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培養孩子的正確方法

培養孩子的正確方法

注重過程而不是僅關心結果,讓孩子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為什麼有的孩子面對困難會感到興奮?而有的孩子面對困難卻想逃避?當你的孩子面對困難時,你又希望他會有怎樣的表現?

有一種焦慮,叫做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在中國,許多父母就像慌慌張張的小螞蟻一般,因孩子的瑣碎事揹負著比自己體重還要大幾倍的焦慮。

還記得在知音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李婉琴在女兒身上寄託了很多的期望,卻不曾真正尊重女兒內心的選擇。在高考壓力的指揮棒下,她只注重學習的重要性與結果,而不是這其中的過程。導致女兒更加厭學,自暴自棄。

眼見女兒考大學無望,李婉琴又寄希望於西方教育方式上,帶著女兒倉促出國。殊不知,在國情截然不同的美國,不同的價值觀、教育理念使她和女兒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而李婉琴卻用嚴防死守的粗暴方式,來管教叛逆不羈的女兒,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女兒在房間服用超大劑量的安眠藥自殺。

李婉琴希望自己的女兒成才錯了嗎?並沒有錯,錯的是她用的方式不對。她只是一味的強調學習與分數的重要性,卻並沒有在這個過程中正確的引導女兒。

如今,我們是為了培育一些迷戀刷高分的孩子嗎?他們最遠大的目標就是拿高分,心裡所想的就是下一次考試?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都以分數的高低來評判自己?

那又該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呢?

01 接納孩子目前的所有情況

我們要接納孩子所有糟糕的一切,比如面對困難時感到壓力想逃避。要明確的告訴他,我們理解你的感覺。我們小時候也會這樣。會有這樣的情緒並不可恥。可我們不能向它妥協,我們要做的是挑戰它,這個挑戰的過程一點都不嚇人反而充滿趣味。

02 有技巧的鼓勵

不是表揚天分或才智,而是對孩子積極投入的過程進行鼓勵。指引他們不斷向前,越發堅持不懈。

對孩子的努力、策略、堅持與進步進行鼓勵,對過程的鼓勵會塑造孩子的韌性。迫使孩子們走出舒適區,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大腦中的神經才會形成新的更強的連接。從而孩子們也會變得更聰明。

比如,內城區或印第安人居留地裡的孩子。長期以來這裡的孩子都沒什麼出眾之處,以致於很多人都認為沒的救了。但是當教育家告訴家長們將孩子的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後,某印第安人居留地的一所學校裡的學生,成績從全區墊底到名列前茅。

因為困難的意義在孩子心目中發生了改變,所以孩子也發生了改變。在此之前,遇到困難時,他們總覺得自己很笨,想要放棄。可如今,他們感到的卻是興奮想要挑戰。

03 注重過程的思維模式,賦予孩子們更多的自信。

在孩子面臨困難的時候,不要只是一味的逼迫他們解決問題,而是指引他們不斷向前,越發堅持不懈。讓他們感覺到,其實困難沒什麼好怕的,是可以挑戰的。在這挑戰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孩子面對困難退縮的時候,不要只是一味的責備他,也想想自己的教導方法正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