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官婉兒為何甘心服侍仇人武則天?有什麼隱情嗎?

正史九千年


上官婉兒為何甘心侍奉滅族仇人武則天?從上官婉兒後來的表現來看,恐怕她侍奉武則天並不是什麼出於真心!“神龍政變”時她能夠不受任何牽連、全身而退,而且還被唐中宗李顯封為昭容。可見,上官婉兒早已投入了倒武陣營,這如果算甘心侍奉,什麼才叫不甘心?



上官婉兒之所以投向武則天的懷抱,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上官儀被殺之後,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其母鄭氏一起被罰沒掖廷為奴。從大家閨秀變成了皇家女僕,如果上官婉兒默默無聞,等待她的只能是終生為奴、世代為奴!要想改變命運,只有向皇家靠攏這一個途徑。上官氏家族是皇家罰沒為奴的,能夠除去其奴籍的只有皇家!這個時候,武則天看中了上官婉兒,如果您是上官婉兒,請問您如何取捨?是為了所謂仇恨終生為奴,還是侍奉武則天,搏一個錦繡前程?很顯然,改變命運的願望高於一切,上官婉兒並不甘心永遠做奴僕!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這樣,上官婉兒與武則天一拍即合,投入了武則天的懷抱。



除此之外,上官儀被殺之時,上官婉兒才剛剛出生,她與祖父上官儀並沒有什麼感情可言。因此,對於祖父的仇恨,上官婉兒並沒有什麼切身體會,她感受更多的還是奴僕低人一等的待遇!她更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不是為祖父報仇!更何況,武則天和上官儀並沒有私仇,二人之間說白了只是政治鬥爭。古代帝王家的政治鬥爭本就是你死我活,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皇位連胞兄胞弟都照殺不誤,更何況非親非故的武則天與上官儀。上官婉兒雖然出生時家族已經沒落,可畢竟是出身官宦大家,這一點想必還是非常清楚的。政治沒有對錯,武則天殺上官儀錯了嗎?那上官儀幫著唐高宗李治廢后難道就對了?



但是,上官婉兒似乎也沒有鐵了心為武則天賣命,她更多的還是想借助武則天的權勢改變自己的命運和上官氏家族的命運。在得勢之後,上官婉兒遊走在武則天、武氏家族、李氏家族等多股勢力之間,從來就不屬於任何一黨。她可以幫助武則天迫害李唐忠臣,也可以幫助武三思謀求儲位,還可以幫助唐中宗李顯發動“神龍政變”!在上官婉兒心中沒有什麼“忠心”“甘心”,只有自身利益!這或許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平定太平公主之亂時沒有留下她的原因之一,這個女人心機太深、缺乏最起碼得忠心。雖然文才出眾,但實在難以控制,殺了她唐玄宗李隆基或許更放心一些!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殞,如今我們只能在短短的墓誌中探尋這位才女的一生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知曉武則天的,也都知道武則天的身邊有一個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的大才女,也是武則天身邊的智囊,她就是上官婉兒,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享有“巾幗女宰相”的盛名。

說到上官婉兒,就不得不提她的身世,她的祖父上官儀,因替唐高宗擬廢后詔書,得罪了武則天,連帶著自己的兒子也一併被殺。尚在襁褓中的婉兒和母親作為罪臣家屬,一併被罰入掖庭為奴。

按理來說上官婉兒和武則天有著血海深仇,而她又為何會放棄家仇去輔助武則天呢?有書君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就為大家解析一下吧。

一,因畏懼武則天的權勢,她不敢向其去尋仇。

上官婉兒的祖父和父親被殺,婉兒才滿月,幼兒時期的她,作為罪臣之女,面對武則天更多的是對這個當權者的懼怕,後來武則天因她的才能而將其留在身邊時,她才13歲,作為仇家女,武則天不得不防範,她在她的身邊活得自然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她在這個當權者的身邊,少不了看到朝野之間的相互爭鬥,而武則天面對他們自然是心狠手辣,毫不手軟。因她對自己一時的言語不敬,便被武則天施以“黥刑”,在額頭上刻了“忤逆”兩個小字,像是在時時警醒著她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二,因感念武則天對她的知遇之恩,她不忍向其尋仇。

在掖庭為奴期間,上官婉兒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變得才華橫溢,可謂博古通今。

武則天聽說後便召見了她,13歲的她即興作詩便展露出了非凡的才華,武則天立即免了她的奴婢身份,成了她的貼身女官。才華橫溢的她也渴望在男權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

