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红楼梦》中的妙玉为什么不能回家呢?

时光深度旅人


妙玉比别人更凄惨,別人最惨是无家可回,而她是根本不能踏上故乡的土地。

妙王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富贵满门。在她父亲这辈,与本地豪强斗争,不敌。她父亲是个极有谋略之人,为女儿的退路早就作好了计划,先是宣称她身体不好,买替身替她出家,当败象渐露时,就宣布她本人出家,带髮修行,而不是当尼姑。并慢慢搬运财物,给她找的师傅更是绝对信的过,练达人情,洞明世事之人,所以在政治斗争失败后,夫妻身亡,而妙玉由师傅带着住在苏州蟠香寺,躲过一劫。对手在逼死妙玉父母后,战利品中沒找到重要的宝物、部分家产及妙玉,很不甘心,可能发现了蛛丝马迹,也就是书中提及的不合时宜,为权势所不容。于是在她17岁那年,她师傅藉口在京都有观音遗迹并贝叶经文,带她去了京都。躲开了那个地方豪强。

在京都她们始住在都中西门外牟尼院,师徒俩深居简出,不愁吃穿,过着平静的生活。这时出现了意外,她的师傅病故了,临死让她留在京都,后来自有你的结果。其实她家和贾家是熟识的,可能她的师傅也早和贾府有过联系,知道大观园里要修拢翠庵,早有打算。于是在下人对王夫人提及妙玉时,还没说完,王夫人就说赶快去请。仆人说妙玉孤傲,要下个贴子请时,王夫人也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什么时候看到王夫人这么热心过。而这一切,妙玉是不了解的。

在大观园里妙玉过了她最平靜的一段生活,主人要求善待,家人婆子不敢打扰,说是修行,自己还有自带的丫头、婆子,生活优越,她琴棋书诗样样出类拔萃,闲时养花、烹茶,过着雅士的隐逸生活,但她必定不是自愿修行的,她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尼姑,说话时就讲,我们闺阁中人。于是对宝玉产生了若有若无的情愫,和黛玉、宝钗、湘云也都有一定的交往。当贾母带刘姥姥到拢翠庵吃茶时,贾母对她家的待客方式很熟悉,上来就说,我不喝六安茶,她也很了解上层人物的要求,说这是老君眉,水是陈年的雨水,贾母递给刘姥姥喝了一口,人走后,她要把这只成窑小蓋钟砸了,后来宝玉求情,给了刘姥姥,这也是大家全不喜欢她的原因。她不巴结贾母,不卑不亢,但私下请宝钗、黛玉喝体己茶时,用的时旧年从梅花上收的雪水,用的是价值连城的奇珍。当她给宝玉用她常用的绿玉斗时,宝玉说,她们用的都是奇珍,只有我用的是俗物,妙玉说你在你们家找一只这样的俗物。说明了她家世的不凡。

但贾府是她父母为她安排的最后一道屏障,贾府被抄,大观园被封,她在京中无人保护-,只得返回故乡,在瓜州遇上了她的仇人,但她对这一切一无所知,也沒办法应付,不知道对方用什么藉口威胁她,只好被侮辱。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居第六位,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旁观者岚


《红楼梦》里的妙玉,本是苏州官宦人家的小姐,因为有病不得不出家为尼。她之所以不能回乡,是因为她神秘的身世,听润杨慢慢道来。

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17岁那年随师傅进京,住在京城西门外“牟尼院”。也是这一年的冬天,师傅圆寂。妙玉本欲扶灵回乡,因师傅临终遗言说她不宜回乡。

这个神秘的女尼姑为何不宜回乡呢?公开的原因由邢岫烟道出。

邢岫烟对宝玉说:“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

妙玉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还是出家人,纵然她孤僻一些,也不会得罪什么人,为什么权势不容她?为什么不能回到家乡?难道回乡后就有性命之忧吗?

