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腎病都需要穿刺嗎?

手機用戶73972182224


我是腎病醫生張全樂,有11年腎病臨床工作經驗,有問題歡迎隨時評論或者點我頭像私信


提起腎穿刺,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患者願意去做,因為診斷會準確。更多的患者還是不願意去做穿刺,因為“總覺得對身體不好”。那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腎穿刺?

腎穿刺是一種明確腎病病因病理,進一步確診患者所患的具體病種的一種創傷性檢查。在超聲或CT引導下,取一個或多個小條腎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主要具有明確診斷、指導治療、估計預後的臨床意義。

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腎穿刺;

腎病種類繁多,臨床症狀卻極為相似,都表現為蛋白尿、血尿。但是病理類型、預後以及治療方法卻有所不同。為了診斷準確,方便醫生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做穿刺就顯得很重要。畢竟腎穿刺被稱為診斷腎病的“金標準”之一。

在什麼情況下不允許腎穿刺;

1.身體情況上不允許的,比如重度高血壓,孤立腎,凝血功能異常,萎縮腎,出血傾向明顯。

2.心理上無法接受,精神壓力大,無法配合操作的患者。

腎穿刺的適應症主要有:

1、不明原因而持續的蛋白尿;

2、過敏性紫癜性腎炎,需要了解其病理類型,有無新月體、新月體比例,依據病理類型確定治療方案者。

3、腎病綜合徵,激素治療不敏感或懷疑其病理類型較重的患兒。

4、急性腎小球腎炎治療4周療效不明顯者。

5、腎功能不全患者,存在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案困難時,尤其急性起病,可能是急進性腎炎時,應及早進行腎穿刺檢查,以便確診並制定治療方案。

6、尿毒症患者進行腎移植後出現可疑的排斥反應,或被診斷為排斥反應且治療無效,或者懷疑原有腎病又復發者,需要進行腎穿刺檢查。


最後強調一點,腎穿雖然是診斷腎病的“金標準”之一,但也只是之一,並不是全部。

在腎病的治療過程中,但無論選擇哪種,一定要先確診。



我是腎病醫生張全樂,有11年腎病臨床工作經驗,有問題歡迎隨時評論或者點我頭像私信

譽美醫生張全樂


陳舟醫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腎活檢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明確腎臟的病理類型,指導腎病的治療。

如果腎穿刺結果不影響治療,通常沒有必要穿刺。

比如:

1.<6歲的腎病綜合徵患兒,可不必行腎穿刺活檢,因為超過90%患兒微小病變腎病MCD所致,可以先經驗性激素治療。

2.許多醫生會經驗性的應用ACEI/ARB對亞腎病性蛋白尿進行治療,若出現腎功能損害、血尿或者膿尿、自身免疫指標異常,可考慮行腎穿刺活檢。

3.單純性血尿,腎活檢意義不大。

4.腎臟縮小(長徑<9cm)伴有腎皮質萎縮(厚度<1cm)通常不必活檢,因為此時病程不可逆了。


腎穿刺活檢的具體過程,大家可以瞭解一下,不要害怕:

首先,2%利多卡因逐層麻醉。

必要時,在皮膚做一小切開便於活檢針進入。

活檢針置入進針導向器,針尖從皮膚切口刺入。超聲探頭沿活檢針下滑置於皮膚之上。調整好最終的進針角度。

在超聲的介導下,活檢針繼續推進到達腎臟。超聲醫生應一直保持針尖處於可見狀態。如果針尖看的不是十分清楚,則可上下輕輕移動穿刺針或輕輕轉動超聲探頭以保持針尖可視。在肥胖患者,因為腹部脂肪產生回聲而使活檢針難以探及。在這種情況下,搡作者應通過組織的移動估計進針的深度。在針尖進入腎臟之前,應屏住呼吸。

當針尖到達腎包膜或恰好穿過腎包膜時,打開保險。按下活檢鈕活檢針繼續穿行出活檢長度,因此要注意,在進針路徑上不應有重要結構。

活檢時進針圖像或錄像應於保存。退針之後,使用多普勒檢査進針通路明確是否有出血、漏液或血腫。


健康幾何


腎病都需要穿刺麼?

小花可以肯定地說,大部分的腎病都需要做穿刺來明確診斷。還記得小花在腎內科輪轉的時候,一走進腎內科就看到醒目的幾個大字“金眼科,銀外科,明明白白腎內科”,這個“明明白白”就是指腎穿。

如果把腎臟比作一棵樹,血常規,尿常規,b超等檢查相當於給這棵樹拍了個照片,能看出這棵樹葉子黃了病了,但一張照片是不能讓大夫看清楚這棵樹的病況,而腎穿就能直接越過照片摘到這棵樹的葉子。因此,腎穿不僅能明確診斷腎病的類型,還能判斷疾病發展的階段,甚至有些時候可以用來判斷藥物療效,可以讓患者得到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人體一共有兩百多萬個腎單位,而腎穿取出的腎組織非常非常細只有幾十個腎單位,所以腎穿並不會影響的腎臟功能。

那什麼啥情況下不需要做腎穿呢?