在武則天的提拔培養下,她的才華得以施展。

她深知是武則天讓她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成為了佼佼者,一展宏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抱負。

三,因被武則天這個一代女皇所獨特的人格魅力而折服,她不願向其尋仇。

上官婉兒最初在武則天的身邊時,曾幾次三番想要刺殺武則天,都未能如願。面對這樣一個仇家女,武則天卻給予無限寬容,仍將其留在身邊。這讓婉兒的內心充滿了震撼,感念她對自己的不殺之恩,同時被她博大的胸懷折服了。

作為開天闢地以來的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身上有著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讓婉兒徹底臣服於她,婉兒最終決定放棄仇恨選擇追隨她。

上官婉兒作為一個罪臣之女,她在與武則天的朝夕相對中,感情也在逐漸地發生變化。

她放棄家仇,選擇輔助武則天無疑是明智的。兩個身處政治中心的女人,彼此之間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也互相成就了彼此在政治上的作為。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從上官婉兒一生的表現來看她應該不記恨,甚至在武則天死了以後她還主動保護武三思,保護武家的利益,並且鼓動韋皇后學習武則天,從哪個角度來看她都是武則天忠實的追隨者和武則天政治理想的延續者。

我想她不記武則天的仇,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雖然上官婉兒的祖、父是被武則天所殺害的,但是由於那一年上官婉兒不滿週歲,所以對祖、父毫無印象,對於上官婉兒來說,他們只不過是一個符號,由於沒有任何記憶所以恐怕仇恨也就沒有什麼依託。

第二,除了武則天,上官婉兒別無依靠。上官婉兒在宮中原本的身份是官婢,按照唐朝的法令最多放免為良人,然後當一個宮女而已。對於上官婉兒來說是絕不甘心於此的。

她13歲那一年被武則天看中,然後被立為才人,我曾經解釋過,上官婉兒這個才人與高宗之間只有夫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

武則天就是為了給她一個名分,任命她為自己的秘書,替自己辦事。如果沒有武則天,上官婉兒這一生就將是悲慘的一生。

以上原因導致了上官婉兒對武則天恨不起來。久而久之,她可能對武則天也產生了依賴感,武則天的氣場光環比較強大,上官婉兒很明顯的成為了其粉絲。更何況在武則天晚年上官婉兒與武三思之間有了私情,這也使得她對武家的態度又有了加分。


子秋如風


自古英雄惜英雄,上官婉兒之所以放棄家仇追隨武則天,並不是膽小,也不是扈三娘一樣無情,只因武帝對她有知遇之恩,給了她一展才華的天地。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因替唐高宗擬廢后詔書,得罪武后被殺。上官婉兒母女作為罪臣家屬,被罰入掖庭為奴。

當時上官婉兒才滿月太小,又因為是女兒而不被寄與復仇之望。

《舊唐書》:初,婉兒在孕時,其母夢人遺己大秤,佔者曰:“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既生女,聞者嗤其無效,及婉兒專秉內政,果如佔者之言。


幼兒時期她對武則天的懼怕,應多過報仇雪恨的願望。試想一個為奴的女孩,如何與大權在握威嚴的武后造成危脅呢?

正因此當13歲的婉兒因即興為詩,展露出非凡的才華後,武后以高宗才人的身份將之留在身邊,作了機要秘書待詔女官。

朝夕相處眼見了朝野鬥爭的慘烈,婉兒作為同樣不愛胭脂愛乾坤的傑出女性,在男權社會,上官婉兒明白,只因是女人武帝殺死自己的家人,有不得已的苦衷。她對於武則天稱帝並沒有太多的成見,她相信武皇具有讓四海昇平、百姓安居的能力,甚至能夠比她的丈夫高宗皇帝做得更好。

正如武則天所說,天下人都覺得是她武則天在奪了男人的權,卻沒有人去想想,有能者為何不能居之?若天下到了一個不適合的人手裡,才真正是生靈塗炭了。

話說武后稱帝古未有之,被認為離經叛道之舉。許多李氏族人和王公大臣紛紛反對,甚至起兵討伐。武則天殺伐果斷鎮壓了下去,殺了包括上駱賓王等在內的一大批反對大臣。

她親眼目睹了武則天的鐵腕,為其手段殘酷而汗顏。她可以害死自己的親生兒子,殺死一個罪臣之女,還不易如反掌?



