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防止脑中风?

宣肺清喘汤——北京慈一堂


脑中风现在已经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没联系,随着肥胖人群每年人数的增加,血脂异常,高血压的患者也逐年增加,这也大大增加了脑中风患者的人数,尤其是对于现在很多职场的人群,一些不良的习惯,还会加速脑中风患病的进程,尤其是经常需要应酬饮酒,长期熬夜,并且睡眠不足的人群,如果加上肥胖,就会大大的增加风险。

所以对于防止脑中风来说,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控制一个合理的体重,然后逐渐的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那么要想控制体重,饮食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少吃高热量的食物,比如油炸类的食物,烧烤,高糖的食物,尤其是各类的甜点,各种零食等,这些食物最好少吃,那么为了更好的控制血压,盐也要少吃,还要注意少吃烟熏腌制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均衡膳食,具体的饮食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如下图:

除了饮食以外,生活习惯当然也很重要了,除了要戒烟限酒,早睡早起,还要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情绪,每天适量的运动,最好不少于1小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建议每天1个小时的力量运动,半小时的有氧运动最佳,对于控制体重,促进身体健康更有利,那么对于预防中风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中风有哪些预警信号?

信号一:一过性黑曚

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一般不留后遗症。

黑曚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给眼睛供血的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支,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

如果颈动脉狭窄会导致眼睛视网膜缺血,在体位、血压改变时,会出现短暂性“失明”,表现为眼前一过性什么也看不见。所以黑曚可以看做是中风的最早出现的警报信号。

信号二: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如果一侧的颈内动脉系统出现供血不足时,而且影响到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就会产生对侧肢体麻木等异常感觉。有时还表现为正吃着饭,突然手拿不住筷子掉地上,或者突然一条腿抬不起来。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出现四肢麻木的症状,如长时间盘腿而坐、站立或不正确的睡姿等均可引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消除。这类麻木很少超过十分钟,且不伴其他症状。但如果四肢麻木同时伴无力,且持续时间超过十分钟以上就要引起怀疑,建议到医院就诊。

肢体麻木,是一种浅感觉障碍的表现,是许多疾病的早期信号。临床上很多患者常把紧绷感、冷热感、酸胀感、运动障碍等说成麻木,其实这些并不是麻木。麻木可表现为感觉增多、减退或消失三种形式。

肢体麻木

感觉增多:蚁行感、虫咬感、电麻感等。

感觉减退:也就是痛觉、触觉减退,感觉皮肤变厚了,要用力掐才感觉得到。

感觉消失:冷、热、痛、痒均不知,好像不是自己的身体一样。

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中老年人,偶尔或持续出现半身麻木,有时还伴有口唇发麻、舌麻、面麻等不适,很多人并不会很介意,自以为“上了点年纪”、“颈椎病”、“睡觉时候压着了”等理由,这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

直到麻木加重,出现该侧肢体无力、甚至偏瘫时,才后悔莫及,到医院检查治疗,往往错过了缺血性中风最佳治疗的“黄金时间”(4.5小时)。

信号三:说话吐字不清

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神经失调,常见症状就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还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信号四:眩晕

中老年人中风前,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预防中风,哪些高危人群要进行筛查?要做什么检查?


哪些高危人群要进行筛查?

脑中风筛查就是针对脑中风的一系列检查,80%的中风可以被“筛”出去。尤其对于中风高危人群,必须进行全面筛查。

以下8项危险因素中,如果出现3项或以上,则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进一步筛查自身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增高、颈动脉是否有狭窄等,并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1、血压>140/90mmHg

2、心房颤动,心律不齐

3、吸烟

4、血脂异常,血脂四项任意一项超标

5、糖尿病

6、体育活动很少

7、体重,明显超重或肥胖

8、中风家族史

除上面列举的8类人群,还有两种人本身就是中风高危人群,即发生过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如果危险因素不被控制、不被去除的话,复发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高危人群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中风高危人群,除常规颈动脉超声和颅内超声多普勒外,建议做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或者CT脑血管成像。

核磁共振

这些检查主要是排查是否有脑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而提前治疗,预防中风发作。

不符合高危因素中任意一项的人,也不要掉以轻心。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做颈动脉超声和颅内超声多普勒,有条件者可以做头部核磁共振扫描,经常头疼、癫痫发作、肢体麻木无力年轻人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以排除脑血管畸形和烟雾病等。

与死神赛跑,为中风患者抢夺时间

一项发表在《卒中》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风患者每延误治疗1分钟,大脑就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每延误1小时,平均寿命就会缩短3.5年。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怎么才能快?自己识别要快!送医院救治要快!



