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一共带了多少军队?

第一军情


不是他力排众议,而是他在慈溪面前,痛陈利害。最终慈禧太后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说:老左,你去吧,俺支持你。具体情况如何?且看小编慢慢说来。

左宗棠:名垂千古,收复新疆

左宗棠于1812年出生于湖南,自幼聪慧,腹有大志。但直至44岁才因对战太平天国有功而正式出仕。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于1866年,被朝廷陕甘,前去平定回民和捻军的起义。

如果说之前的他在军事上的表现仅仅是为维护清朝的统治而有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收复新疆事件,则是在近代史上意义重大的千古伟业!

我们先看看阿古柏是什么路子的。

由于在此前,清政府一直忙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对新疆地区无暇顾及,致使新疆各族贵族纷纷起义,建立割据政权,当地的两个部落首领为了争夺地盘,向中亚的浩罕汗国求助,由此引来该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

之后赖在新疆不走,还于1867年建立"洪福汗国"盘踞在新疆。之后,沙俄也趁清政府无暇顾及,在1871年侵占伊犁。而英国为了自身利益,公然支持阿古柏的政权。一时间,西北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落入敌手。

在这个背景下,展开了“塞防”和“海防”之争,众所周知,李鸿章主张放弃这个满是大沙漠的苦寒之地的。而左宗棠则坚决主张收回。具体原因有二:

第一、新疆地大物博,天山南北物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啊。

第二、军事角度来讲,失去新疆,就会失去蒙古,失去蒙古,就会威胁到京师啊。

估计是这句话点醒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从国库拿出200万两给了左宗棠,说:“老左,你去吧,俺支持你,但只有这么多钱了。好自为之啊”。

自此,朝廷委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总理新疆一切军务。这一年左公65岁。

整军备战、剑指新疆

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后,左宗棠积极备战,训练出包括八旗军在内的马、步、炮军150营,总兵力近8万余人。但最后真正开赴新疆前线作战的精锐部队只有50营,2万多人。但已经足够。

左宗棠大器晚成,文武双全,极善于用兵。他提出: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作战方针。

1876年左宗棠在酒泉正式出兵。左宗棠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

集中优势兵力,清对乌鲁木齐发起猛攻,经3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左宗棠的部队大败阿古柏派来的 援军,攻克了乌鲁木齐。

接下来,还一鼓作气攻下了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等北疆要地。阿古柏被士气高昂的清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南疆逃去。

随后,左宗棠指挥清军马不停蹄开进南疆,清军将领刘锦棠向盘踞在南疆的的阿古柏军发起猛攻,清军遵照左宗棠事先拟定的计划,猛打猛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

仅用了一年多,左宗棠指挥的清军,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领土。随后又支持曾纪泽与俄国的谈判,收回了伊犁。使得新疆全境回到中华民族的版图中。

左宗棠的部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新疆当地民众莫不箪食壶浆来迎接王师。

几十年后,王震将军解放新疆之时,走得也是当年左宗棠的进攻路线。

他后来想到感慨: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之艰苦,可以想象,几十年前的左公走那条路的时候的艰苦程度不可想象。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最后左宗棠的千古伟业非常值得一表,因为在那个时期,正是划分势力地盘的时候,老毛子的性格咱们都知道,占了你的土地根本别指望能要回来。故而,要不是左公力主收复新疆。今天的新疆不是成了斯坦就是成老毛子的地盘。所以,收复新疆意义十分重大,堪称民族英雄!致敬左公,左公威武!

