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喝过的最好喝的茶是什么茶?

黄应秋


我喜欢存茶,以普洱茶居多,近20年来喝了大概百余款普洱茶吧。最让我心怡的不是班章,不是冰岛,也不是‘’88青‘’那些明星茶,而是一款普通的熟茶饼,那是一款2003年产的叫做‘’谷花‘’的普洱茶。

北方普洱茶刚刚兴起时,我便迷上了普洱茶。品茶存茶竟成一大嗜好。许多茶铺子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像冬天的雪刚刚融化,空气里透着清新,那时候还没有雾霾。



我随意走进一家茶店。店主姓郑,大家都叫她红姐。坐下来慢慢品茶,喝了几款熟茶饼。听着红姐热情的介绍,我选中了那款‘’谷花‘’熟茶~很是醇厚甘甜,没有一点杂味。于是买了几片。



当我满载而归时,突然接到红姐电话,说多收我钱了,要我再回去一趟。也就是这点小事,我成了铁杆客户。

我觉得茶叶真是大自然的真情馈赠,让人们平添友情,比酒桌哥们强多了。这些年,因喜欢茶叶我结识了许多同好朋友。我也从小郑那里买到了很多好茶。



喝老茶存新茶,成为我的习惯。每一款老茶,每年都会认真品尝几次,感觉一下茶的流年变化,越陈越香。真是我变老了,茶变香了,时间都去哪了!



回味回味从前淘茶的情景,每一款茶都有经年流逝的影子,也总是馨香的,如茶!如生活!


秋水先生说说


白毫银针,

那是我第一次去武夷山,当时是朋友带着一块去的,朋友在武夷山生活多年,对武夷山门儿清,既然是做茶的,当然是要带着进岩茶厂,然后就感受到了武夷山人民的热情,在几个岩茶厂之间兜转,正好赶上刚烘焙结束,各家各厂都在审评自家的茶叶,我们去啦之后,都会拉上一起审评,每次四个一起审评,那都是少的,八个一块开,十二个一块开,你见过吗!!!简直丧(gan)心(de)病(piao)狂(liang)

那都是今年刚出的岩茶,红红火火全是肉啊!几个茶厂这样子逛下来,铁人也受不了啊,晚上两点之前基本没睡过,不是不瞌睡,每天都困成狗,就是睡不着,喝的太多啦,根本睡不着啊!

啥,你问过为啥睡不着,当然是因为咖啡碱啊!——就是这货

这个是烘焙房门上的结晶,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在烘焙中升华,遇冷之后凝结在门上的。

扯得有点远啦,回来咱们继续说:这两天都没怎么睡好,再加上天天岩茶往肚子里灌,整个人都快要迷糊啦,我那朋友终于良心发现(我估计是他也受不了啦)说,走,今天不去茶厂啦,带你们逛逛,逛着逛着就又进茶室啦,好吧,武夷山真的是茶的世界,到处都能发现和茶有关的东西,在进茶室之前我是拒绝的,真的是喝怕啦~不过还是进去啦,老板说来点今年的岩茶尝尝,好吧,我能保证我不崩溃,别的就别想啦!还好老板机智,看出了我们的状况,说来试试我们的白毫银针吧~三年的银针。

这一定是我听过最动人的话啦,就差痛哭流涕啦,泡好之后茶汤清亮,毫香带乳香,如沐春风,如淋甘露,发烫的喉咙在这个茶浇灌之后舒服好多,这个茶喝到最后还有丝丝甜意,整个人都被滋润到啦。

坐下来和老板聊啦一下,他们这个白茶是管阳镇上的银针,放啦三年。还建议我去找点枇杷膏喝喝,这是岩茶季清热降火的良药啊!

