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苹果在中国的14家加工厂停止对美国供货,是对苹果冲击大还是对供应商冲击大?

锋芒之歌




毋庸置疑,中国的供应商影响最大。

我之前就是苹果的设备供应商,现在是苹果的电池供应商。十年前左右,由于现在的这家公司技术过硬,被苹果选为指定的电池供应商之一,但当时规模较小,周转资金不算充足。所以苹果提出必须注入更加雄厚的资金,保证订单可以按时完成,所以这家公司去融资。换句话说,苹果担心给出的订单完成不了,到时候可能会因为电池供应不上,导致产品不能按时交付,所以让这家公司融资获得更多资金作为担保,即使开出罚单也能够交得起。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家公司,包括很多自动化设备公司、模具公司、代加工公司等等,如比亚迪、富士康、仁宝、台积等,都是由于苹果的原因才能够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不完全统计,苹果的第一供应商有70%分布在中国,还不包括第二第三供应商,这也就是为何特朗普要求苹果把工厂搬回美国,而库克却不答应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不舍的放弃大中华区的市场。

换个角度思考,假如苹果真要离开中国,它完全有能力在其他国家扶持出更多类似于富士康等供应商,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就看现在中兴被美国政府制裁后,我们不可能去反过来制裁苹果,影响更多的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员工。

在如今全球化的经济,供应链遍布各个国家,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完全自给自足,苹果也不能。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畏惧全球化,而是展开双臂去迎接它。


用户69240191446



对工人和劳动力市场冲击最大。

苹果是轻资产模式,它付出的只是设计图和操作系统,其它硬件大多数来自外部采购,国内终止或禁售苹果手机,苹果的业务可以向韩国、东南亚代工厂转移,最多只是失去中国市场,少赚点钱,奈何不了它什么。

我们知道,苹果手机是由代工厂加工完毕后,全部运送到美国然后再从美国分发到世界各地。如果苹果代工厂停止对美国供货,苹果手机便会滞留在国内而无法销售。

如此,全国将有难以计数的苹果专卖店、加盟代理商关门大吉,代工厂停工,数百家供应商业务萎缩。店铺和工厂的倒闭伤不到老板寸豪,只是不再有钱赚而已,倒霉的是工人子弟,一下子几百万年青人失业了。

比如鸿海位于郑州的生产基地,一旦停摆,当初河南省政府费尽心机招来的金凤凰——富士康就空城了,集全省之力招来的几十万青年男女就荒废了。富士康工厂等同于政府白给,但工人怎么办?重新涌入劳动力市场,但哪里还有那么大的市场?可以让人及时再就业?


试驾时间


如果苹果中国工厂停止对美国供货,那对我国的冲击就太大了,中国数百万的就业机会,数千亿的进口都会直接受影响或者归零,这对中国影响是巨大的。

苹果国内代工厂有富士康等多个厂商,很多的工厂都以生产苹果为唯一的业务,停止美国供货,影响的就是苹果在我国的产业链,冲击的是所有的供应商。

1、影响我国百万的间接就业机会

苹果在国内提供了上百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这个机会如果丧失,有百万人将会失去就业机会。

首先是富士康等工厂的直接就业机会有大概三十万,然后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就业,以及围绕富士康的餐饮,住宿,娱乐等间接就业机会,大概有百万个之多。

2、影响我国的进出口

苹果现在很多的产品都是在我国生产,所以直接影响我国出口,更重要的是,苹果产品的原材料都是国内公司进口的,比如芯片,比如其他原件,这些都是要进口哦,如果不对美国销售苹果,那进口和出口都会受到影响,这对我国是重大的利差。



3、苹果只是折翼,我国供应商直接关门

如果我国生产的苹果,不对美国销售,那苹果还可以用其他的代工厂生产,也可以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而我国一部分供应商只有苹果的业务,如果不能生产苹果,那影响就是巨大的,可能直接就关门歇业了。

你认为应该限制苹果在我国销售吗?