最后以一首诗来结尾: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清杨昌浚

觉得小编叨叨的不错的可以加关注哟,关于这个问题,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小王日常vlog


这题目主标题和下面的说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左宗棠平定西部回乱的时候带兵一万二千,为本部兵马。其他各地支援的还有皖南镇总兵刘松山率老湘军九千人,山西按察使陈湜手上的一些兵。《清史稿》的说法是“陕西主客军能战者不及五万”。到打败阿古柏筹建新疆行省时,他手上有马步卒共计四万馀人。

再说他为什么能力排众议收复新疆吧。(甘陕总督左宗棠照片)

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主要还是因为他独具战略眼光,真正具备军事才能。相形之下,李鸿章差得太多。阿古柏的成长经历也颇具传奇性,贫苦农民家出身的他,当时阿古柏受到英国和俄罗斯的支持,拥兵自重,肆意屠杀,割裂南疆,还妄图进一步侵占乌鲁木齐,成立伪“毕杜勒特汗国”,人称“中亚屠夫”。(阿古柏的军队)

据《清史稿》记载,当时朝廷多数人主张让阿古柏伪政权独立,其中李鸿章出力甚大:

“论者多言自高宗定新疆,岁糜数百万,此漏卮也。今至竭天下力赡西军,无以待不虞,尤失计。宜徇英人议,许帕夏自立为国称藩,罢西征,专力海防。鸿章言之尤力。”无非是说乾隆皇帝定了新疆之后,每年国家花了很多钱,现在政府财政养西部军队不容易,应该听从英国人建议,允许阿古柏(即帕夏)独立成为藩属国,国家好专心发展海防。

作为历史的后来者,我们才知道,晚晴重新收复新疆可以算是唯一的亮点了。左宗棠能力力排众议,可见眼光独到。他当时这么把李鸿章之流给怼回去了:

“关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万一帕夏不能有,不西为英并,即北折而入俄耳。吾地坐缩,边要尽失,防边兵不可减,糜饷自若。无益海防而挫国威,且长乱。此必不可。”

简单翻译一下:我刚刚把甘肃陕西一代的回乱给平定下去,现在不及时收复国家固有领土,而让它独立下去,这是自留后患,也就是没把平乱进行得彻底,意思是要毕乘着打了胜仗的声势其功于一役。同时,万一阿古柏不能真正成为藩属国,那么,不是被英国吞并,就是被俄罗斯吞并了。我国国土沦丧,边地要塞都丧失殆尽,当时候守边更是不可减,花费的军费跟从前还是一样。这也不能真正帮助到海防,同时还挫伤国家威望,边疆长期战乱,这一定是不行的。

左宗棠陈述的意思是放弃新疆,国家花的钱不比以前少,还会重挫国威军威,让外国势力做大,没有稳定的西部也对海防不利。应该说他说得在情在理。(图片来自百度)

在收复新疆过程中,他也做到灵活机变,善于制造和捕捉时机。俄罗斯老毛子试图动用军事力量威胁朝廷大军收复新疆,建设新疆行省,左宗棠一边跟俄罗斯谈论通商的事儿,吊着俄罗斯的胃口,一方面坚持屯兵布阵,俄罗斯试图扣关,朝廷“诏宗棠入都备顾问,以锦棠代之”,“而俄亦慑我兵威,恐事遂决裂。明年正月,和议成,交还伊犁,防海军皆罢。”左宗棠屯田新疆,为国家永固,老百姓生活做了很多实事。如今新疆遍地左公柳,是明证一也。

《清史稿》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


西奈山的火柱


1875年5月,左宗棠在清政府任命其为钦差大臣以后,他开始督办新疆军务。之后,集结在肃州的清军已经有100多个营。那个时候“营”是西征清军编制的基本单位,一个营的步队大概有勇丁500人和伙夫200人,一个营的马队则有250人和250匹战马。左宗棠那个时候已经拥有了七万之众的兵力。由于左宗棠西征军的主力中有一万三千人的精锐部队拥有当时质量堪比欧洲军队近代武器,比如各种来复枪多达两万支。所以左宗棠的清军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不过由于到阿古柏占据的乌鲁木齐路程实在是太远,因而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大量的白银。不过好在有当时“红顶商人”胡雪岩经手,左宗棠能够在上海滩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白银1595万两。所以左宗棠收复新疆可以顺利进行。1876年,清军大举西进,此时已经在新疆集结了80余个营的兵力,坐镇肃州城指挥全局的左宗棠手中掌握有20个营的预备队。

