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封條下的中融民信:1.5億兌付成迷,中植系魅影浮現

網貸平臺不讓做線下營銷宣傳,這一點中融民信十分清楚,但並未“收手”。平臺交易規模兩年前已達百億,但說到資金投向,投資人不清楚,中融民信的業務員也不清楚。

封條下的中融民信:1.5億兌付成迷,中植系魅影浮現

▲ 5月8日,中融民信總部大門被貼上一紙封條。

作者 | 熊穎

5月7日,週一,三里屯凱富大廈門口停了一隊警車。

“70%的業務員都被帶走了。”正在凱富大廈門口巡邏的保安李融見證了這一場景。他告訴市界(ID:newsseeker),位於大廈三層的中融民信總部當晚遭查封。和大批業務員一起帶走的,還有電腦等辦公用品。

當晚,中融民信的玻璃大門被貼上了“禁止入門”的警示函。次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經偵支隊在此換上一紙封條。同時,凱富大廈四公里外的中融民信北京營業部進入停業狀態。

封條下的中融民信,經歷了什麼?

野蠻生長

5月9日下午,市界(ID:newsseeker)來到位於藍堡國際中心的中融民信北京營業部,一層前臺無人接待,僅剩一位清潔人員在打掃衛生;二樓工位空空蕩蕩,兩位業務員並沒有在工作。

封條下的中融民信:1.5億兌付成迷,中植系魅影浮現

▲位於藍堡國際的中融民信北京營業部工位空空蕩蕩

“總部都被抓了,還上什麼班呢。”中融民信業務員趙勇告訴市界(ID:newsseeker),從5月7日三里屯總部被封,大家就都不來了,偶爾有人過來也只是來拿東西。

而這距離上海善林金融暴雷僅僅過去一個月。

要覆盤中融民信,得從其發家開始。2013年,中融民信成立1年,時任中融民信總經理助理的趙世君表示,“全國員工達3000人,月放款額已經達到7000萬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彼時以P2P網貸行業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中融民信的線上業務在緊鑼密鼓的開展。2014年,中融民信首個P2P平臺民信貸上線;2016年,第二個線上平臺Me金融推出。

整個網貸行業在一路狂飆,同時泥沙俱下,2015年下半年以來,平臺拿錢跑路的現象頻頻發生,“e租寶”等非法集資案震驚全國。

亂象之後,監管收緊,開始行業整治。監管層明確不允許網貸平臺進行線下營銷宣傳。此後的線下業務猶如“走鋼絲”。

中融民信也順應政策作出一些調整,其營業執照顯示,“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以公開方式募集資金。”然而一紙禁令並沒能阻止中融民信的線下野心。

市界(ID:newsseeker)查閱天眼查發現,中融民信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天津、大連等城市設立分級機構多達81個。

趙勇也證實了這一說法,“線下業務鋪得很大,平均我們(北京)營業部一個月的業績都是兩三千萬。”

2016年,中融民信副總裁翟丹斌曾公開表示,線上線下累計成交規模102億元,其中線上平臺資金規模30億元。線下資金佔比7成。據趙勇介紹,線下資金的吸收主要通過刷POS機。

投資者李莉就是通過線下門店購買了中融民信的產品。“我們家小區好多人買,買幾百萬的都有。”李莉告訴市界(ID:newsseeker),有業務員專門來小區介紹理財產品,購買的老人不在少數。

2017年,李莉在中融民信南京線下門店購買了理財產品“年年利”。根據資金投入,“年年利”的收益劃分為三個等級:50萬以下年化收益10%;50萬-100萬收益10.5%;100萬以上收益11.2%,一年後返還期本金、利息。

從李莉發給市界的合同截圖中可以看到,中融民信和客戶簽訂的《個人出借與諮詢服務協議》為三方協議,甲方是出借人,乙方是中融民信,丙方是民信阿里。

封條下的中融民信:1.5億兌付成迷,中植系魅影浮現

▲《個人出借與諮詢服務協議》部分截圖

合同顯示,民信阿里作為風險管理人,為甲方提供借款人推薦、風險管理等服務。弔詭的是,中國互金協會披露的中融民信合作第三方中,民信阿里又“搖身一變”,成了為擬借款客戶提供辦理借款的信息諮詢服務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中融民信持有民信阿里80%股份。

在中融民信的線下產品中,比“年年利”更受歡迎的是“月月盈”。利率略低於“年年利”,但勝在每月返利,更加直觀、安全。

“3、4月,我的月月盈還到賬。”直到4月30日,同樣購買了線下產品的投資人劉曉琪發現不對勁,一個兩年的產品到期了,卻一直不給兌付。業務員告訴她,5月7日回款,5月8日到賬。

劉曉琪並沒有等來本金的歸還。

有業內人士明確告訴市界(ID:newsseeker),“線下是偽P2P”。4月“暴雷”的善林金融也是同樣採用傳統的門店推銷與互聯網營銷相結合的“線上”、“線下”交易模式,最終被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這條紅線中融民信並非不知道,但仍去挑戰,趙勇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為了客戶,“幾百萬上千萬(資金)走互聯網,客戶也不答應。”

1.5億兌付之謎

來自河北的李元比大部分投資者更加警惕,“4月份善林出事後,覺得(P2P)風險太大,去辦理提前贖回。不過他還是晚了一步,“業務員說公司現在資金狀態不太好,90個工作日才能回款,沒想到沒幾天就查了。”

