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嚴峻的青少年抑鬱現狀,發病率甚至高過成年人,還孩子們健康人生

為什麼現在抑鬱症有非常明顯的年輕化趨勢?是遺傳的原因?還是現在青少年的壓力過大導致的原因?或者是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理和性格的原因?可能原因並不是單一的。

小璇今年剛滿18歲,在讀高三,是個品學兼優的蒙古族女孩。雖然性格文靜,但小璇卻有一顆不服輸的心,原本成績就不錯的她足夠上個不錯的一本大學,但這不是小璇的目標,她的目標是上一所自己心儀的重點大學,為了這個目標小璇也在不斷的付出著自己的努力,書寫著屬於自己的高三生活。

嚴峻的青少年抑鬱現狀,發病率甚至高過成年人,還孩子們健康人生

校園裡的小璇

今年9月份的月考小璇雖然進步了10多名,但自己仍然覺得非常不滿意,有些著急了,也受到了一些小挫折。就這樣,月考之後小璇逐漸產生了自己不如別人的想法,而且漸漸的不能集中注意力去應對日常的複習,覺得自己腦子好像突然變笨,常常提不起精神,甚至因為白天瞌睡,每一個課間都要趴桌子睡一會。就這樣,半個月前的期中考試考完後,小璇哭著給媽媽打電話說了一些消極的話:“人為什麼要長大?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要結婚?”,“真想就這麼一死了之,又怕爸爸媽媽無依無靠”。

受到極大驚嚇的媽媽將女兒接回了家中休養,本來情緒有些好轉的小璇,想到了將要回學校復課,彷彿又激活了心靈深處某些脆弱的東西,又不停的小聲哭了起來……六神無主的媽媽經人介紹帶小璇來找我了,看著梨花帶雨的小姑娘,經過簡單的溝通,我建議小璇住院治療。

嚴峻的青少年抑鬱現狀,發病率甚至高過成年人,還孩子們健康人生

抑鬱的小璇

昨天是她第一天在醫院住,擔心小璇不適應,早上正好有個會路過醫院,上樓看了看小姑娘。堅強的女孩衝我微笑,堅定的點了點頭,對我說一定會配合我治療的。


和小璇類似的小抑鬱症患者,今年應該是我接診的第10位了。仔細回憶了之前的十多年工作經歷,沒有過這麼集中的接診未成年人的抑鬱症患者的。在他們身上總是有很多共同的東西,比如這10位小患者中只有小璇和另外的一個小姑娘的家庭是美滿的,其餘的8位小患者,不是父母已經離婚,就是父母的關係緊張,經常會發生爭吵。其實對於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嚴重缺失本身就是最常見的抑鬱根源[1]。

青少年抑鬱正以飛快的速度席捲全世界,比如在2010年和2011年對美國12至17歲的青少年(n> 45,000)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一年的嚴重抑鬱症患病率為8%[2]。另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一生的患病率為11%[3]。這樣的調查結果顯然和我國北大六院的全國性調查結果,抑鬱症患病率3.59%,差距巨大,雖然可能兩次調查的標準會有些許不同,但也足以說明青少年抑鬱問題的嚴峻程度。

嚴峻的青少年抑鬱現狀,發病率甚至高過成年人,還孩子們健康人生

可事實上,我們的家長顯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一些家長只是任性的抗拒醫生的診斷結果,覺得孩子不想上學不是因為無法堅持學習,而是單純的厭學情緒。這樣的擔心,我們都會有,畢竟這麼小的孩子就要承受抑鬱症之重。但不管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只要滿足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就是抑鬱症。我覺得在診斷上是沒有爭論的必要的,反倒是各位家長應該多考慮一下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人生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

如果可以不用藥,相信沒有一個醫生希望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服用抗抑鬱藥物,但就像小璇一樣,抑鬱症狀已經困擾她使她無法堅持正常的學習生活了,就足以說明她的抑鬱已經起碼達到了中度抑鬱發作的程度。以一個醫生的角度來說,最科學的,最好的選擇就是使用一種適合的抗抑鬱藥物去幫助治療她的抑鬱症狀,同時開展必要的認知行為治療以及家庭治療

嚴峻的青少年抑鬱現狀,發病率甚至高過成年人,還孩子們健康人生

其實首次的抑鬱發作緩解起來一般還是很容易達到的,但在我的患者出院之前,我都會再三囑咐,緩解期一定要遵醫囑堅持服藥,因為我們的國民總是有個習慣,根據自己的判斷服藥或者停藥,而在抑鬱症的治療中,不遵醫囑堅持服藥,往往就代表著復發的幾率成倍增長。其實很多原本治療很好的患者,有機會遠離抑鬱症的,但恰恰是因為未能按時服藥而導致的疾病的復發。

前不久,在世界精神衛生日那天,人民日報推出了一組關於抑鬱症的組圖,其中有一張恰恰說明了我國抑鬱症醫學治療的尷尬局面:80%左右的抑鬱症患者沒有接受規範治療,或是沒有服藥,或是存在服藥劑量不足,療程不足,頻繁換藥,擅自停藥等現象。一句話說,就是沒有按照醫囑服藥

嚴峻的青少年抑鬱現狀,發病率甚至高過成年人,還孩子們健康人生

人民日報抑鬱症組圖

雖然才剛剛開始治療,但我很確信,小璇的治療效果會很好。因為雖然很消沉,但她還是表現出非常的理智,而且也希望通過醫生了解自己的問題,並不是因為自己被確診了抑鬱症就自怨自艾,也不是任性的要求非藥物治療或者牴觸住院治療。在與她的溝通中,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希望和對自己未來的規劃,而且媽媽的陪伴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她在陌生環境的緊張和焦慮。

雖然前路未知,但起碼我會用我所學,幫助這個勇敢、智慧的蒙古族姑娘,戰勝抑鬱,迴歸校園,去譜寫屬於自己的輝煌。同時我也希望,更多像小璇一樣的青少年以及家長們,相信醫院,相信醫學,相信醫生。發現問題後及時就醫,儘快開展系統治療,其實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抑鬱症治療效果通常都是非常可觀的。

抑鬱症是困擾人類健康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但同時仍然是能夠被治癒的精神疾病,只要你信任你的醫生,他就一定有辦法幫助你走出抑鬱的陰霾。

嚴峻的青少年抑鬱現狀,發病率甚至高過成年人,還孩子們健康人生

參考文獻

[1]姚曉波.楊昆.單禮軍 . 抑鬱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調查 [J]. 臨床心身疾病雜誌,2007,3(13):209-210.

[2]Perou R, Bitsko RH, Blumberg SJ, et al. Mental health surveillance among children--United States, 2005-2011. MMWR Suppl 2013; 62:1.

[3]Avenevoli S, Swendsen J, He JP, et al. Major depression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adolescent supplement: prevalence, correlates, and treatment.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5; 54: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