不过阿古柏实力也是不俗的,他的军队有5万多人,并且骑兵占据了三分之一。好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准备充足,用兵得当,成功收复了新疆。毕竟新疆占据了中国版图的近六分之一,没有新疆中国就没有战略大后方。所以可以说左宗棠凭借收复新疆的壮举就能够名留青史了。清末最后名的边塞诗便是写的左宗棠收复新疆: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历史是什么


左公出征新疆一开始是有八万人进行了统一的战前训练,因为这些士兵大部分是湖湘子弟,还有一部分川陕的散兵,大多不适应塞北的作战环境,也不熟悉作战对手,为此进行了将近两年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训练,中间还拿甘肃宁夏的流寇练过几次手。最后出疆前,左宗棠裁撤了两万老弱病残,带了六万精锐出嘉峪关,过星星峡,先北后南,缓进速战,封锁巴里坤,首战攻迪化(现乌鲁木齐),完爆白颜虎(之前在甘肃宁夏就是拿他练手的);千里进南疆,巧夺库尔勒、连克喀什城、横扫阿古柏;最后兵锋直指伊犁,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沙俄归还伊犁州。

在国家奸吝横行、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情况下,打出了晚清最光彩夺目的辉煌一战,打出了中国人不信鬼不怕邪、不拿祖宗领土做交易的血性骨气,打回了当今中国六分之一的宝贵国土!

左公不世之功,后人自当铭记,战场上的胜利本是军人的天职,将军言不足与人道也,但凯歌早已天下传,捷报早为众人知,可这背后的艰辛、朝堂上的风云又岂该由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军人来承担?

国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危局下才见男儿担当,在洋人军舰支持渤海湾,故宫城里洋枪洋炮声还在回荡的时候,被吓破了胆的清朝统治者和政客们,有几人还能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已经落入敌手?有几人还惦记着祖宗留下的领土不能丢,不能守小了,守没了?又有几人有底气有能力有把握收回新疆?

国之大幸,幸有左公,文能舌战群儒,武能安邦定国,“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况祖宗之地其可拱手于人,罪在千秋,万世不赦。”这段言辞,如今读来,依旧热血沸腾,但被福泽的你我可还能感知到一个笑傲疆场军人作口舌之争时的无奈、一个年逾古稀老人抬棺出征时的落寞、一个精忠报国将军贷款打战时的悲伤。
莫待国难思良将,刀笔吏们,请嘴下留情、笔下留德,保护好曾为国征战的先烈们,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美丽的今天,战场之残酷、军人之热血岂是尔等所能想象;保护好正在守护国门的军人们,是他们将艰苦裹进衣襟、将风雪挡在门外,给了我们一个温暖了春天。