从栊翠庵饮茶我们看到,妙玉有许多价值连城的茶具和罐子。珍贵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因为刘姥姥喝一口,就要扔掉。装雪水埋在地下的罐子是鬼脸青的花瓮。给宝钗、黛玉和宝玉的茶杯都是古玩奇珍。妙玉不客气的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贾府是国公府,已历百年。家里的奇珍异宝也不会少,为何妙玉竟然看不上国公府?而孤标傲世的林黛玉在妙玉的眼里竟然成了大俗人。难道妙玉的家比国公府还有高贵?这些谜团实在难解。

润杨猜测,妙玉来历不凡。她的父母也许是分封到苏州的王爷或者诸侯。苏州属于金陵,贾家也是金陵人,贾家和妙玉的父母之间有某种联系。

妙玉确实因为身体有病出家为尼,正由于妙玉出家了,所以妙玉躲过一劫,父母被抄家后,妙玉逃出了苏州,来到京城避难。

因为妙玉与贾府有些瓜葛,趁着修建省亲别墅,需要尼姑道姑的机会,贾府的亲信透话给寻找尼姑的林之孝家的推荐妙玉。当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妙玉的情况时,【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贾府对妙玉给予了很高的接待规格。而大观园里的道姑,就没费笔墨,可见妙玉来历不凡。

润杨认为,妙玉的身世高贵的可能性较大,说她是公主,可信度更高。您是否同意该观点?欢迎留言!


润杨阆苑


妙玉的原型是秦可卿并史太君(孝庄文皇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作品里的妙玉有两个替身,先是宝珠,后是鸳鸯。

薛姨妈命周瑞家的送宫花时,贾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宫花,已不是三对,变成了六枝。凤哥拿出两枝命彩明送去给秦可卿,这两枝隐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两人,即:秦可卿和妙玉。

孝庄文皇太后驾崩之后,苏麻喇姑在皇室的身份与地位,已不再适合继续留在后宫里。苏麻喇姑要是继续呆在后宫,定会被皇室各级各派的权势之争缠上身来。所以,妙玉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只能远离后宫,住进栊翠庵躲清静,以青灯古佛(人将老)相伴度过残生。

妙玉进栊翠庵时已是老人,作品将妙玉的年龄裁为十八岁(他才十八岁)。妙玉进栊翠庵前,虽入了空门,但是,他并不是尼姑,侍候妙玉的人,是嬷嬷和丫头。妙玉住进栊翠庵后,侍候妙玉的人,才改称为道婆。妙玉“僧不僧,俗不俗”之句,实已提示,妙玉不是尼姑,只不过是常与青灯古佛相伴的老人。

妙玉的师傅精演先天神术。秦可卿托梦阿凤时,就是精演先天神术的具体表现,就连天子都还蒙在鼓里的事(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秦可卿就已先觉先知。妙玉的师傅去冬圆寂,秦可卿刚好也是去年冬底去世,这并不是巧合。

妙玉本应扶临回家,打算将秦可卿之灵与皇太极同葬一处。可是,妙玉的师父驾崩前曾留下遗言,执意将来要留在儿孙(顺康两帝)的身边。所以,妙玉也就没将师傅的灵柩送回东北老家。秦可卿的灵柩,便停在铁槛寺一直都没下葬,整整停了三十七年。

秦可卿死前还给妙玉留下了遗言: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

秦可卿的意思应该是:本太后百年归天以后,你苏麻就别在后宫里面呆着了,省得被掺合进皇室那些是非里面,污了你一生的清白。你就干脆到栊翠庵呆着,烧烧香,拜拜佛,念念经,清清静静安度晚年生活,这样会对你的一生都有好处。妙玉遵照师傅秦可卿的遗嘱,住进栊翠庵成了世外高人。苏麻喇姑百年以后,宝皇帝(康帝)已兑现妙玉师傅留下的遗言,妙玉得到了最好的结果,终与秦可卿葬在一处。


夜舞风花雪夜


妙玉就是出世的黛玉,黛玉就是世俗的妙玉,两人虚虚实实实则为同一个人,黛玉既无家可归,妙玉又谈何回家?

书中描写妙玉的笔墨不多,但凡是提及妙玉的地方,用有黛玉的影子。第一次提及妙玉,是经过林之孝家的描述: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



同是苏州籍贯,同为书香门第,同样自小有先天不足之症,同样才情馥比仙,同为世间罕有之俊美……而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黛玉三岁那年,林如海夫妇听从了赖头和尚的话让黛玉出家,是否就是现在妙玉的样子?

