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认为德云社越来越火的原因是什么?

用户5811465456


德云社现在真的是卧虎藏龙人才济济,喜欢俗的有张鹤伦,喜欢雅的有高峰,喜欢闹的有烧饼,喜欢浪的有孟鹤堂,现在有出了个张云雷,无论什么口味的粉丝,几乎都能在德云社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更重要的是,德云社有这个桃心和花卷。

听多了郭德纲,我现在是真的喜欢于谦了。


真的,以前听相声,总觉得郭德纲特别好说的,但听了这么七八年,我是越来越喜欢谦大爷了。


一个捧哏的,一个嗯啊这是的接话的,总能把一个包袱翻几个花。


一个段子,我记得郭德纲说于老师火了,网上很多人都点他,看他的博客。


原话是这样:

郭:“我还上过你的嫖(博)客”

这是郭老师故意拿错别字找包袱,博客说成嫖客,这是包袱。


但于老师能把包袱翻出花来。


于:“那咱俩应该论干姐妹了”


这个接话,绝了,既把“嫖客说成博客”的低俗包袱翻出来,还反将一军,论干姐妹,意思是郭德纲也上过那个客人?你说气不气人?


郭德纲老师很多包袱,都是靠于谦老师的捧哏才翻响的,以前不懂,现在才知道三分逗七分捧的意思


谁能成想,桌子里站着那个老老实实卷头发,才是最蔫坏的人。

郭德纲跟很多人说过相声,但我真的真的只觉得只要于谦老师,才是最懂郭德纲的那个。


德云社有于谦,真是如有一宝。



同行的衬托,让德云社越来越好。


还真不夸张,你看过德云社的相声之后,再看别的相声,挺没劲。


主流相声名家,除了岁末年初的各大晚会,基本上是看不见面了,就算看见,也是各大代言广告走穴。


剩下的相声圈的晚辈,一个听云轩曹云金,一个青曲社苗阜,也就这两个出头羊。


曹云金不多说了,相声水平是有,但个人素养是真不敢恭维,离开德云社自立门户之后,相声没啥气色,各大综艺节目倒是上了不少,但那又如何,要出名,德云社有的是办法捧红一个艺人,但真心实意让观众喜欢,哪有那么简单,听云轩今年封箱好像票卖的不怎么好,也算是报应。


苗阜,这个就更不是什么善人,前几天好发了个“讨贼檄文”,洋洋洒洒微博几百字,舔了半天正义的大旗,然后大骂郭德纲,结果里外不是人,圈里人看不上他,主流界也没正眼看,真是给说相声的丢人。

老百姓也需要消遣,也需要放松,除了电影院看喜剧,也就听听相声了,同行这群人不争气,愈发显得德云社红火,没办法,唱歌的还能抓几大把一线明星,说相声的,也就这德云社一家独大。




德云社的孩子们,也成长起来了。

如果说,十年前的德云社,还必须有桃心和花卷来撑场子,那么现在的德云社, 就是这群孩子们闹腾的天下了。


岳云鹏,烧饼,张云雷,孟鹤堂,郭麒麟等人,曾经老郭的心头肉,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了。


少年强则国强,后辈强则德云社强,试问,除了德云社,哪个社团能拉出这么一波有实力有名气的晚辈?


姜昆二十六个关门弟子,个个都是一级演员,但论实力,有几个敢蛋拿出来跟德云社比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纲。


十八年了。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四斤


德云社有一个优秀的当家人和一帮积极向上、奋勇争先、朝气蓬勃的年轻相声演员!

德云社班主郭德纲是当今相声界最受欢迎的相声演员,他文化底蕴深厚,相声台风稳重,深厚大家喜欢。现在提起相声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郭德纲呢?


德云社有一批已经红起来的演员,像岳云鹏、孙越、张云雷、杨九郎、孟鹤堂、周九良、张鹤伦、郎鹤焱等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商演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钢丝”加上“德云女孩”数量是惊人的!

除了上述已经走红的演员,德云社九字科的演员们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作为德云社的后备力量,随时等着走红,等着为德云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德云社的演员除了相声说的好外,评书水平也是当仁不让的,在如今的曲艺界还有多少人在说评书?恐怕答案是很少吧,但是阎鹤祥、李云天两个人却把评书说的风风火火!


