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村民看病一塊錢,鄉醫月薪過萬!這個模式將推廣

6月7日,廣東省衛計委、財政廳和人社廳等部門聯合在花都召開全省基層衛生綜合改革推進現場會。廣東將在全省推廣基層醫改的“花都模式”。

(原標題:村民看病一塊錢,鄉醫月薪過萬元!這個模式可以推廣一下了)

標準化建設的村衛生站寬敞明亮、配備齊全,村民每次拿藥看病只要1元錢;鄉村醫生都是有編制的大學畢業生,技術水平高,平均年收入達23.5萬元;區、鎮、村3級人才可雙向流動,區醫鎮用、鎮醫村用……廣東基層醫改的“花都模式”,如今已開花結果。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段宇飛表示,誕生於廣東深圳的“羅湖模式”是城市醫改的主要方向,而花都則是基層醫改的模範樣本。6月7日,廣東省衛計委、財政廳和人社廳等部門聯合在花都召開全省基層衛生綜合改革推進現場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將在全省推廣基層醫改的“花都模式”。

村民1元錢即可看病拿藥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道出許多農村地區患者對待疾病的態度。然而在廣州花都區花山鎮小布村,這句話在10年前就已成為過去式。

2008年5月,花都區開展“農村衛生站免費為農民治病”(簡稱“一元錢看病”)試點,小布村即是試點村之一。村民在村衛生站看病拿藥,每次只出一元錢掛號費,若需注射則另交一元錢注射費,藥品及診療費全免。

2010年9月起,這一政策在全區鋪開。足不出村即可一元錢診治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改變了村民的就醫習慣,小病不再拖,慢性病也得到了良好控制管理,降低了大病的發生概率。花都區副區長李榮渝介紹,截至2017年底,“一元錢看病”已累計就診910萬人次,為此區財政累計投入1.4億元。

為了讓村民願意在村衛生站看病,花都區投入1200萬元,對全區196家村衛生站進行了標準化的建設改造。原本“老破小”的村衛生站變得明亮寬敞,有大廳有診室有注射室,藥品設備配備齊全。

更重要的是,花都區逐步用正規醫學院校畢業生代替傳統老鄉醫,統一招聘大學畢業生納入所在鎮衛生院事業編制管理,充實到鄉村醫生隊伍。

小布村衛生站醫師江文校就是其中一員。畢業於福建中醫藥大學的他在2016年考入花山鎮衛生院編制後,2017年來到小布村衛生站工作。每個月他都會去鎮衛生院參加培訓,有時候還可以去區級醫院和市級醫院學習。

如今,小布村的叔公阿姨們都已經熟悉了年輕陽光的“小江醫生”,而江文校也對他們的身體狀況瞭如指掌,成為村民們的“健康守門人”。

基層醫生年平均收入23.5萬元

為何醫科大學本科畢業的“江文校們”願意紮根在鄉村工作?背後的訣竅就在於花都區激發基層活力、提高鄉醫待遇、穩定基層人才隊伍的一系列改革舉措。

雖然在村衛生站工作,江文校的編制卻不折不扣地歸入鎮衛生院。花都區衛計局局長曹揚介紹,2018年,花都將鄉醫編制全部併入鎮衛生院編制管理,由區統一招聘,鎮衛生院統一日常管理、統一調配使用、統一發展平臺、統一職稱晉升渠道。

更重要的是,區、鎮、村3級人才還實現了雙向流動,實現了“區醫鎮用、鎮醫村用”。2017年,花都出臺政策,基層醫療機構每派出一名醫務人員到區級醫院進修,區級醫院就派出一名醫務人員到基層幫扶。村醫到鎮衛生院學習,鎮衛生院也會派醫生到衛生站輪崗。

如果待遇提不上,招進人才也難以穩定紮根。2017年起,花都區明確基層醫療機構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取消“收支兩條線”的補償方式,並加大獎勵性績效工資佔比,鼓勵鄉醫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在小布村,江文校管理著250多個高血壓患者和100多個糖尿病患者,而他的收入就與免費治病、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掛鉤,由鎮衛生院考核後發放。他告訴記者,如今他每個月的收入過萬,去年拿到手的稅後收入超15萬元,“比我在鎮衛生院的同事還要高。”

據統計,2017年花都區的基層醫務人員年平均工資從2010年的6.1萬元增長到了23.5萬元,勞動價值得到了體現。而且,隨著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管理的政策繼續實施,醫務人員待遇還有望繼續增長。

成立醫療集團,農村三級診療格局形成

2017年,深圳“羅湖模式”被國家衛計委(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點贊”並在全國推廣。但在既有城鎮又有農村的廣大縣域地區,照搬城市地區的“羅湖模式”顯然並不太現實。

2017年底,以花都區人民醫院為龍頭的醫療集團正式成立。該集團聯合了區內1家二級醫院及6個鎮、街醫療衛生機構,在機構、資產、業務、人事和醫保資金方面實現“五個統一”管理。

在醫療集團內部,明確三級醫療功能定位,分類收治病人,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組建醫學檢驗、放射影像、消毒供應、物流配送等輔助中心,統一輔助服務管理;集團內部人才柔性流動,實現技術的傳幫帶。病人在區級醫院手術、治療後,康復期就下轉到設在鎮衛生院的聯合病房,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廉價的住院服務。

與羅湖模式不同,花都區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是通過基本醫療保險總額付費來實現醫保的槓桿作用。花都區人社部門將簽約參保人年度總費用打包給醫療集團,結餘留用,引導醫務人員及時下轉康復期病人、做好疾病預防。與此同時,簽約的外轉病人醫療總費用計入醫聯體,使得醫聯體主動提高醫療和服務留住病人。

隨著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基層醫療質量穩步提高,2017年,花都區內就診率達90%,構建起“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的三級農村衛生服務格局。

數讀廣東基層醫療

2017年全省基層醫療衛生診療共4.16億人次,佔全省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的49.76%,較2016年提高了0.84%;出院人次共201.3萬,佔全省總出院人次的12.33%,較2016年降低了1.54%。

截至2018年4月份,全省72%的中心鄉鎮衛生院能開展所有一級手術和部分二級手術, 53%的一般鄉鎮衛生院能開展所有一級手術,76.90%的鄉鎮衛生院具備住院分娩能力,91.49%鄉鎮衛生院規範設置中醫藥診療服務區,37.14%鄉鎮衛生院建成1-2個特色科室。

2017年,我省基層醫療機構在崗職工年人均薪酬7.6萬元,比2015年增長22.6%。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均8.6萬元,鄉鎮衛生院人均7.2萬元。(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李秀婷 粵衛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