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請問各位怎麼看待《傷寒論》在中醫中的地位的?

sasa的野性部落


(傷寒論)(溫病條辮)其實價值一樣,傷寒論是六經辯證,就是人感外邪後巡經傳變而溫病是外邪先衛然後氣營血四個層次轉變,今人只重視傷寒論而忽視溫病條辨,其實它們之間所對應的疾病不同,也就是說傷寒論代表不了溫病條辨,比如急性出血性傳染病急性腦膜炎非典等就屬於溫病範圍

網上很多有名氣的專家,為啥只講傷寒論呢,而不講雜病的臟腑辨證,不講其他辯證呢?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不是為了真正的傳承而就是錢的目的使然!只要有粉絲,能掙到錢,傳授真正的中醫基礎早已拋到腦後,這好比,給你甜棗,給你蜜吃,把你帶入歧途!讓你最後一世無成!假如講完傷感論然後再講藥性處方講內經講雜病講中醫婦科,這些最必須掌握的基礎可惜的是,目前沒人來講!

迷茫時代,總是迷茫事,為什麼民國和建國後的真正師承,基本不把傷寒論必讀,倒是金匱要略為重點學習,

傷寒論究竟如何學習,本人以為就是看幾遍瞭解一下就可以,不必太費精力,把精力放在基礎上,把它看成是本閒暇時候,從書桌裡,拿出來,的一本工具書吧


臺斯伯爵


《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及其 雜病治療規律的專著。為東漢末年“醫 聖”張仲景所撰。張仲景見當時動亂頻 繁,疫病流行,便“勤求古訓,博採眾 方”,作《傷寒雜病論》16卷。此書原 貌不復可見,後世分成兩書,分別流 通。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即為《傷寒 論》,創設六經辨證,並列方治,用 以治療外感傷寒。

對於內傷雜病,則 依病名分類,列方處置,稱為《金匱 要略》。《傷寒論》全書共12卷,22篇, 397法。除去重複之外共有藥方112個。 全書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 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如何進行辨證施治 的方法。它把病症分為太陽、陽明、少 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 “六經”。

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 勢的進退緩急等方面的因素,將外感疾 病演變過程中所表現的各種症候歸納出 症候特點、病變部位、損及何髒何腑, 以及寒熱趨向、邪正盛衰等作為診斷治 療的依據。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 的實踐經驗,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 作者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闡述 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前啟後的作用,對中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周新中醫反射療法


1800多年前的《傷寒雜病論》是醫聖張仲景先生嘔心瀝血的著作。它是祖國醫學的核心辨證,是中醫學應對各種疑難雜症的掌中寶。說它是對治外感的,當然不止於此。雖未能盡愈百病,確能按途索驥,獲得治病的入門鑰匙。它是漢民族用活人試驗,經過臨床驗證的真經驗,有著類似物理化學那樣的公式應對法則,它不是經驗,而是超越經驗的公式、定理。所以說,傷寒論是中醫學內科學術的靈魂,不為過。由於歷史與戰亂,這本書變成了一部殘書,其中有中醫學先輩不同時期的註解,它已經不是純粹的仲景學術思想,對於後學者,需要釐清它的學術流派與技術真貌,這是它的缺點。而真正的傷寒學,與內經思想體系,是完全不同的門類。片面以內經去解說傷寒;或者片面以傷寒去解釋內經,都不能有助於學者的診療技術的提升。這也就是當今中醫學提升學術之難。因為解釋已經發生混淆。這也是死讀書者在學習傷寒論以後很少能應用,很少能得心應手的原因。如果以純粹傷寒論學術技術來說,中醫學是非常靈驗的 無數古代中醫和近現代中醫都藉助傷寒論來對治慢性病、重症、久症。這是傷寒論的不朽功勳!


