞的,只有框架,就是這場相聲主要講哪個主題,而像返場那些小段,更不可能有詞,基本都屬於“現掛”。

所以郭德綱在臺上經常是天馬行空的現編現說,于謙全神貫注的看著郭德綱,隨時準備接話。郭德綱特能說,一上場就叨叨叨說個不停,于謙極少“搶活”。所以好的捧哏演員還要甘於把“露臉”機會讓給逗哏演員,這需要極大胸懷。

為什麼著名相聲演員楊少華在業界跟很多人合作不來,就是因為他容易“搶活”,令逗哏演員極其不爽。也因此他和馬志明的搭檔不久就“裂穴”。

"三分逗七分捧"這句話既有安慰捧哏演員的意思,也說明了捧哏對整段相聲的重要性。

互相襯托,相得益彰。


岑詮


照例審題

于謙的捧哏功力厲害到什麼地步?

做為一個小鋼絲來說,僅僅只聽了十年,從最開始的吳月波,到範振鈺,到張文順,到于謙,中間經歷過的先生我都聽過,但是作為觀眾,感覺最合拍的還是于謙,為什麼?兩個字,舒服,聽兩人說相聲就是舒服,特別的合,比方說《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和張文順先生說的那一段是最好的,在安徽和於大爺說的那一段第二,但是其他,恕我直言,還是于謙老師捧的起來。

郭德綱:“於老師不在臺上,就跟沒穿褲衩似的”于謙“您拿我當褲衩了?嗯,還是四角褲衩。”捧哏功力四平八穩,臺上的郭德綱興奮,是需要這樣一位穩得住他的捧哏存在的,大氣的颱風屬實不可多得。

郭德綱7歲學評書,9歲學相聲,於大爺也不差,13歲進了曲藝團學員班,16歲拜師相聲名家石富寬先生,1995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8年,經朋友介紹,相識郭德綱,後來沒怎麼聯繫,直至於大爺團裡缺人,找人幫忙,兩人搭檔合作,輾轉於各個郊縣,郭德綱評價“懂相聲的人。”

於大爺是個很單純的人,也很懂生活,也愛玩,玩葫蘆,手串,養動物,在大興弄了個天精地華寵物樂園,他唯一的人生樂趣就是玩,說相聲也是為了玩。

更難得的是,於大爺的捧哏功力堪稱大家,是位相聲行業不可多得的奇才,對相聲的理解,在這個年齡段裡,無出其右,很難得。兩人合作這麼多年沒紅過臉,第一,是郭德綱會做人,第二是于謙不爭,兩位相得益彰,多想就這麼看著兩人合作下去,一直到老去,郭德綱于謙兩位還在說相聲,於老師燙著一頭白毛卷,跟喜羊羊似的,140歲了還在臺上說相聲“我叫郭德綱,來看看於老師吧,在這個盒子裡,今天是於老師一百週年……”掌聲雷動,……咦……


道門守衛者


在當今的相聲界裡,如果老郭和於老師紅的程度說排在第二,那麼應該沒人敢說是第一。雖然這兩年德雲社開始力捧小嶽嶽和老郭的兒子郭麒麟,但這二位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

這二位的配合,說是天衣無縫,想必也是沒有言過其實的。大家都知道,相聲演藝裡有句行話叫三分逗七分捧,那麼從中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捧哏佔的分量是多重。

於老師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可能骨子裡就具備了先天的語言優勢,再後來,82年參加了相聲班學藝,師從於王世臣,趙世忠等人,現在還有人稱他為小趙世忠。

後來到了85年拜石富寬為師,正式學藝。從他的表演上來看,是有石富寬先生的一些痕跡,比如穩當,憨厚。

但於老師進德雲社與老郭搭檔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大家都知道,他二位表演上有別於以前舞臺相聲的照本宣科,往往即興創作的成分很多,而且內容上更為接地氣,以前舞臺上不說的,不敢說的,這全都可以是二位的材料。

特別是老郭有的時候撒開了說,甚至有些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嘴在腦子前面,這就給於老師提出了挑戰,當然於老師最最擅長的也就是接活,面對這麼一個不著邊界的逗哏,於老師練就了一身零時間反應的絕技,一次次化險為夷,而且不露聲色,甚至有時下了臺,他們都會為剛才的“大包袱”會心一笑。