小邱牙医也有大情怀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1812年11月10日出生。少年时代的左宗棠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时参加乡试并中举。按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乡试中考中举人并不具有入朝为官的资格,还必须参加会试并考中进入方才获得出仕的资格,然而左宗棠却在会试中屡屡落第。尽管左宗棠并不擅长八股文章,但却广泛涉猎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经世致用之学。早在他在长沙城南书院就读时就已曾拜访过当时著名的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而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正是左宗棠的老师,当贺长龄面对这位后生晚辈时“以国士见待”。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1月鸦片战争后被贬官新疆的林则徐在返乡途中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林则徐将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见闻以及周边形势整理成资料倾囊授予左宗棠,这次会面结束时林则徐对左宗棠说道:“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然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尽管有林则徐如此评价,可此时的林则徐在清政府内部早已是过气之人,况且他也并不掌握朝廷用人之权,本来在正常情况下没进士功名的左宗棠在清政府的体制下应该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左宗棠应该感谢他所身处的时代——尽管这时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却也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左宗棠则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正是这个时代所需的英雄: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围攻湖南省城长沙之际左宗棠在好友郭嵩焘等人的劝说下加入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后随张亮基进入湖广总督幕府,开始了他的一生功业。张亮基调任山东后左宗棠应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重返湖南巡抚幕府,此后他在湖南巡抚幕府工作了六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筹措军械。尽管此时的左宗棠只是湖南巡抚幕府的小吏,相当于湖南巡抚骆秉章的私人幕僚,算不上朝廷正式编制的官员,但却有诸多高官显贵在皇帝面前竞相举荐他并对其盛赞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然而身为幕府小吏的左宗棠的迅速走红引起了一些官场中人的嫉妒,终于这种积累已久的嫉妒情绪在一次偶然事件后爆发了出来: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到巡抚幕府拜见骆秉章时未向左宗棠行礼,这事搁在其他幕僚身上谁也没当回事,可左宗棠是辅佐巡抚骆秉章的第一功臣,加之耿直的性格试他不愿受此漠视,竟当场破口大骂“王八蛋,滚出去!”恼羞成怒的樊燮上书咸丰帝弹劾身为幕府小吏的左宗棠公然藐视朝廷上官,当时咸丰帝都已准备批准逮捕处死左宗棠的诏书了,好在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等人从旁相助才使左宗棠在鬼门关上捡回一条命。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这场波折对左宗棠个人而言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对整个中国而言也算是多灾多难的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幸运。此后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左宗棠屡建奇功,一步步升任为闽浙总督,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并奉旨在湖南招募楚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创建了作为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的船政学堂和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中国由此开始构建自力更生的自主海防建设。

当左宗棠率部同太平军交锋时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兴起了捻军起义,一时间清政府被太平军和捻军两股起义势力弄得手忙脚乱。这时中国西北的陕甘、新疆等地的回民武装趁清军忙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时机纷纷起事,同一时期英、俄两大列强也将自己的扩张触角伸到了新疆,中国的西北地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边疆危机。同治六年(1867年)中亚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攻占了南疆地区,在这里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到了1870年阿古柏又越过天山攻陷北疆的乌鲁木齐以及吐鲁番盆地等地。趁火打劫的沙皇俄国在1871年7月4日占领了伊犁地区,就在清政府准备出兵收复新疆之际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3000人进犯台湾,一时间中国的东南海疆和西北边防同时告警。这时左宗棠一针见血地指出新疆的战略地位: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式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中国的山川形胜皆起自西北,弃西部即弃中国。

1875年受命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根据新疆的敌情和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筹运粮饷等后勤补给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当时为筹措西征大军的军需粮饷朝廷让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就开始为左宗棠筹备军饷的胡雪岩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然而当左宗棠收到这笔巨款后却痛哭流涕道”其无耻也,臣之罪也“,这是因为左宗棠深知举借外债不仅需要承担高额的利息,还会令国家丧失主权,可在当时举步维艰的财政体系下为了收复新疆、为了捍卫国土的完整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钱是筹集到了,可如何将粮草和军饷运到前线战士们的手中依然是一大难题,经过慎重思考后左宗棠在归化(今呼和浩特)和肃州(今酒泉)分别设立北局和南局负责南北两路的粮草补给。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宗棠在战前进行的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为成功收复新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既然前期的后勤补给工作已准备完毕,接下来就该动兵马了。左宗棠在肃州集结起了以道员刘锦棠部、都统金顺部、提督张曜部为主的七万西征军,需要注意的是:这七万西征军并非全部参与了入疆作战,这一方面还是因为受制于粮草转运的困难,另一方面左宗棠还必须留足兵力应对英、俄两大列强的威胁,实际入疆与敌接战的是以刘锦堂部为先锋的三万精兵。1876年8月上旬刘锦棠部在金顺部的配合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法——避开供水困难的大道,走敌人严密防守但水源充足的小道,一路迫近到乌鲁木齐北面的重地古牧地(今米泉)。在扫清敌方外为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于17日从缺口冲入城内并一举歼敌五千余人,次日收复乌鲁木齐。1877年4月14日收复了乌鲁木齐的刘锦棠部自乌鲁木齐南下达坂城,与此同时张曜部自哈密西进,记名提督徐占彪部出击巴里坤,战争进行到5月下旬西征军已取得收复新疆的决定性胜利,眼见大势已去的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自杀,其长子伯克·胡里在库车杀死弟弟海古拉后在英国的扶持下于喀什噶尔(今喀什)称王。1877年4月14日左宗棠以刘锦棠部为”主战“之军,以张曜部为”且战且防“之军,在新疆各族农牧民的配合下长驱南进逼近敌军的大本营喀什。在左宗棠连战连捷的战局下一向以对外软弱著称的清政府破天荒地拒绝了英国提出的承认喀什噶尔为中国”保护国“的要求,到了这年10月份刘锦棠部以势如破竹之势驰骋两千余里,相继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至此盘踞在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和阗(今和田)、喀什噶尔南疆西四城的敌军已成孤立之势。12月中下旬刘锦棠部又连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伯克·胡里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了阿古柏政权在新疆的最后据点和阗。

