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沈国强:距离百年企业我们还有35年,惟有向死而生,才能拉紧生命琴弦

沈国强:距离百年企业我们还有35年,惟有向死而生,才能拉紧生命琴弦

65年,对一家企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离100年还差35年。”身着工装的宁波埃美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沈国强说。

当了30多年的企业一把手,埃美柯是沈国强生命中最长最重要的一个作品。

埃美柯与沈国强,彼此成就。埃美柯给了沈国强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沈国强则带领埃美柯从旧体制的窠臼中挣脱出来,脱胎换骨,从一个混合着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成分的草根企业,蝶变为当代中国现代制造业的明星。

1

一枚叫做市场的种子埋进了土壤里,它的出场正是后来所有转型行为的开始。

1954年6月,灵桥东侧羊行巷29号成立了宁波市制伞生产合作社,这就是埃美柯的前身。

一群不知晓工业更不知道什么叫工业化的制伞手艺人,从家里带来吱呀作响的竹椅,拿来铁丝钳子剪子啥的凑在了一起。

这间小小的制伞社在制伞的同时,开始加工螺丝螺帽和钻头。这些看起来不安分的举动恰恰是对市场的试探。

这家诞生于弄堂的手工作坊,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不停地变化长大,无数次上演核聚变式的魔幻组合,而每一次的变化都带来了体量的增长和质量的嬗变。

雨伞、麻袋、煤油灯、小五金、汽车喇叭、铜阀门、水笼头……沈国强历数着几十年间变换过的主营产品,说:“几十年间,从集体经济到现代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企业一直在寻找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籍以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

1972年10月,这家从弄堂里成长起来的小企业研制出中国第一个101-DN15铜闸阀。只有埃美柯人知道造出中国第一只铜闸阀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多少年来,他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打着产业游击战,始终在寻找一条康庄大道。这是埃美柯的里程碑事件。

从此,埃美柯攻城拔寨一路冲到了行业前沿,成了一个为国不断填补空白刷新纪录的骄子。这家出身里弄的企业,在完成了工业修养的积累后,开始厚积薄发。

沈国强:距离百年企业我们还有35年,惟有向死而生,才能拉紧生命琴弦

1981年9月,更名为“宁波市五金闸阀总厂”,也意味着中国最大的黄铜阀门生产、出口基地花落宁波。埃美柯走到这一步,算是突破了瓶颈。

1986年3月,宁波五金阀门总厂、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埃美柯国际贸易公司三家组建成立合资企业——宁波阀门有限公司,埃美柯人才得以自创品牌。那时,宁波五金阀门总厂占股份公司总股份的70%,但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去,走向世界,他们决定用股东美国公司的名称“埃美柯”作为新组建股份公司的名称。1991年,埃美柯的amico这个商标同时在中国和美国进行了注册。

1997年,沈国强由宁波洗衣机总厂调任埃美柯。此前,沈国强的身份是宁波洗衣机总厂厂长。出任埃美柯董事长前,他已经有16年企业一把手的历练。沈国强的出生地与埃美柯的老厂房离得不远,入主埃美柯之前,在他的认知里,埃美柯以弄堂企业起家,发展成了中外合资,做的是外贸出口。有几款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

2

一个企业产值多大,规模多大,都比不上企业活得好,活得久。

埃美柯要做百年老店。“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突然倾覆,它的问题肯定不是在倾覆的那一刻才发生的。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就是为了避免那一刻的到来,我们要提前把可能会出的问题想到,并找到应对之策。”沈国强说,他进埃美柯以来,陆续提出过几个“离开”。

第一个是离开铜阀门求生存。

刚进公司,沈国强在繁忙的生产线上,发现制造的产品只有闸阀、球阀、截止阀、止回阀和过滤器。当时的埃美柯,是全国首批中外合资企业,产品绝大部分出口,技术上也填补了好几项国内空白。但在热闹的背后,沈国强却看到了危机,自1972年制成第一个铜闸阀以来,埃美柯就靠这几款数得过来的产品打天下。进一步的调研印证了他的判断,埃美柯产品规格单一,闸阀从4分到2吋,就这几样。而这些规格的产品,在宁海、玉环、温州的中小厂,能以更低成本生产出来。在工艺上,他们有的已采用了生产效率更高、适用于批量生产的热锻工艺,这种新工艺具有劳动强度低,尺寸精确,加工余量小的优势,能大幅度提高阀门强度,彻底解决压铸的气孔问题,如果用于中高压阀门制造,则优势更加明显,可直接把压铸工艺送入古董店。