艾灸仪艾灸床


我没有得过中风,这个是俗语,医学上恼溢血后遗症,这个有两种原因造成,一个是高血压患者,所以每次就医都要测试,不就医也要定期检查,做到心中有数,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是可以降低,戒烟少酒,还有一种是血斑破裂,堵塞大脑血管引起的大脑缺血缺氧,引起脑细胞死亡,也叫脑梗,一般髙血脂异常引起,验大血和B超检查结果出来可以发现这个与生活习惯有关,大鱼大肉高脂肪饮食引起,也要积极治疗,我现在在服用菲牛蛭冻干粉,胶囊治疗,我原来高血压,现在已经正常了,一百二十的七十了,高血压病需要终生服药,我村上有一个妇女突然死亡,我一直不知道原因,后来听说,她原来有高血压病,通过药物治疗正常了,她是因为吃药才好的,她误以为自己的病好了,擅自把药停下来,还告诉村上人说自己现在不用吃药了,结果血压升高自己不知道,一发病死亡了。平时要多学习保健知识,我自己没有的病,也喜欢看看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我抑郁症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才意识到自己患了抑郁症。好,祝福你身体健康。


user2967448950190


谢谢题主,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如何避免中风的发生呢,我先问一个问题,中风是一天发生的吗。我相信只要稍微思考一下的人就会明白中风不是一天发生的,也就是说中风是慢慢发展而来的。中风简单说就是脑部血管的问题。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称中风,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其实脑血管问题可以扩展到心脑血管问题,也就是包括心脏功能,全身的血管血液循环,以及大脑血管的综合性问题。引起中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引起的终末危害。高血压的本质是大脑缺氧导致的全身微小动脉血管痉挛引起的。原理是因为大脑的缺氧大脑命令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心脏的加速泵血。因为大脑虽然只占全身总重量的百分之2,但流血量占心脏泵血的百分之15,耗氧量占全身需要氧气的百分之25.虽然大脑是时刻离不开氧气的,如果稍微缺氧就会促进心脏泵血供氧,这样导致血压升高。也就是说血压轻微升高是一种代偿是对身体有好处的,比如 我们紧张的时候,或者干活,跑步的时候,心跳都是加快的加速心脏泵血,满足身体的需要,这时候就是血压升高的。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大脑缺氧微小血管持续收缩痉挛会导致血管壁越来越薄越来越脆。直到有一天,大脑微血管破裂出血就是中风,脑出血。因为大脑不能缺血氧,如果大脑出血中风,抢救时间是非常短的,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那么为什么会出出现大脑缺氧呢,就是因为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导致全身血管的淤堵。特别是大脑微血管是比头发还细20倍的微血管,如果堵住就会导致大脑缺氧。缺氧的时候血管收缩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血氧受到损伤,这时候就会出现脂质物质沉积,钙质沉积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刚才说了中风不是一天得的,就是长期的饮食不合理,血管慢慢的淤堵,出现高血压。高血压是分级别的,临界高血压,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三级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三级高血压--小中风--大中风--偏瘫--植物人;小中风--粥样斑块脱落,然后又溶解,大中风--粥样斑块堵死;一般是黄金抢救时间3-5小时。

一级高血压---血管轻度痉挛 伴粥样斑块沉积四分之一 同时脑梗开始形成;

二级高血压---血管中度痉挛 伴粥样斑块沉积四分之二 同时脑梗局部形成;

三级高血压---血管重度痉挛 伴粥样斑块沉积四分之三 同时脑梗大面积形成

知道了这个过程,我们就知道了中风不是一天得的,所以怎样预防中风呢,就是从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做起。如果有了高血压要及时的采用合适的健康的方法进行避免发展为三级高血压以及中风。调理的话,主要针对几个方面,一个是大脑缺氧问题,一个是血管弹性,一个是心脏功能,一个是抗氧化。这样去进行就会避免中风的出现了。


虎说营养


脑中风分为脑梗塞和脑溢血两种,脑梗塞是栓把血管堵死了,脑溢血是把血管充破了,都是饮食和不好的习惯引起的,要预防脑中风要从这两点下手。首先要控制饮食,要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肥肉和油炸的食品。戒烟戒酒不熬夜。脑溢血要严格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多喝水不能太激动和太生气,情绪也要控制好,多运动做一些有益健康的运动。征取把脑中风的风险降到最低点。谢谢!