行者檟肅霜


中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也說是本草綱目)),個人認為《傷寒論》排在第一,其方藥不多,但內容很深很廣,後世大多處方、辯證思路方法皆源自《傷寒論》,可以這麼說,熟讀《傷寒論》後可以大致看病治病。再就是,《傷寒論》條文裡迄今存在不同註解,沒被理解或難能理解的地方仍有不少,這也為後人留下研究尋找的空間,值得研究和尋找,就還有待挖掘的寶庫和財富。《傷寒論》背得出卻不一定悟得出,這就是經典之首。





平凡氣象人


《傷寒論》原書還有脈法,雜病……主體建立了外感病辯證施治的理法方藥,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溫病條辮》等應用類讀本……《傷寒論》的月永法,辯證源於《黃帝內經》是一部承前啟後的中醫著作……


無為一生2


《傷寒雜病論》成書近2000年的時間裡,一直擁有很強的生命力,它被公認為中國醫學方書的鼻祖,並被學術界譽為講究辯證論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響的臨床經典著作。書中所列藥方,大都配伍精當,有不少已經現代科學證實,後世醫家按法施用,每能取得很好療效。歷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學者對其理論方藥進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種專著、專論,從而形成了中醫學術史上甚為輝煌獨特的傷寒學派。據統計,截至2002年,光是為研究《傷寒雜病論》而出版的書就近2000種。

《傷寒雜病論》不僅成為我國曆代醫家必讀之書,而且還廣泛流傳到海外,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等國。特別在日本,歷史上曾有專宗張仲景的古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中醫界還喜歡用張仲景方,在日本一些著名的中藥製藥工廠中,傷寒方一般佔到60%以上。

《傷寒論》在中藥內服的領域有它的貢獻。但在經絡、穴位、筋節的攻克上有它的明顯不足。以上個人觀點,不妥望糾正。


推穴理筋


就《傷寒論》而言,懂他的就是國寶,不懂他的就是一般白紙誒。因為現代人的急功近利,做什麼事都要看到效果,而不是從根本上去治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旅遊達人鯊魚哥哥886


傷寒雜病論運用六經辯證可謂中醫辯病的經典醫書。但該書為古文,解釋有多種版本,並不易精透的理解每一句準確的意思,好像還有記錄人或者後人的補遺在裡面。總的來說,中醫有技術,也有哲學在裡面,學習中醫之人,學習一二十年之後,能夠學精者十之一二,就是這些少數學精之人,治病不會誤人,多數學不精的人治病很可能會誤人,所以很多人不怎麼相信中醫也可以理解了。


上品茶道


這麼多人都是老一套講評傷寒論,傷寒論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張仲景之所以被稱之為醫聖,是因為整部書講的都是治病原理道理,沒有一句廢話,不像很多書為了說清一個道理,非得說很多的廢話。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講的就是這樣。但是學好傷寒論,首先自己就得是個懂理並且能夠做到的人,言行如一。而不是很多人都能講一大通道理,然後自己平時生活裡工作裡又做不到,口是心非。只是嘴懂而不是真正的心懂,這就造成很多人學了傷寒論,卻用不好裡面的知識,造就了太多的庸醫原因,好比超市裡很多上歲數人圍在一堆花生米麵前,挑來挑去的,你說他們平時講不出道理嗎?庸醫就是這麼出來的。傷寒論六經辨證,講的都是風寒暑溼燥火,上下表裡的症狀。先去弄明白各種病的原理去,再去看傷寒論,不要覺得會背就能治病了,你只是個復讀機而已


擇一城終老179340374


歷史發展規律總是長江後浪椎前浪,總是新的思想,新的理論,新的技術取代舊的。

為什麼中醫還在用兩千年多年前的醫書指導今天的醫療實踐?說明中醫長期以來沒有發展,沒有進步,沒有新的理論,沒有新的治療手段。

中醫是否應該突破《黃帝內經》

、《傷寒論》的權威影響,是否應該建立更具科學性的醫學理論體系,開發新的醫療手段,開發新藥物。

與時俱進,這是對全國人民,對各行各業的要求,中醫也應該與時俱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