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揭秘——动辄百万的唐卡所用的颜料真如传说一般是用珠宝研磨的吗

唐卡之所以能成为喜玛拉雅艺术的顶层艺术品类,和唐卡所用的颜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关于唐卡颜料的说法里面流传着一些误区,很多学术文章也沿袭着这些误区在传播对唐卡的错误知识,下文仅对普遍的一些误区做了简单的梳理。

揭秘——动辄百万的唐卡所用的颜料真如传说一般是用珠宝研磨的吗

西藏宫廷宫造唐卡

误区一:唐卡的矿物质颜料很多都是宝石制作的。

西藏的唐卡往往历经百年,颜色依旧鲜亮,越是高等级唐卡,颜色越像新的。很多人以讹传讹,说这是因为其是用珍贵的宝石绘就的,红色是用红珊瑚,蓝色是用绿松石,金色是用金汁。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错误,至少不够准确。唐卡中的确有加入宝石料的传统,但这不是艺术需求,而是宗教需求,这是藏族文化中特有的东西。

如果做一下试验,就明白了:把绿松石磨成粉兑到水里或加点胶化开,你会看到它基本上是没有颜色的,包括红珊瑚磨成粉兑到液体里也没有颜色。当唐卡和藏文经书里有需求的时候,先请高僧加持红珊瑚和绿松石、九眼石末,然后在朱砂里面加点红珊瑚粉末代表红珊瑚,蓝颜料里面加点松石粉末代表绿松石。

虽然对改善颜色和艺术效果没有什么作用,但用了这些东西后,一是宗教上讲,使用这些宝石有着供养和一定缘起的作用;二是人们认为唐卡本身的价值,由于这些宝石颜料的成分和高僧的加持而得到提升。

误区二:唐卡用的颜料都是矿物质颜料

说起唐卡颜料,很多材料都宣称唐卡之所以颜色鲜艳,皆因为画面所用都是矿物颜料,但是根据绘画西藏传统,唐卡颜色的原料分为九类:分别是土、石、水、火、草、花、骨和宝石。

属于土类的原料有:白土、南碱、金刚土、雄黄、青金石、红土、铁石靛等;

属于石类的原料有:银矿石、黄铜石、云母、石青石、铜绿色、朱砂、玳瑁石、紫赭石等;

属于水类原料的有:黄丹、桑珠热、蓝靛等;

属于火类原料的有:墨、吡石、雄黄等;

属于木类原料的有:红树、金树、硬树、紫梗、木本靛树等;

属于草类的原料有:力士草、鸡爪黄连、汉地野苋菜等;

属于花类的原料有:野菊花、桦树花、报春花等;

属于骨类原料的有:蛤类、龙骨等;

属于宝石类的原料有:孔雀石,天眼石、珊瑚、绿松石、紫铜、玛瑙等。

揭秘——动辄百万的唐卡所用的颜料真如传说一般是用珠宝研磨的吗

草地中的绿色为植物颜料

而上述多种颜料可以从物质属性上分为两大类,即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颜料也是藏族传统绘画中重要的作画颜料,其中大多数也与矿物质颜料一样有色泽纯正,色彩寿命长等特点。唐卡中比较常见的有:产于察隅地区的一种“欧然草”加工而成的花青色;从门隅地区蓝靛草中制出的蓝色和从一种黄色树木之皮提取出的胭脂色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唐卡很多颜色都是用土料,比如红、桔等色。这种土的土质非常细,平时状态非常像很粘稠的粥,晒干后坚硬如石,磨成粉之后,颗粒很细腻。阿里的擦擦很多都是用这类的土做的,有特殊的质感和颜色。

揭秘——动辄百万的唐卡所用的颜料真如传说一般是用珠宝研磨的吗

桔红色火焰所用颜料为土料

误区三:唐卡颜料上色时因为里面有胶,很容易着色

一幅唐卡要经过白描——着色——勾线——过渡等工序。传统的唐卡颜料以产于青藏高原的天然矿物与植物为主要的制作原料,画师们在配制颜料的过程中调进骨胶或木胶、再加上少许的牛胆汁防腐或几滴青棵酒用于防虫。在着色时矿物质虽然颜料里加了胶,但上一次色,呈现在画布上的颜色会很淡,还会掉很多颜料粉粒下来,需要再上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颜料,颜料浸染到布面上后,这样上去的颜料它才鲜亮并永不褪色。

现在广泛使用与各种绘画制作的广告颜料、丙烯颜料、水彩颜料、油画颜料等均不适用与绘制藏族的唐卡,这些颜料看似鲜艳,而且只要上一层就能固定,但这类颜料经受不了时光的考验,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吸尘、褪色等现象。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