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常規體檢≠癌症篩查

現在大部分公司和單位都會給自己的員工安排體檢,這也逐漸的成為了員工的一項福利。人們大多能堅持每年一次的體檢,而且還有一些員工同時帶自己的父母每年來體檢。然而,這每年一次的體檢是否就可以讓我們高枕無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這也是很多人存在的“體檢誤區”,認為只要做過體檢了,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在生活中,經常遇見這樣的情況,有些人每年都體檢,而且每年體檢結果都正常,最終卻發現了癌症,發現的時候已經都是中晚期了。這也讓很多人困惑不已。


我們說常規體檢並不能代替防癌篩查。

常規體檢≠癌症篩查

健康體檢是指對無症狀個體和群體的健康狀況進行醫學檢查與評價的醫學服務行為及過程,其重點是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風險因素進行篩查與風險甄別評估,並提供健康指導建議及健康干預方案。

2014年5月10日,在第八屆中國健康產業論壇暨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健康管理學學術會議新聞發佈會上,由全國近百位專家研討編寫的《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正式發佈,該《共識》包括健康體檢基本項目目錄、健康體檢自測問卷和體檢報告首頁三部分。

基本項目(必選項目)”與“專項檢查(備選項目)”的關係:“必選項目”是基礎,是開展健康體檢服務的基本檢測項目,也是形成健康體檢報告及個人健康管理檔案的必須項目;“備選項目”是個體化深度體檢項目,主要針對不同年齡、性別及慢性病風險個體進行的專業化篩查項目。

體檢必選項目有三大類:

常規體檢≠癌症篩查

1. 體格檢查:包括一般檢查和物理檢查兩個部分。一般檢查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血壓、脈搏;物理檢查包括內科、外科、眼科檢查、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婦科等。其中血壓、體重、腰圍及體重指數等指標均具有較高級別的循證醫學研究證據,是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指標和數據。

2. 實驗室檢查:包括常規檢查、生化檢查、細胞學檢查三個部分。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糞便常規 +潛血,其中血、尿、糞便常規檢查是診斷學(第八版)規定的檢查內容,而糞便潛血實驗是直、結腸癌早期風險篩查指南中推薦的篩查項目;

生化檢查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尿酸,其中肝、腎功能是診斷學(第八版)規定的檢查內容,而血脂、血糖和尿酸等檢查項目具有較高的循證醫學證據並被國內外慢性病風險預防指南推薦;宮頸細胞學檢查是女性宮頸癌的早期初篩項目。

3. 輔助檢查:包括心電圖檢查、X 線檢查、超聲檢查三個部分。

體檢的備查項目:

常規體檢≠癌症篩查

備選檢查項目包括:慢性病早期風險篩查項目包括: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外周血管病)、糖尿病、慢阻肺(COPD)、慢性腎臟疾病、部分惡性腫瘤(食道癌、胃癌、直結腸癌、肺癌、乳腺癌、官頸癌、前列腺癌)等。

該體檢備選項目檢查時必須首先參考基本項目內容,以避免項目的重複檢查,基本項目適合成人健康體檢不包含婦幼保健、職業病、入職體檢,不涉及疾病的診斷及治療評價。

常規體檢≠癌症篩查

由此可以看出,常規體檢項目並不能涵蓋所有的疾病,現如今我們現成的體檢套餐都不是針對每一個人設計的,大部分是針對各個不同的人群來做的,所以,為了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體檢項目,應該結合自己的健康狀況,既往的體檢報告,是否有相關疾病的家族史等,諮詢專業的醫生,是否還需要針對性的增加一些項目。

參考文獻: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2014)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