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建築在哪裡?


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建築在西安。

1.明城牆.

2.鐘樓.

3.鼓樓.

4.楊虎城止園.

5.張學良公館.

6.華清池.

7.大雁塔.

8.小雁塔.


1927年的古董先生


這個題目就太寬泛了,中國的古建築多如牛毛,歷代修葺,保存至今且狀態良好的太多了。這裡推薦幾個修建時就是結構優秀,從而能從修建開始一直存留至今,保持較好狀態的古建築。

1.應縣木塔。這絕對是中國現存的最傑出的木結構古建築,它幾乎將木頭的性能發揮到了極致。它始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過一次,木塔通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中國現存的木構塔式建築中,最古、最高、最大全被它佔了,再過幾十年就是他的千歲生日,近千年中,雷劈火燒地震等大災難都扛過來了,一直屹立至今,堪稱奇蹟。這也和它的結構合理不無關係。

2.獨樂寺觀音閣。這是另一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建築,獨樂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現在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是遼統和二年(984年)重建後的原物,已有超過千年的歷史。觀音閣高23米,明兩層,暗3層,裡面供奉一尊高達16米的十一面觀音,為遼代原物。整個樓閣梁、柱、鬥枋數以千計,但佈置和使用很有規律。其大小形狀,無論是襯托塑像,還是裝修建築,處理得都非常協調。自建立至今,觀音閣雖歷經多次大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

3.趙州橋。這個不用說了,家喻戶曉的橋樑建築傑作,建於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


4.明長陵祾恩殿。其實明長陵一直以來保存都非常好,清代、民國都對其非常重視,長陵祾恩殿是可與故宮太和殿、太廟享殿媲美的的巨型木結構宮殿,三者佔地面積差不多,但祾恩殿自明初建成起,就沒有被重建過,一直保存至今,而且祾恩殿殿內有60根直徑一米多、高達十餘米的金絲楠木大柱,這是現存任何一座其他宮殿都無法比擬的。材料珍稀、體量巨大、結構合理、保存完好,堪稱國之瑰寶。


作家桑妮


筆者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尤其是古建築。光從圖冊上了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看實物,到它所處的環境中去感知它,用肉眼丈量它的宏大,用鼻息感知它的古樸。題主所問的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建築在哪裡?筆者相信回答山西省應該能得到廣泛的認同吧,俗語道: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省由於地理位置導致它為保留古建築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山西一省西邊是洶湧的黃河,東邊為巍峨的太行山脈,因其地勢之險,故而在千百年來這裡不會稱為改朝換代的戰場,所以戰亂極少,這給古建築的保存提供了能完美的保存下來的前提。

再次,由於山西在中國特殊的山形地勢,是古代人建造廟堂最好的選址地,故而在山西五臺山境內自古就開始建造了大量的佛堂廟宇,而歷代建造的這些寺廟則是古建築藝術最好的文物文明載體,由於其宗教原因,容易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和保護,至今在五臺山境內古寺依舊眾多,下面筆者給各位介紹下目前保存下來最早的一個古建築,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筆者曾親自驅車探訪過這裡,老樣子,下面發一些實地拍的照片。

佛光寺大殿現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五臺山及中國沒有早期的木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如果可能的話,強烈建議朋友們來此探訪,定會給你一個巨大的驚喜

(謝謝觀賞)


老豬的碎碎念


感謝提問!


老規矩,首先回答問題,再談原因。國內保存最好的古建築在——山西省。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山西省文物局官網上去看一下“山西省國保單位名錄”就明白了。


數量上看:

  • 山西各類古建築共18418處,其中木結構古建築9053處。全國第一。
  • 山西省國保單位共計452處,其中古建築類369處。全國第一。
  • 全國160座宋遼金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築,山西獨佔120座。全國第一。
  • 全國440座元代及其之前的木結構古建築,山西獨佔350座。全國第一。

震撼麼?這僅僅是數量,再看質量。


質量上看:

山西古建築門類齊全,涉及面極廣,有寺觀廟宇、殿堂陵墓、城池民居、樓塔橋樑、石窟造像等等,其中的彩塑、壁畫、琉璃數量之多、藝術之精,均堪稱全國第一,素來享有“中國古代建築寶庫”之稱。


下面,我們選擇其中部分典型的古建築來欣賞一下吧。

佛光寺東大殿

  • 佛光寺東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佛光新村。
  • 以唐代建築、雕塑、壁畫、題記四絕聞名於世,梁思成贊其為“國內古建築的第一瑰寶”。