因言不敬處於"黥刑”,額頭被刻上了兩個小字“忤逆”,雖用花鈿掩飾,但它無時不刻在提醒婉兒的身份,伴君如伴虎,稍有不軌就會奪其性命,自己的生死就在武則天的一念之間。

從才女到婕妤,上官婉兒洛陽龍門詩會定高下,完成了稱量天下才氣的夢兆。她成功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因其出色的表現,世稱"巾幗宰相"。

作為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非皇室成員極少女性,所能達的歷史最高地位,權力和榮耀消減了她對武帝的仇恨。



但能讓她坦然釋懷的,因該是對"孝”的重新理解。作為參政的女官,上官婉兒認為對武帝的忠誠,即對國家的大忠。大忠即大孝,這才是為人臣子的本份。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武則天重她,懂得欣賞一個女人的才幹。這也是上官婉兒對女子當權不反感的原因。她也是一個在仕途中浮沉的女子,這一點與武則天是何等的相像啊!另從這個意義上說,武則天慧眼過人,其政治家胸懷也非凡人可比。


上官婉兒對殺父仇人武則天從畏懼仇恨,到理解忠順,再到崇拜追隨,作為同樣才華出色的女性,武則天成全了婉兒,婉兒也成全了千古一帝。


元元的天下


面對滅族仇人,上官婉兒的態度比較軟,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


1,上官婉兒幾乎是一出生,就被送到宮裡為奴了。正因如此,她沒有見過自己的爺爺、父親及被殺害的叔叔伯伯們,更沒有體會到那麼多的愛。

沒有嘗過家人之愛(母親還是在身邊的),我們很難相信她會因為家人被殺,而產生十足的恨。當然,有一部分基於血緣的東西,還是會有的。

2,相反,久居深宮,還帶著奴籍,十幾年下來,性格必定受到影響。要麼,小心謹慎,步步為營;要麼,趨炎附勢,小人嘴臉;要麼,隨機應變,抓住機遇。這裡我們無法猜測,上官婉兒養成哪種性格了。

而根據《景龍文館記》:她十四歲接受武則天筆試,援筆立成,得到重用。可以知道,最起碼她不是滿面愁容,時刻把復仇掛嘴邊的傻子。

3,武則天改變了上官婉兒的命運。因為武則天,她被封為才人,成為女官,掌握全國制誥,參與國家大事,還脫了奴籍。與其說,她是給武則天辦事,不如說是為自己活著。

4,也許上官最開始的動機,是改變命運,後來的動機,可能是“成就自己”了,只需要看她做的那些事兒:武則天死後,她成為唐中宗的昭容,又跟韋后交往密切。後來反了韋后,與太平公主聯盟。最終本想倒戈李隆基了,結果被李隆基所殺。一樁樁,一件件,早就不是“侍奉武則天”那麼簡單了



青簡拂塵ls


中國古代一代偉大的女帝王武則天,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她的歷史,武則天初入宮時籍籍無名,直到後來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得到上位機會,後又自己牢牢地將權柄握在手裡,這其中經歷了無數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政治女強人、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不是說著玩的,武則天與後來荒廢國事的慈禧一流不同,她的確勵精圖治,把國家管理治理得很好。

而上官婉兒和武則天有什麼關係?那關係就多了,先從為什麼她們之間有仇說起吧。

我們都知道上官婉兒是唐代出了名的才女,也是跟隨在武則天身邊服侍終身的女秘書。說她們之間有仇其實也不為過,不過武則天不是上官婉兒直接的仇人,武則天對上官婉兒的仇其實是“殺父之仇”,也就是曾經以謀反之罪殺了上官婉兒的父親和祖父。

上官婉兒被弒祖弒父的時候,還是個在襁褓中的嬰兒。不過上官婉兒沒有被一同處死,因為婉兒的母親是當時太常少卿的一位親戚,所以母女兩人被放過了。後來母女二人被髮配皇宮內廷,但是出身名門、有著很高教養的母親不願意婉兒終身為奴婢,就私下打點打點關係,把上官婉兒送進了宮廷教習的地方,並且叮囑上官婉兒好好學習,提高修養。