實際上,危機的苗頭早已出現。

趙勇透露,“3月份就不能兌付了。”內部人員的消息往往更為靈通,即便如此,趙勇投入的80萬還是沒能收回。

直到事發,關於中融民信的資金流向,投資人說不清楚,業務員也說不清楚。2016年後中融民信再未公開線下業務情況,因此其線下投資金額無從得知。

截至目前,中融民信線上平臺民信貸累計交易金額達到68.3億元,累計出借人數量達到34萬人,累計交易筆數108萬筆。Me金融在2017年7月停止發標,截至2017年6月1日,Me金融累計成交額約為10.5億元。

李莉給市界(ID:newsseeker)發來的線下合同中沒有寫明資金流向。線上平臺民信貸官網顯示,線上有“資金週轉”“擴大經營”等理財產品,利率多在9.5%左右,但對於民信貸的投資去向同樣語焉不詳。目前中融民信官網已經無法登陸。

中融民信的業務員告訴投資者,公司資金鍊出問題和一筆1.5億借款未還有關。

中融民信出事後的第三天,一份《民信延期兌付的原因告知》(下稱“延期告知書”)在維權群中傳播開來。根據這份延期告知書,2017年6月,中融民信出借給上市公司中潤資源3億元作為過橋資金,此前歸還了1.5億元,剩餘1.5億元。

封條下的中融民信:1.5億兌付成迷,中植系魅影浮現

▲ 一份《民信延期兌付的原因告知》在維權群中傳播

需要注意的是,這筆資金實際上是以冉盛置業的名義進行的拆借。冉盛置業實際控制人名叫郭昌瑋,資本運作高手,他也正是中潤資源的實控人。市界(ID:newsseeker)多次致電冉盛置業、中潤資源核實相關問題,但電話並未打通。

中潤資源目前情況並不樂觀,2017年虧損4.49億元,2018年2月股價腰斬,現在仍在停牌中。延期告知書中稱,中潤資源股價接連下跌,無法滿足銀行抵押率,造成5億元銀行貸款審批失敗。這也導致剩餘1.5億元資金遲遲未還。

神秘董事長

延期告知書中介紹,公司董事長徐浩鈞、股東付東海正在變賣資產、積極融資。

天眼查顯示,付東海是公司大股東,在中融民信持股32%,徐浩鈞通過金企聯持股6.2%。不過這一持股比例,中融民信工作人員並不認同。趙勇表示:“徐才是大股東。”前員工王建川也告訴市界(ID:newsseeker),“徐持股60%。”

徐浩鈞在中融民信的身份頗為神秘。趙勇說,“(徐浩鈞)入股公司後就基本沒有來過。”王建川在離職之前也僅見過徐浩鈞一面。

天眼查顯示,徐浩鈞名下有中浩能源等7家公司,其中4家位於新疆。此外,徐浩鈞還和新疆的一家上市公司*ST準油關係密切。

市界(ID:newsseeker)梳理*ST準油財報發現,2017年時任公司實控人的高居偉在中浩能源任監事一職。2018年2月3日,中植系旗下企業燕潤投資,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以9.08億元的價格拍下*ST準油23.3%股權。此後*ST準油實控人從高居偉變更為解直錕。

正是這次股權變動後,徐浩鈞被燕潤投資提名為*ST準油董事長。

此時的*ST準油同樣自身難保。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的*ST準油在2017年轉虧為盈,實現歸母淨利潤989.16萬元,不過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8991.46萬元。2018年第一季度,*ST準油再次被“打回原形”,扣非後歸母淨利虧損1605.9萬元。

同時,公司又迎來了“擔保門”官司,*ST準油參股的滬新小貸,以*ST準油向其出具《擔保函》為由起訴公司,要求公司為原實控人控制的其他企業不能償還到期借款承擔連帶責任。

非法之辯

中融民信的線下地推方式,導致資金嚴重缺乏監管,投資人的資金流向不明,最終兌付危機到來,經偵介入。

封條下的中融民信:1.5億兌付成迷,中植系魅影浮現

▲ 中融民信總部被封,另一家營業部也進入停業狀態

而對於投資人來說,他們現在正面臨來自中融民信的遊說。5月9日,一紙聯名書開始在中融民信維權群裡接力。這場活動由中融民信業務員發起,傳遞給一個個被套牢的投資者。

北京的一位業務員告訴市界(ID:newsseeker),“報警不能解決問題,翟丹斌出來,(投資者)才有可能拿到錢。”他認為立案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被定性非法集資,錢一分也回不來。聯名書中稱,民信有充分的還款意願以及正在緊急進行資產處理。

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新宇對投資者的做法表示理解:“報警本身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的目的是收回投資本金和收益。”

他接著告訴市界(ID:newsseeker),不報警和聯名上書對經偵的影響並不太大。“報警人數越多可能會加快立案進程,但經偵本身採取的動作和辦案還是會按照既有的程序走。投資者能做的,其實也就是很大程度上儘量配合。”

一位互金行業資深人士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從行業監管角度來說,如果中融民信之前一直是按照網貸暫行辦法的要求合法合規經營,資金流向並沒有經手平臺或關聯方,完全是信息中介,那麼或許還有轉機。但如果接觸和經手了用戶資金,那麼按照互聯網風險專項整治文件來說,就是非法開展金融活動。而類似e租寶的案例實際就是資金池,不僅經手而且挪用了用戶資金,就涉嫌“非法集資”。

(文中提到的趙勇、李莉、劉曉琪、李元、王建川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