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帅、卖、怪、坏”占全,年轻的,年长的全有,可以说,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相声作品,还是相声演员,德云社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样的团体,不火才怪呢!


于小小


喜欢郭老师,每次看他出场深深的鞠躬就算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他对观众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尊重。“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这是郭老师几乎开场必讲的一句话,当年郭老师还是年轻一辈的时候,行走江湖,有一身本事,奈何主流相声界不愿意收他,不把他当人看,第三次进京的时候,刺头已经变的圆滑可是别人依旧不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为了生计不得已开始说起了小剧场相声,还带着一帮徒弟吃饭都是问题,这一路走来辛酸委屈也只有他自己明白。时隔多年,他依然不愿意与主流同流合污,而他之所以站的硬气就是因为有德云社,而德云社靠的就是各位衣食父母。所以郭老师常说的就是这句话,一是感恩二是对当年生活不幸的感慨!

现在的郭老师就像一个大家长,看着孩子们慢慢长大,能够独当一面,德云社这个大家庭也越来越壮大,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不得不佩服郭老师的远见和能力。郭老师说:你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文化!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是活得通透,看得明白。喜欢郭老师,喜欢谦大爷,喜欢小岳岳,喜欢孟堂主,喜欢张云雷杨九郞,喜欢德云社!也感谢这些人让我们的传统曲艺重获新生!!!








木有枝丫


相声界现在有名气的几个社团有:德云社,青曲社,听云轩等。还有不少的小剧场。论红火的程度,青曲社一般般吧。听云轩更是要凉凉的感觉。最有影响的还是德云社,人才众多。常年演出不断。收入可想而知。可以说是一家独大,越来越红火。非其他社团能望其项背。

德云社越来越红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班主的个人魅力。青曲社班主苗阜,刚出道挺不错的。《学富五车》,有一定的功底。但他作品好像是总是先说错话,然后搭档指出来,这样的哏成为套路,创新不大。业务都不说了,还多次在微博怼郭德纲。瞎指责一通。随即秒删。这样引来一波又一波的关注。名是有了,但他的作品和社团的业务,没看见有什么发展。想学郭德纲到海外商演,几次均遭遇失败。

另一个就是听云轩的曹云金。他从德云社离开后,立刻组建了听云轩。开始因为有“郭德纲的徒弟”,这个招牌。上春晚什么的还热了一阵子。但是他在微博跟师傅互怼,被人们指责为“欺师灭祖”,人设不佳,不受欢迎。导致听云轩业务冷淡。

你想,这还是业内两个比较有名气的社团,都这样停滞不前,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德云社人才辈出。而且一出道,往往火遍娱乐圈。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张云雷杨九郎。郭麒麟阎鹤祥,等等莫不如此。有一个词叫名人效应。名人这么多,德云社想不红火都难!

另一个原因是,郭德纲拓展业务的能力很强。他在2005年火遍国内后,稳扎稳打。又于2011年,开始向海外发展。先后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的几十个城市做商演。既赚得盆满钵满,又扩大了影响。仅仅这一块已经轻车熟路,成为德云社又一棵重要的摇钱树,同行们怕是望尘莫及,有人效仿也效仿不来。

郭德纲不但说相声,还做综艺主持人,唱京戏,拍影视。个人影响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综合效应影响之下,带动得德云社也越来越火!


娱乐座谈会


于氏父子提供了中国相声界80%的笑料,当然作为父亲的王老爷子更多,而且正在持续更新中。


不断推出新演员,参加各种大赛,锻炼了队伍,像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谢金。都目前德云社除了郭德纲和于谦外,很多演员都能攒底。





竞争对手能力太弱,协会的那位说不了几段,也老了;地包天的那位话都说不清楚,只能靠郭德纲蹭点热度,水平如果放到德云社连前十也排不上;相声新势力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新势力。

敢说一些讽刺现实的东西,大家都能会意,比如你出轨了就埋了你,别人谁敢说。时不时冒出的句子,与大家拉近了距离。


允许录音,类似于微软当初为了推广windows适当鼓励盗版一样,无形中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听多了就爱听了,现在一搜相声都是德云社的,还称为睡前相声,估计很多人听着相声睡觉,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莱驹为右