第一種,身體情況不允許的,比如凝血功能異常,高血壓,孤立腎,萎縮腎。

第二種,心理上完全無法承受,精神壓力很大患者無法配合操作。

小花曾經在看見一個“熊孩子”在腎穿室拳打醫生,腳踢護士,麻藥撒了一地,弄的一片狼藉。像這樣無法配合的患者就不適合腎穿。

想要了解更多實用、有趣的醫學知識,請關注“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醫學界 顧小花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穿刺多指腎穿刺,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檢查手段,多用於腎臟綜合症與慢性腎炎的區分。並非所有的腎病都需要進行穿刺檢查。

穿刺檢查會對腎臟產生一定的傷害,有一定的風險。是否做這項檢查需結合具體病情,參考醫生的意見,按照患者意志作出決定。此外,患有血液類疾病、嚴重高血壓以及嚴重腎萎縮的患者,通常不建議進行腎穿刺檢查。


一般臨床建議患者儘量做穿刺檢查的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腎衰竭、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症、遺傳性腎炎等,有嚴格的適應症的。



腎內科醫生張益民


在腎內科,腎穿刺是一個非常常用的檢查手段,雖然醫生也可以做一些別的化驗檢查來輔助判斷病情,但是腎穿刺活檢是判斷腎臟的病理類型的金標準,通過它,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患者的腎臟到底發生了什麼病變,從而更好的指導用藥和預判疾病的後續發展情況。


下面就跟分別說說不同的情況下,哪些需要做腎穿刺檢查,哪些可以考慮不進行腎穿刺。

單純血尿

單純血尿在臨床上很常見,患者沒有尿蛋白、高血壓,腎功能也正常,只有潛血紅細胞而無其他異常,這樣的就叫單純血尿,那麼,這類患者大多數不需要腎穿刺,只需要3-6個月複查一下尿蛋白、血壓、腎功能情況。平時基本和正常人是一樣的,不影響生活。

說大多數,那少數建議腎穿是什麼情況呢?如果直系親屬中有腎病相關病史,同樣也有血尿這些情況,那麼,建議腎穿刺來判斷是不是遺傳性腎病可能。遺傳性腎病如Alport綜合徵、薄基底膜腎病早期可以只表現為單純血尿。

血尿伴蛋白尿

如果尿蛋白定量在1g以上,原則上是先腎穿刺後確定病理再進行治療。

如果患者實在不願意腎穿刺,可以先按醫生經驗治療3-6個月,並持續觀察尿蛋白、血壓和血肌酐變化。治療有效,發現尿蛋白下降,可以暫時不做腎穿刺;若尿蛋白依然在1g以上,還是建議做腎穿刺;如果在治療過程中血肌酐、血壓有升高趨勢,那就更不要遲疑腎穿刺了。

因此對於這類患者,是建議腎穿刺的,判斷下一步治療的方向。


大量蛋白尿

臨床上只要24小時尿蛋白大於3.5g,血白蛋白小於30g/L,滿足這兩個條件就可以診斷為腎病綜合徵,腎病綜合徵患者常常會伴有水腫和高脂血症。

對於小孩腎病綜合徵可以不腎穿,直接使用激素治療,因為這類90%多的腎病綜合徵病理類型都是微小病變,醫生根據經驗進行治療可使大部分患兒緩解,治療反應不佳再考慮腎穿刺。

但對於成人腎病綜合徵,病理類型、病情複雜,雖然根據臨床表現都診斷為腎病綜合徵,但治療手段是不一樣的。比如如果穿刺是膜性腎病,那麼膜性腎病規範治療是需要根據危險分層有不同治療策略,並不是直接上激素,即便病情需要上激素,激素也是不能單用的,效果會不佳。

因此對於成人腎病綜合徵,一般是建議腎穿刺,看看病理類型是什麼再決定治療方向。

長期高血壓

腎臟是高血壓損害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壓患者常常由於早期沒有任何症狀而不注重血壓的監測與控制,隨著高血壓病程的延長,腎臟損害隨之加重,出現白蛋白尿、肌酐升高等情況。有研究數據指出,在老年人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中,高血壓腎病是第1因素。

針對這類患者,目前可以保守治療為主,穩定控制血壓,監測尿蛋白情況,延緩腎功能進展,可以不做腎穿刺。

腎萎縮患者

正常成年人的腎臟實質厚度是1.5~1.7釐米,這位患者皮質0.7釐米,說明腎臟已經明顯萎縮了,實質變薄,穿刺中可能出現穿透、出血不止等較大風險,因此是腎穿刺的禁忌證,這時候的治療就是儘量延緩進入透析的時間。

以上都是臨床比較常見的情況,那麼我們現在一起來總結一下:

應該考慮腎穿

1)慢性腎炎:血尿蛋白尿,國內通常的原則是24小時蛋白尿大於0.5g,國外一些國家掌握在1g以上腎穿。 2)急性腎衰竭:腎功能快速惡化,除了一些中毒等誘因很明確的情況,其餘應儘早腎穿刺。