再有,於老師藝德上目前為止沒有什麼汙點可尋,在舞臺上也不搶人包袱,對於老郭這麼一個表現欲極強的人來說,也可謂知音難覓。當然這並不是說於老師不能抖,而是搶活在他看來沒什麼必要,於老師一直都做得很到位。

還有,一般意義的捧哏詞少,包袱也抖的少,在大家看來頂多就是“嗯,啊,嚯,誰啊,去你的吧”,這些作料話,四平八穩的把一作品說完,捧哏是絕對的主角。

於老師做的好的是在於他通常能在接過來的時候不但穩、平,而且他能給這個語言昇華,甚至感覺真正的包袱在他這。這個能耐就不是一般捧哏的能做到的。

感覺於老師說活,不費勁,對,是這三個字,他總是能把作品像拉皮筋一樣,抻開了,然後又放回去。總是給人一種閒下來半張嘴在說的感覺。

所以說於老師的相聲捧活還真是了不起的。


銳影Vanguard


于謙捧哏功夫確實挺厲害的,沒有他接不上的話茬,現場節奏掌握的很好,不露表演痕跡,把郭德綱的逗哏襯托的很完美。


現在相聲界裡面最好的一對組合就是郭德綱和于謙了,兩個人搭檔合作了這麼久,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練,現在配合的天衣無縫,堪稱相聲界的經典。郭德綱的逗哏經常出其不意,一般人都反應不過來,更不用說接話兒了,好在於謙反應靈敏,沒有他接不下的話茬,很多次都是臨場發揮,絲毫不露表演的痕跡,順其自然很完美的捧哏,能達到于謙這種捧哏水平真的不容易。


于謙13歲的時候就考入相聲班學藝,跟隨著名相聲老表演藝術家趙世忠、羅鳳山等人學習相聲,16歲的時候拜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石富寬為師,199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2000年開始與郭德綱搭檔說相聲,同時還參與了一些影視劇的拍攝,這麼多年來於謙一直都輾轉在曲藝的道路上,可見他的相聲基本功還是挺紮實的。



郭德綱生性高調張揚,而於謙低調內斂,也只有于謙才能成為郭德綱的最佳搭檔,因為其他人都接不了郭德綱的話茬,很多人都說是于謙成就了郭德綱,兩個人現在配合完美,給觀眾帶來了很多經典段子,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相聲,所以說,于謙的捧哏功夫在相聲界來說是一流的,而且於謙做人風格很中庸,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新聞曝出來,藝德還是挺高尚的。


R娛記


這麼說吧,以前老聽說“三分逗七分捧”,總覺得是一種客氣的說法,比如10大笑星,馮鞏那個屬於捧逗各半,其他的基本只記住逗哏表演,自從看了郭於,才真能理解這句話,最大的笑聲肯定來自於謙的墊底話。

最關鍵的是,郭德綱離了于謙的相聲那就沒法聽了,但于謙給其他人捧哏的相聲不比原配的差,反而感覺更好聽了。

最後說天分,郭於的性格就不多講了,老郭屬於勵志拼搏型,于謙,說好聽叫遊戲人生,難聽就是混活等死,老郭是公認的天賦好,他自己也很得意的說自己是“祖師爺賞飯”,但就這天賦還天天宅在家充電學習,而於謙呢,天天各種小動物,小玩意和酒局,但水平卻也日漸高深,由此可見,于謙的天賦已經脫離了賞飯的行列,應該屬於祖師爺餵飯或者求吃飯的層面。


我了個去91


于謙,漢族,1969年生於北京,祖籍陝西藍田。

1982年考入相聲班學習,跟隨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1985年拜師石富寬生生。於1995年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畢業。


2000年與郭德綱合作表現相聲,之後參加《九九歸一》拍攝;2001年出演《天下第一醜》;接著又參與《孫中山》的拍攝;2010年主演《三笑之才子佳人》;

到了2013年與郭德綱搭擋登上春晚舞臺演《敗家子》。

2016年,參加了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第二季》;同年5月擔任湖北衛視《我為喜劇狂第三季》的導師;10月加盟浙江衛視《喜劇總動員》。

于謙是個多才多藝的藝人,他出演的相聲,捧哏功底深厚,語出驚人,恰到好處,每每令人捧腹大笑讚不絕口!於2009年榮獲十大笑星稱號!