恩,我喝过最好喝的茶是放啦三年的管阳镇的白毫银针。

另外我还有一个第二好喝的茶,那就牵扯到另一段故事了,大家喜欢的话,我再讲喽~


马英杰15


从小跟着爷爷喝茉莉花茶和老干烘,虽然现在只有36岁算下来却有30年茶龄了,目前基本每天至少3杯茶。更重要的是读的茶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已经10年了,可能喝过了比很多人一辈子都多的茶叶。但是要说最好喝的茶却不好回答,因为不同的茶类环肥燕瘦各有所长,正如面条和米饭不好比较哪个更好喝。即便我们做专业审评也是同类同级才能比较,如果普通老百姓那就“茶无贵贱,适口为珍”吧!

我就说说我自己印象深刻的最好喝的茶吧。

  1. 茉莉花茶

儿时跟爷爷喝茶的最深刻记忆就是茉莉花茶,一个青花粗瓷的提梁壶冲泡出黄褐明亮的茶汤,不同于苦涩浓烈的老干烘,茉莉花茶从打开茶包就有一股扑鼻的花香,冲泡之后花香依然,滋味略带一丝丝花的甜味。就是为了这个香,甘愿咽下苦涩的茶叶,而且乐此不疲。现在回想起来爷爷当年喝的都是劣质的低档茶,应该算不上好喝的,可是现在喝了这么多茶叶后,每每还是回忆起那再也找不到的味道。

2.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产自洞庭湖君山岛的特色黄茶,是吸引我踏上茶学之路的“缘分茶”。大二的时候茶学老师讲到君山银针具有“外形扁直,色黄有白毫似金镶玉,冲泡后有三起三落、群笋出土和雀舌含珠的三大奇观,香气优雅,滋味甜醇”。当时以为那是文学描写而已,完全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的茶叶就是爷爷的茉莉花茶和老干烘那种样子。偶然一次去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正赶上老师的朋友从湖南寄来君山银针让她品鉴,老师就给我也泡了一杯。当茶叶随着热水的冲激翻滚、起伏、舞动,散出我从未闻见过的茶香,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三大奇观,品尝到甜醇鲜爽的滋味,我完全被惊呆了,完全刷新了我对茶叶的感知。感觉茶叶竟是如此奇妙,然后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片叶子,一下子踏上了习茶之路。

再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几乎喝遍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各种档次的茶叶,不乏色香味形俱佳的上品。但是,心底里记忆最深刻最好喝的还是那两杯。


云起茶文化


夲人平时最爱喝日照绿茶,因日照绿茶

价格适中,在我家附近有一家大型茶行

连锁店,它比其它茶庄价格要低且是原

产地省去了大部分中间商。

只所以偏爱曰照绿,是因他是海岸茶,光

照时间长,湿度,土壤,等自然条件比较

优越,所生产的茶叶茶多酚,等据说比南

方绿茶要出一些,有人还讲南方绿茶混装

以充日照绿茶,以此来提高价格。

红茶最爱祈门红茶或正山小种,金骏眉价

格有点承受不起。

白茶时买点,福鼎白茶,白亳银针或寿眉。

黑茶,则是古树普洱茶,它耐冲泡可冲多

次仍有余香。

对于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都匀毛尖

等虽然好喝,价位工薪层接受不了,按待

客人除外。

另外武夷岩茶也很不错,本人也衷爱有佳。

以上是夲人喜好,不是那茶好与孬,讲的

不对请业内人士指正。





老牛1550574


本人过年就五十六岁了,自三岁起跟着我姥姥开始进北京大栅栏张一元买茶叶,回家后看着姥姥冲泡茶叶,最后跟着她老人家一起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至今已有五十三年茶龄了,算得上是老茶客了。因为一开始就是跟着我姥姥喝绿茶(北京人多喝花茶,我们家有点儿另类),所以至今我也不太喝其他茶(除非是有特殊情况,例如吃了太多牛羊肉我就喝一点儿黑茶,如果吃了螃蟹之类的海鲜我就喝一点儿红茶),日常喝的都是绿茶。若论我本人认为喝到的最好的绿茶还是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当然其他有名的绿茶也值得品味。


睿府旗人


最好喝的茶叶?

