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本文作者黃強

這年頭,有些人推崇素食,長期吃素。素齋有兩種,一是普通飯店的素齋,如南京有綠柳居素菜館,二是寺院素齋館,如南京雞鳴寺百味齋、棲霞寺千佛齋。其素齋各具特色。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1,南京雞鳴寺(黃強攝)】

筆者出版有多本佛教方面的著作,也曾在佛學院執教,這裡就說說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2,雞鳴寺百味齋素菜】

素食制度實則是漢傳佛教特有的禁食肉類的制度,比丘戒律中本無此規定。大小乘戒律規定僧人不準吃葷,只禁食氣味濃烈、刺激的食物,如大蔥、大蒜之類,並不禁止肉食。藏傳佛教如蒙、藏族喇嘛都吃肉,中國傣族和南方國家僧人,託缽乞食或受人供養,也不排斥肉食。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3,玄奘負笈銅像(黃強攝)】

最初在印度,以及佛教剛傳入中原時,僧人是可以食肉的,有所謂三淨肉之說。《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記述玄奘到達龜茲國,其時國王設宴招待玄奘。“明日,王請過宮備陳供養,而食有三淨,法師不受,王深怪。法師報:‘此漸教所開,而玄奘所學者大乘,不爾也。’受餘別食。”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4,黃強著《玄奘》,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佛教《十誦律》曰:“我聽瞰三種淨肉,何等三?不見、不聞、不疑。不見者,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不聞者,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不疑者,是中有屠兒,是人慈不能奪畜生命。”也就是說只要是沒有看見的,沒有聽到的,不是專為自己殺食的這三種肉,僧人是允許吃的。食三淨肉在小乘佛教中是允許的。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5,南京棲霞寺】

佛教傳入中國,僧人通行小乘戒(特別是《十誦律》),允許吃肉。漢傳佛教的僧人,食素始於南朝梁武帝蕭衍執政時期。南北朝時期,大乘佛教盛行,其中影響大的《大般涅槃經》、《楞伽經》,這幾部佛經都主張禁止食一切肉,《大般涅槃經·四相品》說:“從今日開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斷大慈種。”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65,棲霞寺僧人過堂(黃強攝)】

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重視戒律,他在即位第十八年親到無礙殿受佛律,法名冠達。他敕令法超為全國佛教的主教僧正,還提出要撰寫《出要律儀》,分發境內,通令執行。他在位時幾次捨身寺廟,由大臣出錢贖回。梁武帝在位時,佛教盛行,寺院林立。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7,梁武帝】

梁武帝依據《大般涅槃經·四相品》等大乘經文,作《斷酒肉文》,強調斷禁肉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說:“眾生所以不可殺生,凡一眾生,具八萬戶蟲,經亦說有八十億萬戶蟲,若斷一眾生命,即是斷八萬戶蟲命。”要求僧人斷食肉食,並監督執行。梁武帝禁僧人肉食,與佛教的善惡果報、生死輪迴教義以至成佛論結合起來,說飲酒食肉將遭遇苦報,“皆斷佛種”。禁肉戒律的推行,改變了漢代以來僧徒可以食三淨肉的習俗,對後世佛教徒的生活影響甚大。一直到現在,漢傳佛教的寺院、僧人都是普遍實行,不準食肉,佛教信徒在齋日也都遵守戒律,嚴禁食肉。但是佛學專家任繼愈先生在《中國佛教史》中則認為,梁武帝“提倡慈愛‘去殺’也可以用於緩和各種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當時還是有其積極的一面。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8,百味齋素食】

由禁吃肉食,食素,擴大到舉凡有生命的,可能殺生的食品、衣物都是禁止的。例如對雞蛋的食用與禁食,各地寺院有所區別。一般說來,廣東等南方,比較寬鬆,可以食品,江蘇基本不用,北方原則上不用。如何區別?有生命胚胎的草雞蛋,如南京六合的活珠子(終止發育的雞蛋胚胎)是不準食用的。工廠規模化生產的,不能孕育生命的洋雞蛋,是可以食用的。因為無法辨別哪些雞蛋是有胚胎的,哪些雞蛋是無胚胎的,有的寺廟乾脆不吃雞蛋。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9,素食】

但是對於禁止肉食,佛典並無嚴格規定,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按照古印度的佛教,僧人乞食,廣結善緣,供養者供養什麼就接受什麼,不允許挑食,也沒有選擇、挑剔的餘地,按照臺灣聖嚴法師的說法:“只要不是特為某一些託衣缽著而殺,縱然魚肉等食物,也不拒絕,這就是我們小乘佛教不規定必須素食的原因。”因此,南傳佛教地區的國家乃至出家僧人,都不堅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不食素,但是不親自殺生。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10,禪宗六祖惠能法師】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得到弘忍傳法後,離開黃梅五祖寺,被神秀一派追殺,隱藏於打獵人隊伍之中,吃飯時,打獵人吃肉,他吃肉邊菜,而避開菜邊肉。不吃肉是為了堅守戒律,吃肉邊菜是為了生存,保持生命。後來,惠能主持寶林寺,開創禪學南宗,禪宗從此綿綿不絕。試想如果當初惠能大師墨守成規,以戒律為重,不採取變通方法,食肉邊菜,豈不是白白丟掉性命?那裡會有後來的禪宗繁榮。這就是說,食素在特定情況下,也是可以變通的。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11,素齋】

說到僧人不能沾葷腥,讀者會聯想到酒肉之類,其實漢傳佛教講葷腥並不專指肉食。佛教中的葷菜,是指具有惡臭味道的蔬菜,如大蒜、蔥、韭菜等。《楞嚴經》說:葷菜生食,熟食助淫。比丘戒律裡也規定:吃了葷菜要單獨住,或者距離他人數步以外,並位於他人下風而坐,不能干擾他人。所謂腥菜,指肉類,辣椒、胡椒、五香、八角、茴香、桂皮算是香料,調味品,不是葷菜,不在戒律限制範圍。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12,素齋(素三文魚)】

由僧人可以吃三淨肉,到漢傳佛教僧人禁食肉類,只准吃素,叢林戒律也是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的。梁武帝後,漢傳佛教開始素食制度,然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有感少林十三棍僧輔助打天下,敕令少林武僧可以喝酒、吃肉,屬於一個特例,不過現代的少林僧人依然堅持素食制度。再如,過去僧人受戒需要燒戒疤,歷代發生過不少僧人燃頂死亡的事件,建國初期,僧人依然要燒戒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佛教協會明令禁止僧人受戒燒戒疤這種自殘身體,革除了由古代沿襲下來的陋習,因此,現代人出家受戒已經不再有這條戒律了。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圖13,素齋(素蝦、素肉,都是形式、口味相似,都是素食)】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更多佛教知識,請讀拙著《走進佛門》。

【圖14,黃強著《走進佛門》,鳳凰出版社出版】

黃強黃不息2016年、2017年兩次年度文化頭條號。2019年入選精選頻道。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文藝評論家。已出版《金瓶梅風物誌》《中國服飾畫史》《服飾禮儀》《趣民國》《文人置業那些事》《消失的南京舊景》等著作十多本。

服飾史新著《古代服飾與時尚》《古代軍戎服飾》《六朝人的衣櫃》,即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寺院素食與三淨肉的來歷

黃強著《古代軍戎服飾》《古代服飾與時尚》,商務印書館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