身残志坚252045348


中风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形,是中医脑血管病名,又叫脑卒中。中风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脑血栓性中风,一种是脑栓塞性中风,再一种是出血性中风。前两种中风又叫缺血性中风,占脑风的的绝大部分,约在60一70%,后一种叫出血性中风占风人约占风人数的30一40。

人为什么会中风?或者说中风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会出现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都是一样),弄清楚这个问题了,你才能懂得怎样来预防中风事件的发生。

先说脑血栓,脑血栓主要是脑内部血管病变,如脑血管硬化,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瘤,血动力学改变等原因造成脑血管堵塞。脑栓塞的病因来自脑外血管的血栓,特别是心源性血栓是主要原因,如房颤时心脏的血栓脱落到血液中,流动到脑血管狭小的地方时,而堵塞血管,这种情况叫栓塞。脑血栓与脑栓塞只是病因有所区别,其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堵塞脑血管,使远端脑组织缺血性软化坏死。脑出血(脑溢血)性中风,是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冲破脑内薄弱的血管,血液流出血管外,压迫脑内血管和神经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出血性中风,来势突然凶险。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血流动力学,血栓从何而来呢?

高血压,是脑中风,特别是脑出血性中风主要因素,也是心梗的主要因素。要预防中风,首先就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沒有高血压,中风事件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出血性中风可减少8一9成。

来自心脏的血栓子,是造成脑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要预防脑中风,就及早治疗相关心脏病,清除病因。

高血脂,血脂异常,是造缺血性中风重要原因。要预防中风就要调整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的胆固醇,使血脂维持在正常范围,并保持相对平衡。

肥胖与脑中风密切相关。肥胖血脂会高,高血脂形成血液黏稠度高和动脉粥样化。要预预中风,就必须减肥降脂。

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与脑中风关系密切。如长期吸烟,喝酒,不爱运动,饮水少,熬夜等,特别是过量喝酒、酗酒,是致使全身血管硬化,导致脑梗塞和出血性中风的重要因素。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有氧运动,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多饮水,降低血黏度等,才能更好地预防中风事件。

总之,要预防中风,就要想办法消除致使脑中风的各种因素。上面只是列举部分。


李昌平8


(中风就是脑血管发生意外。由于大多数患者起病很急,恶化也很快,壮如疾风骤来,与自然界的“风”类似,所以称为中风。

预防中风,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量降到最低,就要重在预防(中风的发生和中风的复发)。

1:要掌握心脑血管病方面的基本知识(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低血压)。要了解中风的病因、病症、先兆、诱发因素和复发,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2: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中风人80%是因高血压引起的)。饮食清淡(限油、盐、糖、味精),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肥肉和动物内脏)。在工作与生活中(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不吃烟酒,控制体重,预防(肥胖、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控制糖尿病、心脏病。要遵从医嘱(不随便停药、增減药和自行改药)。血压不可控制过低(会造成脑缺血、甚至脑梗死)。自己准备一个血压机(随时观察自己的血压高低,可了解自己的病情)。要适当运动(要运动、饮食、药物、密切结合)。

3:一定要重视中风的先兆(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3小时内是治疗中风最佳黄金时间,患者要快速去医院治疗,千万别错过(预防大中风的发生)。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患者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冬天天气寒冷,更要特别注意保暖(此时也是高血压中风高发期和中风复发高发期),预防中风的发生。

5:定期身体检查,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中风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低血压),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特别对40岁以上的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史人及有中风家属史人),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毎3个月验血一次,了解血脂、血糖和动脉硬化。毎年做一次全身大检查),测量血压、化验血脂、血糖,做心脏B超,做脑CT或磁共振,查看眼底(是否有动脉硬化)。对中风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中风的发生。