此外,妙玉与黛玉精神上高度契合。

栊翠庵品茶一回,妙玉内心想要亲近宝玉,但只能通过拉钗黛二人进屋达到目的,进屋后,宝钗坐在了塌上,而黛玉呢?坐在妙玉的蒲团上!!注意,妙玉是一个超级洁癖的人,从贾母等人出栊翠庵后让人清洗地板便可知。可是黛玉这个她口口声声说俗人,竟然可以毫无顾忌的坐在她的蒲团上,妙玉竟然不生气,可见两人是一体的。

后面的细节更能体现这一点,比如妙玉在此期间与宝玉的对话已经超越了一般女居士的纲常,很明显是对宝玉有所情愫,黛玉却视而不见,反而提早叫宝钗退出,给妙玉和宝玉独处的空间。



再后来的栊翠庵乞梅,黛玉深知妙玉的性情,称只有宝玉一个人前往方可得梅,事实证明此言不假。

可是在栊翠庵会面之前,黛玉与宝钗人等一样,并未与妙玉有所交集,为何如此深谙妙玉心理?再者都知道黛玉极忌讳她人亲近宝玉,黛玉却三番五次为妙玉制造机会,不吃醋不阻止,她为何单单对妙玉如此大方?

只能说妙玉原本就是另一个黛玉,是另一个出世的黛玉,所以妙玉并不会嫌弃黛玉,黛玉也不会因宝玉对妙玉有所戒备。

故而,妙玉便只能如黛玉一般,无家可归,寄居贾府了。


微影悼红


妙玉难返家乡,要从她的家庭和性格说起。《红楼梦》第18回曾经介绍妙玉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如今父母俱已亡故。到底是什么样的读书仕宦人家呢?咱们通过妙玉在第四十一回的做派分析一下。

第四十一回,贾母到妙玉的栊翠庵去喝茶,因为随手递给刘姥姥喝了一口,妙玉就要把这个价值不斐的成窑盅子扔掉;妙玉请宝钗黛玉喝私房茶,因为宝玉嫌弃妙玉常用的绿玉斗是俗物,她便说“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这当然不是妙玉说大话,从她给黛玉和宝钗所用的茶具,以及她烧茶所用的水,我们可以推测妙玉家族定是积淀深厚,珍宝器物不可胜数。也正因为如此,定然惹得许多权贵之间贪婪之意,觊觎之心。

而妙玉出身世家大族,清高孤傲,目下无尘,不屑与俗世中人交往。也正如此,定然得罪了许多权贵之家。邢岫烟也说妙玉不合时宜,为权势所不容。

妙玉既怀其璧,又不能守,因而她的师傅借参看“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之机,远你家乡,远离是非。这样才避过了一场灾难。

他的师父死后,按理妙玉应该扶陵返乡,但是他的师傅精演神术,留下遗言,说什么“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我觉得这是他师傅的一片苦心,他只是根据妙玉的倔强性格和家乡权贵贪婪之心推测出来的,并非是真的会演算。

我们知道,石呆子有十几把古扇,因为不愿意出让,就让贾雨村给搞得家破人亡。如果妙玉回去,说不定也会有这样的后果。因此,他借推演之说,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让妙玉还乡。


萍风竹雨123



妙玉的作为代发修行的姑子,先是在蟠香寺,后又到栊翠庵,直至被强盗掠走,下落不明。一个官宦诗书之家的小姐,为何有家不回,情愿青灯古佛,最后落得下场悲惨呢?

一是父母双亡,无家可归

在第十八回,妙玉暗出场时,林之孝家的曾道: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

妙玉已经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了,家中已经无人;或是家世败落,度日艰辛,家人也不愿意再徒增人口、加重负担;或者如黛玉一般,家族中虽有亲属,但是已经是四散各处,不能联络。

二是权势觊觎,不敢回家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妙玉才色俱佳的女子,肯定会引起那些达官贵人的注意,势必都想据为己有。

在第六十三回中,邢岫烟在向宝玉解释妙玉自称“槛外人”的原因时,曾这样说过: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

一个小小的闺阁女子为什么“权势不容”呢?无非是权势们垂涎妙玉的姿色,各种的威逼利诱、纠缠不休,而妙玉誓死不从,便多次故意找茬、打击报复。

在第八十七回中,妙玉坐禅至走火入魔的状态: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

这种走火入魔的状态近似于“梦魇”,是一种心理现象。从这走火入魔的“内容”来看,妙玉肯定受到过类似强烈刺激,那种恐惧的情绪还藏在她的潜意识中,在受到刺激之后而“场景重现”了。