此时新疆尚未完全收复——尽管阿古柏政权已然覆灭,然而沙俄仍占据着伊犁。显然沙俄的实力是远远强于阿古柏政权的,仅靠以刘锦棠部为核心的入疆作战的三万军队(算上战损应当已不足三万)是不足以驱逐俄军的,于是左宗棠一方面命入疆清军向伊犁靠近以对盘局于此的俄军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对留守在甘肃境内的西征军进行整编调动以备不时之需。事实上沙俄在占领伊犁之初就软硬兼施迫使清政府派出谈判的崇厚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中国割让伊犁以南和以西的大片土地,向俄国赔款五百万卢布,俄国商人到新疆和蒙古等地经商全部免税,允许俄国经新疆到天津、汉口和西安陆路通商;而换回来的只是一座三面被俄国包围的空城伊犁。 清政府面对这样一份令国内民怨沸腾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最终到底不敢认账,于是又改派曾纪泽赴俄重开谈判。曾纪泽初到达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受到冷遇,甚至被质问谈判资格。曾纪泽一方面援引国际法据理力争,一方面明确表示“中国不愿有打仗之事,但倘若不幸而有此事,中国百姓未必不愿一战“。左宗棠为配合曾纪泽的谈判工作而特意打造了一口黑漆棺材并将自己的驻地由肃州迁往哈密,以示自己不惜一战的决心。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的曾纪泽在经过半年的努力后最终达成如下协议:乌宗岛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带均予收回,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取消俄人可到天津、汉口、西安等地进行经济活动诸条款;废除俄人在松花江行船、贸易,侵犯中国内河主权等规定。

相传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命入疆作战的湘军各部沿途遍植柳树,其用意在于:一则巩固路基,二则防风固沙,三则限戎马之足,四则利行人遮凉。后世称这些当年西征入疆的湘军将士所钟之树为”左公柳“,左宗棠的部下杨昌浚曾就此事作《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1875年清廷爆发了决定后来中国版图的大讨论,即“海防与塞防之争”,由于当时东南沿海局势日趋紧张,为了防备日本觊觎台湾等地,清王朝需要大力加强海军建设,大笔的银子使清廷入不敷出,而此时来自中亚国家浩罕的“阿古柏侵略军”又占领了新疆,到底优先解决海防还是塞防,成为摆在清廷面前的一道难题。



“优先海防论”的主要鼓吹者是李鸿章,并得到了总理大臣奕忻的支持,主要理由是新疆地处偏远,又易遭沙俄武装干涉,没有收复的把握,不如缩短边防线;坚决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的则是左宗棠,并得到了慈禧比较信任的满臣文祥的支持,实际上,这也是湘军和淮军两大军事集团关于国家战略的争论。

