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今年,是我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一個春節。

過年,對我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又到了要和不太熟的親戚硬著頭皮寒暄的日子,用不了三天時間,回到故鄉的興奮和家人團聚的喜悅就逐漸消磨殆盡

可是,就一個人在武漢過年嗎?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今年的我或許是沒辦法解答這個疑惑了,在你們看到這篇內容的當下,我應該正吃著年年相似的年夜飯,看著2017網絡段子大集錦一般的2018年春晚。

但我還是找到了一群人,讓他們來告訴你“一個人在武漢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自述人:範範

大學生,春運志願者,十堰人

“回家過年,可是回哪個家呢?”

其實,我的家鄉離武漢不算太遠,每年過年回家的車票也挺好買的,但偏偏我就不太想回家過年,其實應該說我也不知道回哪個家過年。

我還記得父母離婚的時候,我還只是個小學生,因為他們關係不好,我很早就懂得看大人臉色,只有努努力考的更好一點,更聽話一點,彷彿才能讓他們有所緩和。

後來他們離了婚,彼此都鬆了口氣,我一下子覺得似乎是有了兩個家,一個是爸爸家,一個是媽媽家,他們像是要補償我似的,不約而同的對我縱容些許,那兒會覺得離婚原來這麼好!

可我又總覺得自己其實是沒了家,時間久了他們也都組建了新的家庭,對兩邊來說,我都像是一個多出來的人,

過年的時候我去哪邊都總覺得不是滋味,像是在打擾別人的團聚。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慢慢的,本就對過年不太感冒的我,就更不喜歡過年了,尤其是坐在一群看似熱心的親戚中間,總要被問起爸媽離婚的事情,這讓我充滿了挫敗感,尷尬的無所適從。

今年就乾脆跟兩邊都打好招呼,說學校要求做志願者,就不回去了。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漢口站做志願者,每天都能看到領著大包小包,帶著大堆行囊的旅客,他們不管有錢沒錢,只要一聽到開往家鄉的車次,即使已經很疲倦的他們,總是能一瞬間就興奮起來,彷彿已經到了家門口。這種對家庭團聚的期待,說實話我真的很羨慕。

還有那些帶著孩子趕春運的旅客,一邊要顧著孩子的安全舒適,一邊還要顧著行李沒有遺漏,每次我看到他們總會上去問問,看他們是否需要幫助。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雖然志願者都發了統一的橙色馬甲,總還是有不太放心我們的旅客,總覺得我們有所圖,剛開始的時候,被人誤解了特別委屈,也想著說要是回家了哪至於這樣,可真一想到回家,回哪兒呢?

陳可辛不是拍了一部叫《三分鐘》的短片嗎?看著裡面主人公在火車站短短三分鐘的相遇,有一剎那我就想回到小時候,也努力給媽媽背乘法口訣,看媽媽對我笑。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自述人:小蟲

地鐵站務,武漢人

“又一次,爸媽留下我去廣州過年”

跟去年一樣,爸媽飛去了廣州,我一個人在武漢過年。

外公外婆都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就跟著去了廣州的兒子在南方定居下來,原來每到春節,我們家都會飛到廣州,跟老人一起熱熱鬧鬧過大年。

去年從學校畢了業,來地鐵公司做站務,像我們這種服務行業的基層崗位,逢年過節正是最需要人手的時候,如果正好休假算是幸運,沒有假期才是家常便飯。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去年是生平第一次一個人過年,剛開始也沒多傷感,反倒是覺得自在,終於從爸媽一年的嘮叨裡解放出來,用武漢話講,是放了野鴨子。一切都變得自由自在起來。

而且知道我一個人在武漢,家裡有些在武漢的親戚就會打電話來,說去他們家吃個飯;朋友們也會約定時間聚一聚,挺熱鬧的。

年三十那天,我正好在車站當班,那天車站也沒什麼客流,很多人都已經回了家,再看看外賣列表裡僅存的幾家連鎖店,恍惚間還是會覺得一陣孤單,熱鬧是世界的,與我無關。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今年的年三十不當班了,自己在網上學了幾道快手菜,一個人也好好做一頓飯,看看春晚,給爸媽他們打個視頻電話,也算是和他們在一起過年了吧。

