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個錯誤:育兒變成親手挖坑毀孩子,戀愛變成分手

很多我們以為的好事,雖出自好心,卻經常事與願違,適得其反,辦了壞事。這樣的關心與照顧,越是無微不至,剝奪就越徹底。

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不是一直是一種被廣泛讚譽的美德嗎,怎麼說是個錯誤?是不是有些委屈和冤枉?

先聽我講一個親身經歷:

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個錯誤:育兒變成親手挖坑毀孩子,戀愛變成分手

盲目的愛

我有一次去醫院辦事,正好看見醫生在批評一位病人家屬,說她對病人的照顧太無微不至了,是完全錯誤的。醫生批評的話讓我大吃一驚。

情況是這樣的:那位老人因病生活不能自理,正在這家醫院做康復治療。她家做子女晚輩的,用小勺喂老人吃飯。

那位醫生解釋說,病人的目標是康復,最需要的是自己訓練的機會,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要儘可能自己拿筷子吃,拿不了筷子可以試著拿勺子,以此來恢復自己的能力。而家屬的照顧,無意中剝奪了這個機會,也就是剝奪了老人康復的機會。

很多我們以為的好事,雖出自好心,卻經常事與願違,適得其反,辦了壞事。這樣的關心與照顧,越是無微不至,剝奪就越徹底。

這是不想讓病人康復呢還是不想讓病人康復呢?

我們以為的好心,其實是因為不懂科學。說重些,我們是犯了愚昧無知的錯誤。

不僅照顧老人如此,帶孩子是如此,兩口子相處也是如此。

有膽識、有見識的孩子才更可能有出息、更快樂

而光有知識缺乏見識更缺少膽識的孩子,就幾乎不會成功。這是因為,孩子對世界的探索,對社會的感知,都必須來自於自己的體驗,沒有體驗就沒有真正的理解,就沒有真正的智慧,你講的道理就成了死道理,灌輸的知識也成了死知識。

所以,要放手,要放心,放手讓孩子犯錯誤,放手讓孩子摔跟頭,他犯的錯誤和摔的跟頭,都是智慧的來源。有了自己的體驗,知識才可能升級為見識;有了自己的體驗,才有可能鍛煉出膽識。有見識、有膽識,這樣的孩子才容易成功、快樂。

“愛心”滿滿的家長往往會包辦一切,不讓孩子動手,代替孩子做決定,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這哪裡是愛孩子?分明是害孩子。

從夫妻相處的情況來看,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無微不至”,也會侵犯別人的空間,讓人漸感厭煩,你還很委屈。

在這方面,從九型人格的角度看,第一類型的人很容易因為“無微不至”的監督別人讓人煩;第二類型的人很容易因為“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人煩……每個類型的人都有因為自己的“無微不至”讓人煩的地方。

一廂情願的無微不至,就是不瞭解別人的需求,也不尊重別人的需求。愛別人,請從停止“無微不至”開始。

唱個歌被砍掉腦袋,生個氣被老虎拖走,徵個婚被逼到跳樓,犟個嘴被一槍爆頭,多句嘴被先奸後殺,開個玩笑被下毒毒死……一個又一個慘痛的案例,一次又一次的告誡我們,不會情緒管理,不懂自己也不懂別人,隨時有可能得罪人,嚴重的丟掉小命!

情緒為什麼難控制?因為方法不對頭!因為只有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才真正管用!老九根據多年的讀人經驗,和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腦神經科學、心理學,研創了一套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三步識人法,和四步情緒管理法,特接地氣兒,誰都能做到。感興趣的朋友,你給我私信,暗號是“九哥”,老九私下裡發給你。

老九就是我,當過主編,企業高管,閱人無數,教訓滿身。關注老九,我們一起解讀人性,一起總結得失,一起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