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补血补了半天为什么还贫血?中医帮你辨析补血误区

女性朋友或多或少都遇到贫血的情况,为了补血,采用过很多方法,而大部分补血药材都是药食同源的,食用方便,副作用少,为大家所推崇!但很多人反映,号称能够补血的中药,比如黄芪、何首乌、阿胶、当归、人参、党参等等,吃了很久去医院一查,还是贫血!这是为什么呢?是中医无用?还是药材有问题?

其实,很多人在补血方面都有误区,今天我们从中医角度为大家进行辨析原因

补血补了半天为什么还贫血?中医帮你辨析补血误区

“贫血”不是“血虚”

很多朋友都是因为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低了,就是“贫血”,于是就相当然的认为自己是“血虚”。而很多种药材,如黄芪、当归等,都是治疗血虚,“补气益血”,或者“养血生精”的,所以选择这些药物进行补养,希望能够治疗“贫血”。但实际上,“贫血”和中医所说的“血虚”不完全是一回事!

补血补了半天为什么还贫血?中医帮你辨析补血误区

中医所说的“血”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医的“血”包括物质的血液,也包括无形的血气,因此我们常会听到说“精血不足”,“血不归经”这样的描述。中医的“血虚”是一个病症,表现为面色苍白、萎黄,嘴唇色淡,心悸多梦,手足无力或者发麻,头晕眼花,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而“贫血”,则纯粹指的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少。

补气益血的中药不一定能补“贫血”

“贫血”的主要原因一般是身体缺乏铁元素或者造血机能受到影响导致的,因此对症的治疗是补充铁剂或者搞清楚影响造血功能的原因进行治疗。而中医“血虚”的治疗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

补气的中药:如人参、党参、龙眼肉等,这些都是补气的中药,中医理论认为,血虚除了血不足之外,气不足不能推通血液循环也会造成血虚的症状,因而补气可以活血,达到治疗血虚的目的,这一类中药对于贫血基本上是无效的。

补血的中药:如熟地黄、阿胶、红枣、何首乌等,这些中药通过滋补肾、脾等脏器,是提升造血机能的,这一类中药具有提高红细胞的能力,对于“贫血”确有治疗改善的作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一般来说,这一类补血中药其性质比较滋腻粘滞,不好消化,

因此脾胃虚弱的人并不适合长期食用。

贫血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调理贫血,一般会从补脾养血,和补气活血两方面下手,气血双补,具体的方剂和成药有很多,需要根据个体情况不同,酌情使用。而贫血的日常调理也很重要,可用以下几个方法:

补血补了半天为什么还贫血?中医帮你辨析补血误区

参归鸽肉汤:鸽1只,党参25克,当归12克,加水煨汤服。可用于血亏气虚、脾肾阳虚型贫血。

仙人粥: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60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将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沙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以调味,再煮1-2沸即可。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型贫血。

糯米阿胶粥:糯米60克,阿胶30克,红糖少许。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2-3沸即可。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型贫血。

关注“医号讲堂”,分享实用养生知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