这个问题太大了点,实事求是的讲,好喝的茶太多,著名的、有名的、没名的茶都有好喝的,有不怎么好喝的!等级不一样吗!

撇开等级说,我个人喜欢绿茶,觉得龙井、庐山云雾、峨眉雪芽茶意浓淡甚合我的口味,也喜欢太平猴魁满杯飞舞,喜欢信阳毛尖淡淡的苦味。

这几年很难弄到地道的品牌茶叶,只好每年从我同学试验蹲点的茶农手里买点安吉白茶,真不错!

记得第一次买庐山云雾,那是在庐山开会,江西的同志连夜跑到庐山植物园,把他们还没有卖完的茶叶全拿回来了,给大家说,就这么多,谁要的话一斤18块钱。我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87块钱,听老同志讲那茶很好,我就狠了狠心也要了一斤。光棍一个,直接就带到办公室了,请同事们尝尝。开始还好,一人一杯尝着。过了一会儿,来了俩临处的老副处长,拿着信封来的!一边看着我一边往信封里装茶叶,最后拿着信封跟我说,这些不少了,说完把信封往我跟前一扔,拿起整袋茶叶扬长而去,走到门口了回头跟我说,反正你小孩子也不会喝茶,信封里那些就够你尝尝的啦!

哈哈,爱茶之人到处都是,各自口味不尽相同,地道点的茶叶谁都喜欢,可惜市场不能说不乱!



北京花事


我喝过的茶是我下放时喝过的一杯毛尖绿茶,至今我都难以忘怀。

那是9个女知青拿茶缸上山采的茶叶蕊,一个老师付做了一晚,才做出六两茶。75年要卖180元/斤。当时我们吵着要喝,就给我们泡了一两。我现在还记得,茶汤很清,一根根茶叶像针一样扎在杯里,一股茶香扑鼻而来。喝到嘴里满口留香,喝后喉咙发甜,是那种玉米的香甜。

那晚我是看着老师付做的。老师付是在一盆木炭火上架上一个竹笼,在竹笼上铺上草纸,将茶叶蕊铺在草纸上。然后老师付坐在边上抽着烟喝着茶,慢悠悠的用手翻动着茶叶蕊,用了一晚才将茶叶蕊烤干烤香。那个场景使我至今都不能忘却。



红孩子


謝邀请,我喝过最好的茶是老婆,孩子们给我的茶。在会所上班时,我平时喝几千元的,最贵的二万多。我在家冲一壶清茶,听着歌,玩手机,喝一口。亲情茶是我今生饮过最好的茶,现泡了壶英德特产英红九号的极品天边红。


天涯浪子孤独客


当然是自己第一次炒的啊!

我家种的碧螺春,之前上学的时候,采茶季基本都不在家,所以从来没炒过。后来毕业以后回到了老家找到了工作,每次到茶叶季的时候就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帮忙采茶。有一天我爸在炒茶的时候突然和我说:你来炒炒,我教你,我年纪也大了,将来如果你还想要这些茶叶的话就要开始学习自己炒。然后我就把手洗了洗,学习我爸的样子开始炒茶,刚把手放进锅里,那叫一个烫啊!炒了大概40分钟左右,终于炒好了。由于缺乏经验,手上被烫了好多泡。而且我第一次炒,虽然我爸也一直在帮我,但这锅茶叶还是炒坏了。但是又舍不得丢掉,所以只能自己泡着喝。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对我来说第一次喝自己炒的茶叶,那叫一个兴奋!虽然以后每年都能喝自己炒的茶,但是那个感觉确没了!



认真的雪628073


我是一个十足的奶茶爱好者!吸珍珠对我来说真的太幸福了!特别是在夏天!最近打卡了一款!一点点的咖啡冻奶绿!特别是三分糖~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咖啡冻是一点点现煮的!上次去没有的时候我等了20多分钟~喝到的时候很满足,量多的时候咖啡冻会占到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