这种情况下,妙玉肯定不会回家,自投罗网的。


三是命运注定,不可留家

同样在第十八回林之孝家的说妙玉“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中国巫术有一个观念,认为通过巫术,可以使某种能量从一个物体或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妙玉自小体弱多病,家人为她找了替身修行,起到“扛病顶灾”的作用。但是找了数个皆是不管用的,妙玉的父母为了保住妙玉的性命,只好忍痛割爱让她带发修行。

另外,在妙玉的师父圆寂的时候,也给妙玉留了遗言: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古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命不可违,所以妙玉妙玉谨遵师言,不曾回家。


四是看破红尘,不愿回家

妙玉的性子清高如黛玉,冷淡如惜春,“生成这等放诞诡僻”,心慕庄子,自称“畸人”、“槛外人”,对红尘世间早日看破,“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早已不想再踏入那熙熙攘攘尘世之中。

如果一旦回家,便是前功尽弃,又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她万万不想的,所以她也不愿回家。


少读红楼


妙玉祖籍苏州吴县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可见尘缘未了,如果剃发了就成彻底的尼姑了。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带发修行。她当初为了能亲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这些佛家宝贝,才随师傅从苏州到了京城,碰巧被贾府“邀请”入驻贾府大观园里面的栊翠庵,这样就一直延搁下来,呆在贾府。

要问它为什么不回家?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她父母已经双亡。她当初带发修行主要是因病托佛祖保佑、祛病消灾,本来就准备了还俗的可能。不料父母都不在了,在那个时代一个孤身女子无依无靠,不论从经济上考虑还是从安全上考虑,都是呆在尼姑庵里要有保障点,所以没必要回家。

从主观上来说,她也不愿意回家,双亲不在了以后甚至也没必要回苏州。贾府的栊翠庵有很多优势:1、该庵是属于贾家家庙,在贾府的私人领地大观园内,比社会上的一般庵堂安全、清静很多;2、栊翠庵基本上由贾府供奉、支付日常供给,不要抛头露面到外边去化缘来支持;3、由于前面的两因素,栊翠庵的佛事活动基本只用配合贾府一年几次大的祭祀、公关等活动,其余大量时间便于其发展自己画画、养花、品茶、阅读自己喜欢书籍等兴趣;4、大观园内有一些帮相对纯洁、文化修养较高的贾府小姐、近亲女孩及贾宝玉等一起探讨学问、吟诗作赋、品茶观花等艺术活动,这在其他地方几乎不可能得到。


综合来看,这些优势很适合喜欢清静、洁净和志趣高雅、孤芳自赏、不可亵渎的清高个性,所以她没必要离开贾府这个庵堂。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书中交代:说她的师父圆寂的时候曾告诉她“不宜还乡”,也就是说她留在京城的话,就没事儿;如果还乡的话,对她不利。很多佛教典籍里,都描述一个将要圆寂的师傅所说的话,一般是很准,绝对要遵守的;而且她那个师傅是会演先天神数算命的。


有些《红楼梦》版本记载的是妙玉义无反顾,坚决南下,结果遭到厄运,“无瑕白玉遭泥陷“、”“终陷淖泥中”。


欢迎交流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原文写道: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乡。

贾府王夫人元春省建园子想请她,林之孝说,她又说侯门贵府,必以权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结合她给宝玉过生日下请帖,岫烟看见帖说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俗不俗。还那样一点没变。岫烟与她在原先的地方庵庙呆过,这说明妙玉老家那王孙公子下过请帖。帖的内容不为人所容。回去父母已无,出了原籍来京城就是那里不相容。他师父不让他回去也是此点。

通过岫烟对妙玉写帖方式的批评,宝玉为她辩解,引起岫烟对宝玉的赞语,百闻不如一见。妙玉与师父来京也是慕名而来,像贾雨村描述甄宝玉,天下有特别的人物也都知。贾宝玉从小在女儿堆中长大,不像王孙公子糟蹋女性。妙玉的师父对妙玉也不希望终身居寺庙,希望遇时机能还俗,毕竟她是带发修行。

通过妙玉给宝玉写请帖未遭到宝玉厌烦,而且宝玉极尊重女性,在栊翠庵品茶妙玉与宝玉相谈,虽有锋芒也有融洽。妙玉的病是犯了女为何不如男,男女为何不得平等,一方面下帖挑战,一方面也择知己。不回家想找一个终身有靠相待又好的人。


