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一条路改变一座城

<table> 一条路改变一座城

绿意盎然的海滨北路。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table><table> 一条路改变一座城

情侣路,一直是珠海的一张名片。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摄

/<table>

备受珠海市民关注的九洲大道(一期)升级改造工程日前顺利通过预验收工作。不少珠海市民驶过九洲大道发现,原先色泽黯淡且布满裂纹的路面加铺了乌黑的新沥青罩面,新划白色标线醒目,公交专用车道与其他车道区分明显。

岁末年初,珠海多条道路改造通过工程验收。自2017年以来,珠海市分6批推进道路改造,主城区涉改造道路114条,总长约130公里,一批批道路得到了“美容”升级。

对于区域发展而言,道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珠海建市以来的发展历程,一条路改变一个区域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站在新起点,珠海正重点完善交通面貌,在提升出行效率的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致力于打造一个颜值与气质并重,通达与美观兼备的城市形象。

●南方日报记者 胡钰衎

情侣路

为城市赋予浪漫气质

日前,一则批前公示引发全城关注。根据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公布的《情侣路全线慢行设施及道路交通组织与衔接提升规划》,珠海人最熟悉的海景道路——情侣路,将迎来全面提升。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让人印象深刻的路。对于珠海而言,情侣路正是城市气质的代名词。

情侣路如同一条飘逸灵动的绸带萦绕着海岸线不断延伸,多样的植物、多彩的时花为整条路段增添了自然清新的气息,路上成双成对漫步的恋人、家长带着孩子在海边嬉戏的笑颜、三五好友一同享受骑行的乐趣……构成了珠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海边修路是珠海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这座城市海岛众多,海域辽阔,北到珠江口、东和南至万山群岛海域,西到黄茅海,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在经济特区建设的初期,为了缓解老香洲主干道的交通压力,1991年情侣路正式兴建。1992年8月,随着情侣路中段的竣工,旅游大巴载着游客直接开到珠海渔女雕像旁。1999年,情侣南路修建完工并实现南北贯通,基本上围绕着珠海市区全面接通。

由此,从拱北海滨南接澳门海滨,北至唐家湾与金唐路相连,道路临水而建,远山清晰可见,一路风光旖旎,赋予这座海滨城市浪漫的气质。而后,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这条路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也为沿线拱北、香洲、唐家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发展提供支撑。

“根据该规划,情侣路南、北两段将分别向两端新建13.9公里和6.5公里的道路。”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规划将情侣路分为南、中、北三个部分。南段为珠海大道至情侣路观澳平台,中段为观澳平台至海天驿站,北段为海天驿站至中山珠海边界,与目前情侣路已建部分的道路相接,未来的情侣路北部将与中山市规划中的滨海公路相交,向西南延伸至珠海大桥桥头,形成长约55公里的全海景道路。

该负责人介绍,现在情侣路沿线的交通组织建设和景观提升工作已经在逐步开展,此次规划是希望将情侣路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整体设计。

沿线交通配套功能将大提升。根据规划,未来情侣路全线将根据旅游集散、慢行休闲、片区集散分为8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承担不同的功能,起到疏导人流、提升观光品质的作用。

针对情侣路过街难的问题,该规划也进行了统筹考虑。情侣路全线计划增设16处立体过街设施,提升已建成段慢行品质,并将对沿线公园进行景观整合提升。此外,未来还计划在海滨泳场、城市阳台、九洲港三处增设旅游服务中心,并增设4条旅游公交线路和2条电瓶车微循环线路,为来往的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体验。

“沿线景观可看、可达、可憩,城市形象全面升级。”珠海市民黄小姐对情侣路的改造尤为期待。

机场东路

滨海通道蝶变“金湾情侣路”

车辆行驶在机场东路,绚烂的花朵依次盛开,成片绿荫草地、“花海”栈桥和九步梯广场等别致的景观美不胜收。

情侣路已成为珠海的一张“城市名片”,珠海金湾区的机场东路,在改造后常被人们称为金湾的“情侣路”。

金湾机场东路长6.4公里,沿泥湾门水道西岸,由南至北穿过金湾区南部自然山体生态板块,是汇集“山、海、城、田、岛”地域自然景观风貌的山水长卷。

数十年前,这里不过是连接三灶岛和珠海陆地的一条大堤。因为珠海机场的落成,机场东路成为机场通往香洲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珠海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门户。