毛琳Michael


首先题主可能没有搞清楚一个概念,加工厂和供应商。加工厂负责组装各种零件,把他变成具体的产品,例如手机和电脑。而这些大大小小的零件则是由供应商提供的,例如屏幕和相机传感器。

所以生产和供应是两码事,题主放在一个问题里是不太合适的,我看前面的答主也是将供应商当成加工厂来分析。

本文将从供应商和加工厂两条线各自分析,望知悉。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苹果的组装工厂一共有 18 家,其中 14 家位于中国、2 家位于美国、1 家位于南美、一家位于欧洲,因此中国工厂是苹果最大最重要的加工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富士康、和硕科技、比亚迪等。

供应商方面,2018年的苹果供应商里面,全中国一共有85家,第二是日本44家;第三是美国40家。同样地,我们也是苹果最大的供应商,像台积电便是为苹果处理器进行代工。

所以,基本可以说苹果的产品生产和供应都离不开中国。那如果加工厂停止生产产品又会发生什么呢?即便这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能。

如果停止生产,苹果只能寻求另外四家的加工厂或者寻找其他加工厂,但是以苹果的体量,是万万不可能满足需求的。即便在其他劳动力更低廉的国家投资建厂,时间和人力根本不能满足订单。

因此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苹果的销量和利润呈现断崖式暴跌,因为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的生产,他会长期一蹶不振。并且由于生产力成本增加,产量极度不足,他的所有电子产品价格都会暴涨,甚至卖出天价,物以稀为贵永远是真理。

就算是二手市场的苹果,同样也会出现价格暴涨,超过他原先的价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苹果再也没有精力生产这些旧机型,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的机型上。这就造成一个局面,新的买不起,旧的也买不起,想想都可怕。

那对于我们的加工厂呢?其实加工厂不止代工苹果,还代工其他大大小小的品牌。因为苹果价格巨额上涨,有更多的苹果手机用户因为无法承受会选择安卓手机,说不定还可以通过卖二手小挣一笔。而对于苹果电脑和手表,同样也有替代品。

以手机为例,这将会让安卓拥有更多的用户,而恰好富士康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安卓品牌的生产上,说不定以后一些品牌的手机不用抢就可以买,岂不美滋滋。

但是对于这些代工厂来说,失去苹果这个大客户,一定是得不偿失,日子一定会比之前更难过,裁员是肯定的。一旦工厂人变少,相关的服务人员也势必转型或者失业。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面积失业,工厂利润下降。

而供应商的日子就更惨了,即便很多供应商都是做相对低端的零件,但其实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靠苹果维持生命的。一旦生产无法保证,苹果销量大幅下滑,供应需求势必也大幅缩减。

因此供应商订单减少,造成利润下降,同时因为苹果价格缺货上涨,作为供应商,为了谋求生存,势必提出上涨元器件价格的诉求。

但苹果在供应上的话语权是很强的,即便目前风光不再,也不会做出让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旦价格问题无法谈妥,便会寻找其他的供应商,这也是苹果一贯的做法。

那这些被抛弃的供应商就惨了,有些靠苹果生存的真的就面临停产裁员的境地了。可以预见的是,整个供应产业,面临失业的风险远比加工厂的更高。供应商并不像加工厂那般无可或缺,他们随时可能都被其他供应商所代替。

失去加工厂,会让苹果手忙脚乱,失去供应商,找过一家就好了。但无论如何,失去苹果,无论是做生产的,或是做供应的,都会有几百万人面临失业。

但对于苹果,无非就是整体销量暴跌,再没有那么高的利润。但钱没了可以再挣,只要后期满足了生产需要,以苹果的江湖地位,东山再起重铸辉煌也不是没有可能。

综合来说,停止生产是自杀式行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国内工厂和苹果都会元气大伤,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于我们更加深远,失去百万人口和工作岗位远比失去百亿美金来得可怕。

因此,这些口口声声说要国家制裁苹果爱看热闹的人士,你们是更希望看到苹果损失美金还是你身边有一大批中国人失业呢

各位也不必担心这类事件发生,因为涨价连二手苹果都买不起是不会出现的。像我们找靓机的苹果手机还是挺实惠的,如果有二手苹果需求的用户不妨来看看,目前在找靓机APP上,一部近乎全新的iPhone 8仅售3299元,相比上市时的5888元,已经便宜了非常多了,来看看吧。


找靓机科技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首先我们明确的知道,苹果中国工厂停止对美国供货,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谁更疼一些,分长痛和短痛。


苹果在中国的生产供应商有:富士康( 7 家工厂),和硕科技( 2 家工厂),比亚迪( 1 家工厂),仁宝电脑(1 家工厂),英华达( 1 家工厂),纬创集团( 1 家工厂),广达脑( 3 家工厂),共计500-600万人的就业岗位。


单拿体量庞大的富士康来说,郭台铭必然是要跟着苹果的节奏走,如果失去了苹果,富士康失去了大部分业务,必然裁员,抛售厂房,当富士康落魄之时,其他厂家都会跟着遭殃,500多万个家庭失业,无数工厂倒闭

到时便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问题,而上升到了社会问题。



反过来看,如果苹果无法在中国建厂,无法在中国生产电子产品,将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呢

