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宿遷對標高質量破解農村供水“痛點”

宿遷網訊(記者 魏歡慶 通訊員 王燕妮)仲冬時節,寒意襲人,但在宿城區蔡集鎮朱李小區,有一件事卻讓居民們感覺到了“濃濃暖意”:1457戶居民徹底告別了“用水難”。

“以前高峰時期要等水,現在龍頭一開就有水。”朱李小區居民李俊感慨地說,“不但水壓大了,水質也更好了。”

朱李小區是個老小區,原來的供水管是PVC材質,主管直徑只有75毫米,水壓低、漏水等問題長期困擾著小區居民。今年入冬前,小區供水管網經歷了一次脫胎換骨的“大變身”:管材換為更加環保耐用的PE管,主管直徑變為160毫米。

不僅是朱李小區,今年市委、市政府實施的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已讓全市285個村居、46萬人喝上了更加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農村飲水安全,直接關係到每一位農村群眾的切身利益,宿遷一直把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全力推進。2013年至2018年,全市累計投入各類資金57.5億元,鋪設供水管網5萬千米,供水管道長度繞地球赤道一週還多,區域供水通村率達100%,入戶率98.2%,成為蘇北第二個實現區域供水一體化的設區市。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度宿遷群眾用水滿意度居全省第二。

但是,“喝上水”不代表“喝好水”。相比城市集中供水,農村地區管網線路長,經營主體多,供水工作還存在諸多短板和“痛點”:供水管網改造不到位、漏損率大、水壓不穩,鎮村供水管護能力低、服務不到位,部分地區農村供水體制機制不順暢……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愛軍多次強調指出,要對標更高要求,突出問題導向,下定決心徹底解決農村供水漏損率高、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變“民生痛點”為“幸福支點”。

今年年初,著眼農村供水高質量,市委、市政府把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寫入民生“1號文件”,提出用兩年時間完成2479千米農村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漏損率控制在30%以內,實現農村“新管出新水”。其中,今年全市要投入2億元,完成1500千米農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任務,管網漏損率控制在35%以下。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工作中,宿遷堅持高位推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調研部署,明確“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推進”制度,由市水利局牽頭先後召開5次工程現場推進會,出臺《農村供水工作考核辦法》,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督促各地加快進度,全力推動項目落地開花。

宿城區洋北鎮船行村三組自建小區,老舊PVC管全部更換成全新的PE管後,小區夜間管網供水漏損量由原來的10噸/小時降低為0.5噸/小時,居民家裡的水壓水量明顯提高;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蔡鄉範莊村過去使用的是老舊的PVC管道,管網全部改為PE管後,徹底解決了老舊管網管徑小、水壓低等問題,受益群眾十分滿意……

“農村供水管網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工程質量一定要經得起時間和群眾檢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昊多次強調要保證工程質量。

工程推進中,宿遷緊盯施工環節,出臺了多項剛性制度,嚴把質量關。印發《宿遷市農村供水工作導則》,明確工程質量標準,把工程質量指標作為重要考核內容;組織各地參建單位參加施工質量技術培訓,邀請管材生產企業專家授課,現場演示各類管材焊接工藝等施工細節,提高參建單位技術水平……

“我們還邀請受益群眾參與工程監督,委託第三方質量檢測機構隨機抽檢各地管材質量、施工質量,嚴格把好質量關、驗收關,確保把農村供水工程建成優質工程、放心工程。”市水利局局長馮如意說。

硬件改造了,軟件也得跟上。圍繞“抄表到戶,服務到戶”目標,我市制定出臺《宿遷市農村供水服務質量標準》,從服務硬件設施、投訴處理流程、問題處置時限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推動各地提升農村供水服務水平。

各地紛紛創新探索,推出一系列硬招實招:沭陽縣成立6個片區中心,分片管理,提升快速反應能力;泗陽縣委託深水公司統一管理,設立運南、運北兩大片區管理;泗洪縣政府出臺專項實施方案,推進縣級供水企業直接抄表到戶,全面提升供水服務能力;宿豫區將所有鄉鎮(街道)供水公司運行管理權收歸區國有供水公司,統一服務到戶;宿城區由宿遷銀控自來水公司統一供水,抄表到戶……

隨著一個個項目的竣工、一條條舉措的落實,群眾的獲得感逐步提升。截至目前,宿遷各縣(區)所有項目全部開工建設,超過序時進度,今年全市累計更新改造農村供水管網1821千米。其中,2019年度工程正在掃尾,已改造老舊管網1578千米,佔計劃105%;2020年度工程已提前實施,計劃完成900千米管網改造,已改造老舊管網243千米。已完成改造的鄉鎮、村居用水量明顯增加,供水水質、水壓、水量得到顯著改善,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宿遷農村群眾從“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標正加速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