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说三分茶叶七分泡?

遇见专业钻深水井


义芳君说茶 | 原创深度精彩茶说,告诉你一个真实茶世界!

俗话说“三分茶叶七分泡”,意即茶叶品质再好,如果冲泡不得法,一流茶叶也有可能沦为二流或三流茶叶。

当年,年轻气盛的苏轼与老当益壮的蔡襄在惠山寺斗茶。按理说,苏轼的茶质虽比不上蔡襄的茶好,当然也不差。但是,深谙泡茶技法的苏轼另辟蹊径,采用惠山寺后山的竹沥水,于是茶香上稍显略胜一筹。

水好固然是优势,但是如果没有高超的泡茶技艺,这点优势是不好体现的。毕竟上等水质之间的差别,一般的高手都很难分辨出高低。

可见,泡茶功力的重要性。

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泡茶功力的炉火纯青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一泡好茶讲究形、色、香、味的出类拔萃。要做到如此,需要从茶叶采收、精制、包装等环节步步紧跟。同样,泡茶技艺的炉火纯青也需要从洗杯、投茶、洗茶、冲泡、出汤、品茗等环节处处用心,如此才能精准掌握一泡茶的瞬息变化,探得这泡茶的精髓之处。

首先是热洗杯。

古人言,泡茶前,宜让茶具“不染风尘”,且“驱寒避冷”。目的就在于:净杯和暖杯,故洗杯宜用热水。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洁净的茶具方能确保茶叶不被污染,此外有温度的茶具也才能唤醒“沉睡”中的茶叶,譬如:冲泡乌龙茶、黑茶时,不管你采用陶瓷盖碗、还是紫砂壶冲泡,应该先给茶具来个“热水澡”。

其次是投茶有讲究。

每次泡茶前得根据茶具容量、特点,以及茶叶的外形、细嫩程度,还有茶叶类别来决定具体投茶量以及投茶方式。譬如:如果是七克杯,冲泡乌龙茶时,最好控制在七克,以不超过八克为宜。再如:不同的绿茶,宜采用不同的投茶法。较为扁平的绿茶,如西湖龙井,一般用下投法更容易冲泡出茶叶内质;碧螺春则多采用上投法,才不致于伤了茶叶的娇嫩。

再者是热水洗茶。

这里注意啦,是热水,不是沸水。沸水洗茶,则有失茶味,殊为可惜。热水洗茶,一是为了干净,洗去浮尘与杂质,二是为了激醒茶叶的内质。这对于乌龙茶、黑茶类尤为需要注意。

然后是把握冲泡手法及出汤时间。

冲泡时,为了让茶叶的原味能够尽快释放,一般采用“高冲低斟”手法,即沸水入杯时,水柱要升高,而随着沸水漫过茶叶时,水柱则要降低,手势渐缓,让茶叶与沸水充分咬合。

而关于出汤时间的把握,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机械计时,以气泡破灭这一时刻出汤最为合适,过久则茶味滞涩,过短则鲜味不足。

最后才是趁热品茗。

品茗时间的把握上也需恰到好处,做到“啜不宜迟”,太热烫口,太冷茶味尽失,宜在出汤后静置30妙后即可品茗。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泡茶氛围的营造。

嘈杂烦乱的泡茶环境,注定无法静心冲泡,匆忙或者烦乱之间,岂能有好茶喝呢?虽不必过于注重焚香沐浴这般的仪式感,但放空自己的内心,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与对的人,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冲泡一杯好茶,享受好茶的曼妙风韵,则是必须的。


义芳君说茶


欢迎关注【花田茶舍】;在花田,遇见您的茶~

首先,在论述回答以上问题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典语,有言“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换言之,唯有找到好水,方能泡出一杯好茶。山泉水固然为好,但是考虑到取水不便(有条件当可选农夫山泉、鼎湖山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纯净水泡茶也是个比较好的选择,毕竟这是习以为常的操作。

一杯好茶,茶叶占三分,泡法占七分。

古人有云:“三分茶七分泡”,在六大茶品中,我们选取一类突出的进行论述,大家方能更直观了解到内有乾坤之说。茶界中,皆以乌龙茶的冲泡用具及冲泡手法尤为讲究和精细,然而从某种程度上可言之,“乌龙茶”与“工夫茶”的冲泡品饮概念基本一致,所以接下来我们从“乌龙茶”的“七分泡”细节开始论述。

