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春节档期的国产军事大片《红海行动》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吧~

片中我军“蛟龙”小队遭遇敌方迫击炮和狙击手夹击被困的情节,那种“无力还手只能被动挨炸”的真实压迫感看得小编血压都高了。有航空兵、装甲兵和纵深炮火支援的常规地面部队可以相对轻松地消灭迫击炮火力点,而对于这种深入敌后又缺乏有效航空支援的小分队来说,由“老炮”操纵的迫击炮真的可以算是一件“大杀器”了。对此,不只是“蛟龙”们,就连美军“海豹”+“游骑兵”+“绿色贝蕾帽”这一系列特种部队加在一起都无法否认——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军事电影《危机13小时》中,守卫美国中情局驻利比亚秘密情报机构的Global Response Staff的6名雇员(含曾在上述3支美军特种部队服役的退役军人)依托建筑物和狙击步枪、夜视仪顶住了数量占优的对方最初的几波攻击,并且几乎没有伤亡。而当地武装眼见硬骨头不好啃,就动用了隐藏在建筑物后方的迫击炮对CIA秘密据点进行炮击,不仅吓跑了前来帮美国人撤离的当地亲美武装,还给原本就人手不足捉襟见肘的美方造成了一死一重伤的伤亡减员,借助炮击掩护的进攻几乎得逞。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电影《危机13小时》片段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美国中情局驻利比亚秘密情报机构遭到当地武装迫击炮攻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很多种火炮比如反坦克炮都逐渐被导弹及其他武器所取代,退役了。然而,迫击炮这个“小玩意儿”却依然在各国军中服役,就连蓝星最强的美军也不例外。这都是因为迫击炮轻便能够伴随步兵、火力密度高、结构简单可靠、可打击隐蔽在反斜面的敌人、对有生目标和无装甲目标的杀伤大等一系列特点。你就看现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还扛着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再重再累也不舍得扔下——航空兵受制于天气等因素可不一定每次都随叫就随叫,到时候就只有靠这根炮筒子保命了。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正在进行迫击炮射击训练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迫击炮的轻便灵活使其非常适合伴随步兵随时提供火力支援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美军特种部队成员也都要掌握迫击炮的操作方法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美国空军伞降救援队正在进行迫击炮射击训练

当然,美国海军陆战队也算是毫无争议的精锐部队,精通各种轻武器尤其是迫击炮的操作使用也是由传统的——经典美剧《太平洋》中的太平洋战争塞班岛战役,美国海军陆战队迫击炮手面对日军步坦协同冲锋,毫无惧色地在坦克炮射程之内娴熟地架好炮,设定射击方向和火炮仰角一气呵成,连续发射出的炮弹将日军坦克和伴随步兵有效分隔开,迫使日军坦克和步兵开始退却。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M19型60mm迫击炮的美军日裔士兵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美剧《太平洋》,美国海军陆战队迫击炮小组炮击日军阵地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弹无虚发,看着就过瘾

这也反映出迫击炮的另一大特点——结构简单,对于人员的要求就高(相比于现在能够自动锁定目标的反坦克导弹等武器而言)。只要使用者的素质过硬(弹道啊测距啊定位什么的都要懂),就能用这种简单的武器打出完虐对方步兵的可怕火力。这也正是迫击炮经常成为游击队或反政府武装这种非正规军的武装力量手中的“杀手锏”的原因——相比于直升机主战坦克这些种武器和技术兵器,迫击炮及其弹药更容易获得、携带,使用方法也更容易掌握。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战场上的八路军迫击炮小组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虽然装备差了点炮弹少了点,不过可以看出操炮的动作都十分规范

前边夸过了美军(马润你们可不要骄傲哦),最后要说一说玩迫击炮最6的“骨灰级玩家”——解放军!不要忘了,TG军兔最初的时候也是几十年缺枪少炮没补给硬扛过来的,长期处于劣势装备使得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到解放军,都强调狠抓训练吃透装备,将手中那些最简单的武器效能发挥到了极致。就简单说两个吧,一个是经典的“四发迫击炮弹击毙侵华日军中将”战例,这个大家差不多都知道了就引用一段吧——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日军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日本《朝日新闻》关于阿部规秀在太行山阵亡的报道