說到上官婉兒怎麼到武則天身邊的,其實也是因為這些小契機。後來才十三四歲的上官婉兒才學聞名四方,名聲逐漸大了起來,自然也就傳到了武則天耳朵裡。這麼一來二去,武則天和當年罪臣的孤女接觸了,剛一見面,上官婉兒對答如流的才學就震驚到了武則天,武則天從此開始任用上官婉兒,到了後來,上官婉兒由於出色的政治能力和對武則天貼心的服侍,一直做到了武則天貼身秘書的地步。

一般認為,上官婉兒有刺殺武則天的嫌疑,但是歷史並沒有證實上官婉兒刺殺武則天的傾向,我們也不得而知。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兩個人在互相防備的過程中慢慢又互相感化了。

畢竟在古代封建社會中,武則天一介女性好不容易做了女皇帝,而上官婉兒一介罪臣孤女,也經歷了千辛萬難才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存活了下來。在某種層面上,兩個人肯定是有點身為女性的惺惺相惜的。

不過,上官婉兒想要刺殺武則天的心思不可說有、也不可說沒有,想必當時的武則天也能夠料到這一點,不過上官婉兒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在各種意義上來說,當時的兩個人既互有防備、又互相牽制,形成了奇妙的均衡。所以到後來,仇恨可能也在時間中慢慢得到感化了。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上官婉兒與武則天一個是千古第一女官,一個是千古第一女帝,上官婉兒也可以說是武則天的得力干將左膀右臂,二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起初二人有的卻是血海深仇,這是為什麼呢?上官婉兒又為什麼效忠武則天呢?

武則天與上官婉兒的恩怨

上官婉兒的祖上是一個大家族,世代為官家庭顯赫,而其爺爺上官儀則是唐高宗李治時期的高官。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二聖同朝時,李治感受到了武則天所帶來的壓力,自己在時還好,而自己倘若不在了,豈不是李氏的皇權就要落到武氏的手中了,所以李治準備採取措施,於是便讓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起書罷免武則天的皇后之位,但是遺憾的是最後沒有成功,而上官儀則成為了兩方勢力的替罪羊,被滿門抄斬,僅僅剩下了僅是幼年的上官婉兒和其母親鄭氏僥倖的存活了下來,但是卻被帶入宮中為奴,所以上官婉兒與武則天之間是滅門之仇。


上官婉兒為何效忠於武則天

上官婉兒雖然和武則天有深仇大恨,但是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上官婉兒沒有想方設法的去報仇,而是選擇了一笑泯恩仇,成為了武則天的左膀右臂,這是為什麼呢?

一、被武則天的個人魅力所折服

武則天身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其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做事雷厲風行有自己的為人準則,且頭腦清晰反應迅速,又有大局觀,更重要的是武則天總給人一種親近感,與其說其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皇,不如說其是一個慈祥的知識女性,所以上官婉兒深深的被武則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向武則天學習,為武則天做事。


二、出於仕途考慮,武則天能給自己帶來好的未來

上官婉兒很小便展示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不僅長的漂亮又有才華,更重要的是上官婉兒還有清晰的頭腦,政治家的敏銳,說話有度,談吐不凡,做事既得體有大方,而且上官婉兒還有自己的理想抱負,想要幹出一番事業。也正是因此上官婉兒才被武則天所看中,一個有心提拔培養,一個有理想抱負,所以即便是在深的仇也會被沖淡。

三、人類的本應,對於上位者的崇拜

武則天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而上官婉兒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一個小女子,可是武則天卻很看好上官婉兒,對其很是常識,這對上官婉兒內心的衝擊是很大的。和我們現代人一樣,比如一個人做一個普通的工作,倘若領導對自己很不錯,經常誇獎自己,那麼即便這個誇獎這對自己來說是無足輕重的,自己也會誕生對領導的感激之情,理由很簡單,這是領導賞識我,我就要好好幹,不要辜負了領導。上官婉兒也是如此,武則天那麼的賞識自己,自己沒有理由不接受,即便是以上有深仇大恨,這個時候上官婉兒自己就會給武則天找理由,幫助其開脫。


以上便是上官婉兒與武則天的恩恩怨怨,以及為什麼上官婉兒放棄家仇而效忠於武則天。就這樣,當代兩大最傑出的女性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造就了一段佳話。上官婉兒是一個苦命的人,還在自己不知事的時候就揹負上了血海深仇,要是別的人,要麼沉淪一蹶不振,要麼被仇恨衝昏了頭腦,成為復仇的機器,但是上官婉兒沒有,擺脫了仇恨的困擾,並且一展宏圖,展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可敬的!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唐代名臣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在出生時,武則天便以謀反的罪名,將其祖父上官儀和父親上官庭芝處死,其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的姐姐,母女才得以免死,逃過一死被配入皇宮內庭。

從歷史上看上官婉兒與武則天有滅族之仇,怎麼能忘記家族仇恨,不但不報仇卻最終成為武則天的心腹,甘心侍奉一生。上官婉兒為何不嫉恨武則天呢?