南禪寺大殿

  • 南禪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李家村。
  •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築。

廣仁王廟


  • 廣仁王廟,唐太和五年(831年)建,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城關鎮龍泉村。
  • 河東一帶唐代建築的孤例,中國現存唐代道教建築的孤例。

天台庵

  • 天台庵,五代後唐天成年間建,位於山西省平順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壇形孤山上。
  • 原被認為是唐代建築,近年大修時發現五代題記,被認為五代時所建。

晉祠聖母殿


  • 晉祠聖母殿,宋天聖年間(1026年左右)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
  • 以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三絕而聞名,聖母殿是國內現存最典型的宋代建築。

華嚴寺大雄寶殿

  • 華嚴寺大雄寶殿,遼清寧八年(1062年)建,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
  • 現存古代單簷木建築中體型最大的一座。

應縣木塔


  • 應縣木塔,遼清寧二年(1056年)建,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
  • 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

鎮國寺萬佛殿

  • 鎮國寺萬佛殿,五代時期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北15千米的郝洞村。
  • 我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僅晚於南禪、佛光二寺院,以彩塑聞名。

飛雲樓

  • 飛雲樓,現存樓體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位於山西省萬榮縣東嶽廟內。
  • 純木質結構,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南樓北塔。

襖神樓

  • 襖神樓,明萬曆年間改建,清康乾年間重修,位於山西省介休市北關順城街。
  • 樓內深度、廣度比例協調,雄壯穩定、結構精巧,為明清建築之精品。

解州關帝廟


  • 解州關帝廟,清康熙年間復修,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西關。
  • 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譽為武廟之冠。



寫到這兒,我已經頭暈了,在我的腦海中,還有榆次城隍廟、芮州城隍廟、皇城相府、喬家大院、大雲院、靖邊樓、懸空寺、善化寺、阿育王塔等等無比精美、令人震撼的古建築。限於篇幅,不能一一顧及,望見諒!


答畢,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自百度,如有不妥,請告知)。


關注“板驢的雜貨鋪”,共同交流探討歷史文化、旅遊練字:),謝謝!


板驢的雜貨鋪


當屬武漢新洲鳳娃古寨


鳳娃古寨位於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園區擁有華中地區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落,擁有鄉喜樓、國學堂、陶瓷村、郭府、陶睿御醫、釀酒坊、戲院、四君子園、博雅軒、紫雲軒等20餘座明清古建築。
徽派建築以黛瓦、粉壁、馬頭牆為表型特徵,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力求人工建築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居家環境靜謐優美,舒適雅緻,如詩如畫,保持人與自然的天然和諧。

鳳娃古寨這些徽派建築運用徽州獨到的雕刻手法,在屋樑、斗拱、雀替、立柱、隔窗等木質構件上,以及在門楣、匾額、照壁和牆體等磚質構件上,雕刻著各種造型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戲劇人物等圖形,既富麗堂皇、又清新脫俗。

磚雕題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複雜,主要是動植物形象、博古紋樣和書法,至於人物故事與山水則較為少見。但鳳娃古寨陶睿御醫坊的門牆上,卻有福祿壽故事為內容的雕飾,背景襯以山石波濤、瓊樓玉宇,顯出少中見奇。


空竹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書中就有空竹玩法和製作方法記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為證,可見抖空竹在民間流行的歷史至少在600年以上。舞臺上,抖空竹民間大師給大家嫻熟地表演了“金雞上架”、“翻山越嶺”、“織女紡線”、“抬頭望月”、“鯉魚擺尾”、“童子拜月”、“鷂子翻身”、“彩雲追月”、“海底撈月”、“青雲直上”等技藝,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皮影戲事先用羊皮或牛皮製作成各種人物、動物造型的活動剪紙,演出時先將一大塊透明白布做影幕,裡面用燈照得通明,演員們用竹籤棒將那些剪紙緊貼在影幕上操縱,通過手指尖的配合演繹民間經典的故事。

走進鄉喜樓,穿上古裝,拋一次繡球,在媒婆的牽引下,經過傳統的“三書六禮”,與身邊的伴侶再一次牽手,找回那塵封的記憶……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醋醬茶,相濡以沫執子之手,看雲淡風輕共白頭。

