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最後一公里很暢通——“一分錢沒花就把手術做了”

初冬時節,屋外寒風凜冽,但是張兆軍還是忍不住出門溜達了一圈。“自從做了強直性脊柱炎手術,我就能站直走路了,術後恢復得不錯。”張兆軍樂呵呵地說。

興安盟突泉縣太東鄉東方紅村村民張兆軍患有強直性脊柱炎,10多年來一直被腰腿疼痛折磨著,連走路都只能彎著腰。醫生告訴他,如果再不進行手術,有可能癱瘓,再也下不了床。但是,七八萬元的手術費對貧困戶張兆軍來說是個“天文數字”。“總隊來了,手術才有了著落。我在興安盟人民醫院做了手術,專家是專門從北京請來的。手術費用大部分可以報銷,自費部分由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資助,自己一分錢沒花就把手術做了!”張兆軍難掩激動之情。

張兆軍口中的“總隊”,是2018年5月自治區向突泉縣派駐的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工作總隊通過查看實情、調閱檔案、聽取彙報和座談交流等方式,拉網式深入全縣188個行政村1195戶貧困戶調研,走遍了全縣26個深度貧困村。

興安盟突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區。這個有著紅色基因的革命老區,脫貧攻堅任務艱鉅。全縣188個行政村中,重點貧困村就有146個。在深入細緻的走訪調研後,工作總隊發現全縣因病因殘致貧的比例較大,達到了12732人,佔全縣貧困人口的67%。

哪裡有問題就緊盯哪裡。工作總隊達成共識,必須攻克因病因殘致貧這個“堡壘”。深入基層督導調研時,總隊發現雖然因病因殘是致貧的主要原因,但對致病病種的具體統計與分析卻很缺乏。為針對因病致貧原因制定措施,阻斷致貧路徑,總隊督導縣健康扶貧領導小組深入分析統計,查找致病原因,並向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盟衛健部門提出對因病因殘致貧原因精準施策,建立末端治療為主、前端預防與末端治療並重的健康扶貧模式的建議。

為推動這項工作,在工作總隊的建議下,由突泉縣衛生健康委員會、突泉縣融媒體中心共同策劃推出的《健康心連心》節目在76頻道突泉臺以直播方式正式開播,講解如何利用中醫傳統手法調理常見疾病,這是全盟首檔衛生健康專題節目。

縣財政投入50萬元聘請教師對鄉村醫療機構人員進行培訓,受教人數達到400人。同時利用“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契機,讓教師為500名師生講解使用艾灸調理青少年近視、肥胖症、過敏性鼻炎等知識。還從縣醫院、縣中醫院、縣結防所和縣婦幼保健院抽調66人組建高水平健康巡講專家團隊,進村入戶巡講疾病防治、合理用藥、健康教育知識等,還採取邊防邊治的方式開展義診,活動覆蓋全縣9個鄉鎮188個行政村,貧困戶7000餘人受益。與此同時,成立由85名衛生系統專業人員組成的健康講堂專家庫,以農民夜校、村衛生室健康講座為載體,開展以疾病預防、慢病防治為主要內容的健康知識講座,目前已經開展335次健康大講堂活動,23000人受益。

“針對因病致貧這一主要問題,總隊積極開展醫療幫扶工作,推動健康教育和治未病工作向縱深發展,做到精準調研督導,主動幫扶。”總隊長林濤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援助興安盟人民醫院、突泉縣人民醫院項目在興安盟人民醫院簽約掛牌一年多來,義診達到206人次,手術14例。這是工作總隊積極爭取各方支持開展健康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瞭解,北京馬應龍長青肛腸醫院對口幫扶的興安盟蒙醫院和突泉縣人民醫院合作項目正式啟動,肛腸醫院院長多次帶隊到興安盟坐診,義診105人次,手術41例;中國殘聯輔助器具中心健康醫療幫扶項目的3000套輪椅等已陸續到位,烏海市婦幼保健院對口幫扶突泉縣的健康醫療合作項目正式實施……一系列幫扶成果,讓貧困群眾嚐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打通了健康扶貧“最後一公里”。(記者 韓雪茹 實習生 劉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