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深度下沉,騰訊雲開闢雲端戰爭第三戰場

深度下沉,騰訊雲開闢雲端戰爭第三戰場

某種意義上來說,雲計算、雲服務的起源甚至要早於互聯網本身,1959年Christopher Strachey發表虛擬化論文,這被認為是今天雲計算基礎架構的基石。

1984年,SUN公司聯合創始人John Gage預言“網絡就是計算機”,而如今雲服務讓這個理想成為了現實。

而隨著雲服務不斷深入發展,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疊加賦能,這一領域也正在進入新的競爭和發展階段,這一點或許能夠從最近舉辦的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看出一二。

雲服務正在進入競爭新階段

從最初人們對以雲計算為代表的雲服務缺乏瞭解和認知,再到如今雲計算市場跑馬圈地的1.0時代基本結束,在過去的近10年時間裡,創業公司和大公司的輪番入局鬥法,已經成功地教育市場、拓展用戶,並奠定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

但這種穩定並非一成不變,其隨時可能因為市場進入競爭的新階段而發生變化。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接入雲端,萬物互聯帶來的數據大爆炸,以及AI算法的不斷演進,這個市場正在發生兩點重要的變化。

1、各行業領域對垂直解決方案的需求

在完成了基礎的服務功能的滿足之後,雲服務正在進入場景落地階段,每個場景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化需求,而尋求一個滿足所有場景的通用服務解決方案顯然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在客服、公共安全、輿情、新零售等各個領域落地,對垂直的雲服務解決方案正在成為新需求。

2、邊緣計算成為新需求

自1990年第一臺IoT設備問世以來,大量的物聯網設備湧現,有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全球的物聯網設備已經多達348億臺,而在2020年這個數字將超過500億。

出於計算實時性和傳輸成本、穩定性等因素,在前端IoT設備上完成初步的數據處理以便於實時決策正在成為主流,邊緣計算已經成為了當下的物聯網發展的新需求。

深度下沉,騰訊雲開闢雲端戰爭第三戰場

而在本次的2018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騰訊雲也將未來的重點放在瞭解決這兩大需求之上,基於超級大腦,以雲計算+邊緣計算的方式助力各行各業。一方面發揮騰訊雲在雲端計算能力和服務擴展性上的優勢,另一方面基於TI Connect 智能物聯平臺實現AI服務的實時響應。

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在大會上也明確表示,超級大腦基於騰訊20年的技術積累和騰訊雲在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實踐經驗而構建,其中也融入了對數字世界建設全面而長期的技術構想。未來十年,騰訊將會和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一道,持續進化超級大腦的各項能力,不斷拓展超級大腦的應用領域。

超級大腦助力改造傳統行業

在完成了數據的在線化之後,接下來必然會帶來智能化的需求,騰訊超級大腦則是騰訊雲作為基礎服務商,為構建數字世界所提供的“智能操作系統”,其一方面智能化雲、邊、端並將其連接為一個整體,另一方面將包括AI和大數據在內的各項技術,輸出給各行業應用。

深度下沉,騰訊雲開闢雲端戰爭第三戰場

騰訊超級大腦的定位是數字世界的“智能操作系統”,圍繞著雲、邊、端三個層面,服務眾多細分行業。基於這一超級大腦,騰訊雲可以滿足客戶極速需求的計算、服務客戶全球擴張的網絡、守護客戶數據的安全、提供自主可控的數據庫和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CDN。這一系列的優勢讓騰訊雲在新階段的雲服務競爭中更具有優勢,同時也有能力應對各行各業多樣化的智能化需求。

在傳統行業的場景落地方面,騰訊超級大腦已經落地了城市、工業、零售、醫療和金融五大行業解決方案,針對不同的場景化、細分化需求及每一個垂直行業的特點,提供精準化、標準化的解決方案。

深度下沉,騰訊雲開闢雲端戰爭第三戰場

比如城市超級大腦深入交通、教育、旅遊、安防、政務、園區等領域,搭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服務,實現各業務之間的無縫對接和資源共享,解決城市管理難題。而工業超級大腦則具備智能輔助設計、智能排產、工藝優化、智能質檢、生產追溯、預測性維保等能力,可以解決工業企業從供應鏈、研發、生產、營銷到服務的全流程問題等。超級大腦將連接各個行業,推動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

對於這些行業而言,數字化僅僅是第一步,數字化的核心目的是能夠實現智能化,進而優化原有的行業鏈條,提升行業整體的效率。正如騰訊雲總裁邱躍鵬所說,騰訊將不斷拓展超級大腦的應用領域,讓更多的行業受益。未來,超級大腦勢必會被複制到各個行業,各個大腦之間也必然會相互滲透,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智能化和高效運轉。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傳統行業難免會遇到一些阻礙,例如缺乏相應的人才儲備,自建智能化系統技術門檻高、投入成本大等,而騰訊的行業超級大腦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與各個行業的合作伙伴合作,超級大腦能夠發現並總結各行業的痛點,並將其中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進而產品化、模塊化,從而降低技術門檻,讓經驗固化為可以重複使用的產品。

這同樣也將是人工智能時代雲服務市場有望發生的最大變化。

雲服務市場會發生哪些變化?

隨著客戶需求和競爭重心的變化,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中,雲服務市場的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而人工智能則會成為競爭重要的勝負手。

深度下沉,騰訊雲開闢雲端戰爭第三戰場

一方面,更大的雲計算集群,更多的數據量,更豐富的場景應用,才能實現更大的規模效應,提供覆蓋範圍更廣,性價比更高的服務。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可以通過算法提升計算效率的同時,也能夠固化各個行業的經驗性知識,將其產品化,進而賦能各個行業,成為每個行業的智能操作系統,因此提早佈局人工智能的公司更容易享受到這一波雲服務智能化帶來的行業紅利。

而這兩方面或許並不是大多數在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的機會,需要的是提早佈局、龐大的客戶基礎、以及雄厚的資源與資本的投入。

在規模效應方面,騰訊自2010年2月開始正式對外提供雲服務起便不斷積累相應的經驗,而在數據和技術上的積累上,騰訊更是有著20年的基礎。而在AI層面上,騰訊2010年9月便成立了AI研究團隊,2012年成立優圖實驗室,2016年4月成立AI Lab,是國內最早佈局AI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因此也有著更多的積累和優勢。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整個市場或會將持續爆發增長,而對於騰訊這樣的互聯網企業而言,在雲服務競爭的1.0階段進入尾聲之時,藉助AI開闢第三戰場,以實現更好的邊界佈局和掌控能力,或許有機會依靠這種深度下沉,變得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