两句话就能解释,曲高和寡,人群分布的金字塔。

德云社在刚出名的时候主打的是传统相声,郭德纲号称为老祖宗看坟,一下子抓住了很多老听户的心。他的走红主要依托的是传统相声爱好者。老纲丝们也大部分时老听户。

然后有几个标志性事件,让德云社的相声水准开始走下坡路。

一个是侯耀文逝世,在艺术上没有人给德云社把关了。那时候开始郭德纲的相声开始灌水和伦理哏屎尿屁。

第二个是八月风波。从那时起,郭德纲认定赚钱是硬道理,艺术玩蛋去。捧红岳云鹏就是标志性事件。那时候老郭的相声几乎没法听了,拼凑,和捧哏老婆睡觉成了常态。大多数老纲丝脱粉。但是由于这种搞笑迎合了很多低层次人群的需求,德云社的商业收入增加。

第三个事件就是张鹤伦烧饼张云雷走红了。认定越三俗就有人爱看的原理,德云社在三俗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其实大家都知道,目前德云社说相声最好的是高峰,高峰也有很多老听户喜欢。奈何粉丝基数达不到老郭要求,只能被骚浪贱的演员淹没了。

所以。德云社的走红和快手走红没啥区别,越往下走爱看的人越多


我就是个码字的


一、真心实意,扎扎实实将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相声创作,相声的发展上。如办学、基本功、熏、小舞台厉练等举措。

二、根植于传统搞发展,符合继承和发展的辩证规律。

三、演员基本功扎实,又各有特长,手里都有活。感觉是说相声,而非背台词。

四、尊重相声的草根性,走人间烟火路线。人间烟火即俗,因此在相声身上搞所谓雅俗之争,个人认为就有些扯淡了。

五、德云社有各种口味的人和活,总能适应一部分听众。

六、事实证明,听了这么多年的德云社相声,并没有出现全民道德沦陷的局面。如同听了邓丽君的歌并没有影响人们奔四化奔小康及改革创新的斗志。相反百分之九十多的碰瓷讹诈事件都是文革假大空斗争理论洗礼的老人干出来的。

七、同行衬托。一些崇尚高雅殿堂大餐类相声的从业人员,只会挥舞反这反那的棍子,敲敲打打。人们眼里淌着血期待他们的作品产生并给人们送来欢乐。但,人们一直期待中……

八、老百姓成就了德云社。党和国家的开明进步的文艺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就了德云社。成功的商业运作成就了德云社。


用户5011860600173


当前中国相声的民营团体不多,各有特色,不乏优秀的相声演员。但是很多相声团体由于人员有限,基本上各自有各自的固定的风格和特点,有点像专卖店。

而德云社因为成员多,这些成员演出的风格不同、演员擅长的相声技巧不同,譬如张云雷、岳云鹏、孟鹤堂等等,在说学逗唱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点像大的超市,能满足喜好不同的观众群体。

德云社几个分队的演出,各自有各自的拥趸。而且所有上台演出的演员都受到了严格的训练,有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都受到优秀相声演员郭德纲的亲自指点,所以他们在舞台上能够为观众展现不同的表演形式。

另外这些演员最为擅长的是和观众互动,能整场调动观众的收看热情,整场气氛活跃,观众人人都有参与感,这样就更加喜欢看他们的演出。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德云社演员秉承了郭德纲“观众是衣食父母”的生存理念,尊重观众,演出时不遗余力,但看张云雷带着满身的钢板在舞台上一丝不苟的认真地演出可见一斑。而况德云社成员现如今对内团结友爱,对外没有绯闻,对于网络和媒体,无论褒贬,都坦然受之。在贬低的言论面前不分辨不争论,在夸赞面前不骄傲不自满,任你蜚短流长我自天高海阔,不骄不躁努力学习,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

现在德云社的演员们也正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继承传统相声艺术的基础上创新改革,人人努力拿出自己的作品以飨观众,这就是德云社受到很多相声爱好者欢迎喜爱的原因。


小路118


其它答主总结的点很多,总觉得没有戳到痛处。

原因虽然说多种多样的,但私以为,定位的准确是一个团队能长久的走下去最关键的一点。

孔老夫子教导我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郭德纲打出来传统相声的旗号,早期更是有草根,非著名等标签,助推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波小高潮。

