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現在殲7、殲8還有在服役的嗎?

用戶65940905


  (相信這架J-8II大家都很熟悉)

  殲-8II有人稱之為空中蔡國慶,也被西方稱為長鬚鯨戰鬥機。這款飛機如果說玩空戰,別說和殲-10,殲-11打,甚至可能連自己的小兄弟殲-7M都不一定打得過。但是殲-8II有個非常優秀的性能,那就是它的加速性。這個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當年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攔截蘇聯的圖-22M3逆火轟炸機和圖-160戰略轟炸機的。所以,殲-8II一旦打開發動機加力後10分鐘的時間就能從北至南飛躍半個福建外海。在海峽對面的F-16和幻影2000等戰鬥機爬升到足夠的攔截高度之前就完成對臺灣的偵察任務。這也是別的戰鬥機不能比的,畢竟第三代,第四代戰機都不強調高空高速了,而中國東南沿海又沒有米格25這種截擊機存在,這裡就有足夠的空間給殲-8II發揮。所以還有上百架的殲-8系列戰鬥機和殲-10,殲-11等一起承擔國防的重任,守衛著中國的藍天。何況這個型號的飛機比很多國家總戰鬥機數量都多。要是一下子全退役了,空缺短時間也難以填補。目前全世界的做法其實都差不多,性能一等的戰鬥機去執行空中優勢任務,如果性能落伍了,就改改去當多用途戰鬥機,雖然空戰打不過了,但是機體壽命和發動機壽命都有剩餘,就這樣退役了挺可惜的。殲-8II利用高空高速性能,能迅速脫離戰場,生存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完全可以發回餘熱,沒必要在短期內退役。

  (飛機墳場上成千上萬的退役飛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我們的空軍,還不是美國那樣全球部署的空軍,我們需要在一個特點的條件下作戰。世界上有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武器但求實用。只有最適合自己的作戰思想,和作戰方式,那才是一款好的武器裝備。單純紙面上的數據對比是沒有意義的。戰爭是一個系統與另外一個系統的較量,是綜合國力的對抗。而不是單純的一兩件武器決鬥。 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戰爭史


殲7、殲8不僅還在服役,而且數量大到超乎想象。

央視7套在今年春節期間播出的一些列軍營拜年節目中,除了殲20、殲16、殲10C這些明星機種出鏡外,還有上圖裡的殲7。這些殲7還是些沒有采用雙三角翼、機頭火控雷達的老殲7,性能已經完全無法適應未來戰爭。空軍可能是用這樣方式向全國人民發出一個聲音:趕緊打錢!

而近期火遍軍迷圈的一則短視頻更讓殲8火了一把。視頻中的殲8以大約150米的高度穿過高樓林立的城區(貌似在宜興),以“高空高速”為標籤的殲8以如此風騷的方式秀了一把低空技能,彷彿也在提醒看慣了殲20、殲16、蘇35的軍迷們:八爺還在!

筆者在幾天前的一篇問答中,以維基百科英文版的數據為依託,簡單梳理了我國目前戰鬥機的數量,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殲7、殲8、殲10、殲11(含蘇27)、殲15、殲16、殲20、蘇30、蘇35、殲轟7,總共有1590架。各機型具體數量如下:

殲7:418架

殲轟7:194架

殲8:143架

殲10:260架

殲11:348架(包括蘇27)

殲15:30架

殲16:50架

殲20:28架

蘇30:100架

蘇35:19架

合計:1590架

殲7和殲8加起來總共561架,佔戰鬥機總數的35.28%,如果刨去194架飛豹,那麼這個比例會進一步提高只40.19%,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比值,都非常高。

如果說殲8DF還能憑藉自己無與倫比的高空高速能力混個偵察機的差事,那麼數量龐大的殲7除了維持空軍編制、保持足夠數量的飛行員隊伍外,基本上沒有價值了。

所以,在二代機絕對數量和相對比例都如此高的情況下,關於在殲20已經服役的今天、殲10、殲11這樣的三代機要不要繼續生產就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七爺和八爺都是沈飛研發的典型的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飛行速度都能達到兩倍音速以上,其中殲-7是仿造的前蘇聯的米格-21戰鬥機,採用機首進氣的方式,這在如今屬於比較老舊的佈局了。戰機體型上比較小,非常靈活,被用於國土防禦和戰場制空權奪取。


而殲-8戰機的話誕生時間要比七爺晚一點,但名氣卻要比七爺大上不少,殲-8戰機擁有大量衍生版本,其中殲-8II是當時連技術成熟的格魯曼公司(造F-14的)都是承認這架戰機的性能的,雖然也是基於米格-21的技術研發的,但速度上,這款戰機飛的比七爺還快,達到了2.2馬赫,作為高速攔截機使用。現在軍隊中用的最多的型號是殲-8II型,比原型的殲-8先進不少,但目前也正逐步被殲-10和殲-11所取代。

這兩款戰機曾經大量裝備於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雖然比較老舊,但正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七爺和八爺目前也是逐步退役的狀態,畢竟我國空軍飛速發展也就近幾年的事,我們不能強求飛機制造廠變魔術一樣變個一大堆戰鬥機出來,因此想要等這兩款老爺爺戰機退役估計還要等個幾年吧!