目前来看,如果情况发生, 苹果的策略便是将工厂更多的开在印度,非洲,巴西,美国等等其他地区,其实本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就一天天的增加,一年应收4000亿的苹果是不缺钱的,苹果只要拿出钱来,地和人是不缺的。


但是,说着容易,苹果真的能从中做到没有重大损失吗,不一定。


谈到中国庞大市场,如果工厂不在中国,那么首先意味着苹果手机进入中国成本增加,价格上涨,会影响苹果手机的销量。在苹果从中国撤退,再到开辟新生产供应商,中间的成本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苹果就算最后没有被拖垮,也会受到伤害。


并且,如果我国真的决定将苹果生产踢出国门的时候,绝不仅仅只封杀它的生产,必然是全方位的战略,到时候全方位的影响苹果的中国市场。

简单来说,不让它生产,它不会垮掉,但苹果如果失去了中国,那它一定分崩离析。


所以,单看生产供应商的话,国内影响大,是短痛,但综合起来看,对苹果影响大,是长痛,而且可能会疼死。


首席投资官


对苹果冲击更大,苹果会因此衰落,甚至死掉。

苹果最大的市场营收在欧美市场,这两个市场是开放市场,苹果跟对手三星等的竞争很激烈。如果苹果公司突然失去其大部分产能和供货,苹果的市场份额会迅速被嗜血的对手们瓜分掉,拱手让出其市场领导者的地位,甚至会因为经营性现金流急剧萎缩导致危机。

苹果全球18家工厂有14家在中国,配套供应链也大部分在中国。如果苹果被中国断货,全球市场中原属于苹果的份额就会出现真空,苹果的对手会趁机快速抢占苹果的份额,这时,市场上谁能迅速推出新产品并且有足够的产能,谁就能顺利吃掉苹果的份额。成熟市场中新产能的短期大幅增加是不可能的出现的情况(投资建厂需要很长的周期,不可能用在这种突发的情况下),所以,对市场存量产能的争夺就是瓜分苹果的市场份额的唯一制胜方法。谁能拿到苹果工厂空闲的产能,迅速发布自己的新产品,迅速给缺货的市场提供新产品,谁就能吃掉苹果在市场中留出来的份额。

基于以上情况,苹果在中国的14家工厂的空闲产能一定会成为苹果竞争对手们瓜分苹果全球市场份额的制胜法宝,中国这14家工厂原本就是组装苹果产品的组装厂,要换过去组装苹果对手的产品并没有多大的难度,所需要的时间远比新建工厂少(熟练的劳动力和成熟的检测体系和品质控制流程都是现成的,不需要重新花费时间建设和培训)。苹果在中国的全套供应链,跟对手们通用的不会受影响,来料加工半成品的也不会受多大影响,道理跟组装整机的工厂一样,苹果的对手的供应链产能也不能突然大幅提升去抢市场,空闲产能这时候是宝贵的财富,大家都要抢。会受严重影响的是给苹果独家供货的上游供应链,下游来料加工组装的不会受影响。

苹果公司才会面对最大的企业危机。要把14家在中国的工厂搬出去,需要的时间绝不会是一年两年(新工厂选址和建设、所在国政策税收谈判、配套供应链的搬迁和组建、劳动力的招聘和培训、生产效率和良品率的提高),以上这些可以说除了中国能够承接苹果制造的要求外,全球找不到第2个国家能完全满足。等到苹果在外面找到地方,重建这14个工厂并顺利投产,黄花菜都已经凉了。市场上苹果的对手可不会看着苹果留下来的蛋糕不去抢吃。如果要苹果把14家工厂和配套供应链都从中国搬出去,苹果还不如选择把总部从美国搬走,总部是研发和管理营运的职能,搬家就是搬人和重新找办公场地、装修布置,难度和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跟搬迁14家工厂和配套供应链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搬一家工厂就已经很麻烦了,同时搬14家,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找死的行为。所以,如果中国仅仅是停掉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苹果会面对丢掉未来增长潜力最高市场的难题和损失掉19%全球营收的难题,还不至于致命;但是,如果中国停止苹果在中国的生产,苹果立刻就会面对一个事关企业生存的危机,这不是苹果自身能承受的问题。


侯波


苹果主要是在中国组装的。

苹果手机很大一部分产自中国的富士康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数据显示,这个有史以来利润最高也最畅销的手机品牌,大约一半都产自富士康位于河南郑州的工厂。

供应商方面,2018年的苹果供应商里面,数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台湾51家;第二是日本44家;第三是美国40家;第四是中国34家,其中中国香港7家,这7家公司是华彩印刷,国泰达鸣,易力声,联丰,金桥铝型材,领胜城,英诚企业,基本上是做印刷,金属件,包装,耳机配件之类。

