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宁德周宁川中村的前世今生

川中原名凤山,明进士黄世德《建寺志》这样描述:“东北出县(指宁德县)百里许,群山遒翠,前支提,后檀香,左梅岭,右桃源。独中峰秀出,冈峦翔舞,如凤仪之状,名曰凤山。”川中自古就是文明富裕的乡村,1948年从宁德县划归周宁县管辖。

宁德周宁川中村的前世今生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源于七步镇菩萨顶山麓的桃源溪流经咸村后,放慢了奔腾的脚步,自北向南缓缓地进入川中境内,发源于玛坑境内黄仙峰的杉洋溪,汇集上坑溪、玛溪和下坑溪,经长峰、赤洋,浩浩荡荡地从东向西在村西南与桃源溪交汇,两条溪流象玉带环绕村庄,滋养着平坦开阔的沃野。

宁德周宁川中村的前世今生

据川中《汤氏族谱》所载,其始祖汤耳(字闻之)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生于宁德黄檀,后与其弟汤鼻举家迁至里渺兴居(今川中)。宣中间考中进士,任长溪县(今霞浦)知县,汤鼻任晋陵州知州(其科名和政绩还待进一步考证)。兄弟辞官后回村垦荒种田、务农为生。

宁德周宁川中村的前世今生

川中留存至今的深宅大院彰显着昔日的富足。最古老的建筑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明清古民居现有50多座。房屋布局合理,结构大方,透光通风,冬暖夏凉,内部装修极其豪华,照壁、门窗、屏风上雕刻吉祥的动物、植物图案和古代美丽的传说典故,雕工精致,栩栩如生,还有书法名家的题字,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欣赏价值和教育价值。天井中的花台折射出房主高雅舒适的生活,火墙包栋和大水缸渗透着房主的防火意识。每幢房子都有独立的巷子,巷口装有防盗防匪的铁皮实木门。大房子内一般有自己独有的水井,房间达120间。陌生人进入川中的巷子和房子就象走入迷宫。

▍内容来源:老陈建寺志汤氏族谱宁德城市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