“就在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负责迎头阻击任务的八路军第一团团长陈正湘、政委王道邦接到侦察兵报告,发现位于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个名叫教场的小村庄附近,一座独立院落设有日军的临时指挥所。二人随即命令配属的分区炮兵营迫击炮连,对准目标轰击。

陈正湘在望远镜里发现,在南山根东西向的山梁,有3个向北凸出的小山包。中间那个山包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敌军官和几个随员,正举着望远镜向793高地方向观察;在教场小河沟南面咫南山小山头100米左右的独立小院内,也有腰挎战刀的敌军官出出进进。陈正湘判断,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南面小山包是敌人的观察所。他当即命令通讯主任邱荣辉跑步下山调炮兵连迅速上山,在团指挥所左侧立即展开炮兵连进入阵地之后,陈正湘指给他们两个目标,并要求他们一定将两个目标摧毁,杨九祥连长在目测距离以后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

在杨九祥连长指挥下,4发炮弹均在目标点爆炸。从望远镜里观察,小山包上的敌人拖着死尸和伤员滚下山去了,独立小院之敌跑进跑出,异常慌乱。

接着,炮兵连又向独立小院北边的山沟里打了几发炮弹,以轰击在死角下隐蔽的敌人。

当时被敌人关在独立院落东边小屋里的一些群众,亲眼看到炮弹在独立小院屋前爆炸,日军指挥官被炸倒了,连那条狼狗也炸裂了肚子,可是却没有一块弹片飞到小屋子里来,群众无一负伤,暗中惊奇:八路军的炮真神!后来得知:阿部中将就在这次炮击下毙命了。

这一壮举是由当时年仅18岁的李二喜完成的。当时陈正湘、李二喜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在抗战史上写下辉煌的一笔。后来,他们才得知,他们击毙了阿部规秀,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击毙阿部规秀的版画作品

总共就打了4发炮弹,包括试射。估计当时八路手头也不富裕,达到目的见好就撤没再多打。要知道,迫击炮弹这种“宝贝疙瘩”实在是金贵,靠缴获可遇不可求,根据地兵工厂的产能也十分有限。在黄晓峰(笔名王外马甲)所著《民兵葛二蛋》中曾经提到过,八路军鼓励各村民兵上缴包括武器弹药在内的各种军用物资,可以抵交公粮,而上缴一发迫击炮弹就能抵交上千斤小米!由此可见当时物质匮乏的八路军是如何在战场上“惜弹如金”了。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歪把子”机枪、九二式重机枪、掷弹筒和迫击炮,最左侧的轮子应该属于山炮或野炮

再说一个“老炮”,赵章成。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任炮训队队长、红三军第9师炮兵连连长、红一军团炮兵营营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第129师司令部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3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

建国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第3训练基地司令员、炮兵14师师长。

1954年,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赵章成演示无底座、无支架、无瞄准镜的情况下使用迫击炮进行射击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就算是在没膝深的河水中也可以进行射击

看看,正经身经百战炮手出身的司令员!老赵的迫击炮技能点算是全满了,比如安顺场战斗单人操纵3门炮(有不懂炮兵业务的战士协助)打出半个炮兵连的火力、比如抗战时期针对八路军没有直射火炮研究迫击炮平射(炮管平放,再用秫秸杆将炮弹推入炮管内击发)打鬼子炮楼、比如充当人眼测距仪+人脑弹道计算机百发百中、比如连续发射3枚炮弹使其同时命中目标(3发炮弹的弹道各不相同,在空中飞行滞留的时间自然也不同)以及使用无底座、无支架、无瞄准镜的“三无迫击炮”(也就是只有一根炮管)模拟武器战损后继续射击并保持极高的命中率等等。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迫击炮架成这个角度,弹道相对低伸,接近加农炮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指导年轻战士学习炮兵业务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弹着点就在那里!”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哪怕当了司令员,还是喜欢这迫击炮

你说什么?现在解放军都有99坦克歼20航母054了还用不用迫击炮?那当然,有图为证,而且老传统都一点儿没丢哦~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红海行动》中的“反特战小队大杀器”在中国军人手中被玩出了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