后面站着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权者慈禧的态度,左宗棠说服慈禧的终极论点,是关于清廷中枢的安全:如新疆不保,则蒙古危矣;如蒙古生变,则京师必危。这就是著名的《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慈禧一听新疆关乎朝廷和她本人的安危,逐渐开始倾向于支持左宗棠。

(李鸿章)

其它历史事实许多答友已有详细解释,回到问题本身,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后,即开始调兵遣将,其作战主力自然是湘军,确切地说,是湘军名将刘锦棠率领的湘军。

一,湘军共25营,每营500人,加直属部队计约17000余人,这是左宗棠的精锐主力。

二,嵩武军16营,每营500人,加支属部队计约10000人,这是在镇压捻军时发展起来的一支队伍,以河南兵为主。



三,由金顺率领的陕甘地区八旗兵、绿营兵45营,这个金顺是满人,职务是副都统署理宁夏将军,是左宗棠大军兵力最多的一个集团,计约40000余人。

四、由四川调来的“蜀军”7营约5000人,担任辅助作战任务。

因此,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部队总兵力超过70000人,并且刘锦棠和金顺都是指挥有方的善战之将,从客观上成就了左宗棠收复疆土的大业。



由于阿古柏投靠了沙俄的宿敌英国和土尔其,因此在战争中沙俄没有干涉。1876年4月左宗棠统军西进,以先北后南的战略,仅历时三个月就迅速收复北疆;1877年4月开始进军南疆,又经数月血战,1878年1月2日,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外,整个新疆全部克复,左宗棠功在千秋。

论功行赏,左宗棠由一等伯晋升二等侯(之前的曾国藩是一等侯),湘军主将刘锦棠获封二等男爵。


度度狼gg


左宗棠(1812 年~1885 年), 字季高, 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1 年)中举, 此后三次会试不第。遂决意离开考场, 潜心专研舆地、兵法, 成为晚清著名的军事家。特别是他成功收复新疆,最让后人称赞。

1875 年5 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当时左宗棠指挥清军与阿古柏战斗主要依靠的是那时集结在肃州的清军的100 多个营。

当时,“营”是西征清军编制的基本单位,步队每个营有勇丁大约500 人和伙夫200 人,马队每个营则有250人和250 匹战马。左宗棠已经握有七万之众的兵力。

左宗棠反对那种依仗兵多将广, 将兵力猜集一处,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法。他根据敌我态势进行战役布势, 兵分多路, 每路独挡一面, 互相呼应, 密切协同, 分进合击。


历史有妖气


光绪初年,因日本侵略台湾和琉球,以及阿古柏入侵新疆,其背后又有英俄的影子,所以,在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所谓的塞防、海防之争。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新疆“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且北邻俄罗斯、西界土耳其等国、南近英属印度,“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而东南海防比西北塞防更重要,因此主张维持新疆现状,停撤西征清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李鸿章所言并非是要放弃新疆,而是说在日本入侵琉球、台湾之际,海防较于塞防更重要,先解决塞防,等若干年后再图塞防。左宗棠当时力排众议,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并且认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其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坚决要求出兵新疆,收复失地。一来,清廷鉴于新疆乃乾隆时期所征之地,祖宗疆土不能丢失。二来,当时新疆的形势也并非对清全然不利。虽然英俄扶持下阿古柏在新疆肆虐,但名义上两国保持中立,且在新疆的争夺激烈,也不希望对方坐大。三来,经过十几年洋务运动的发展,清廷和清军的力量有一定的增强,一般学界将其称之为“同治中兴”。四来,当时有很多清军是从镇压太平天国中过来,虽然御外辱不足,但对付阿古柏,也有一战的实力。所以,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那么,左宗棠一共带了多少人呢?根据史料记载,左宗棠入疆,大约带了6万军队。从1876年7月,清军迅速攻下乌鲁木齐。次年春,分三路进军南疆,4月,刘锦棠率主力攻克南疆门户达坂城,为收复南疆奠定了基础。5月,阿古柏败亡。当时阿古柏的主力大约只有4万人,所以,清军占有一定优势,并且以先北后南、速战速决为方针,让阿古柏的外援都来不及援助就败灭。终于,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新疆所有地区。


