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在珠玑巷城楼上瞭望珠玑巷,更有寻古的兴趣。摄影人:苏.韩燕桥(广东碧江)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广东第一巷」珠玑巷。
珠玑巷位于南雄县城北,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和重要驿站。全长约1500公尺,路面由鹅卵石砌成;两旁古宅、祠堂铺栉比相连,每一间民居或古宅,就是一个姓氏的祖屋或祠堂,屋内有祖宗画像或写着姓氏祖宗牌位,屋前则大多摆放着各种姓氏祖谱,方便游人寻根问祖。巷内分别耸立着南、中、北三座清代所修建的门楼,北门为「珠玑楼」,南门则镌刻着「珠玑古巷」和「祖宗故居」。
南下的中原人从珠玑巷迁移到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个故事。相传南宋时期,有位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逃出宫外后改名换姓,嫁到珠玑巷一户人家。朝臣知道此事,谎称南雄有反贼,派兵前去镇压。当时在珠玑巷内聚居的有33姓,90多户,为免株连而集体南迁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开村立族,繁衍子孙。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珠玑巷贵妃塔,是广东唯一有年代记载的元代石塔。
珠玑巷内有一座「贵妃塔」,就是纪念这位胡妃而立。贵妃塔由17块红砂岩雕刻累叠而成,高七层、3.36公尺,其中一至四层浮雕佛像,造型奇特。该塔立于元朝至正十年(西元1350年),距今已有650多年,是广东唯一有年代记载的元代石塔。
除了古巷、古塔之外,珠玑巷还有古桥和千年榕树,古韵盎然。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寻根问祖热潮兴起,珠玑巷部分古宅民居重新修缮一新,还建有博物馆和祖居纪念碑;而风格、造型各异的姓氏宗祠,更是珠玑巷的一道独特风景。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珠玑巷古桥,古韵盎然。
为纪念韶关在北伐战争的重要地位,当地建有北伐战争纪念馆。纪念馆位于韶关市区帽子峰北坡,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公尺,主馆为一栋青砖外墙的二层仿古建筑,馆前庭院矗立着孙中山铜像,馆内设有序厅、北伐战争展厅、北伐名将展厅等六大部分,有北伐战争时期的文物实物81件(含复制品32件),其中以孙中山在韶关督师北伐使用的硬木办公桌最为珍贵。
孙中山选择韶关为两次北伐大本营的所在地,主要考虑与交通运输有关。韶关位居广东北部,北江与珠江水网相连,粤汉铁路可快速地连结广州与韶关;将北伐大本营设在韶关,不但便于后勤军需运送,也有利于北伐部队集结与展开。韶关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从二次北伐战争被选为大本营,可见一斑。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珠玑巷每一间民居门前,挂着姓氏祖居。
「黄花满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广东韶关南雄珠玑巷,是汉族广府民系向岭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当今数千万广府人的祖居地。作为广东仅有的一条宋代古巷,珠玑巷又有「广东第一巷」之称。古朴的古巷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众多游人前去怀旧和祭祖寻根。


南雄珠玑古巷,是中国大陆三大著名寻根地之一,据说是岭南历史上最为久远的古村落。「广东通志」记载:「相传广州诸旺族俱发源于此(珠玑巷)。」从唐开元四年(西元716年)宰相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驿道以来,珠玑巷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珠玑巷祠堂群。


珠玑巷原名「敬宗巷」,是梅关驿道上的一条小巷。唐敬宗时期,因巷内有一张姓人家七世同堂,家庭和睦,朝廷闻其孝义,便赏赐珠玑绦环;后来为了避敬宗庙讳,遂易名为珠玑巷。
唐代开始,中原文化就是通过梅关古道,进入粤北地区,在广东扎根繁衍。这些中原人士穿越南岭,首先都在珠玑巷驻留。中原人通过梅关驿道到珠玑巷南下避祸的大规模移民潮有三次:第一次是北宋年间,金人南侵,为躲避战乱以及自然灾害,中原人南迁珠玑巷避难;第二次是南宋末年元军入侵;第三次则是明末清初南下避战祸。
据称从珠玑巷迁移出去的姓氏,至今已达183个,其后裔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及海外,形成以粤语为语言体系的广府民系,诸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岭南知名的历史人物,均为珠玑巷之后裔。


苏氏宗亲活动之~南雄珠玑古巷掠影


▲南雄珠玑古巷掠影:文字介绍:汪莉绢/图片摄影:苏云锋(广东开平)/视频:风尚影音传播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