青木皮


1、花容月貌

妙玉,一直都是一个妙人,她的长相是偏林黛玉那一类的。《红楼梦》中提及的女孩子们,容貌姿色皆是上等的,而妙玉的姿色显然还在一般人之上,这样的美人,无依无靠,就这样回了家,难不保不会被歹人觊觎。再加上妙玉年纪轻轻,并不懂这些红尘中事,不曾在社会上待过,很容易被骗,若是能遇到良人还好,若是真遇上歹人,那真是羊入虎口,平生劫难了。



2、情欲未断

妙玉虽有绝色姿容,回乡后若是心神坚定,能够看破红尘中的俗事,一心向佛,那日后就算被一些权贵们纠缠,也能够当机立断,不被世事所侵扰。但妙玉的性情实则未定,她对宝玉有好感,她对于生活还有着相当大的享受与眷恋,但不过也就是半大的孩子,父母早逝,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性子难免冷僻,但世事经历不够,又如何能真的做到断绝情欲呢?



  • 3、曹雪芹的暗示

按照曹雪芹在前几回中的暗示,很明显,妙玉在大观园败落以后,她的结局并不好,原本是一块美玉,却不幸落入淤泥当中,徒自挣扎,却无能为力,高鹗在续书中认为,妙玉是被贼人掳走的,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但至于在曹雪芹心中,妙玉后来究竟有没有回家,有没有与贾宝玉重逢,那恐怕又会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总之,回乡会给妙玉招惹祸事,贾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她遮风挡雨,免除了外界的侵扰,但终究不会是长久之计,也许妙玉师父的那句“不宜回乡”,也正是看到了冥冥之中潜在的命数吧。


薇的深度文艺之旅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著作。书中很多描写,大多会借神道,谶语来暗示或者执行。书中处处有神异之处,妙玉不还乡就是一处这样的描写。


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乡。”

这里关于妙玉不回乡说的极清楚。就是师傅会算命,让她等着贾家来接。去贾家才是她的结果。很多人会觉得这种脱离现实有点扯,但事实也就是如此。我认为之所以走她师傅告诉她不要还乡,原因有两个。

第一,妙玉是劫中人,不是贾家人。

《红楼梦》一开篇,甄士隐做梦就梦到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对话,其中提到了一干风流冤孽已经随着神瑛侍者这次下凡

“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除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其他一干参与的都是所谓的风流冤孽,他们本就是应劫而来。妙玉就是其中一个。但妙玉有个问题,她和贾家毫无关系。我们看第一个出场的冤孽甄英莲已经随着家破人亡随着薛蟠到来。而妙玉却毫无关系,自然需要找个关系让她留下。这就好像很多人问为什么贾雨村不帮香菱回家一样。她们的归宿都在贾家。无法回家。

第二,贾家不是好归宿,为何还要留下?

贾家江河日下,崩溃边缘。妙玉的师傅既然算到了妙玉的未来,必然可以算到贾家的结果,还依然让妙玉留下等贾家的召唤,显然应劫比结果重要。这样说难免有妙玉被师傅坑了的意思。但我认为这正体现了师傅对妙玉的关爱。

六十三回邢岫烟说的妙玉经历很清楚:…闻得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妙玉有师傅在的时候,有人替她周全,她尚且对人不假辞色,不容世人。没有师傅在侧,她回到家乡,势必寸步难行。那样的结局必然十分悲惨。而来到贾家虽然结果不一定特别好,但起码平安几年。同样的结局,不同的经历,自然要挑最好的过程了。


就算在贾家,妙玉都不得人心。不但李纨说她厌恶妙玉为人。就算贾宝玉这样倾慕妙玉人品的人也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可见妙玉实在不是个讨人喜欢的人。

至于所谓不容许权贵,我们也知道,《红楼梦》中的僧道来往的对象都是富贵人家,他们最有机会接触到权贵。这些人对权贵无不是各种巴结,位高去张道士,位卑像马道婆,水月庵的清虚,智通,还有买点圆心之流都如此。可妙玉眼中如何能看上如此行为?必然不假辞色。这样的人生何以为继?无论如何,贾家都是她最好的归宿。

综上,《红楼梦》一定会隐藏了若干未写的秘密,关于妙玉我却认为没必要过度解读。她就是来应劫的人。反倒是她与贾家认得相处更有看点。比方与贾宝玉。与薛林,与邢岫烟,还有与贾母之间的相熟,这都表明她虽然孤僻,但与贾家众人还是来往频繁的,毕竟几年的时间,人们知道她,她也知道众人。过度引申反倒很难自圆其说。就这样吧!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