DS軍美


首先明確一下具體的型號,我軍的殲7和殲8都有在服役的機型,其中殲7有殲7II,殲7E,殲7G等型號,還有高教9等改進型,殲8的早期型號已經退役,我軍還服役有殲8D,殲8F等改進機型。目前我空軍仍裝備大約500架的殲7和殲8,很多是21世紀以後生產的,按照正常壽命,可用到2030年。

殲-7戰機母型機米格-21,總產量2.2萬架,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噴氣飛機。而中國生產的殲7也有2400架之多。殲7和殲8的退役速度可定會比大家根據壽命預期快得多,就像當年鐵道部蒸汽機車的退役速度一樣,當年普遍預期蒸汽機還要保留十數年,有各種理由其中包括正常使用壽命還有十幾年時間,但幾年內就退光了。

殲7戰機有多種改進型,其中殲7E和殲7G是最有中國特色的改進,也是改進的最好的米格21。殲7E/G的雙三角翼徹底解放了米格21的機動性,使之成為一架真正的戰鬥機,而不是載人火箭。殲7E型用的是226型雷達測距器到了殲7G則換裝為KLJ-6E多普勒雷達,配備頭盔瞄準具和PL8空空導彈,具有強大的空戰能力,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強悍的米格21。

殲7戰機直到21世紀最初十年還在高速生產,最後一個客戶是孟加拉國空軍,2010年簽訂供貨合同,購買16架F-7BG型戰機,裝備孟空軍第5和第35飛行中隊,這是南亞最先進的輕型戰鬥機之一。孟空軍配備了多種武器,使其可執行對空和對地作戰,成為一種多用途戰鬥機。

2013年5月7日,殲-7BGI戰鬥機交付孟加拉國空軍,這也是中國殲7戰機的最後一個型號,此後殲-7戰機正式停產。殲-7戰機是中國生產時間最長飛機,1964年首飛至今49年,總產量超過2400架。


科羅廖夫


還有。

根據《國際航空》發佈的《2018世界空軍年鑑》統計,中國空軍目前還裝備有388架殲-7和96架殲-8戰鬥機。而中國海軍航空兵也裝備有30架殲-7和43架殲-8,但從裝備數量上看,殲-7和殲-8仍然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機型。

在《解放軍報》等眾多軍事媒體報道中,也經常還能見到殲-7和殲-8活躍的身影。比如,今年3月中國軍網的一組圖片就報道了,西部戰區空軍部隊的殲7戰鬥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行訓練的消息。

近年來,中國空軍裝備更新速度非常快,但是畢竟我們的底子是比較薄,而且殲7的生產數量巨大,總共生產了各型1500多架,雖然最近幾年,三代機批量生產列裝,已經替換了許多殲-7,但三代機產量有限,短時間之內還不能完全替換完。

而且,對於空軍裝備來說,裝備質量重要,數量也非常重要,中國軍隊重視發展和使用高精武器,同時也要重視數量優勢效應,不可能說因為殲-7性能已經落伍了,就一夜之間,完全退役,巨大的數量缺口怎麼彌補,況且殲-7的性能也並非完全不堪一用。中國空軍裝備的最新型號的殲-7E,相比於原版,戰鬥力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據總師介紹,殲7E飛機在機動飛行性能上,已經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水平,同時在有效武器載荷和作戰半徑上也得到了明顯改善,改進的電子設備也提高了飛機的總體作戰效能。

可以說一旦戰爭爆發,400多架殲-7還是夠敵國喝一壺的。


兵工科技


殲8其實只是殲7的一個過渡機型,在原殲7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殲7到目前為止還在我國空軍編制中,仍然肩負著重要使命,具體原因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和大家學習:


(1)首先,我國空軍部隊要保持正常編制,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大國,需要龐大的空軍部隊力量。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列裝殲20、不現實的,在和平時期,為了維持部隊的作戰訓練,國際上一般都會保持一部分老式裝備。


(2)第二,殲7能繼續為我國空軍貢獻力量,再其性能上也有它的優勢,其起飛準備時間遠遠短於現在的殲20,而且飛行高度也滿足要求。


(3)第三,在和各式雷達的配合下,目前的殲7配合導彈也可執行防空任務,戰時作為後續梯隊也會對新式戰機提供保障。


(4)第四,殲7可以為新飛行員的訓練提供一個平臺基礎,對於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接觸戰機的學員來說,想直接採用更為先進的高級教練機也是不現實的,而殲7可以很好地扮演了這個角色。