3)腎病綜合徵:小孩治療效果不佳,以及成人腎病綜合徵

4)懷疑遺傳性腎炎的患者

腎穿禁忌症

1)孤立腎

2)明顯萎縮腎

3)重度高血壓

4)明顯出血傾向

5)精神問題或者不能配合者


腎上線


我是腎病醫生王偉,10餘年腎病臨床經驗,擅長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疑難腎病。有問題隨時評論或者私信

一:腎病種類不同,對於腎穿刺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腎病不適合做腎穿刺。


(1) 比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腎盂積水或膿腫,以及腎臟腫瘤、多囊腎,還有慢性腎功能衰竭、過度肥胖,均不建議做腎穿刺。


(2) 但是有些腎炎一定要做腎穿刺,比如有各種類型的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以及一些疾病所引起的腎病,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病、澱粉樣變性腎病,還有糖尿病腎病、過敏性紫癜性腎病等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腎穿刺,以明確病理分型,為下一步治療做好準備。同時有些原因,比如急性腎功能衰竭,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做腎穿刺,更有利於進一步治療


我是腎病醫生王偉,10餘年腎病臨床經驗,擅長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疑難腎病。有問題隨時評論或者私信


腎病主任王偉


絕大多數腎病都需要穿刺活檢,以確定診斷,指導治療。

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腎臟病,表現大多是蛋白尿、血尿、高血壓、血肌酐升高等。同樣的蛋白尿,可能有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和轉歸可能完全不同。尤其是腎病綜合徵,病因更是五花八門,不經過腎穿病理學檢查很難確診。所以,腎病一般都要進行腎穿。

腎穿刺活檢真的那麼可怕嗎?

腎穿刺活檢,是在超聲引導下,用專業的穿刺針從腎組織(一般取右腎下極)取出約25px長細粉絲粗細般的腎組織,做普通顯微鏡、免疫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檢查,以明確診斷。腎穿刺活檢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腎臟病的金標準。

下面的情況,應該進行腎穿:腎病綜合徵,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炎,持續性無症狀尿檢異常(蛋白尿或血尿),原因不明的急性腎功能減退,原因不明的慢性腎功能減退等。

下面的情況,應禁止腎穿:明顯的出血傾向,不配合操作者,固縮腎、小腎和孤立腎,腎臟血管瘤、海綿腎或多囊腎等。

第一,腎穿是一種診斷技術而不是治療技術。幾乎所有的腎臟病都表現蛋白尿或血尿或血肌酐升高等,但原因卻五花八門,治療也各不相同。不明確診斷,如何精準治療。不同意腎穿,卻讓醫生準確治療,確實有點為難醫生。

第二,腎穿是一個很小的手術,的確有創傷,但創傷微乎其微。腎穿在臨床上開展幾十年,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不成熟、風險大的臨床技術,別說患者不同意,衛生行政部門首先不會同意。患者只看到了穿一針這種明顯的物理損傷,卻忽略瞭如果腎臟病不控制,看不見的疾病損傷。大多數尿毒症患者,兩個腎沒有受到過任何物理損傷,卻已經喪失功能,看不見的損傷遠遠大於看見的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出血,一般要求腎穿後絕對平臥6個小時,24小時後再下床,一週內不要進行重體力活動。穿刺點出血是腎穿最嚴重的併發症,但發生率很低,血腫能完全吸收,一般不會留有後遺症。

腎穿的利明顯大於弊,還猶豫什麼?


李青大夫


儘管腎活檢是一項創傷性檢查,但經過半個多世紀臨床的廣泛應用,它已經與骨髓穿刺一樣,是腎臟病診斷不可少的常用技術手段。

一般來說,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血尿,腎功能損害患者,只要沒有嚴重的出血傾向等禁忌症存在,均有做腎活檢的必要。

原發性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腎小管間-質性疾病,先天性及遺傳性腎臟疾病,繼發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腎臟病變(如狼瘡性腎炎、血管炎、藥物性腎損害等),甚至糖尿病腎病及原因不明的高血壓、腎移植後不明原因的腎功能減退等均需要依靠腎活檢才能明確診斷。

當然,有嚴重出血傾向、腎衰晚期、獨腎、合併泌尿系感染者應禁止做腎穿刺活檢,嚴重高血壓者需待血壓控制以後再進行腎活檢。


腎科高民醫生


腎穿刺是診斷腎病的金指標,可以明確病理類型、病情程度、指導治療、判斷預後。但是不是所有的腎病都需要做腎穿刺的,腎病患者,做腎穿刺對治療方案的指導意義不大,因此腎病可以不做腎穿刺,但對病情突然加重、或治療效果不好的也要做腎穿刺,以明確原因。其次腎病患者可以做些腎病方面的特殊檢查:尿蛋白組分檢測、尿蛋白電泳。以及腎臟免疫特檢,都可以檢查出腎病的發病原因,腎臟看不好跟沒有查清楚原因有一定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