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寧德周寧川中村的前世今生

川中原名鳳山,明進士黃世德《建寺志》這樣描述:“東北出縣(指寧德縣)百里許,群山遒翠,前支提,後檀香,左梅嶺,右桃源。獨中峰秀出,岡巒翔舞,如鳳儀之狀,名曰鳳山。”川中自古就是文明富裕的鄉村,1948年從寧德縣劃歸周寧縣管轄。

寧德周寧川中村的前世今生

這裡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源於七步鎮菩薩頂山麓的桃源溪流經鹹村後,放慢了奔騰的腳步,自北向南緩緩地進入川中境內,發源於瑪坑境內黃仙峰的杉洋溪,彙集上坑溪、瑪溪和下坑溪,經長峰、赤洋,浩浩蕩蕩地從東向西在村西南與桃源溪交匯,兩條溪流象玉帶環繞村莊,滋養著平坦開闊的沃野。

寧德周寧川中村的前世今生

據川中《湯氏族譜》所載,其始祖湯耳(字聞之)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生於寧德黃檀,後與其弟湯鼻舉家遷至裡渺興居(今川中)。宣中間考中進士,任長溪縣(今霞浦)知縣,湯鼻任晉陵州知州(其科名和政績還待進一步考證)。兄弟辭官後回村墾荒種田、務農為生。

寧德周寧川中村的前世今生

川中留存至今的深宅大院彰顯著昔日的富足。最古老的建築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明清古民居現有50多座。房屋佈局合理,結構大方,透光通風,冬暖夏涼,內部裝修極其豪華,照壁、門窗、屏風上雕刻吉祥的動物、植物圖案和古代美麗的傳說典故,雕工精緻,栩栩如生,還有書法名家的題字,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欣賞價值和教育價值。天井中的花臺折射出房主高雅舒適的生活,火牆包棟和大水缸滲透著房主的防火意識。每幢房子都有獨立的巷子,巷口裝有防盜防匪的鐵皮實木門。大房子內一般有自己獨有的水井,房間達120間。陌生人進入川中的巷子和房子就象走入迷宮。

▍內容來源:老陳建寺志湯氏族譜寧德城市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