老蛇正宗


郭德綱的成功一半離不開于謙,於大爺的捧哏總是讓觀眾捧腹大笑,甚至有時候讓郭德綱都猝不及防,不知道該怎麼接。

捧哏比逗哏要難,相聲中一個包袱的爆發全靠捧哏對節奏的拿捏程度,逗哏大多負責故事背景和人物發展的鋪墊,所以捧哏的要故事節奏,現場氣氛,雙方的默契等來找到最合適的笑點一語道破。


捧哏的最高境界是于謙老師的臨場發揮

行業名詞叫:“現掛”!于謙老師的現掛不僅能得到奇佳效果,甚至會讓郭德綱猝不及防、笑場等。

當然于謙老師有一個愛好是喝酒,有時上場前會飲上幾杯,喝多了的於大爺也有口誤的時候,但是笑果更好,哈哈哈,觀眾更愛看這樣呆萌的大爺。

相聲中臺上臺下互動調侃也是精彩百出,郭德綱的天馬行空加上于謙的神速反應,完全hold住全場。于謙老師有時候的過度臨場發揮,讓郭德綱頭疼,郭德綱都會說:“你最好按照詞兒說”!




于謙的功底不用說,人緣和性格更是公認的好!一方面德雲社中連郭德綱都會被黑被罵,但是沒有誰去罵過於謙,在這麼個互聯網噴子盛興的社會很了不起!另一方面于謙的性格好,氣量大度,作為捧哏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老婆父母被調侃的藝術形式,這也是於大爺捧哏的厲害之處!


郭德綱和于謙合作之前,也有過不少位搭檔,但是讓觀眾記住只有于謙,可以說于謙成就了郭德綱,也可以說郭德綱選對了于謙


松鼠抱著核桃遊蕩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大家都知道,于謙老師是郭德綱多年的合作伙伴,親密無間的搭檔,陪老郭風風雨雨一路走到今天,著實不易。郭德綱的相聲,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沒話說,畢竟商演是唯一區分相聲好壞的唯一準則,而郭德綱即便走出了國門也能大獲全勝,滿載而歸,可以說這就是非常成功的相聲演員了!郭德綱和于謙老師合作多年,十多年之久,兩個人對藝術都是有潔癖的,一起商量作品,郭德綱寫的段子,每次都會事先和于謙老師討論,之後才會和大家見面,可見郭德綱對於謙老師是非常尊重的。如果於謙水平很差,或者完全不懂相聲,那我相信兩個人也不會合作這麼久。換句話說,郭德綱作為相聲界的內行人,自己和于謙搭檔舒服,長久的合作下來了,這就是對於謙老師最大的肯定。

而作為一個普通觀眾,05年後觀眾郭德綱,起初只是覺得郭德綱很搞笑,但是久而久之,發現原來於謙的幽默功力絲毫不遜色於郭德綱!于謙老師的神補刀,真的能給人笑的前仰後合,即便在臺上只是簡單的以哼一哈,節奏也是那麼的和諧統一,他們的相聲中學問實在太多了!特別喜歡,郭德綱的情景喜劇相聲劇,《郭縣令軼事》《我是大偵探》《相聲演義》等劇,劇中有更多的故事,也是一種相聲的表現手法。而於謙老師的於小懷,簡直是聰明絕頂又附帶了搞笑詼諧,真的是讓人非常喜愛!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于謙搭檔郭德綱再合適不過了,這就是為什麼老郭逗謙哥捧的原由。謙哥的捧哏到底有多厲害?可圈可點可讚的程度,沒有尷尬沒有坷叭,再加上老北京的玩事不恭的把式,就是錯了也不會讓觀眾對此失望。

在他倆剛搭檔的時候,據老郭說:很舒服!這是最高級的評價,老百姓不知道他們是現褂還是事前的排練,總之舒服足以概括了謙哥的捧 獨一無二,最近幾個月我一直聽郭和於的相聲,真實感受到喜歡。


詩詞歌賦能幾何,他倆能把相聲展示的作品完美表達,就是最重要的。謙哥說:大多情況下都是現褂,因為郭德綱就是同一段相聲,可以五花八門,所以對於謙也是一種莫大的考驗,于謙45度的身子永遠朝著老郭的方向,精神高度集中。

如果他不盯著郭德綱的嘴巴,有時候就會捧慢或拖拉,進而導致相聲表演的效果合一。再加上于謙混跡於曲藝行業早,知識比較豐富,老郭逗出的哏再難,于謙都可化解,一切都在意會中。


謙哥捧哏算厲害的,不多一言不少一語,使觀眾看和聽十分的接地氣,于謙的表現真正是當下捧哏的第一!(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