其中中国大陆公司27家,分别是:瑞声科技,伯恩光学,京东方,比亚迪,宏明双新,超声印刷板,依顿电子,歌尔声学,恒铭达,长电科技,金龙机电,科森科技,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美盈森,凯成科技,山东创新,上海实业控股,德赛电池,深圳富诚达,欧菲光,信维通信,深圳裕同包装。安洁科技,东山精密,豪威科技,欣旺达等。

如此密集与深透的产业配合,都说明,苹果在中国组装厂停止对美国供货,对苹果的冲击大。

那些专供苹果的产商未来的前途是暗淡的,即使一时不能自杀而亡,慢慢无生意可做最终关门也很有可能呀。

1、呼吁和解,不呼吁相互制裁;

2、摆脱唯一依靠苹果,建议增加合作源,或主动求被收购。

3、走向东南亚,走向拉美,国内生产过剩,要么转行,要么转型。

转型的方式,一是国际化,一是拥抱智能,高科技化。

本人现在每天在【 微信:k73927】坚持讲解选股思路,来反馈粉丝朋友对我的支持,目前已经有很多粉丝都已经学会,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线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线的新股民,希望你发3分钟看完,之前选的牛股很多,就比如下面这只:

民丰特纸是在10月31号股价突破月线选出的,在选出之前股价一直处于线下运行,一直到31号股价强势突破月线,并且成交量明天放大,主力资金开始流入,当时本人果断发文讲解,相信很多当时看过本人讲解的粉丝朋友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收益。

再来看另外一只万家乐,11月7号同样按此种思路选出的一只短线潜力股,截止目前累计涨幅也是高达59%,再次恭喜学会了本人这套选牛股思路的粉丝朋友抓住了这波收益。

对于错过了的新股友也不用灰心,今天老谢按此种思路直接选出了一只短期有望爆发的潜力股,前面错过的粉丝朋友,今天就要把握了,看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该股在前期一直处于月线下方运行,今日放量大阳线突破月线压制,主力资金进场意图明显。因此本人判断该股短期有望迎来一波主升浪。至于该股后期走势,也会在选股文章持续跟踪讲解。【老谢微信:k73927】

思路很多,牛股更多,本人希望下一个学会此种思路抓住牛股的,就是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当然,如果大家手中持有股票已经被套,不懂解套,不懂走势,不懂操作,都可以一同探讨,本人看到定当鼎力相助,为大家答疑解惑。

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给老谢私信,大家一起交流。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祝大家股市长虹~


谢一枫81790508139


苹果主要是在中国组装的。

苹果手机很大一部分产自中国的富士康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数据显示,这个有史以来利润最高也最畅销的手机品牌,大约一半都产自富士康位于河南郑州的工厂。

供应商方面,2018年的苹果供应商里面,数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台湾51家;第二是日本44家;第三是美国40家;第四是中国34家,其中中国香港7家,这7家公司是华彩印刷,国泰达鸣,易力声,联丰,金桥铝型材,领胜城,英诚企业,基本上是做印刷,金属件,包装,耳机配件之类。

其中中国大陆公司27家,分别是:瑞声科技,伯恩光学,京东方,比亚迪,宏明双新,超声印刷板,依顿电子,歌尔声学,恒铭达,长电科技,金龙机电,科森科技,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美盈森,凯成科技,山东创新,上海实业控股,德赛电池,深圳富诚达,欧菲光,信维通信,深圳裕同包装。安洁科技,东山精密,豪威科技,欣旺达等。

如此密集与深透的产业配合,都说明,苹果在中国组装厂停止对美国供货,对苹果的冲击大。

2017年第四季度,苹果占据了智能手机行业利润的87%,比前一季度增加了15个百分点,尽管该公司同期手机具体销量只占全球总量的18%。

换句话说,苹果手机主要利润都在苹果自己身上,供应商分享的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加工费而已。而供应商要竞争苹果的订单,价格必须放到很低,这样利润就受到压制。

如果苹果工厂停止供货,那么苹果就要寻找新的加工组装厂,而美国市场就被苹果的竞争对手占领。配件供应商依旧可以将自己的配件卖给其他手机品牌制造商,但苹果却在更换加工厂过程中,丧失重大的市场机会。

而美国苹果公司2017财年(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营业额为2292.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358亿元),利润613.4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110亿元。

这么多利润,可能所有的供应商加起来的总利润都不如苹果。

同时,苹果的主要利润来源在于手机的销售,没有供应商供货,就没有收入。影响是全方位的。

而苹果供应商销售给苹果的产品,只是其所有某一种产品销售中的一部分,或者只是企业生产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样影响也是部分的。

即使在苹果恢复供应之后,还要为重新确立市场地位投放很多广告等,成本支出大幅增加。

所以,如果苹果在中国的14家加工厂停止对美国供货,是对苹果冲击更大。


波士财经


苹果或许有多种办法去应对这个难题,但是对中国制造业来说,伤不起!