初入宮時,上官婉兒還在襁褓之中,出身名門的鄭氏自然不希望女兒從此為奴,荒廢一生,因此上官婉兒逐漸長大後,便讓她進入宮學館接受宮廷教習。這也為日後服侍一代女皇武則天做了伏筆

在其母的嚴厲教導和督促下,上官婉兒在十三四歲時,便能博古通今,文才出眾,聰明靈動 因此在宮中名聲大噪。

從歷史文卷中我們可以知道武則天是非常愛惜人才的,史料記載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當時英賢競為之用”,因此,當上官婉兒的才名傳到武則天的耳中時,武則天便馬上召見了她。便對她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上官婉兒一一作答,且不卑不亢、態度從容、談吐儒雅。這使武則天對她印象深刻。雖然上官婉兒在一首七言詩中透著對武則天的憤恨,但武則天並不計較,反而讚賞這首詩文辭優美,情真意切。 這裡可以看出武則天愛惜人才並不心胸狹隘 。也可以看出婉兒的真性情 ,這也許使武則天更加欣賞她 。

永昌二年,武則天正式登基,她把起草詔書和批閱奏章等事務全都交給上官婉兒處理,這時,上官婉兒其實已經的武則天的重用,相當於宰相的職位。試想上官婉兒當初一首七言詩委婉的表達恨意而武則天在知道的情況下依舊冰釋前嫌,一代女皇這樣的氣度可能也使婉兒內心有所浮動。

上官婉兒精心地侍奉武則天,曲意迎合,深得她的歡心,在武則天身邊忍辱負重,有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上官婉兒可能多次尋找機會伺機刺殺武則天,試想武則天一定是知道的,但是每次都將她饒恕,依舊待她。面對對武則天的不殺之恩心存感激,慢慢感化。所以甘願一生聽命。

但這種說法有待考究,雖然武則天愛惜人才,但是她也更加愛惜自己,假如上官婉兒真的多次刺殺她,她一定不會寬恕上官婉兒的,這一點從駱賓王的事件中就能看到。

從聖曆元年開始,武則天又開始讓上官婉兒幫助自己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上官婉兒這時權勢日盛,武則天對她的信任和依賴程度,遠非一般王公大臣能夠相比的。

從一個罪臣孤女成長為一代女皇的貼身秘書,從一無所有到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這一切都是武則天賜予上官婉兒的,而且武則天政績顯著,深得當時民眾的擁戴,上官婉兒對武則天的仇視也就慢慢的消除,進而死心塌地擁護這位能夠真正懂她的伯樂。

武則天死後,李顯即位,史稱唐中宗,上官婉兒更是被極大的信任,中宗不僅將她冊封為昭容,還讓她繼續專掌起草詔令,並代朝廷評品天下詩文。

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上官婉兒因為受到牽連被殺,一代才女從此香消玉殞。

在唐朝的政治舞臺上,上官婉兒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卻有丞相之實,並且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遇到懂自己賞識自己的伯樂,而且她還是治理國家有良策的君王。對於有才情的上官婉兒何嘗不是一種恩賜。 可最終她才是成為權利爭奪的犧牲品。 其實人都是感情動物, 人與人相處多少也存在感化。婉兒她雖是才女但也終究是平常人。 武則天雖然一定程度毀了她卻最終成就了她。 從而才會有歷史中的上官婉兒。這其中其實也不存在什麼隱情的 只是家族和自己的際遇罷了。





北漂一族粥粥


上官婉兒,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十四歲時被武則天召見,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才思敏捷,文不加點,用詞華麗,武則天大悅,因而留她在身邊,掌管詔書皇命,從此效忠於武則天,成為了武則天的得力內助。但是,上官婉兒與武則天之間是有血海深仇的,她又為何沒有替自己家人報仇,反而忠心於武則天呢?