选好茶器

想要泡好一杯茶,必须得选对茶器,必须认清的是并非所有的容器都能泡茶。茶叶的不同,决定了所选的茶器也是不同的。说到这里,先科普一下分类:“紫砂壶”对应为(普洱茶、黑茶)、“玻璃杯”对应为(绿茶、花茶)、“青花瓷”对应为(红茶)、“盖碗”对应(白茶、黄茶、乌龙茶),以上所对应的都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否则选错了茶器,再好的茶味都会流失,就更不要说泡出一杯好茶了。

对于“乌龙茶”,想要汲取和领略到当中的韵味,杯具建议使用到精巧的白瓷小杯或是闻香杯+品茗杯组成的对杯。对于选壶就根据品茶人数来决定,首选以年代久远的宜兴老壶。

温具

在开泡前先要进行关键的一步,就是用开水淋壶烫杯,此步骤能够更好的提高茶器的温度,有助于使茶(乌龙茶)的茶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控制水温

不同的茶品种,对于冲泡的水温的讲究是截然不同的。以此先科普一下分类:①”绿茶“要求水温保持在80℃。②”黄茶“要求水温在85℃左右。③”红茶、白茶“要求水温在90℃以上。④”黑茶、乌龙茶“需要沸水95°C以上冲泡。

乌龙茶中的某些芳香物质一定要在高温下才能完全挥发出来,因此水温要求在95℃以上的沸水。倘若沸水温度不够,那么用于冲泡乌龙茶劲力就不足,泡出的茶香味不全。但如果沸水温度过高,水中溶解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已挥发掉,泡出的茶汤就会不够鲜爽。(此点解决方式为待水温100°C烧开,等待几分钟降至95°C左右,方可冲泡)

投茶量

茶量的比例和克数也是根据不同茶种有所不同,以此科普一下分类:①绿茶、黄茶的投茶量大约为3-4克。②红茶、白茶的投茶量大约在5-6克。③黑茶、乌龙茶的投茶量大约在7-10克。

对于”乌龙茶“而言,在壶泡时,根据喝茶人数选定壶型,茶壶的容量确定茶叶的投放量。若茶叶是紧结半球型乌龙,茶叶需占到茶壶容积的1/3-1/4;若茶叶较松散,则需占到壶的一半。

润茶

在冲泡乌龙茶过程中,我们需要润茶,而润茶过程中的水量浸没过茶叶,操作速度要快。

一边冲泡一边品饮

泡饮乌龙茶,要边冲泡,边品饮。浸泡的时间过长,茶汤滋味散失且苦涩。出汤太快则滋味浅淡无味。冲泡乌龙茶,应根据品种、室温、客人口感及选用的壶具来掌握出汤的时间。

冲泡品饮技巧

对于泡饮技巧,绿茶一般三次为最佳,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情况下,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温润乌龙茶后,第一泡适宜浸泡大约15秒钟,品饮后可再根据茶汤的浓淡,来确定出汤的最佳时间。从第四泡开始,每一次冲泡均比前一泡延时10秒左右,以此类推。

总结

以上便是关于”三分茶叶七分泡“的举例论述,希望我们选取了”乌龙茶“作为代表,能较为直观的让各位读友熟悉到几个关键的步骤和分类上的不同知识点。


对于喝茶、泡茶、爱茶,我们总说”略懂比深究更为重要”,毕竟一样喜好和兴趣是需要人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延伸的。而对于我们而言:“卖好茶”是我们的宗旨,“喝上好茶”是我们希望你们的事。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爱你所爱,为你所为,想你所想。愿您们:在花田,遇见自己的茶。


花田茶舍



这个话题比较大,咱们今天就聊一些基础的技巧。的确,冲泡技艺对茶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冲泡不当,再好的茶都白瞎了。


就家庭或办公室泡茶来说,我觉得,我们只要掌握以下一些冲泡技艺,就基本上可以冲泡一杯不错的好茶了。


第一,选器

冲泡用具对泡茶是第一位的,所谓“器为茶之父”嘛!那么泡茶应该选什么用具呢?排在第一位的,我推荐盖碗。这是一款百搭的茶具,泡六大茶类的任何茶都是可以的。


除了盖碗,茶壶也是可以考虑泡茶的,我们熟悉的紫砂壶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用茶壶泡。绿茶就不太适合。绿茶可以选用玻璃杯冲泡,既能喝茶,又能观赏冲泡时的茶舞。