最后竹君请有心脑血管的人,千万要3分预防,胜似7分治疗。重视预防中风的发生,远离中风。


竹君楠


百姓常说,中风来袭,非死即残。确实,中风很可怕,但是却也并非不可“防”。平时注意做好这10件事的人,中风几率明显降低,不管你是30岁还是50岁,都值得了解一下: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预防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对于降低中风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少吃油炸类的食物、烧烤、动物肥肉以及高糖类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容易引发肥胖,还会直接导致体内胆固醇偏高,引发血管疾病。

3.少吃烟熏腌制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大多含有很高的盐分,摄入的过多,会造成血压升高,增加中风的风险。

4.少吃零食,无论是卤味还是薯片,都是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不利于体重的控制,还会增加一些慢性疾病的风险。而且这些食物也非常不健康,含有极多的防腐剂、添加剂等,对血管的伤害非常大。

5.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一次为宜,最好早晚都动一动。但是需要注意,运动不宜在太冷或太热的环境下进行,也就是说,冬天最好不要太早或太晚,而夏天则最好是在早上九点前或晚上六点后。运动项目以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为主,没有具体要求。

6.每天足量饮水1500-1700ml,指的是白开水,不可以任何饮料代替。年纪偏大,或者存在“三高”的人群,可以在饭后配合喝杯姬松茸·芦笋液来调理,效果会好很多。

7.每天摄入不少于500g的蔬菜,种类越丰富越好。也可多吃水果,但是要避免糖分太高的水果,否则可能会加重血糖浓度。

8.饮食多样化,种类越多越好,品类相差越远越好,每天最好达到12种或以上的食物的摄入,每周达到25种或以上更佳。

9.早睡早起,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10.学会减压,合理释放自己的压力,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遇事不着急上火,平心静气慢慢处理。


大师妹啊55415


答: 中风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因这种病起病急骤,来势凶险,病情变化迅速,像似自然界的风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因此例比而名为中风。

中风虽然凶险,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我充分的认识和釆取必要措施,对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现在还要加上生活习惯不好的年青来说,应该高度重视和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中风基本上都有基楚病,年青人有不良生活习惯,口味重,熬夜,体重超标,生活和工作压力大,再加上其它因素如情绪激动,饮酒,便秘,疲劳等,这些都是中风的原因之一。

如何远离中风呢,根据循证医学和大量的临床医疗工作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除上述原因,主要还应注重与中风相关的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症。特别要注重高血压的长期监测,和极积科学有效地将血压控制在合理区间,同时极积有效地治疗其它慢性病。

如果出现头晕剧烈头痛,暂时性视物不清,舌梗发硬,一侧肢体麻木,乏力,哈欠连连,恶心呕吐,无原因的疲惫和嗜睡,就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这可能是中风的前期信号。

预阶中风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合理膳食,杜绝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量。应多食豆制品,鱼虾,新鲜疏菜,水果,饮食七至八分饱,经常喝水,酒尽量不喝或少喝。戒烟!

注重身体适度运动锻炼。老年人行走不应过快。也可做操,太极拳等等。

另外,不论是年青人,中老年人都应注意规范的定时体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只要做到上述所指出去做,就会为自已避免中风多一些保障!

谢谢大家!




乐乐116006936


中风可防可治,中风来临虽如“疾风骤雨”,但也只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慢性病,能防能治!

1.如果控制好血压,中风发生率可减少48%。

2.如果增加体力活动,中风发生率可减少36%。

3.控制好血脂,中风发生率可减少27%。

4.如果饮食健康,结构合 理,将会有19%的中风得到预防。

5.如果戒烟,中风发生率可减少12%。

6.如果房颤等控制好,中风发生率可减少9%。

7.限制饮酒,中风发生率可减少6%。

8.学会释放压力,中风发生率可减少6%。

9.如果糖尿病控制好,中风发生率可减少4%。

TIPS:

吸烟酗酒危害大

不良饮食最可怕

胖子都是潜力股

中风最怕运动佳

温馨提示: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外,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适当增加颈动脉超声等专科检查,有过脑梗死的人尤其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