“如果有一天,企业必须离开铜阀门,那么将如何生存下去。”沈国强把问题抛了出来。

沈国强:距离百年企业我们还有35年,惟有向死而生,才能拉紧生命琴弦

突破的抓手,他选择了设计和装备。新的设计是对旧格局的否定,其中就潜藏着活力。设计部门新辟了样品室,里面陈列着世界顶尖产品。引进了计算机设计系统,CAD软件,每人一套。短时间内,新设计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一时期的开发,最终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用埃美柯的产品可以连接任何管系、任何阀门和任何配件。20年间,公司以每年开发几十款的速度,开发了上千款新产品。与之随形的是272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再创造再发明,让埃美柯获得了强劲的动力,也收获了国家高新企业的冠冕。

2000年前后,沈国强提出了“离开铜阀门公司求生存”。“那个时候,埃美柯集团旗下只有一家公司,就是铜阀门有限公司,当时为了合资,母公司除了一些土地和房产,所有的人力财力都投进了这家公司。这个时候,说离开铜阀门公司,真的有些不可想象。”他回忆说。1998年11月,埃美柯水表有限公司开始筹建,十年后,后起之秀埃美柯水表走进了全国各地。在全国水表行业中,埃美柯年销售额亿元,名列前茅。

此后的近20年间,埃美柯以各种方式建立了10余家公司。埃美柯作为铜阀门全国领军企业,一举开发了包括水龙头、水表、淋浴房、水暖、管道等在内的整体配套的卫浴产品,开创了企业发展的新时代。

2004年,沈国强还提出了“离开实业求生存”。像上两次一样,“离开”并非真的抛弃,只是一种事先的假想,如果没有了实业,或者实业在短期内不能带来任何回报,公司将怎样生存下去。“我们也做了一些其他项目,如写字楼、土地厂房储备等。”

所有的“离开”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是关于“离开”的准备却已

一一做好。置之死地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3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只有利他才能让企业真正实现基业长青。

沈国强从埃美柯的发展,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他心中的愿景是做强企业,兴民族产业。“这不仅是我们始终求变的动力源泉,更是埃美柯将民族产业之‘大梦’化为企业行进途中的具体‘小梦’,并努力促成其最终实现的能量所在。”

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对于我们这样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最缺乏的还是综合素质较高的蓝领人才。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备的纷纷引入,解放了双手,对高素质蓝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人才哪里来?需要从社会中汲取,也要在企业中孕育和培养。

每个工作日,沈国强走进埃美柯总裁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换上埃美柯工装。这是一件和普通员工一模一样的埃美柯工装。他希望自己无论穿着、话语还是神情都不会让员工有距离感。

“在埃美柯,每个月评优秀员工,如果连续几次评月优秀员工,年底可以评十佳员工。这些优秀员工,就成为埃美柯的骨干。只要你勤奋努力,都会给你提供一个发展平台,而不是靠人脉、走关系。”沈国强说,企业最大的善举,是善待自己的员工。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才。这样的企业氛围让埃美柯的品牌登上了国际舞台,以“管理有心,生产用心,品质尽心,交货放心,服务贴心,客户安心”的六心价值观树立了埃美柯的企业文化。

沈国强崇尚制造,他和每一个埃美柯人一样,会这样解释标注在埃美柯每一件产品上的商标:“A”是第一,“M”是制造。“我对制造业很有信心。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始终占据首位,欧美如此,日本如此。制造业才是国家的首要倚重。”沈国强说。

坚持制造业,耐心走自己的路,努力做成百年老店,这个理念已经在埃美柯管理层中达成共识。他们坚信,通过百折不挠的努力,在技术上创新、设备上投入,通过始终冲向行业前沿的勇气和作为,一定可以不断攀升,最终进入世界优秀阀门企业的殿堂。

沈国强:距离百年企业我们还有35年,惟有向死而生,才能拉紧生命琴弦

END

文字:周静 编辑:诸新民 美编:周驰

视频:周驰 朱一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