机场东路南端坐落着珠海的空中门户——珠海机场。每天,平均有200多个航班从金湾机场进出。2018年,珠海金湾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了1000万人次。

因为机场,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成为珠海走向世界的名片;因为机场,金湾崛起了航空产业,国家级航空产业园区落户,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鲲龙—600从这里起飞。一座航空新城顺势而起。

随着航空新城的加快建设,机场东路提升改造纳入议程。2017年底,机场东路美化绿化提升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动工。英国普玛建筑事务所将长度6.4公里岸线由北至南依次设计为滨海乐活区、运动活力区、生态休闲区,旨在构建起水绿共融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人文与科技兼容并蓄的景观休闲场所。

借鉴情侣路的经验,机场东路的改造在种植设计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和生态性原则,机场东路两侧以棕榈科乔木与分支点较高的遮阴乔木结合微地形、缀花草坪,总体形成开阔通透的疏林草地种植特色,营造“阳光海岸、滨水门户”的景观空间风貌。同时,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和金湾特色历史文化元素,打造了珠海首个健康步道体系。

如今,它的一侧是大海,一侧是湿地公园,是一条集景观、市政功能、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于一体的“金湾情侣路”。入夜时分,明月如水,华灯燃点满地星。

在如诗如画滨海水岸的另一侧,机场东路承载起高楼林立、灯火璀璨的航空新城。近年来,金湾区相继完成了航空新城小学、航空新城幼儿园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机场东路是旅客前往珠海机场的重要交通要道,机场东路是否畅顺,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感,更关系到珠海的对外形象。路修得好,这里就会热闹起来。”金湾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根据规划,金湾区将在5年之内累计新增公办中小学19所,新增学位2.67万个,10年内公办学校规模增一倍。同时,广东省人民医院与金湾“联姻”,共建了金湾中心医院。金湾区委区政府深度推进“合作办医”,通过引进省内优质资源,快速提高金湾的医疗水平。

此外,高起点规划的金湾航空城公共文化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市民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均在全速推进当中。去年国庆节,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的金湾区图书馆对外开放,是珠海目前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未来,一系列公共服务、产业孵化、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等生产、生活设施将在航空新城“破茧而出”,吸引更多人才在此“落地生根”。

珠海大道

贯穿东西部亮丽风景线

南国无冬。新年的珠海处处花团锦簇。驶过珠海大道,绿化带上的狼尾草、毛冠草随风摇曳,朱蕉在草丛中亭亭玉立,婀娜娇媚。

这是珠海大道绿化改造后给市民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在2019年珠海两会期间,珠海市长姚奕生曾谈到,要对城市进行绣花般的管理,珠海大道“季季有花,四季不同”。这条城市东西大动脉渐渐呈现出了简约清新的自然生态景观。

珠海大道,与情侣路同年启动建设的一条咽喉要道。老珠海人称之为唤醒珠海“西伯利亚”的交通命脉 。

1991年,贯通珠海东西的珠海大道正式开建。作为当年珠海交通建设史上最长、标准最高、投资数额最大的交通项目,珠海大道包含了洪湾大桥、前山大桥、珠海大桥、泥湾门大桥、南水大桥、鸡啼门大桥等6座大桥的建设,其中珠海大桥全长3125米,是当时广东省最长的公路桥梁。

事实上,交通曾是长期困扰斗门等西部地区与主城区来往沟通的桎梏瓶颈。“东西部之间隔着茫茫的水系,要从珠海东部进入西部,只能摆渡通过三乡、神湾、斗门等地。”在斗门本地人心中,以前的西部地区就是珠海的“西伯利亚”。

1993年,珠海大道建成通车,驱车贯穿全线只需不足1个小时。自那时起至今,珠海大道始终承担着珠海东西部往来的绝大部分交通量,至今依然是珠海东西部之间的交通命脉。

珠海大道通车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占地1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七成以上的西部开始进入投资者的视野。一批批重大项目逐渐在西部落地或投产,改变了斗门、金湾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珠海大道车流量与日俱增。数据显示,2014年珠海大桥双向车流量尚只有8.1万辆/天,2018年则增长至11.4万辆/天,为珠海交通最为繁忙的道路之一,拥堵并不鲜见。

因此,扩建改造迫在眉睫。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日前发布关于珠海隧道工程批前公示,将建设珠海隧道工程,主线起点位于珠海大桥西(灯笼公路东侧),与现状珠海大道主线接顺,向南转向下穿珠海大道新建辅道后转入珠海大桥南侧,以盾构段进入磨刀门水道江中段,继续向东下穿堤岸。

