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请问各位怎么看待《伤寒论》在中医中的地位的?

sasa的野性部落


(伤寒论)(温病条辫)其实价值一样,伤寒论是六经辩证,就是人感外邪后巡经传变而温病是外邪先卫然后气营血四个层次转变,今人只重视伤寒论而忽视温病条辨,其实它们之间所对应的疾病不同,也就是说伤寒论代表不了温病条辨,比如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急性脑膜炎非典等就属于温病范围

网上很多有名气的专家,为啥只讲伤寒论呢,而不讲杂病的脏腑辨证,不讲其他辩证呢?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不是为了真正的传承而就是钱的目的使然!只要有粉丝,能挣到钱,传授真正的中医基础早已抛到脑后,这好比,给你甜枣,给你蜜吃,把你带入歧途!让你最后一世无成!假如讲完伤感论然后再讲药性处方讲内经讲杂病讲中医妇科,这些最必须掌握的基础可惜的是,目前没人来讲!

迷茫时代,总是迷茫事,为什么民国和建国后的真正师承,基本不把伤寒论必读,倒是金匮要略为重点学习,

伤寒论究竟如何学习,本人以为就是看几遍了解一下就可以,不必太费精力,把精力放在基础上,把它看成是本闲暇时候,从书桌里,拿出来,的一本工具书吧


台斯伯爵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 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为东汉末年“医 圣”张仲景所撰。张仲景见当时动乱频 繁,疫病流行,便“勤求古训,博采众 方”,作《伤寒杂病论》16卷。此书原 貌不复可见,后世分成两书,分别流 通。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即为《伤寒 论》,创设六经辨证,并列方治,用 以治疗外感伤寒。

对于内伤杂病,则 依病名分类,列方处置,称为《金匮 要略》。《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 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 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 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辨证施治 的方法。它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 “六经”。

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 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 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 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 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 疗的依据。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 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 作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 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新中医反射疗法


1800多年前的《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先生呕心沥血的著作。它是祖国医学的核心辨证,是中医学应对各种疑难杂症的掌中宝。说它是对治外感的,当然不止于此。虽未能尽愈百病,确能按途索骥,获得治病的入门钥匙。它是汉民族用活人试验,经过临床验证的真经验,有着类似物理化学那样的公式应对法则,它不是经验,而是超越经验的公式、定理。所以说,伤寒论是中医学内科学术的灵魂,不为过。由于历史与战乱,这本书变成了一部残书,其中有中医学先辈不同时期的注解,它已经不是纯粹的仲景学术思想,对于后学者,需要厘清它的学术流派与技术真貌,这是它的缺点。而真正的伤寒学,与内经思想体系,是完全不同的门类。片面以内经去解说伤寒;或者片面以伤寒去解释内经,都不能有助于学者的诊疗技术的提升。这也就是当今中医学提升学术之难。因为解释已经发生混淆。这也是死读书者在学习伤寒论以后很少能应用,很少能得心应手的原因。如果以纯粹伤寒论学术技术来说,中医学是非常灵验的 无数古代中医和近现代中医都借助伤寒论来对治慢性病、重症、久症。这是伤寒论的不朽功勋!


行者槚肃霜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说是本草纲目)),个人认为《伤寒论》排在第一,其方药不多,但内容很深很广,后世大多处方、辩证思路方法皆源自《伤寒论》,可以这么说,熟读《伤寒论》后可以大致看病治病。再就是,《伤寒论》条文里迄今存在不同注解,没被理解或难能理解的地方仍有不少,这也为后人留下研究寻找的空间,值得研究和寻找,就还有待挖掘的宝库和财富。《伤寒论》背得出却不一定悟得出,这就是经典之首。





平凡气象人


《伤寒论》原书还有脉法,杂病……主体建立了外感病辩证施治的理法方药,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温病条辫》等应用类读本……《伤寒论》的月永法,辩证源于《黄帝内经》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中医著作……


无为一生2


《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它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辩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书中所列药方,大都配伍精当,有不少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后世医家按法施用,每能取得很好疗效。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据统计,截至2002年,光是为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

《伤寒杂病论》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特别在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在日本一些著名的中药制药工厂中,伤寒方一般占到60%以上。

《伤寒论》在中药内服的领域有它的贡献。但在经络、穴位、筋节的攻克上有它的明显不足。以上个人观点,不妥望纠正。


推穴理筋


就《伤寒论》而言,懂他的就是国宝,不懂他的就是一般白纸诶。因为现代人的急功近利,做什么事都要看到效果,而不是从根本上去治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旅游达人鲨鱼哥哥886


伤寒杂病论运用六经辩证可谓中医辩病的经典医书。但该书为古文,解释有多种版本,并不易精透的理解每一句准确的意思,好像还有记录人或者后人的补遗在里面。总的来说,中医有技术,也有哲学在里面,学习中医之人,学习一二十年之后,能够学精者十之一二,就是这些少数学精之人,治病不会误人,多数学不精的人治病很可能会误人,所以很多人不怎么相信中医也可以理解了。


上品茶道


这么多人都是老一套讲评伤寒论,伤寒论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之为医圣,是因为整部书讲的都是治病原理道理,没有一句废话,不像很多书为了说清一个道理,非得说很多的废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讲的就是这样。但是学好伤寒论,首先自己就得是个懂理并且能够做到的人,言行如一。而不是很多人都能讲一大通道理,然后自己平时生活里工作里又做不到,口是心非。只是嘴懂而不是真正的心懂,这就造成很多人学了伤寒论,却用不好里面的知识,造就了太多的庸医原因,好比超市里很多上岁数人围在一堆花生米面前,挑来挑去的,你说他们平时讲不出道理吗?庸医就是这么出来的。伤寒论六经辨证,讲的都是风寒暑湿燥火,上下表里的症状。先去弄明白各种病的原理去,再去看伤寒论,不要觉得会背就能治病了,你只是个复读机而已


择一城终老179340374


历史发展规律总是长江后浪椎前浪,总是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取代旧的。

为什么中医还在用两千年多年前的医书指导今天的医疗实践?说明中医长期以来没有发展,没有進步,没有新的理论,没有新的治疗手段。

中医是否应该突破《黄帝内经》

、《伤寒论》的权威影响,是否应该建立更具科学性的医学理论体系,开发新的医疗手段,开发新药物。

与时俱进,这是对全国人民,对各行各业的要求,中医也应该与时俱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