众所周知,我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工厂”,加工服务一直处于顺差。

据悉,在全球范围内,苹果的组装工厂一共有18家,其中有14家工厂都位于中国。截止2018年初,苹果表示为中国带来将近500万个工作机会,在中国雇佣将近1万名员工。创造了大约300万个工作机会,通过App Store 生态系统支持的工作岗位达到180万个。无疑,如果中国14家工厂停止对美供货,除了造成各大企业的财富流失外,也必将造成这些工人的暂时性失业问题,这样的损失太大了,中国制造业伤不起!

那么,中国14家工厂停止对美国供货呢?

苹果会再次寻找新的制造业廉价的工厂制造。

比如说可以放到印度工厂、巴西工厂等。此外,苹果的现金储备达到了2851亿美元,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战略的重新转移。在这之前,富士康和硕科在提到是否要把产能转移到美国去时,也是委婉的表示如果美国的福利够多,会同意搬到美国去。

以上是我个人两点分析,苹果或许有多种办法去应对这个难题,但是对中国制造业来说,确实是伤不起呀!


无线端


上个月初,苹果的股票市值破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了全球首家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众所周知,这家全球最赚钱的企业,深度依赖中国的代工和零件供应。如果苹果的所有代工厂停止接订单,将会给苹果带来惨痛的打击。数据显示,2017年苹果硬件产品销售收入高达1992.5亿美元,占到所有收入的占比86.9%,相当于成都市一年的经济总量。


1、代工企业少了苹果也能活,还负责其他电子产品

目前,苹果在全球共有18家组装工厂,其中14家位于中国。可想而知,没有中国代工厂,苹果一时之间去哪找替代者,这个过程不仅要耗费寻找代工厂的投入成本,还会影响到苹果手机的销售业绩。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争夺已经进入红海阶段,手机厂商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被“卡壳”后的苹果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对于苹果的代工企业而言,少了苹果的大订单,损失肯定是必然有的。这种损失只是每件电子产品微薄的利润,远不及苹果“无货可卖”来得严重。不过,幸好它们不完全依赖苹果的订单维持生存,这些企业包括富士康、广达、和硕等。富士康还给惠普、IBM、微软和联想代工。而且近年来,富士康不满足做代工,已经开始涉足电视、显示器和可穿戴设备等多种中高端电子产品的自主生产。

相比富士康,广达、和硕是近几年才给苹果做代工,实际受苹果订单带来的影响更小。换句话说,它们都有自己的老本行,给苹果代工只能说是副业。广达的代工客户主要有Acer、HP、戴尔和Sony等电脑品牌,还生产服务器、相机等其他电子设备;和硕也主要代工电脑及相关产品,包括游戏机、主板、显卡、宽带通信产品。

2、苹果供应商处于行业领先者,国产手机或成其合作对象

与代工企业类似,给苹果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也有其他的客户源。今年,苹果公布了最新的合作供应商,中国共有85家,占据了苹果供应链的半壁江山,像大家耳熟闻详的供应商有京东方、比亚迪、德赛电池和蓝思科技等等。事实上,能做苹果的供应商,很大程度上它们在所在领域处于佼佼者。这种情况下,它们不缺除苹果之外的合作者。

即便暂时失去苹果,以现有供应商的实力,还可以选择国产手机作为客户。随着国产手机加速“出海”,全球手机市场成为了中国手机厂商的“香饽饽”。“世界上每卖出3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中国品牌。”这是国外一家市场调查机构近日得出的结论。

可以说,中国手机品牌在海外市场越来越火,给苹果现有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合作机会。根据国外机构的数据,进入世界排名的9个中国品牌共生产了6.26亿部智能手机,比2016年增长11%,在世界市场的总份额也大幅提升到42%。如此一来,苹果的中国供应商完全可以消化代工厂停产带来的影响。

总而言之,代工厂停产给苹果带来的冲击更大,甚至决定苹果的存亡。苹果等海外大公司能取得如今的成绩,与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希望它们能重视中国市场,不要再做差异定价、私自降低手机性能、拒绝使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有伤中国消费者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