其一,上官婉兒太小了。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因彈劾武則天而滿門獲罪,上官儀與上官廷芝(上官婉兒的父親)被殺,彼時,上官婉兒才剛剛出生,作為罪臣之後與母親鄭氏被髮配掖庭為奴。從這時的年齡便可看出,此時的上官婉兒才只是一個嬰兒,她對自己的爺爺、父親沒有多深的感情,自然也就對武則天沒有多大恨意。


其二,上官婉兒對武則天充滿感激之情。一個從小為奴的人,搖身一變成為女官,不再伺候別人,被人瞧不起,而給她這一切,讓她重獲新生的人就是武則天,在上官婉兒眼裡,武則天對她有知遇之恩,是她的恩人,再加上武則天對她十分珍視,愛護有加,她又怎會想向武則天覆仇呢?

其三,上官婉兒不具備復仇的能力。在古代,凡事在宮中做事的人,多少都得有些背景,不然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然而上官婉兒卻沒有能為她撐腰的家族,她的靠山只有武則天,她拿什麼去復仇?倘若沒有武則天,她又該如何立足?因此,即便上官婉兒起了殺心,她也會為了她的未來而放棄這個念頭。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千尋)

喜歡歷史、熱衷碼字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探討!



青梅煮史


武則天當時是皇帝掌管天下人的生殺大權,她親手提拔了非常有才華的上官婉兒,儘管兩個人有血海深仇但她們同是女性是弱者。上官婉兒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從一個卑微的宮廷奴婢提拔為高級女官掌管權利,個人能力太過於弱小必須依靠皇帝才能生存下去而且擁有權力的感覺是非常讓人上癮的,武則天激發了她的權力慾;選擇對武則天下手的話上官婉兒的機會是非常多的但是她選擇了熬,等待機會保住自己的地位與未來的皇帝結盟。

地位不同知遇之恩

1.身為丞相的上官儀勸唐高宗李治廢掉皇后,武則天依靠皇帝身邊的宮女告密躲過一劫,心生怨恨後來將丞相全家滿門抄斬,上官婉兒也被送入宮中成為身份低下的宮女。長大後的上官婉兒才氣逼人,宮中漸漸名氣大了起來武則天提拔為女官賦予了她極大的政治權利。年邁的武則天對權利掌控沒有那麼牢固一切事物都交由上官婉兒處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內廷之中起著無人替代的作用,雖然心裡還非常恨皇帝但是她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勢單力孤即便成功刺殺也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沒有太大的意義。

迷戀權利野心膨脹

2.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已經67歲了,上官婉兒得到賞識的時候她已經接近暮年體弱多病,神志不清沒有幾年光景了。既然女皇快要自然死亡,上官婉兒也就不必親自動手給自己找罪受了,她在後宮最具有話語權武則天一死無論是武氏一族當皇帝,還是迴歸李唐王朝都不會影響到個人安全榮華富貴依然可以得到保證。武則天最後明確要把皇位傳給李唐皇室,唐中宗李顯與太平公主等人發動神龍政變,上官婉兒在宮內做接應裡應外合。奪位成功之後被封為一品夫人,可見上官婉兒不僅文采出眾而且非常有政治智慧,做對選擇,為了鞏固皇權唐中宗還派她去與武三思再續前緣平衡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勢力。


認清現實保證地位

3.上官婉兒一介女流之輩她和武則天的命運好不了多少,才女與才女之間一定有很多共同話題聊得投機了互相信任日久天長仇恨就會降低。武則天很有可能成了上官婉兒的榜樣,也想要登上權利的巔峰,與武三思產生感情很有可能就想要幫助他登上皇位熬出頭自己也當一代女皇過過癮。上官婉兒掌控不了自己的命運只能夾在皇權鬥爭之中算計好了可以繼續享受權利帶來的快感,失誤就香消玉殞永久的離開這個世界,她就如同一朵美麗的花兒有成長期,成熟期,衰亡期。為了保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她必須依靠武則天這棵大樹施展自己的才華,一旦靠山沒有了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差不多了。

上官婉兒不能也不敢報仇,沒有武則天的提拔信任,她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是武則天讓她的生命大放異彩,成為女性中的佼佼者,一個孤零零的女性在當代社會都是弱勢群體更何況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呢?要是有一個哥哥慫恿鼓動估計她會冒險一試刺殺武則天,在上官婉兒的心裡很有可能更多的把武則天當成恩人而不是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