萌爆君逗你笑


就目前來看,殲-7(隨後交接給了成都飛機制造廠和貴州飛機制造廠)和殲-8這兩款戰鬥機均是由中國瀋陽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也都屬於現代戰鬥機劃分的第二代戰鬥機系列裡,但在機型的尺寸上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殲-7系列戰鬥機是屬於典型的單座單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非常好辨別,而殲-8系列戰鬥機應該是中國軍用戰鬥機型號裡編號最多且最複雜的一型戰鬥機了,該型早期型戰鬥機從一開始的老舊的機頭進氣道單發雙發設計,隨後的改進型又改為了較為先進機腹進氣道設計,並重新設計了戰機的前部分機段,還更換了相關配套的發動機和航電電子系統,相較於早期型有比較大的進步和提高,但在當時已經完全落後世界上航空強國的研發水平了與戰機代數了。

據,網上公開的相關數據,截止2017年,中國空軍共裝備這兩款戰鬥機總共有315架,其戰機數量還是相當大的,好在殲-7系列戰鬥機在其中的佔比並不大,主要佔大頭的還是殲-8Ⅱ這型戰鬥機,也得益於21世紀中國軍事航空技術與能力的高速發展,該型戰鬥機最新的改進版本,已經具備了現代第三代戰鬥機的武器性能和作戰能力,特別是該機型

無與倫比的高空超高音速性能,還是非常有用武之地,目前很多該型號的戰鬥機,已經被改裝成為了戰術性戰鬥機偵查機了。

同時也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各型更為先進的四代,五代戰鬥機相關型號的相繼面世定型與大規模的批量生產,殲-7和殲-8這兩位老兵也到了快要退役的時期了,這兩款戰鬥機退役後的出現的戰力空缺,很快就會被殲-11和殲-10系列的戰鬥機迅速補上,並且其作戰能力上還能得到一定的加強。


航空君


殲7

你好,我國的殲7、殲8戰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承擔著祖國空防的重擔,未來還有較長時間的服役空間,如今中國空軍擁有了殲20、殲16、殲10等優質戰機,這些戰機代表著中國航空技術水平趕超世界先進的能力和追求,但並不代表中國的殲7、殲8等老舊的二代機沒有其用武之處。

殲8戰機

殲7和殲8戰機屬於用途不同的兩款二代機,殲7的近距瞬時盤旋能力就是放在當下,也是不遑多讓的能力,這也是為何這款戰機為何出口多個國家並獲得極大讚賞的機型,我們的巴鐵兄弟就裝備了不少。截至目前,我國還有大量的殲7以及其眾多改進型號入列在役,尤其殲7的教練型承擔著大量的新飛訓練任務。

殲8的早期型號

而殲8這款號稱空中美男子的高空高速機型,當初設計的理念便是承擔截擊機的功能和屬性。其纖長的機身是重要的識別特徵,但早期的殲8卻是機頭進氣的,後來為了謀求全天候的作戰能力,大刀闊斧的調整為兩側進氣,這也為殲8加裝先進的攔射火控雷達提供了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殲8戰機擁有了二代向三代機跨越的一定潛在能力。目前殲8在我國多個航空兵部隊執行著巡航戰備工作。


長安小師爺


殲7和殲8還是有一定數量在役的。

殲7截止2016年,空軍仍有28.5個團約360架殲7戰鬥機服役......服役的殲7型號中有殲7B、殲7BH、殲7D、殲7E、殲7G、殲7H、殲教7A這幾個型號。

殲8截止2016年,海軍航空兵與空軍也有6個團約160架服役,服役的殲8型號有殲8F、殲8G、殲8H、殲8DF、殲8DH、殲8FH、殲偵8這幾個型號。


列昂尼德圖波列夫


答案:不僅有,還有很多。

▲昨天的《軍事報道》

殲-7不只有那一個基本型號,而是一個很大的系列型號,最新的改進型殲-7G相比較最早期的白板殲-7,改用了整體式風擋、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雙三角翼甚至頭盔瞄準器,近距離格鬥能力提升極大。根據某所的測算,殲-7H/G等最新改進型的戰鬥力相比較老型號提升了40%到50%不等,在實戰中甚至能跟殲-10為代表的三代機打個來回;而殲-8的最新改進型殲-8F/H也改用了最新的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甚至是我軍最早可以使用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機種(當時的殲-10基本型還只能攜帶極不成熟的PL-11)。此外殲-8還有一個改進的戰術偵察型殲-8FR,除了可以執行殲-8F同樣的制空戰鬥任務之外,還可以攜帶側視偵察相機承擔戰場監視與戰術偵察任務。

▲去年的某期《軍事紀實》

殲-7G與殲-8F/H為代表的第二代戰鬥機深度改進型,在我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裝備的時間本來就不長,還不到15年,機體基本上都是新的。裝備數量也不小,殲-7G大約裝備了50到60架,殲-8F/H也有大概70架到80架。除了這些飛機之外,老的殲-7B等型號大約還有15個航空兵旅左右,殲-8B/D大概還有5個航空兵旅左右,無論是從戰鬥力延續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編制保持的角度來考慮,這些飛機都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退完,根據筆者瞭解到的情況,如果一切順利,到2025年這個節點,除了少量殲-8FR、殲-8F之外,所有的殲-7與殲-8飛機都會徹底退出現役,完成我軍戰術空軍的全面三代化。

▲去年俄羅斯國際軍事競賽,代表中國參加“航空飛鏢”競賽的殲-8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