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張堰走馬樓

在上海市的金山區,古鎮張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突出的建築特色,在2010年7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上海的浦南重鎮張堰鎮,舊名赤松裡。相傳漢留侯張良從赤松子遊曾居於此,故又稱留溪、張溪。

張堰走馬樓

漢留侯張良

因緣走近張堰,深入張堰,生活在這美麗的江南古鎮,結合當地古鎮文旅及相關文化歷史素材,在今日頭條開始連續發表,留溪長歌之系類的文化歷史文章介紹,旨在集中展示張堰本地的歷史人文和風俗文化,形成獨特的文化解讀和邏輯架構,令人況味古鎮歷史文化之底蘊、桑梓溫馨之意趣、重土報本之情結。

張堰走馬樓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張堰

歷史上,金山地區海潮侵襲、海岸崩坍頻仍,往往災害連年、禾稼盡槁,由此歷代政府均注重加強金山地區海塘建設。唐末五代,在今張堰東南柘湖北岸築堰御潮,名捍海十八堰。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知秀州丘崈沿柘湖北岸修築捍海十八堰及運港大堰。十八堰中,其中一堰名張涇堰,今張堰鎮即在堰舊址處,故名張涇堰,俗稱張堰。

張堰走馬樓

西晉時,張堰地區已成為商市,名留溪鎮。明代立金山衛,“商賈畏軍強,莫敢往衛,止於鎮,鎮遂盛”。當時南湖頭商船聚泊,檣桅林立,煙火之盛,甲於一鎮。商業繁華,各類商店,作鋪鱗次節比,是金山、平湖、奉賢一帶商業彙集之地,被譽為浦南首鎮。

張堰走馬樓

明清時期,是張堰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的繁盛時期。清末民初,金山縣內最早的錢莊,銀行,商會相繼在張堰建立。民國26年,全鎮各類工商業戶有150多家,錢莊、銀樓、典當、銀行9家。民國35年,全鎮工商業登記戶有63個行業,355家。1950年成立工商聯,有工商登記戶350家。

張堰走馬樓

解放後,人民政府重視城鎮建設,逐步改建道路房屋,自70年代起,陸續翻建商業街,裝潢店堂,改善店容店貌,到1993年,已初步恢復江南古鎮風貌

張堰走馬樓又稱陳氏老宅,位於金山區張堰鎮政安弄26號,始建於晚清時期,由里人陳中一之母所建,俗稱“陳家走馬樓”。系二層呈回字結構樓房,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內間數量12間,建築為前後二進二層樓房,天井居中,雕樑畫棟,古色古香,樓上四周有走廊可貫通,具有上通下達,一團和氣的文化象徵,是張堰鎮僅剩走馬樓式建築。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由於房屋性質有些特別,陳氏老宅後來租賃給居民居住,這裡一共住了七八戶人家。因為是借來的房子,也不需要愛惜和保養。年久失修,破舊的老宅,欄杆早已經斑駁,但依稀能看到木雕的精美,還有木窗上的彩色雕花玻璃。這幢百年老房就這樣被“透支”。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近年來,在金山區、張堰鎮有關部門的努力下, 2012年,地方政府出資回購,2013年重新修繕了走馬樓。地方政府對歷史文化名鎮保護,以人為本,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突出保護重點,彰顯名鎮特色,統籌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統籌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統籌風貌區保護與古鎮高層次的協調開發,使張堰鎮成為上海都市郊野公園中的山水古鎮、江南親水宜居生活的文化古鎮、古今智者隱居的文創熱土。在2013年經過初次修繕後,2019年10月,《金邑傳集-文創雅集生活空間》落地張堰政安弄26號。金邑企業再次投入資金資對陳氏老宅走馬樓進行保護性的修繕,“修舊如舊、保持原貌”修復均保持了原建築磚牆木樑結構、飛簷斗栱藻井等風格,凸現了明清建築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2013年8月,被列為“金山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公佈為金山區文物保護點。

張堰走馬樓


張堰走馬樓

走馬樓址在金山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義。張堰是金山革命的策源地。民國初(1912年)張堰市公所設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惲代英、肖楚女、陳雲等革命家都曾來鎮指導革命活動。民國十三年(1924年)5月,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黨金山縣臨時黨部設於此,同年8月國民黨金山縣黨部成立,在此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1925年秋,國民黨金山臨時縣黨部執委會一年任期屆滿,李一諤主持召開國民黨金山縣代表大會,正式成立金山縣黨部。著名共產黨人肖楚女同志應邀來張堰參加大會,指導李一諤開展工作。之後肖楚女同志寫信給在上海的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之一、共產黨活動家林育南,建議黨組織委派李一諤“在金山作農運,發生獨支”,即交給他在金山領導農民運動,發展共產黨員,建立黨支部的任務。所以李一諤也是歷史上中共金山地方組織的創建人。這一時期,在李一諤努力下,金山又有了4位共產黨員——翁明哲、張善述、王世德和李一諤的胞弟李新民。不久成立了金山縣歷史上第一個共產黨地方組織——中共金山特別支部。李一諤擔任特支書記。1928年2月,金山獨支改為中共浦南區委,李一諤任區委執行委員,後任書記。1928年底成立中共金山縣委。1928年暑天(7月下旬到8月上旬之間),陳雲同志來金山浦南,在甸山住了一個時期,幫助浦南區委制定《浦南秋收暴動決議案》,組織工農(鹽)群眾,發展黨團組織,籌組農民武裝,開展抗租抗債,準備秋收鬥爭,把金山浦南的革命鬥爭引導到土地革命軌道上來。此後,在黨的領導下,李一諤在金山浦南一帶的工作得到飛速發展,到1929年2月初,中共金山縣委下面已經建立了4個區委,有黨支部164,黨團員1751名。基層黨組織遍及金山全縣、松江縣黃浦江以南全部,還有平湖縣東部這一大片廣大的浦南地區。張堰鎮是共產黨早期在金山南部地區的活動中心。新中國成立後,在陳氏老宅走馬樓,設張堰區公所,曾設張堰區人民政府,張堰鄉人民政府於此。現今,走馬樓在修繕之後已經煥發生機,對市民和遊客開放,預約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