採蓮船源於新洲鄰江(長江)處湖(武湖、張渡湖)多河川(舉水河、倒水、沙河)。至夏,蓮葉田田,藕花映日。因而,鄉戲有以採蓮為題。鄉里能者閒時取青竹、彩絹而作輕盈之空底亭舟;用時則選一婀娜俊俏之女子,入舟提而舞之,外選急智之男子巧扮船翁,持槳於舟側搖而歌之,鑼鼓環繞,一唱而眾和。“我的船兒划著,喲喲,呀嗬嘿,兩頭尖哪喲喲……”悠揚的唱調瞬間讓人想起兒時的“年味兒”。

馬口窯製陶距今已有一年多年的歷史,為湖北漢川民間陶器,與麻城蔡家山和圻春管家窯的陶器並稱為湖北三大陶器。鳳娃古寨精心打造了國際意象陶瓷村,在這裡匯聚了大量的陶器(水缸、茶壺、油壺、酒缸、泡菜罈子、藥罐子、火壇等)。“拉坯、修坯、彩繪、上釉、燒成”,在陶藝老師的教學指導下,你可以學會在手和腳的配合中將一團泥巴變成藝術品的雛形。

駕車路線:位於武漢新洲區,百度、高德地圖導航“鳳娃古寨”即可到達!

乘車路線:到武漢乘地鐵一號線至新榮村省客運站,乘大巴到新洲區鳳凰鎮鳳娃古寨下車即到!


中天盛世傳媒


【大同善化寺】


善化寺位於大同南城永泰門內,一寺之內,有900年古建四座:遼構一座——大雄寶殿,金構三座——山門,三聖殿,普賢閣。

善化寺是1961首批18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善化寺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遼金建築群。與遼寧義縣奉國寺、天津薊縣獨樂寺、大同華嚴寺並稱四大遼代寺院。



雲州刺史


作為全國地上文物(不可動文物)最豐富的山西,各類古代建築現存18418處(還會更多),是全國古建數量最多的省份,從寺觀廟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樓塔橋樑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門類齊全,享有“中國古代建築的寶庫”美譽。其中木結構建築達9053處,就唐、五代、宋、遼、金時期的建築而言,全國共146座,山西就有106座,佔其總數的72.6%。這些建築的分佈,數量上以長治市、晉城市為冠,建築規模以雁北地區和大同市為首,時代上當數五臺縣南禪寺最早。

當然,如果說是以可觀賞遊覽性作評比的話,那麼故宮是當之無愧的最人性化的古建群。無論是喜歡歷史,野史,古建,藝術的朋友都可以盡興而歸,服務也是最周到的。當然,去年年底也出現了保護不善出現的問題,但是這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從全域旅遊和整體保護論,山西大同及周邊是保護最佳的,可遊覽性也是極好的。至於西安當然文物保護的也很好,但是由於高古建築幾乎全無,如果不是有懷古傷今情節的朋友建議是不必要太重視的,而且花費會很高。另外諸如蘇杭地區的佛寺,寧波保國寺,松江地區的塔寺經幢,正定的眾多高古建築都是方便而且保護得力的優秀文化遺產。


大木春秋







當然是山西,雁門關,娘子關見識過秦漢的風姿,佛光寺等四座唐構國之重寶,鎮國寺,龍門寺,大雲院等五代遺存,釋迦塔,華嚴寺,善化寺等遼金巨構,晉祠,青蓮寺等宋韻悠悠,平遙,榆次的古城,王家,喬家大院,皇城相府的濃烈生活氣息,除了山西,誰與比肩?


太阿之劍1


數據說明問題!山西各類古建築共18418處,其中木結構古建築9053處。全國第一。 山西省國保單位共計452處,其中古建築類369處。全國第一。 全國160座宋遼金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築,山西獨佔120座。全國第一。 全國440座元代及其之前的木結構古建築,山西獨佔350座。全國第一。山西這些古建文物多的都保護不過來!


臨汾金城堡遺址
太原純陽宮


太原崇善寺
忻州陀螺山




太原龍頭寺


飛鳥的旅行


按規模那北京就自然老大了。從城門樓到天安門,午門,太和殿哪個單體都夠宏大,各王爺府,寺觀皇陵,園林。年代不久但贏在末代皇城了。

按質量,那就是山西了。豪無爭議。寫出來就太浪費時間了。

這第三名必須要講一講河北了,一座承德可以妙許多省市。在加上正定,保定,的遼金建築已很讓人羨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