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這個專業畢業生,當不成公務員就廢了?

近日,某個在高考志願填報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教育機構在介紹社會工作專業時,

把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去向”描述成:如果無法進入公務員系統、國有企事業單位,就只能到私營企業從事與社會工作專業無關的工作。同時對該專業的填報建議是:由於就業方向並不是很熱門,一般不建議考生優先填報。

這個專業畢業生,當不成公務員就廢了?

這樣的表述引起了不少社工專業畢業生的不滿。一些人認為這種表述的言外之意就是“社工專業畢業生若成不了公務員、進入不了‘體制內’,就廢了”。某位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工作近十年的社工專業畢業生對此言論很有看法。第一,用社會地位和掙錢的多少來衡量學生教育是否成功並不科學;第二,社工專業畢業生能進入公務員系統、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固然很不錯,但在其他領域工作也不能說就是差,“機構”的表述並不客觀,甚至有惡意歧視社會工作專業之嫌;第三,作為一個有較大影響力的教育機構,在沒有全面瞭解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工作現實的情況下,做出“不建議考生填報”的結論,很沒有格局、很不負責任。綜上,他認為這個“機構”並不是在正確的引導大學生填報志願,而是製造“專業歧視”。

這個專業畢業生,當不成公務員就廢了?

該“教育機構”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表述確實不到位,做出的判斷也不是很客觀,惹怒了很多從該專業走出來的學子。這說明該“機構”的專業性不夠強、言語表述不夠科學嚴謹。但也並不應給該“機構”扣上“專業歧視”的帽子,因為它說出了部分事實:社會工作專業就業前景真的不算好。

社會工作專業是以社會工作、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為基礎,以物業管理、醫學、法學等學科為輔助,以助人自助為核心理念的學科。在課程開設方面與社會學專業有諸多相似之處,卻也有不少區別,社會學偏向理論研究、社會工作偏向於應用實踐。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本著助人的原則,用專業知識和方法,對需要幫助的人進行權益維護、心理輔導、困難救助、行為矯治等工作。他們的服務對象非常廣泛:身體殘疾、家庭貧寒、心智失常的個體;有困難無法克服的家庭、社區、群體或個人等等。他們活躍在社保、衛生、民政等政府部門,工會、婦聯、青年等群團組織,各類社會公益性組織,從事社保、社會研究、社會管理的相關機構,以及各類企業(國有、民營、外資等)。

這個專業畢業生,當不成公務員就廢了?

現如今全國有超過三百所高校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每年培養社會類畢業生超過萬人。雖然根據公佈的社會人才需求“清單”看,這麼多的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但實際上卻只有不到三成的畢業生真正進入了社會工作領域,其餘的畢業生或深造或從事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正因如此,不少社工專業大學生對自己的前途並不看好。

話說回來,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真的很少有人會去主動填報社會工作專業,很多進入該專業學習的大學生都是被調劑過去的。這也是造成部分社工專業大學生士氣不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這個專業畢業生,當不成公務員就廢了?

一邊是社會工作專業化人才的嚴重不足,一邊是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遭遇就業困境。

到底是什麼原因?第一,“體制內”(公務員系統或國有企事業單位)無法提供大量崗位招聘社工專業畢業生,整體上呈現崗位緊缺現象;第二,社工意識還沒有在全社會真正形成,很多人並不知道社工專業做什麼事,導致不少社工專業畢業生求職的時候還要跟HR解釋社工是幹什麼的;第三,一些社工專業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並沒有被安排從事社工專業工作,而是做一些跟護工相似的工作,社工人才的專業優勢並沒有被充分發揮。

所以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需要社工的單位或機構不願意花代價招聘社工專業畢業生,而是花很少的成本招聘一些並不具備社工專業技能的勞動力,“專業的事情讓不專業的人在幹,專業的人卻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不僅需求量大增,而且對從業者專業水平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在一些發達國家,社工有上百年的歷史,社工的數量也非常龐大,他們在社會管理、社會服務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可否認,社會進步離不開社工人員,社會穩定離不開社工人員,社會公平離不開社工人員。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考取公務員、進入“體制內”不再是社工專業畢業生的最好出路,他們也不再為前途而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