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照片:清朝末年時的大清軍隊,有槍有炮,但士兵軍裝又肥又大


【圖為當時的清朝士兵,連像樣的鞋子都沒有】清朝軍隊的組成 說起清朝軍隊的制度,大家想必有一些瞭解。最初的軍隊是分為八旗和綠營。當初努爾哈赤為了能夠很好的統治女真各個部落的時候,創辦了八旗,最初只有四旗,後來增設到八旗。八旗各自有自己的旗主,而且是世襲制的。可以說八旗是清朝的主力軍隊,最開始的八旗都是滿族人組成的軍隊,後來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一共是24旗。

【圖為正在訓練的晚清舊式軍隊】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英八里橋決戰,當時清軍主力就是蒙古八旗,然而這場戰鬥的結果卻是八旗慘敗。想想清軍入關前的八旗,能夠三線作戰——遠征朝鮮、討伐蒙古、進犯明朝,鮮有敗仗。

【圖為清朝舊式軍隊,每人一把佩刀,但是缺點精氣神】當時,這支令對手望而生畏的八旗軍跟隨大清攝政王多爾袞一路殺入到了中原地區。一統天下後,滿清以華夏文明正統繼承人自居,八旗子弟由國家供養,不用打仗,也可以拿到俸祿。

【圖為配備火槍的清朝士兵,軍裝很肥大】久而久之,曾經的虎狼之師也逐漸退化。八旗的退化速度有多快,到了康熙年間平定三藩的時候,八旗的戰鬥力已經下滑很嚴重了,而康熙只好選擇綠營軍取代八旗。

【圖為清軍的炮兵】綠營則是由漢人組成的軍隊,他們的標誌是綠旗。主要有馬兵和步兵,在沿海地區還有水師。綠營主要是分佈全國各地,在京城只有極少數軍隊,並且受到八旗步兵營的統領。綠旗兵的基本單位是“營”,每營最多有六七百人。

【圖為清軍正在試射試射280mm克虜伯大炮,洋務運動後,清廷大力購置西式武器】在清朝前期,綠營軍也是十分有戰鬥力。在如平定三藩、平定準噶爾、征討大小金川的戰鬥中,綠營軍都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到了近代,綠營軍的戰鬥力嚴重下滑,平時訓練都“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作為當時的正規軍,綠營軍的軍紀廢弛,士兵也漸漸不會打仗,遇到西方軍隊幾乎不堪一擊。


【圖為1868年的清朝水師官兵,軍艦是從英國人手裡買的】除了八旗和綠營之外,後來又有了勇營,也就是地方軍隊。這其中比較出名的有三個,分別是曾國藩創辦的湘勇,左宗棠的楚勇,李鴻章的淮勇,其中左宗棠的楚勇也是湘勇系統裡面的。

【圖為清朝軍官和士兵】湘軍最初的起源是曾國藩以湖南團練大臣為名招募的一支地方團練武裝,主要是用來維護地方安定,剿滅土匪,所以湘軍也是後來剿滅太平天國的主力軍。

【圖為訓練場上的清兵】左宗棠也是湖南人,1860年,他脫離曾國藩自立門戶。左宗棠也在湖南招募了一支團練,戰國時期湖南地區被稱為“楚”,所以這支團練就起名為“楚軍”。楚軍的招募地、營制、訓練、軍餉都與湘軍體制相似。

【圖為北洋水師基地裡的淮軍士兵】1862年,曾國藩派李鴻章組建一支獨立建制的軍隊去支援上海抗擊太平軍,李鴻章就來到了安徽老家招募了幾千人,加上部分湘軍士兵組成了淮軍。建軍之處,淮軍沒條件沒裝備,就是這樣一支乞丐軍卻解決了上海士紳的燃眉之急。之後,經過李鴻章的苦心經營,淮軍不斷壯大,成為了湘軍之後的清廷主力軍。

【圖為晚清士兵】這些勇營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其實並不是屬於國家,而是屬於個人,是個人創辦的。這主要還是當時的八旗和綠營非常的腐敗,難擔大任,因此朝廷允許地方大臣組建地方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