建成后,珠海隧道有着无惧恶劣天气影响,全天候通车功能的优点,将作为珠海大道主线通行,缓解珠海大道高峰期堵塞,带来平顺畅通的效果。

与此同时,珠海大道开始探索更佳的绿化美化效果。以播种育苗方式种植花卉,道路上的时花组合全年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交替布置,醉蝶花、向日葵、波斯菊、油菜花、狼尾草等花卉将争奇斗艳,绿化景观焕然一新。

“改造保留了景观形状好的灌木和乔木,疏剪断头、残枝、偏冠、倾斜、树形瘦弱的乔木,我们对地势较低的位置进行覆土填高,重新梳理植物配置,配合时花种植,对抽疏的苗木实行迁移处理,移植至香山湖公园、珠海中学、苗圃加强养护管理。”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珠海大道绿化改造践行生态节约理念,“不新买一棵树,不浪费一棵老树”,既保证绿化效果,又贯彻节约方针。如今,这条城市主干道正变身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观察眼

建设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如果说,城市品质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千万条道路纵横交错,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撑起了城市发展的“里子”,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养分”得以涌动、置换,迸发出无限活力。

从建市之初仅有一条马路、一盏红绿灯,到今天,珠海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道路也有了更高的人性化要求。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线性特征的城市道路,其功能已由原来简单的交通通行向城市景观、公共交流、城市意象等复合功能转变,成为展示城市特色的非常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

近年来,在珠海道路建设和改造施工过程中,绿化景观塑造成效斐然。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林荫夹道、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为“花园城市”建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景观更美了”“路更好走了”。

值得关注的是,塑造道路景观的同时,这座城市的管理者还注意算好经济账,践行了生态节约的改造理念。

2019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曾明确提出:“严控新栽大树、名贵树,合理移植现有树木,绿化美化更多通过撒种、育苗,营造花开花落、色彩丰富、四季更迭的自然生态景观”。

回顾过去一年,珠海大道和九洲大道改造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在珠海大道改造过程中,一批从珠海大道移植的香樟树,在香山湖公园“安家”。据城管部门统计,珠海大道原有775棵大型树木,除了20棵有景观价值的树木原地保留外,35棵树木移植到香山湖公园,其余720棵树木移植到香洲区体育公园用地。

九洲大道绿化提升工程开展时也移植一些树木到香山湖公园等处。九洲大道原本种植的24株罗汉松盆景,其中18株罗汉松盆景移植至香山湖公园,4株罗汉松盆景被移植至香山驿站公园,2株被移植到了海天驿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既要实现道路本身的功能,又要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要求,符合地方文化特色以及适合城市形象和发展,将人、车、路、景高度统一起来,设计出符合人们更高追求的城市道路。

在此过程中,保持和节约自然资源应当是须遵循的设计原则。在未来的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项目中,我们都期望城市管理者将节约建设资金的理念贯彻下去,从集约利用资源角度出发,“不新买一棵树,不浪费一棵老树”,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数读

规划路网752公里

在珠海,一系列公路和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按照《珠海市干线路网规划》,未来将建成“六横十纵”骨架网络,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三个层级,规划总里程7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6公里、快速路184公里、交通性主干路292公里,计划2035年全部建成。

约130公里道路改造提升

新道路建设的同时,旧有道路改造提升亦纳入议程。据珠海市公路局统计,2017—2019年,珠海分6批次推进主城区市政道路路面“白加黑”改造工作,改造提升道路约130公里。其中14条道路进行了车行道拓宽,10条道路建成公交专用道长度合计约52公里,完善自行车专用道长度约85公里。

57条主干道树木修剪

2019年,珠海市政府将“做好主干道树木修剪和公共绿地日常管养工作”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工作之一。据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计,截至12月,全市已完成了情侣路、人民路、港湾大道、珠海大道等57条主干道(市政府要求为30条主干道,后来我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27条主干道)树木的三轮修剪工作,共修剪树木31.89万株。

300万平方米园林绿地改造提升

据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计,2019年珠海市共修剪草坪及地被灌木约30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园林绿地约300万平方米。全市加强公共绿地的改造提升,打造了一处处景观别致的“亮点”项目,比如海滨公园、野狸岛公园、港湾大道、珠海大道、情侣路等绿化提升项目,通过改造提升落实了精细化管理,取得较为显著的绿化美化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