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南宋文壇一首詠菊名篇,藏著詩人的一身傲骨,更成就了菊花的美名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南宋文壇一首詠菊名篇,藏著詩人的一身傲骨,更成就了菊花的美名

提到寫菊花的古詩詞,多數人會立馬想到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陶淵明也因此被後人封為“九月菊花神”。確實,和菊花有關的詩詞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這一句了。可是,它並不是一首真正意義上呤詠菊花的詩作,而只是一首表現個人高潔品性的隱逸詩。

因為,詩的主角是作者自己,而不是菊花。不過,因為陶淵明的關係,菊花自此以後便成了隱士的代表,更成了很多文人的最愛。古往今來,除了陶淵明以外,也有很多其他詩人用他們多情而不凡的筆墨,寫下了許多讚美菊花的詩作。南宋詩人鄭思肖的一首《寒菊》就是代表。

南宋文壇一首詠菊名篇,藏著詩人的一身傲骨,更成就了菊花的美名

這首詩是南宋文壇詠菊詩中的千古名篇,藏著詩人的一生傲骨,更成就了菊花的美名,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人。在這首詩中,作者沒有提到一個菊字,卻寫出了菊花的靈魂,值得一讀再讀全詩如下: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南宋滅亡以後,有許多南宋遺民無法忘懷故國,懷著對入侵者的無比憎恨之情,用自己的各種方式表達對故國的懷念與忠貞,並用詩歌來抒寫這個時代的傷痛。鄭思肖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原為太學生,元軍南侵,曾向朝廷獻計抗敵,沒有被採納。

南宋文壇一首詠菊名篇,藏著詩人的一身傲骨,更成就了菊花的美名

鄭思肖痛心疾首,也深知大宋撐不了幾年。可是,他不想親眼看見自己的祖國被元兵所滅,於是辭官歸隱。在南宋滅亡以後,他住在蘇州一個和尚廟裡,終身不出來做官,而且坐臥必向南,因自號所南;他一生寫下了很多愛國感情濃厚的詩。這首詩便是代表。

不過,他本名不叫鄭思肖,而是在宋朝滅亡後,為了表明自己不忘祖國,才改地這個名字。思即思念,肖則是大宋的國姓“趙”的一部分(古代的趙字現在寫法不一樣,是走加上一個肖),至於他本名到底是什麼,沒人清楚。由此看來,他對宋王朝真是一片赤誠。

南宋文壇一首詠菊名篇,藏著詩人的一身傲骨,更成就了菊花的美名

詩的上聯“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讚揚了菊花的高潔。它不與群芳爭豔,獨自開於東籬之下,始終如一。“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更是直接表明了他寧可死在元兵的刀下也絕不投降,誓死效忠宋王朝的決心,真是一身傲骨。

菊花枯死在枝頭,死後仍然留有餘香,若被北風吹散,零落成泥碾作塵,那就再也留不下任何痕跡了。他若是為大宋盡忠而死,後人會佩服他的氣節;若他苟且偷生,投降元兵,留下的就只有一片罵聲。從鄭思肖改名和他的這首詩,我們就能夠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哪怕和菊花一樣枯死枝頭,只餘幽香一縷,他也會堅守信念。菊花雖殘,精神永存!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