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文化常識每日談】—[打更] —關於古代夜間報時制度

【文化常識每日談】—[打更] —關於古代夜間報時制度

打更

看古裝電視劇或電影,在夜裡經常會出現一個老人拿著銅鑼或梆子沿街邊敲邊喊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之類的話,這就是我們俗稱的“打更”。但是,多長時間打一次?分別在幾時打?一更天等又代表的什麼時辰?我們不妨瞭解一下先人創造的這個夜間報時制度。

古時候到了夜間也沒什麼娛樂活動,基本上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到夜間,到處黑漆漆的,除了自家的煤油燈,四周啥也看不見,但是總得知道大概什麼時辰吧!於是就產生了打更這個報時制度,當然由此也催生了一個職業-更夫,到了夜間,更夫就拿著梆子或銅鑼開始巡夜報時。

古人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具體是這樣劃分的:

一更天:戌時(19點-21點),口號: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二更天:亥時(21點-23點),口號: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三更天:子時(23點-1點), 口號:平安無事; 四更天:丑時(1點-3點),口號:天寒地凍等; 五更天:寅時(3點-5點),口號: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下面有兩首關於這方面的古詩,以供欣賞:

子夜變歌 其一 (唐)陸龜蒙

人傳歡負情,我自未嘗見。

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

不寐 (宋)楊萬里

老來只願酒難醒,酒力才醒夢便驚。

露滴新寒欺病骨,宦遊如夢記平生。

深山五鼓雞吹角,落月一窗鵝打更。

等待曉光琱好句,曉光未白句先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