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在珠璣巷城樓上瞭望珠璣巷,更有尋古的興趣。攝影人:蘇.韓燕橋(廣東碧江)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廣東第一巷」珠璣巷。
珠璣巷位於南雄縣城北,自古以來就是南來北往旅客的歇息地和重要驛站。全長約1500公尺,路面由鵝卵石砌成;兩旁古宅、祠堂鋪櫛比相連,每一間民居或古宅,就是一個姓氏的祖屋或祠堂,屋內有祖宗畫像或寫著姓氏祖宗牌位,屋前則大多擺放著各種姓氏祖譜,方便遊人尋根問祖。巷內分別聳立著南、中、北三座清代所修建的門樓,北門為「珠璣樓」,南門則鐫刻著「珠璣古巷」和「祖宗故居」。
南下的中原人從珠璣巷遷移到珠江三角洲一帶,還有個故事。相傳南宋時期,有位被打入冷宮的妃子,逃出宮外後改名換姓,嫁到珠璣巷一戶人家。朝臣知道此事,謊稱南雄有反賊,派兵前去鎮壓。當時在珠璣巷內聚居的有33姓,90多戶,為免株連而集體南遷到珠江三角洲一帶,開村立族,繁衍子孫。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珠璣巷貴妃塔,是廣東唯一有年代記載的元代石塔。
珠璣巷內有一座「貴妃塔」,就是紀念這位胡妃而立。貴妃塔由17塊紅砂岩雕刻累疊而成,高七層、3.36公尺,其中一至四層浮雕佛像,造型奇特。該塔立於元朝至正十年(西元1350年),距今已有650多年,是廣東唯一有年代記載的元代石塔。
除了古巷、古塔之外,珠璣巷還有古橋和千年榕樹,古韻盎然。近年來,隨著珠三角尋根問祖熱潮興起,珠璣巷部分古宅民居重新修繕一新,還建有博物館和祖居紀念碑;而風格、造型各異的姓氏宗祠,更是珠璣巷的一道獨特風景。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珠璣巷古橋,古韻盎然。
為紀念韶關在北伐戰爭的重要地位,當地建有北伐戰爭紀念館。紀念館位於韶關市區帽子峰北坡,佔地面積近1.2萬平方公尺,主館為一棟青磚外牆的二層仿古建築,館前庭院矗立著孫中山銅像,館內設有序廳、北伐戰爭展廳、北伐名將展廳等六大部分,有北伐戰爭時期的文物實物81件(含複製品32件),其中以孫中山在韶關督師北伐使用的硬木辦公桌最為珍貴。
孫中山選擇韶關為兩次北伐大本營的所在地,主要考慮與交通運輸有關。韶關位居廣東北部,北江與珠江水網相連,粵漢鐵路可快速地連結廣州與韶關;將北伐大本營設在韶關,不但便於後勤軍需運送,也有利於北伐部隊集結與展開。韶關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從二次北伐戰爭被選為大本營,可見一斑。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珠璣巷每一間民居門前,掛著姓氏祖居。
「黃花滿地綴珠璣,廣府人稱是故居」,廣東韶關南雄珠璣巷,是漢族廣府民系向嶺南遷徙的重要中轉站,也是當今數千萬廣府人的祖居地。作為廣東僅有的一條宋代古巷,珠璣巷又有「廣東第一巷」之稱。古樸的古巷及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眾多遊人前去懷舊和祭祖尋根。


南雄珠璣古巷,是中國大陸三大著名尋根地之一,據說是嶺南歷史上最為久遠的古村落。「廣東通志」記載:「相傳廣州諸旺族俱發源於此(珠璣巷)。」從唐開元四年(西元716年)宰相張九齡奉詔開鑿梅關驛道以來,珠璣巷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珠璣巷祠堂群。


珠璣巷原名「敬宗巷」,是梅關驛道上的一條小巷。唐敬宗時期,因巷內有一張姓人家七世同堂,家庭和睦,朝廷聞其孝義,便賞賜珠璣絛環;後來為了避敬宗廟諱,遂易名為珠璣巷。
唐代開始,中原文化就是通過梅關古道,進入粵北地區,在廣東紮根繁衍。這些中原人士穿越南嶺,首先都在珠璣巷駐留。中原人通過梅關驛道到珠璣巷南下避禍的大規模移民潮有三次:第一次是北宋年間,金人南侵,為躲避戰亂以及自然災害,中原人南遷珠璣巷避難;第二次是南宋末年元軍入侵;第三次則是明末清初南下避戰禍。
據稱從珠璣巷遷移出去的姓氏,至今已達183個,其後裔分佈在珠三角地區及海外,形成以粵語為語言體系的廣府民系,諸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嶺南知名的歷史人物,均為珠璣巷之後裔。


蘇氏宗親活動之~南雄珠璣古巷掠影


▲南雄珠璣古巷掠影:文字介紹:汪莉絹/圖片攝影:蘇雲鋒(廣東開平)/視頻:風尚影音傳播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下蘇氏信息平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