而这些年来,随着主流相声界的打压,当然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是打压,我们也可以不这么说。总是主流反三俗的事情有目共睹,这样就让事情变得分庭抗礼,主流相声要求雅,德云社仍然本着传统相声的通俗文化。

主流相声在求雅的过程助推并且强调的德云社俗的成分。使得德云社相声接地气的标签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如今去看郭德纲的相声,尤其是在单口相声上这种特点更加突出,仍然带有宋明话本,中国古典通俗文学的影子,传统相声跟话本小说一脉相承的脉络清晰可见。

看主流相声的演出就没有这种感觉。

主流相声是一门电视艺术,不是口头文化,没有市井气。

我们不厚此薄彼的说谁好谁坏。电视艺术,也是时代发展必然会产生的结果。

但是电视上的相声艺术仅是相声发展的一个分支,代表不了整个相声行业。

相声仍然需要进入到群众中去。这件事情是郭德纲在做。主流相声在反对。

而德云社的越来越火,直接证明的是郭德纲的小剧场路线是正确的。

这个世界上走的快并没有用,重要的是你朝的方向。

在大方向正确的情况下,郭德纲的招揽人才,培养后进,宽进严出等等工作才能大放异彩。

方向不对,做的工作越多,越糟糕。


闲白社


`既然题主提出了问题,那我就来说说

郭德纲先生总在台上说一句话“这些年不是德云社郭德纲多有能耐,是同行的衬托”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真对。说到这可能又会有相声同好站出来指责老牛了,您先别忙着夸老郭,也听听我老牛的看法。

我们不能否认郭德纲是个相声奇才,凭借一己之力挽救相声大厦于即倾,但我们也要说,为什么相声在没有老郭以前会没落呢?只能说那些曾经的相声演员太无能了,就是这些相声表脸艺术家的无能,更加衬托了郭德纲德云社。

德云社越来越火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1、当下其实所谓私营的相声团体并非德云一家,在国内能排的上号的还有苗阜王声的青曲社,高小攀的嘻哈包袱铺,卢鑫玉浩的相声新势力。这些家相声团体各有所长但不能否认都不如德云社,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的领头人不管是在相声技艺上还是在公司经营理念上都不如老郭,所以不如德云社火也是情理之中。

青曲社:苗阜王声,开始的发展势头不错,但作品上后继乏力,青曲社人才储备不足,板凳深度不够,一个商演不能只靠两个人。苗阜先生从以往的一些新闻中可以感觉到容人之雅量不够,否则卢鑫玉浩不会另起炉灶,青曲社痛失大将。苗阜先生近年来还加入到了主流非主流的争斗之中,不能专心相声,实在是不应该。

嘻哈包袱铺:高小攀,能力欠缺,八面出击但又无法兼顾,近段时间包袱铺人才出走严重,好在还有金菲晨曦坐镇,比其他团队略好。建议远离政治,专心相声,确保人才不再流失。

相声新势力:卢鑫玉浩能力出众,作品新颖而且目前应该是算是作品高产期,但同青曲社同样是人才贮备不足,但胜在年轻,所以还有机会,他们是最有机会能够追上德云社的相声团体,当然那需要时间。

2.主流相声界:现在的主流相声界真的很难和非主流进行区分了,但主流相声官员们还是牢牢的把握着很多关键资源和媒体,所以短时间内,他们的发生渠道还是多过非主流,但作品不行所以不可能有长远发展。

3.各地小剧场:散兵游勇难成气候,天津的茶馆应该是各地最好的,但没有一个像郭德纲那样的领头人,各自为战还是喜欢内斗,难以成器。

4.德云社:郭德纲于谦坐镇,力压群雄,云鹤九霄已经可以独挑大梁,岳云鹏,张云雷,张鹤伦,郎鹤炎,孟鹤堂,周九良,张九龄,王九龙人才济济,更是有各方相声英杰纷纷加入,可谓如日中天

如此分析下来,您各位相声同好就看出来了吧,德云社本身能力如何我们不去分析了,但有了这些其他团体的衬托,德云社想不红火实在太难,所以我觉得德云社应该感谢这些相声同行,硬生生将德云社衬托到了中国相声一哥位置,也算是功不可没。最后老牛要说一句,先做好本职再去多栖发展,没学会走就去跑,必然摔跟头。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