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為了對抗沙俄燧發槍,康熙調來400福建藤甲兵,成功收復外東北

1556年,沙皇命令與西伯利亞汗國,相鄰的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準備向遠東地區擴張。

沙俄的擴張,主要是依靠哥薩克騎兵,消滅當地原始居民,然後從西部進行移民,最終完成侵蝕。1579年,斯特羅甘諾夫家族,鼓動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準備進攻臨近的西伯利亞汗國。哥薩克,居住在東歐大草原,他們騎術精湛、水性極好、可以使用火器,並且窮兇極惡、貪婪而又崇尚掠奪。


為了對抗沙俄燧發槍,康熙調來400福建藤甲兵,成功收復外東北


經過2年的戰前準備,在1581年,葉爾馬克帶領840名哥薩克騎兵,翻越烏拉爾山,踏上了進攻西伯利亞汗國的征途。此時的西伯利亞汗國,土地雖然廣袤,但是人口極度稀少。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人口總量在20——30萬之間,平均每50平方公里,只有1個常住人口。所以,葉爾馬克,麾下的840名哥薩克騎兵,在同年10月26日,就攻陷了西伯利亞汗國的首府卡什雷克。但是西伯利亞汗國的原住民,在廣袤的土地上,對沙俄侵略者,進行了近20年的英勇反抗。直到1598年,也就是西伯利亞首府淪陷後的第17年,沙俄才完成了對西伯利亞的實際控制。

之後,沙俄不斷向東擴張,在17世紀40——50年代,哥薩克入侵到了黑龍江流域。這些哥薩克騎兵,攜帶著燧發槍、火炮等武器,乘船襲擊黑龍江流域的索倫、赫哲、鄂倫春等部族。本就野蠻的哥薩克,因為缺少糧食補給,大肆進攻索倫等部族。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在極度缺糧時,以鄂倫春等族人為食,黑龍江邊民稱之為“羅剎鬼”。

哥薩克入侵黑龍江的行為,受到了各民族的英勇抵抗。但是,後金與明朝的爭鬥,正是如火如荼,無力支援黑龍江邊民,致使哥薩克修建了雅克薩等城堡。


為了對抗沙俄燧發槍,康熙調來400福建藤甲兵,成功收復外東北


直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清朝與沙俄多次交涉無效,最終決定武力驅逐哥薩克。康熙做了十足的戰前準備:1.派遣彭春等100多人,以捕鹿為名,勘察地形;2.發動索倫、赫哲等原住民,探查哥薩克敵情;3.命令周邊部族,中止與哥薩克的貿易,斷其物資補給。在做完充足的戰前準備後,康熙又召集了400福建藤甲兵,對抗哥薩克的燧發槍。

興珠持藤牌而舞,辟易萬夫。前躍八尺,後退一丈。善射者射之,數發皆不能中,矢未發已滾至面前,疾于飛鳥。

當時的福建藤甲兵,早在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就和荷蘭軍人對抗過,當時的荷蘭人使用的是火繩槍。所以,面對火器先進的哥薩克,康熙召見了老將林興珠。林興珠向康熙,示範了藤甲兵的招式。他們一身虎衣,手持藤牌,遇到火槍、弓箭,就在地上打滾,先用藤牌護住身體。當時的火槍,威力有限,而且填充彈藥速度很慢。

藤甲兵趁機而起,衝向火槍兵,在他裝填彈藥的空檔,近戰擊殺還沒有裝備刺刀的火槍兵。這支福建虎衣藤甲兵,不僅對付火槍有奇效,而且水性極佳,身上的虎衣,還可以使戰馬焦躁不安。


為了對抗沙俄燧發槍,康熙調來400福建藤甲兵,成功收復外東北


康熙看後大喜,命令福建提督施琅,運送400套虎衣藤甲兵的裝備入京,參加雅克薩之戰。清軍的主要兵力是:寧古塔軍1500人,虎衣藤甲兵400,漢人兵馬500,索倫精銳500,合計近3000人。雅克薩城中,有800多名哥薩克,人數低於清軍,但有城堡工事,屬於守城方。此外,沙俄組織的援軍,人數為1200人,總兵力合計2000人,但是這1200名援軍,並未全部出動。

佔據優勢兵力的清軍,將雅克薩城團團圍住,由500名漢人士兵操縱火炮,轟擊雅克薩城的沙俄哥薩克。當時的清軍,配備的是少量火繩槍,性能、數量都低於哥薩克的燧發槍,但是清軍火炮數量佔據絕對優勢。因此,800多名哥薩克,雖然是守城方,但雅克薩城很快告急。沙俄迅速派遣援軍,乘船從黑龍江順流而下,支援雅克薩城。


為了對抗沙俄燧發槍,康熙調來400福建藤甲兵,成功收復外東北


林興珠帶領400名福建虎衣藤牌兵,在江上與沙俄援軍展開激戰。哥薩克善用火器、水性極佳,不過福建藤牌兵,同樣擅長水戰。他們跳入水中,一手持大刀,一手持藤牌,向哥薩克衝去。哥薩克的燧發槍等火器,在水中威力大打折扣,加上藤牌的防禦效果,殺傷力極其有限。虎衣藤牌兵,利用燧發槍,裝填彈藥極慢的弱點,衝鋒近戰,一舉擊潰哥薩克援軍。此次江上阻擊戰,殺死哥薩克30多人,生擒15人,繳獲敵船一艘。


為了對抗沙俄燧發槍,康熙調來400福建藤甲兵,成功收復外東北


求援無望的雅克薩城守軍,在清軍炮火的轟擊下,選擇開城投降。康熙對投降的哥薩克,採取了寬大的處理方式,只是留下了50名願意歸順的哥薩克,其餘700餘人全數放回。清軍毀掉了雅克薩城,而後撤軍南下。但是康熙的寬容,換來的是沙俄的恩將仇報,第二年,哥薩克重回雅克薩城,再次入侵黑龍江流域。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中,虎衣藤牌兵再次出戰,並取得勝利。經過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清朝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清朝對外東北的合法統治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