国家人文历史


公元1867年,自命不凡的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竟然趁机侵占新疆。当边疆的紧急情况传到大清王朝的殿堂上时,怯弱自私的大臣们还在为边防与海防哪个更重要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就在此时,一个老人挺身而出,他指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新疆一旦失去,西北门户洞开,反叛势力和沙俄必将全面发起进攻,那时候大清就危在旦夕。因此,收复新疆很必要。

左宗棠的据理相争最终得到了清王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认可。然而,话说出去容易,做起来就特别难。在钱粮短缺弹药不充足的情况下,左宗棠抬着棺材出征了。跟随他的是一群忠心可嘉的湖楚士兵。经过战前动员,左宗棠裁撤了一些体弱老迈的士兵,率领六万人进军西北。为了保证军队有充足的弹药粮饷,左宗棠还在兰州创办了机器局。为了不打扰沿路各族百姓,左宗棠制定了严格的军纪。

正是怀着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左宗棠最终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率清军分三路进兵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战略战术最终平定了阿古柏之乱。而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失去的北疆、吐鲁番、达坂城、南疆先后被收回,当年乾隆费尽人力物力苦心打下的疆土再次回到了清朝手中。而这一年,左宗棠已经64岁了当时的光绪皇帝还只是也不谙世事的小孩童。

左宗棠收复新疆彻底粉碎了沙俄和英国分裂国家领土的企图,完全遏制了西方列强吞并中国的野心。这也是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为扬眉吐气的一次。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旋即得到了清王朝的重用,但引起了宿敌李鸿章的强烈不满。李鸿章随即诬陷左宗棠部属叛乱,而左宗棠心中郁闷为属下鸣冤叫屈。一个月后,左宗棠病逝于福州,享年73岁,清朝追赠太傅,谥号文襄。至今,经过甘肃平凉时,还能见到当年左宗棠沿途栽种的柳树,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左公柳”。(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左宗棠和湘军统帅刘锦棠战前商议的结果是“胜兵万人”,实际上清军前后出关,再加上在新疆整编的部分汉人军队,总计6万余人。

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军事上其实没有什么好讲的,阿古柏一没有根基,二统治残暴,刘锦棠率领湘军从北疆打到南疆,转战上千里,裨将以上军官无一人伤亡。

阿古柏在新疆号称拥兵百万,其实他真正的底牌就是一万多从浩罕国流亡而来的安集延军人。浩罕国说是清朝在中亚养得白眼狼,浩罕国正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清军击败噶尔丹后,中亚地区出现了权利真空,浩罕国靠着商贸崛起。

浩罕国离新疆的喀什噶尔只有十几天的路程,两地百姓的语言和宗教上都非常接近。浩罕国富强后,一直觊觎中国的新疆。

乾隆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时,浩罕国就在幕后暗中支持,失败后还收容和卓后裔。清朝后期,新疆的所有战乱背后都有浩罕国的影子。

太平军和捻军起义后,新疆也爆发了起义。这时候新疆的封建主金相印跑去浩罕国,准备把和卓后裔请回新疆。阿古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着六个亡命徒一路护送和卓后裔潜入新疆作乱。

阿古柏靠着和卓的影响力起事成功后,逐渐将和卓架空,建立了“哲德沙尔国”。此时沙俄势力深入中亚后,浩罕国被灭,一万多浩罕军人流亡到新疆,投奔了阿古柏。

这一万多浩罕国军人是“哲德沙尔国”统治的基础,阿古柏为了拉拢他们给了很高的待遇,但这样就是加重新疆各族百姓的负担。

湘军收复库尔勒时,城内百姓主动献粮几十万斤,阿克苏之战时“城内缠回十数万, 皆守城以待官军。”左宗棠坚持要收复新疆除了国防上的考虑外,也还是看到了阿古柏在新疆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