懂茶帝之前制作过一张表,我们来看各大茶类分别适合用什么茶具来冲泡。

当然,如果你想在办公室简易泡茶,也可以选用简易泡茶用具,例如飘逸杯、快客杯、同心杯等等。

▲飘逸杯

▲快客杯

▲同心杯


第二,选水

水对茶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种说法“水为茶之母”。水分为软水和硬水。泡茶用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宜。


用软水沏茶,香高味醇,自然很好,但软水不可多得。硬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一经高温煮沸,就会立即分解沉淀,使硬水变成软水,因此同样能泡一杯好茶。


自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属硬水, 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的软水。

第三,煮水

古人用炭火、陶壶煮山泉水,我们现代人只能对他们羡慕嫉妒恨了。但现在可以采用方便安全的热能多种多样,电、煤、天然气、柴火、木炭、液体或固体酒精等,可选择余地很大哦!


不论采用何种热能煮水,都有几点需要注意:一要用大火快煮,不能用文火久烧;二是燃料不能有异味,以防污染水质;三是烧水器要加盖;四是不可多次回烧开水。否则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第四,投茶

投茶量,也是泡茶的需要考虑的问题,先来说说标准投茶量吧。


由于所泡茶类、饮茶习惯等不确定因素,投茶量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一个标准。但一般而言,大多数茶标准的投茶量为1克干茶配50毫升水,即茶水比为1:50。乌龙茶的茶水比例为1:22左右,黑茶的茶水比为1:50至1:30。根据个人口感可适当增减投茶量。


习惯喝浓茶的茶友,可以稍微增加投茶量,反之亦然。优质茶叶,投茶量可稍减,反之亦然。投茶量多则冲泡时间缩短,少则加长。


家庭一般都是用小壶或盖碗泡茶,通常都是泡好几道,所以与茶叶做审评时一次性投茶量不同。而且一般家庭都不会有克称,所以很难精确地称出每次投茶的重量。那该怎么办呢?


这里教大家一种方法:家庭泡茶,可以以占茶壶有效容积的比例来投茶。

泡茶时,如果冲泡容器的容量大于所需容量,则注水可以只注七分满,这时的有效容积就是这七分满的量。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这还得看不同的茶类。例如一些条索松散的绿茶、黄茶、白茶,投茶量为冲泡容器有效容积的7-8分满;而一些条索较为紧结、身骨较重的茶,投茶量为茶壶有效容积的1/4左右。

第五,冲泡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冲泡要求,但如果家庭冲泡,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只要掌握一些原则就行了。


首先就是,除了少数玻璃杯冲泡的绿茶之外,所有茶都不能久浸,都必须实现茶水分离,快速出汤。


其次就是,大部分茶都是可以用沸水或接近沸水的水温冲泡的,有一些较为细嫩的芽茶,可以用相对一些的温度冲泡,但是一般不要低于85℃。


关于茶叶的冲泡有很多要领和技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懂茶帝公众号查看往期文章哦!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


懂茶帝


简单来说,“三分茶叶七分泡”通俗来讲,就是茶叶好不好喝,跟泡茶的整个过程有很大的关联。

首先以下几个方面都会影响茶水的口感:

1、泡茶选择的工具不同会影响茶水口感

比如说:同品质的茶叶,你使用普通的茶杯、保温杯泡的口感肯定比不上使用专用茶具泡出来的口感好

2、泡茶使用的茶具质量的好坏会影响茶水口感

比如说:泡同品质的铁观音茶,你选用一款很一般的瓷质茶具泡出来的茶水口感肯定不如选用好品质的紫砂茶具泡出来的口感好

3、泡茶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茶水的口感

不同的茶叶种类都有自己相对事宜的泡茶时间

4、泡茶使用的水质不同也影响茶水的口感

比如某些茶叶使用山泉水或矿泉水泡出来的口感就比使用一般的自来水泡出来的茶水口感好

5、泡茶使用水的温度是否适合茶叶品种本身,也会影响茶水口感~

6、泡茶时,茶叶用量的大小会影响口感

7、茶叶储存的方法是否得当也会影响茶水口感

这些是个人觉得影响比较大的,其实还有很多细节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次,合格的茶人要具有怎样的泡茶技艺,这个问题比较开阔吧,主要是看您所谓的“合格”是定位在什么程度了。一般来说:

对茶叶见多识广、会鉴别茶叶品质的优劣、懂得不同种类茶叶的品性才能最恰当的选用器具水质等将茶性发挥到机智、熟知不同茶叶应该是用什么器具或使用什么样的水质冲泡、懂得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冲泡时间、会品茶等等

