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培养孩子的正确方法

培养孩子的正确方法

注重过程而不是仅关心结果,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为什么有的孩子面对困难会感到兴奋?而有的孩子面对困难却想逃避?当你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你又希望他会有怎样的表现?

有一种焦虑,叫做中国式家长的焦虑。在中国,许多父母就像慌慌张张的小蚂蚁一般,因孩子的琐碎事背负着比自己体重还要大几倍的焦虑。

还记得在知音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李婉琴在女儿身上寄托了很多的期望,却不曾真正尊重女儿内心的选择。在高考压力的指挥棒下,她只注重学习的重要性与结果,而不是这其中的过程。导致女儿更加厌学,自暴自弃。

眼见女儿考大学无望,李婉琴又寄希望于西方教育方式上,带着女儿仓促出国。殊不知,在国情截然不同的美国,不同的价值观、教育理念使她和女儿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而李婉琴却用严防死守的粗暴方式,来管教叛逆不羁的女儿,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女儿在房间服用超大剂量的安眠药自杀。

李婉琴希望自己的女儿成才错了吗?并没有错,错的是她用的方式不对。她只是一味的强调学习与分数的重要性,却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女儿。

如今,我们是为了培育一些迷恋刷高分的孩子吗?他们最远大的目标就是拿高分,心里所想的就是下一次考试?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判自己?

那又该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呢?

01 接纳孩子目前的所有情况

我们要接纳孩子所有糟糕的一切,比如面对困难时感到压力想逃避。要明确的告诉他,我们理解你的感觉。我们小时候也会这样。会有这样的情绪并不可耻。可我们不能向它妥协,我们要做的是挑战它,这个挑战的过程一点都不吓人反而充满趣味。

02 有技巧的鼓励

不是表扬天分或才智,而是对孩子积极投入的过程进行鼓励。指引他们不断向前,越发坚持不懈。

对孩子的努力、策略、坚持与进步进行鼓励,对过程的鼓励会塑造孩子的韧性。迫使孩子们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大脑中的神经才会形成新的更强的连接。从而孩子们也会变得更聪明。

比如,内城区或印第安人居留地里的孩子。长期以来这里的孩子都没什么出众之处,以致于很多人都认为没的救了。但是当教育家告诉家长们将孩子的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后,某印第安人居留地的一所学校里的学生,成绩从全区垫底到名列前茅。

因为困难的意义在孩子心目中发生了改变,所以孩子也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遇到困难时,他们总觉得自己很笨,想要放弃。可如今,他们感到的却是兴奋想要挑战。

03 注重过程的思维模式,赋予孩子们更多的自信。

在孩子面临困难的时候,不要只是一味的逼迫他们解决问题,而是指引他们不断向前,越发坚持不懈。让他们感觉到,其实困难没什么好怕的,是可以挑战的。在这挑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孩子面对困难退缩的时候,不要只是一味的责备他,也想想自己的教导方法正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