和幾個發小也約定好,大年初三的時候一起到家裡來煮火鍋,吃吃喝喝,笑笑鬧鬧,讓家裡也充滿了過年的歡聲笑語。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自述人:王超

疆料老闆,新疆人,來武漢將近十年

“今年,差點就決定不回家過年了”

我是一個新疆人,還是少數民族,所以其實“過年”這件事情,雖然我們也會和家人團聚或走親訪友,但過年的感覺還是不及內地這麼濃厚。

前幾年大學剛畢業,是我第一次沒回家去過年。

那時候和一個在廣州的朋友合夥做服裝生意,他從廣州發貨來,我就在漢正街租個小門面對外賣,年輕人嘛一股子創業的激情和熱血,滿腦子都想著要是賺錢了回去過年該有多開心。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可沒成想,漢正街的服裝競爭太激烈,我們除了熱情又沒什麼經驗,每個月都要虧上許多,到了年前,滿心期待的第一桶金也沒掙到,倒是虧了個底掉。

那時候有點受不了創業失敗的打擊,跟家裡人借的錢也都投了進去,總覺得自己沒有辦法面對家裡,心裡就不太想要回家過年。

印象裡第二次沒回家過年,是因為那時候店子剛剛起步,正是需要人的時候,家裡人也不是很理解我在做什麼,總覺得你一研究生畢業怎麼就去開小飯館了呢?

於是,帶著點想要證明自己的心情,那一年就留在了武漢,我還記得年三十那天,店裡也沒有電視,就跑到人家超市裡買上一堆零食,跟超市職員一起看春晚。

大年初三的時候,跟著去朋友家裡吃羊肉火鍋,看著他們一家濟濟一堂,想家的情緒一下子湧上心頭,那一刻就覺得不論如何,過年還是要回家,跟家人在一起。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今年因為工作忙差點也就不打算回去過年了,可轉念一想自己和遠在新疆的家人本就聚少離多,年歲越大越感覺到闔家團聚的溫暖幸福,於是還是買了機票飛回去,哪怕待不了多久就要回武漢。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自述人:胡圖

城市學院大學生,江西人,來漢2年

“春運票太難買,乾脆就錯峰出行了”

實話講,本來今年不出意外的話,我是會回家過年的。

你也知道,我們大學生別的沒有,時間還是挺足的,寒假放的早,就答應了寒假要給一直在上家教的小孩多補補課,一直補到小年前。

小年的車票1月10號開賣,春運火車票本來就不太好買,去我們那兒的人又特別多,於是特意去某app上,弄了個加速搶票vip的資格,誰知道這樣也不能“說走就走”,一放票就賣光。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沒辦法,只好跟家裡說,元旦也回去了一趟,那就乾脆“錯峰出行”,要是來得及就爭取開學前再回去一趟,來不及的話就等清明假期。

聽我這樣講,爸媽也沒多說什麼,嘆口氣又囑咐我要照顧好自己。其實他們嘆氣的那一下,我就有點後悔了。

後來我想著也算空閒,就託人給找了份兼職,在超市裡賣新年糖,上班的超市在商場負一樓,沒開多久,好在廠家也沒要求銷量,手上的活沒那麼多,做起來也算是挺開心。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因為家教的緣故,跟廠家講好做到初十就不做了,我也算了一下,寒假家教的報酬加上這兒的工資,清明回家的時候,路費都在裡面了,還能給家裡買點東西,彌補一點愧疚。

今年已經不打算回家過年了,可武漢的年味一天比一天濃,超市裡來買糖的人也越來越多,怪想念原來在家過年的點點滴滴,明年乾脆一放假就回家去,總比今年這樣要好。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是4個“一個人在武漢過年”的故事。你可能會在裡邊找到自己的身影,又或者,慶幸自己沒有成為這裡面的任何一個。

其實,在科技不斷髮展的當下,想念家人的聲音已經變成了一通電話的距離,想念家裡的菜餚也不過是一趟航班的花費,團聚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的容易,卻也比任何時候都來的艱難。

原來總覺得電視上的那句“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強行感動人的廣告詞,後來才明白這句話裡的種種心酸。

好吧,不管有錢沒錢,希望最後你都能回家過年。

在武漢,一個人過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