总得来讲,要真正懂的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方可称“技艺”。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最后,附上功夫茶艺的表演泡茶的步骤

《一》乌龙入宫——用茶则从茶盒中撮取干茶,用茶匙轻轻拨入茶壶内(动作:放茶叶)

《二》乌龙初展——指的是初泡也叫温润泡,用开水浸泡茶叶使茶叶舒展,并提高壶温,然后迅速将茶水倒入公道杯内,又叫洗茶。(动作:茶壶内注水、晃壶、注入公道杯)

《三》高山流水——用悬壶高冲法激荡茶叶,使茶叶上下翻滚,茶汤浓淡均匀,味道纯正。(动作:提壶注水入茶壶)

《四》抽眉推泡——用壶盖将壶口泡沫推掉,雅称——春风拂面。(动作:盖壶盖)

《五》重洗仙颜——用刚才的茶汤再次淋壶,既可以将茶渣茶沫冲掉又可以提高壶温。(动作:用公道杯里的洗茶水淋茶壶)

《六》乌龙入海——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内,最后几滴是精华部分,也要滴入公道杯内。(动作:将茶注入公道杯)

《七》关公巡城——将公道杯内的茶汤依次斟入品茗杯中。茶只倒七分左右,俗语有云“七分茶,三分情”。当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改为点斟的手法,

这里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 以示向嘉宾行礼致敬。(动作:分茶入杯)

《八》敬奉香茗——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客来奉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为大家献上东方奉茶礼


大脸瑞瑞瑞瑞


以前就经常会遇到朋友问,为什么在茶馆里喝的茶艺师泡的茶,买回家味道就不一样了,这个问题其实跟三分茶叶七分泡法的道理是相似的。

茶对泡茶的器具,投茶量,泡茶的水质,水温和出汤的时间有很高的要求的。

在茶具中,比较好的茶具是紫砂壶,盖碗,玻璃杯。

对水的要求是山泉水,江河水,自来水,井水。

对水温的要求要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不同的水温,绿茶一般在85度,红茶90度,白茶、黑茶,乌龙茶一般是沸水。

特别是需要润茶洗茶的茶叶要非常快的出汤,否则一些有益物质流失殆尽。在泡茶的过程中,头几泡要快茶汤,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可以慢慢出汤。

投茶量一般按照1:50的原则,可以看个人的喜好适当增加或者减少。

所以茶叶才会有三分茶叶七分泡的说法。


煮茶闻书香


茶叶是大自然的馈赠,制茶是艺术的加工,泡茶是茶叶精华的升华,好茶只是说制茶的工艺和品种优质,泡茶才是真的关键所在,所以才有“三分茶叶七分泡”的说法,这个说法我是赞同的。

至于为什么说泡茶非常重要呢?实在是原来不少人有误区,很多人认为越贵的茶是好茶,先不说这个对错,只追求好茶,而不去讲究泡茶,这好茶也会被浪费了,实在可惜,所以泡茶是中国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如何泡好茶,这个是非常讲究的,真正的讲究茶泡法的人,会从多个方面讲究,比如泡茶的用水,泡茶的茶具,水温的把握,投茶的方法,泡茶的时间等等考虑,泡一杯好茶是真的不容易,所以有的人宁愿去茶馆请茶艺师泡茶,也不自己在家里泡茶。一方面气氛,一方面还是怕辜负了好茶啊。

泡茶的技艺,相信很多的大师已经分享了,我就不费话了,喝多地方都能找到教程来学,泡茶也是需要学习的,需要不断的长期实践和总结的,这是一个过程,愿每一个茶人不辜负每一片茶、每一口茶。


荣宝斋文化发展


感觉泡茶跟性格有关系,我身边的从小长大的朋友,基本上也都不会读书,所以都是做了跟茶有关系的这个行业。说正儿八经的去学茶艺,应该出了几个吃饱了的妹子会去折腾,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去看,然后泡自己的茶。

其实泡茶真还有技术,怎么投茶怎么入水怎么出汤都会影响到茶叶的口感。你要不信可以试试盖碗出汤高出跟底出试试,一个是香高一个是水甜。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自己这些年养成的习惯造成自己泡茶的一种风格,一些习惯性的动作让茶汤会微乎其微的区别去其他人。

港真谛这个还真有试过,之前在外面茶艺学校跟妹子们学习茶艺知识的时候,确实发现了泡茶的的风格导致口感,不是刻意去模仿,就是一种长时间的动作养成的习惯。有兴趣咱聊聊私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